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后期越來越普及,這樣會失去攝影記錄真實的意義嗎?你對此怎麼看?

小魚大魚看世界


攝影進入數碼時代後後期技術也隨之發展迅猛,當今所有的照片幾乎都有後期的現象發生,就連手機都集成了美顏美白的功能,這樣的後期處理讓人覺得非常好看顯得自己又白又美,其實還是可以接受的。

對於照片輕微的調色矯正畸變,處理一下畫面比例,這樣的調整我覺得沒有問題,對於追求真實記錄的攝影題材不推薦過分的後期調整,尤其是紀實攝影,拍攝他的目的就是真實展現畫面內容,如果因為構圖不完美攝影師後期抹去了一些畫面內容,這樣的作品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一張好的作品除了色彩、構圖、畫面內涵外,最重要就是真實,如果沒有了真實那麼就失去了紀實的意義,過分的後期添加本來沒有的內容為了達到一種畫面效果的後期我個人不推薦。

原本照片中沒有的內容後期為了追求效果自己添加的那樣後期就不是很推薦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一些幫助,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隨著攝影后期軟件的越來越進步和智能化,攝影的後期操作也越來越普及和簡單。人類的很多技術發明是一把雙刃劍。例如TNT炸藥的發明,既可為工程建設服務,也可進行破壞。攝影后期的不斷進步和普及既可以為攝影的真實性服務,同時也可能讓攝影像是“霧裡看花”,真假難分。對待這些問題,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它的利弊。

一、攝影后期軟件使攝影更加真實了。

1.由於人的眼睛對環境光亮的適應性,對於明暗對比度較大的場景,都能真實地通過眼睛觀看。但在膠片時代,由於膠捲和相紙的寬容度不夠大,要通過暗房技術進行處理,給暗的地方提亮,給亮的地方壓暗。即使通過暗房技術,也很難達到我們人眼觀看的效果,這也是攝影不能夠真實將場景進行還原的一種現象。而現在比較普遍使用的PS軟件和手機上常用的指畫修圖軟件,使用專業的RAW格式文件,能輕易將明暗對比度較大的場景,忠實地進行還原。這是攝影后期軟件將場景真實還原的一個現象。

2.過去拍攝大場景使用超廣角鏡頭,使畫面嚴重變形,這其實也是一種不真實,但是現在可以拍攝多張照片,通過後期軟件拼接,更加真實地還原現實中的場景。

二、攝影后期軟件為何讓攝影記錄不真實了?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簡單,就是沒有區分是真實地記錄還是藝術化地創意。

1.如果是真實地記錄,那麼我們使用後期軟件時,其原則是忠實地將真實場景進行還原,因此,只能對照片的明暗、對比度、色彩等進行符合當時狀態的還原,不能使用軟件對照片上的內容進 行增加或刪減,包括對照片的變形一定要慎重。對記錄性的照片,我們不能為了個人的目的,或 者為了隱瞞某種現象,或者為了更加好看便於宣傳等,進行有違真實性的修改。

2.如果是藝術化地創意,我們可以在不違反國內國際法律和道德規範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軟件技術和想像的空間,創作出令人叫絕的攝影藝術作品。對這種攝影后期軟件創作,有一種說 法:“攝影美術藝術”,與紀實攝影大相徑庭。

三、如何才能讓攝影的記錄性確保真實?

這要讓全社會對攝影的真實性形成一種共識,建立規範的攝影職業道德標準,讓所有的攝影人都自覺 遵守。今後,只要是記錄性的攝影,一定不能使用影響真實性的方法對照片進行軟件處理,那怕自己的軟件操作水平再高,也不能糊弄觀眾、糊弄讀者和糊弄歷史,要用古代“君子慎獨”的道德操守對待現代的照片處理軟件。

上世紀二十年代,攝影作品剛剛進入廣告,比手工繪畫廣告取得了更佳的效果。著名廣告人說,繪畫是虛幻的,只有攝影才能讓客戶產生信任。

今天的照片就是未來的歷史,千萬不要使用“軟件絕活”造假,給我們的子孫帶來各種研究的難題。著名攝影家佈列松說:“我們攝影家是與不斷消失的事物打交道。”我要說:“我們攝影家不能人為地製造世界上本來沒有的場景”。對攝影后期軟件技術,所有攝影人應有敬畏之心。曾經,有人把北極熊的照片PS到南極的雪山上去啦,天衣無縫,還獲得了榮譽很高的攝影大獎,是悲是喜?

