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

點灬小點


培養孩子要注意以下九大關鍵:

1. 避免孩子被社會“染缸”汙染而退化;

2. 確保孩子的人生全程不偏“航”;

3.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快樂且能更快成長;

4. 為了培養孩子走向優秀卓越的思維特質;

5. 為了孩子成長、成才、成功的根基更牢;

6. 為了給孩子提前安裝人生“安全閥”和“防火牆”;

7. 為了防止並應對家庭與學習之間出現“斷橋效應”;

8. 為了讓孩子在成長全程擁有“三大系統功能”的保障;

9. 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而學會播種責商的靈根。

根據責商家庭教育研究與實踐,只有立足於這九大關鍵,才能確保孩子的卓越成才,方能教子無誤,一生幸運,否則,毀掉了孩子的未來,也毀掉了作為父母的後半生的幸福。


教育大家譚


關於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注意的幾點:

一:家庭教育應該做到的第一點就是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文明用語、基本小禮儀、行為小規範等)。在好習慣養成方面,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言傳身教,樹立好的榜樣,幫孩子做一些小計劃和小規章,並能和孩子一起執行。

二:孩子的性格培養,因為孩子天生性格差異,就需要家長及時發現孩子的潛在性格,正確引導,特別是性格偏內向的孩子,在嬰幼兒這一階段如能正確引導,會讓孩子受益一生。這裡家長需要做的是,給孩子多換場景,創造結交小朋友的新機會,鼓勵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最後是巧妙設置孩子獨處時間。

三:發掘孩子興趣愛好特點特長,孩子由於理解和表達能力尚不完善,就需要家長特別留心孩子的興趣點所在,以免錯失良機,不能在第一時間找到孩子的閃光點。這裡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全面的讓孩子接觸新事物,新環境,仔細觀察孩子對待新事物的各種反應,孩子自小而有的興趣愛好,往往會極大補充或彌補孩子其它方面的小缺點,對孩子自信心方面的培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養成孩子對環境和周圍事物的認知感和基本判斷力,家長要做到的是,在大環境大行業或是是非判斷方面要正確引導原則性的知識灌輸。對環境和事物分層次排順序養成基本的邏輯思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總之,在早教和幼教階段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以培養寶寶素質最為重要,知識文化並不適宜過早的規律性學習。

以上是“小象校長”分享的幾點關於家庭教育的總結,歡迎朋友們來評論交流。


小象樂教


育兒先育己!

如果想要培養好孩子,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還有要提升孩子的內驅力、學習力、思考力。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有健康的體魄和靈魂。


以身作則

假如家長一直叫孩子去學習,但自己卻在玩遊戲看電視,孩子能一直專心學習嗎?

假如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也在一旁看書學習,這樣孩子會認為學習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我喜歡看書,家裡到處都能看到書。孩子才幾個月就經常陪孩子親子閱讀。大女兒上中班時就已經認識不少字了。現在要上小學了,每天都自己閱讀幾本書。(現在孩子的書基本都是圖書館借的,總是買,錢包傷不起)

內驅力

關於內驅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對大J而言,內驅力是“人的成長加速度”。我的理解是:內驅力是孩子有意識無意識地推動自己成長的動力。

如何提升內驅力?

就我目前的想法,是提升孩子的眼界加強對孩子的正面反饋和引導

(1)提升孩子的眼界

孩子天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提升孩子的眼界,讓孩子多瞭解、接觸世界,更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促使孩子去了解這個世界。

提升眼界,不是說要經常帶孩子到哪裡哪裡旅遊。其實帶孩子多讀書,多到戶外活動、超市購物、觀看節目、新聞甚至走親戚,這些都可以提升孩子的眼界。

孩子接觸到新鮮事物,會提很多“為什麼”。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隨著孩子眼界的提升,孩子的追求也會進一步地提高。這也會促使孩子去學習。

