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一去世,爲什麼軍統就改成保密局了?

詩琪


這個問題問的並不準確,戴笠之死和軍統局改為保密局,並沒有因果關係,也就是說,軍統局改組為保密局的原因並非戴笠的去世,更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因為戴笠去世後軍統無人撐腰,被國民黨政府改組拆分。事實是,在戴笠生前,蔣介石就已經決定將軍統改組。



1946年1月18日在政治協商會議期間,蔣介石召集戴笠時明確說到:“今後政府將要改組,各黨、各派均將參加,軍統局需要取消”。抗日戰爭勝利後,已經膨脹到極限的軍統局被改組,幾乎成為全國上下共同的要求。因為此時,戴笠軍統局藉著抗戰之機,權勢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龐大的軍統,令當時幾乎所有人感到不安。


當時的軍統局,僅在編的特工就有5萬餘人,間諜網絡更是遍佈全球,再加上戴笠控制的數十萬各色武裝力量,和在軍統控制的交通、運輸、警察、緝私等各個部門。戴笠領導下的軍統已經將觸手伸到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幾乎成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獨立王國。

軍統過於膨脹和龐大的權勢,再加上軍統特工人員的胡作非為,已經招致了各個方面的強烈反對。大家反對的理由,也很明顯。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抗戰勝利後,已經沒有日寇這個最強大和兇殘的敵人,因此,中國自然也不再需要如此龐大的特權組織。

第二,全國人民對於特務統治的不滿。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天,全國各界人士,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就向國民政府提出了廢除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罷免貪官汙吏和反動分子、懲戒漢奸、廢止特務機關的要求。可見,廢除特務機關,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贊同和擁護。

第三,國民黨內部的權力鬥爭。因為蔣介石的信任,戴笠及其領導下的軍統,擁有了如此龐大的勢力和特權,自然引起了國民黨內一些黨政軍要員的不滿和覬覦。他們借全國人民要求取消特務機關的呼聲,想趁機改組軍統,瓜分軍統,擴充自身實力。

這裡邊,也有許多在國民黨內極具實力的實力派。如最受蔣介石信任的陳誠,還有其他國民黨情報機關的頭目,如康澤、賀衷寒、鄧文儀等人,都是改組軍統的支持者。

第四,也是最關鍵的,蔣介石的忌憚。雖然戴笠軍統局是蔣介石維護其統治最好用的手段,但是,對於軍統局權勢的過分膨脹,蔣介石也開始擔心這把佩劍是否有可能會割傷自己的手。因此,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將過於龐大的軍統改組拆分,也就成為了蔣介石的目的。

面對全國上下共同要求軍統局改組的呼聲,戴笠也深知大勢不可違。他也沒有螳臂當車,試圖完全保留軍統。相反,極為精明的戴笠開始尋求各種辦法,以退為進,將軍統掌管的各方勢力化整為零,轉明為暗,以合法化來堵眾人之口。而戴笠在飛機失事之前,在全國到處奔波,目的也是為了應付特務組織取消的呼聲。然而,他卻沒先到,還未達成願望,乘坐的飛機卻一頭撞在了山上,滿腔的野心和抱負也徹底灰飛煙滅。


鳶飛九天2018


1946年3月17日戴笠飛機失事事故中去世,隨後不久在蔣介石的指示下,對軍統局進行了縮編、改組,將其一分為四:國防部保密局、國防部二廳、交通部警察總局和內政部警察總署,實質上仍由保密局統領。1947年7月保密局正式成立,隸屬於國防部,核定人員數目並納入正式編制,鄭介民任局長,毛人鳳任副局長。

從軍統改名成保密局,名字換了,職能沒怎麼變 。

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響起取消特務機關的呼聲和輿論,再加上1945年10月國民黨已經簽訂了《雙十協定》,同意和平建國,承認各黨派的平等合作地位,而軍統龐大的組織規模在抗戰勝利後也難以原樣維持下去,所以軍統的改革是早晚的事,形勢所迫。戴笠去世前就有把軍統化整為零、繼續效忠蔣的想法。戴笠死後,國民黨內部立即有人提出裁剪軍統組織,此前與戴笠有不和不快的人也想趁機報復軍統。雖然軍統處於風雨飄搖中,但蔣介石決心維護特務統治,堅持反共,所以只是在名稱上改變了而已。