配圖說明:下面兩張圖片曾經獲得過紀實類攝影大獎,由於違反了照片真實性的原則,結果取消了大獎,作者名聲大壞。




天天拍照吧


我是一個初級攝影愛好者,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攝影初期僅是記錄,現在已發展到藝術創作和記實兩條路。比如前幾天我們雙流朝暮攝影群舉辦年會,同時邀請模特拍攝,這種拍攝只有加入後期才會更美。所以不要在兩條路的問題上爭論了,共存是必然的。發幾張群友拍的,都是後期過的。






老大63384348


我們攝影的初衷就是為了記錄下打動我們內心的瞬間,這瞬間或歡樂幸福或淒涼殘酷,總之一定是戳中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感情,所以它對於我個人來說一定意義非凡。後期是為了美化攝影效果,留下記憶中最美麗的瞬間,如果有一天,當我翻看之前的攝影時,無論它是否經過後期處理,於我而言都沒關係,因為這份攝影和後期修飾中都飽函了我生命中某個最重要的時刻,它都訴說了有關我的故事。





九月天空


首先我們要了解後期修圖的意義

過去常說的就是“三分拍照七分暗房”。意思是拍照的重要性只佔三成,而暗房的重要性要佔七成。

現在是數碼攝影,就是“三分拍照七分後期”。後期的重要性遠比前期攝影重要。所以現在數碼攝影,都採用RAW格式,就是為了後期更好地進行處理。

如果照片原圖本身存在一些瑕疵,比如色彩單調缺乏層次、欠曝、構圖不好,通過後期修圖後,照片變得好看很多,這是每沒有什麼問題的,後期修的必要性也在於此。

很多人應該都遇到過這一種情況,就是肉眼看到一個非常好看的風景時,但不管用什麼方法拍出來的片子總是點意思。也許是個人技術不夠或者是設備不行。但是這種說法也對也全對,人的眼睛分辨率和色彩的感知度是比市面上的相機要多出很多的,所以一些場景的拍攝是無法直接拍攝出原有美。

說來說去後期主要是為了彌補前期的不足。 如果你的照片曝光,構圖層次都是好的,出片效果很滿意達到預期效果那就可以不用後期。


一顆秋風


攝影后期越來越普及,這樣會失去攝影記錄真實的意義嗎?你對此怎麼看?

攝影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隨著攝影藝術的發展,通過攝影記錄真實只是其中一項功能。後期處理也在攝影藝術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比不可少的操作。好的後期處理更能達到記錄真實的目的,通過後期處理來規避因攝影設備或環境而導致的失真,從這種角度來看,後期是更好的還原當時場景,更好的記錄真實。所以後期處理並不會對記錄真實造成影響。

首先,對於記錄真實的處理,是對當時更好的展現。每個人都想記錄最真實、最有紀念價值、最漂亮完美的瞬間。所以後期處理是至關重要的手段;

其次,一般對於記錄類的後期處理大多隻是對環境、光線、構圖等處理,思維更好突出紀念意義,更好的展現真實。此類後期並不是後期創作類,並不會改變原來圖片的意義用途。

最後,我認為,好的作品一定是前期、後期都要做到完美。後期處理是藝術展現的必要手法,好的後期更能還原記錄真實。當然後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有時候,前期拍攝完全做不到的,我們就會拿到後期進行處理。最正確的做法,是在前期拍攝時就想好了後期處理的方法,選擇合適的拍攝手段,讓前期和後期完美結合,而不是在現場隨便瞎拍,全都指望後期來拯救畫面。



清風徐月下行


攝影后期不僅是普及,基本上數碼相機和手機拍片直出,我們看到的照片,都已經後期過了。很多時候正是為了讓照片接近真實,才做後期。沒後期的數碼照片,其實很不真實,因為技術原因,現時的相機不能完美完成呈現真實的任務,必須由相機調整後期,或再經過電腦軟件後期調整,才能更接近現實或你需要的效果。後期是數碼相機拍照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會後期調整,只能說學會了誰一學就會的照相,離攝影藝術還差很遠。


一道高度


攝影前期就相當於製作麵條、包水餃,麵條和水餃製作不好,別說從美觀上,讓人看著不舒服、讓人笑話,就是在下鍋時,也會不成樣子,要麼麵條變成一塌糊塗,要麼水餃破皮,麵皮和餃子餡分離,不知一鍋成了什麼。後期就相當於下鍋煮麵條和水餃,沒有前期的基本功和質量,麵條及水餃做工就有問題,從一開始的坯胎就不成型,無論用多麼高超的烹調技藝,做出的飯也很難色香味俱佳,品相超凡!



三馬圖文


這個問題沒那麼嚴重。對於手機攝影來說,多數是女孩子的自拍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眾多APP都能一鍵美顏,這無可厚非。而對於專業攝影來說,適當的後期也是必要的。攝影首先是一門視覺藝術,如果你的內容表達、畫面衝擊力等需要通過前後期結合才能實現,那為什麼不能做後期呢?即便是紀實類攝影,國內外眾多比賽如今也允許必要的後期調色了。所以後期處理不是洪水猛獸,合理應用就好。



蕭俊桀


題主多慮了。


攝影后期確實是越來越普及,不過,這和攝影記錄的真實意義有因果關係嗎?

攝影后期的普及只是讓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重視後期而已。

重視後期不等於就一定會濫用後期。

攝影記錄的真實意義,在於記錄者的想法和做法。

攝影后期用或者不用,怎麼用,用多用少,怎麼衡量攝影后期是否“過度”,在於使用者,而不在於攝影后期的推廣者。

饅頭是食物,但吃多了有可能會撐死——你能說饅頭撐死人是饅頭的錯誤嗎?

我的看法就是,攝影后期的普及和攝影真實記錄的意義沒有因果關係。不能把它們強扭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