前面提到我大女兒在中班時就已經認識不少字了。這並不是我要求她學認字的,而是她一而在再而三地要求我教她的。因為她喜歡看書,但我並不能一直陪她看,她只能自己學了。當她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問我,一般只需要說一兩次,她就記住了。

能獨立多閱讀,這就是她要“認字”的內驅力。

(2)加強對孩子的正面反饋和引導

當孩子有些許進步時,就表揚孩子的努力與進步。表揚可以是當面表揚,也可以是有意無意地在孩子旁邊表揚。這就正面強化了孩子對——“我的努力讓自己進步了”——這類的正面、積極的標籤。

強調一下,不是籠統地說“哇你真棒!”、“你真厲害!“這類的話。而是對孩子具體行為、態度的表揚哦!

當然,這些效果不能立竿見影。譬如說,我的小女兒經常把髒兮兮的手往身上擦,至今沒改......

另外,要弱化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比如我大女兒小班時,有段時間總是咬手指頭。手指頭被她啃得光禿禿的。我們當時直接對孩子說,不能啃手指頭。但之後看到孩子啃,也沒有說話,就只是引開她的注意力,譬如拿玩具給她、牽起她的小手等。估計一個月左右,她就改掉了這個毛病。

學習力

推薦“費曼學習法“。

其實就是讓孩子當“老師”。讓孩子給同學或者家長講題,在講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一些之前自己也沒明白的細節。為了給同學講清楚,就促使孩子必須更深入地思考,才能深入淺出地為同學把這個知識點講明白。

當“老師”能促使孩子對此知識點理解得更深入。畢竟,只有自己真正理解知識點,思路清晰了,才能講清楚。

思考力

如何鍛鍊孩子的思考力,我的做法是,鼓勵孩子把思路講出來。

這點其實在孩子才學說話時,就可以用了。我們大人,保持一定的頻率(比如一天三次),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說出來。也鼓勵孩子把他的思考過程說出來。孩子在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及思想時,也是在整理自己思路,這對孩子的學習以及處事,是大有裨益的。

我那還未上幼兒園的小女兒,已經能經常用“因為......所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及訴求了。我想除了她經常跟姐姐交流(爭吵打架)外,我經常鼓勵她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應該也有很積極的作用。

健康的體魄和靈魂

這點雖然放到最後,個人認為卻也是最重要的。

健康是“1”,金錢才能什麼的都是後面的“0”。如果“1”沒有了,其他也就沒有意義了。

健康的靈魂,這也不用多說。即使一個人才高八斗,但思想卑劣,這也是一個很失敗的教育!

畢竟孩子還沒完全上小學,以上是基於我目前所讀育兒書及生活經驗的思考。肯定有很多不足之處。歡迎在評論區評論探討、指教呢!贊同的話,也請點個“贊”哦!


二寶媽育兒育己路


分清楚什麼是愛 什麼是教育。


80後父母和上一代的父母不同,

痛苦於自己過去簡單粗幫的教育,、

對孩子教育更傾向於表達,自由成長,

且大多家庭4個大人一個孩子的結構,

對於孩子的溺愛難免多一些。

在接受了西方的民主式的教育後,

又常常苦惱孩子的放縱散漫無責任感。


比如,吃飯

在吃一口,就給看手機10分鐘。

比如,學習

如果孩子考了90分,獎勵一頓大餐。

那下次我考了95分,獎勵一部手機。

等到有一天,孩子問你,

那我考了100分,你送我什麼?


胃口是條件喂大的。

當你的獎勵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時候

孩子就爬到了你的頭上,

看著你,挑戰你

而你,常常束手無策。


其實,

吃飯,睡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不是用獎勵,用條件來維持的。

這是教育的底線。

父母的正確的愛,

是首先告訴孩子,

不吃飯,可以 。如果餓了,

在下頓房之前只能自己忍著。

因為,是你自己不吃。


學習,成績考好了,這是你自己的努力的結果,父母為你高興。

如果考差了,願意跟爸媽說下什麼原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