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為什麼國民政府會遷往重慶?

1937年11月17日中國抗日戰爭國民政府遷至武漢。武漢只是暫時的搬遷,最終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為什麼會遷往重慶而不是距離來說更加安全的成都或者貴州?

抗戰時期為什麼國民政府會遷往重慶?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1.重慶背靠長江和嘉陵江水道,交通便利,適合商業、工業運輸,是個非常適合發展商業的城市。而且交通的便利也代表了在戰爭時期可以更好的運送物資和投送軍隊;相反,成都生產的物資想要進出四川,都必須先運到重慶,然而再轉運。這樣就增加了運送成本以及運送時間,在那個戰爭年代這些弊端可能就會讓前方的將士沒有物資進行戰鬥從而導致戰爭失敗;貴州土地比較貧瘠,交通不便,在那個年代交通不發達又沒有鐵路無法通過鐵路運輸且又沒有大的河流,是無法支撐住一個龐大的政府在此。當時成都和貴州的交通,承擔不了國民政府大量人員及物資的快速轉移要求。

抗戰時期為什麼國民政府會遷往重慶?
抗戰時期為什麼國民政府會遷往重慶?

2.成都和貴州相比於重慶感覺位置更加偏安一偶,要是遷往這兩個地方感覺像是地方政權而不是國家政權。並且重慶易守難攻四周都是山,又有三峽阻攔,可以更好的保護政府。成都周圍都是平原而貴州是高原並且靠近廣西和湖南當時廣西和湖南的一些地方都落入日本之手。所以比較容易受到日本人的攻擊,對政府來說比較不安全,

3.當時任四川省主席叫劉湘,他是當年北洋時期佔領四川的軍閥,按照輩分和影響力比蔣介石的輩分和影響力更高在四川。他當年雖然有擁蔣之功,但蔣介石卻不支持他的安川計劃,蔣介石未能取得劉湘的真正信任。蔣介石認為自己去了四川,那麼四川控制權就會集中到自己身上了。誰也無法保證劉湘到時會不會生心不滿,然後兵變對自己的人身安全產生威脅。貴州就是因為少數民族太多,當時國民政府高層對少數民族並不信任且當時我黨長征時期在貴州的遵義留下了一定影響力,所以蔣介石害怕我黨離自己太近導致不安全,所以放棄了貴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