蔣介石與戴笠

戴笠死後,蔣介石考慮軍統面臨著這樣幾個難題:第一,誰能繼任?誰能夠收拾好原軍統留下的龐大又複雜的攤子,繼續效忠蔣的獨裁統治?軍統內部關係複雜,戴笠死後,爭權奪利更加嚴重,公開形成眾多派系。第二,如何解決預算外的開支問題?軍統特務組織龐大,僅內外勤特務(不包括武裝特務部隊)就有五萬人左右,近一半在軍統局編制內領取薪津,開支多卻沒有預算定額,主要靠走私販毒、向汪偽出售軍用品、非法印製汪偽銀行儲備券等方式撈錢,但戰後此路行不通了。

所以保密局成立後大規模縮編,通過裁汰一般人員,保留核心人員和基本人員的方式,將內勤各處室從軍統局時的1000多人縮減到335人,外勤縮減為6023人,電訊部門保留了2000多人,要知道軍統高峰時期內外勤特務、武裝特務能達12萬人之多。同時將內政部警察總署、兵工署稽查處等機構從軍統組織中分散出來,通過機構變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縮減規模的作用。


國家人文歷史


大家都知道,軍統是蔣介石基於抗戰的需要在1938年下令成立的,其前身是復興社特務處。在抗戰中,軍統確實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刺殺日偽人員,刺探日軍情報,深圳特工們組成行動隊,共赴前線。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風箏》裡面的鬼子六就是這樣乾的。


在1946年的時候,戴笠因飛機事故而去世了,不就軍統就改成了國防部保密軍,由毛人鳳為局長,其實軍統改為保密局在抗戰勝利時就已經有計劃了,即便戴笠不死,改組也會照樣進行的。軍統之所以改組,以上因為抗戰招收的人員太多了,機構繁雜,僅僅登記在冊的特工就有4,5萬人多,下轄的機構包括八處,十室,中美合作所,中蘇合作所,運輸隊,稅務處等等幾十個單位。而抗戰勝利後,軍統的任務一下子少了很多,所以不需要那麼多人了,改組勢在必行。


還有就是戴笠掌握的機密太多了,得罪的人也多,抗戰時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但是抗戰結束後,就該秋後算賬了,當時不光國民黨外部,內部的陳誠,何應欽都強烈要求改組軍統,限制他們的特務行動。於是,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就打算著手改組軍統,只是當時戴笠還健在,改組行動就變得很緩慢,後來戴笠一死,軍統也就立馬改組成保密局了,毛人鳳也上位了。

以上是我看了一些資料,加上自己不成熟的看法,這裡還請大家多多擔待,也歡迎大家的關注,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


雯雯聊熱劇


軍統改組保密局並非是因為戴笠去世,而是因為本來就已經有了這方面的計劃。戴笠就是因為感覺到了蔣介石急於改組軍統局,所以才飛往北京和青島拖延時間,豈料回來的時候失事而亡,戴笠的去世加快了改組的進程。軍統局從原先5萬人的機制改編成6021人,但是鄭介民和毛人鳳仍舊無法接手戴笠一手創下的事業。毛人鳳甚至抱怨鄭介民將戴笠的事業都敗光了。

在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之中,蔣介石打著聯合各黨派共商國是的旗號,然各黨關心的都是什麼時候撤銷特務結構。其實全國上下撤銷軍統局的呼聲一直很高,加上軍統局平日裡得罪的人太多,戴笠在那時候飽受國內黨內外而來的壓力。

而出於私心,蔣介石也不能留下軍統。雖然在抗日戰爭之中,軍統為老蔣做了太多的實事,可謂是他手上的一把利劍,為他殺了不少人。但是到了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軍統的發展規模已經超過了老蔣的預期,軍統內部在編人員已經達到了5萬人,還不包括從屬於軍統的兩支武裝部隊。再者軍統局的勢力已經蔓延到了財政部等機構,讓老蔣不得不重新審視它的存在價值。

戴笠的死老蔣肯定是非常痛心的,但是也為他省去了不少的麻煩。畢竟戴笠為老蔣做了那麼多事,他的威信也不是一天兩天積累而成的。加上戴笠自己的翅膀也硬了,老蔣想要改組他的軍統局,多少還要和戴笠好好商量,到底朝著什麼方向改,收回多少權力,都要徵求他的意見。所以戴笠死了之後改組的事情就進行得順利許多。

軍統局對外宣稱軍統局已經“奉令撤銷”,並且連續三天登報公示。當時很多軍統大佬都十分慌張,後來才知蔣介石對外宣稱撤銷,而對內則是改組而已。和軍統相比,保密局的規模大大縮小,編制只剩下了6000多人。戴笠在世的時候,手下單位都是由軍統局統一安排人士。而保密局的威信已經大不如前,隸屬單位對局本部根本是陽奉陰違,對於本部調來的人手百般挑剔拒絕任用,單位內部的人員都是自己找人。特別是到了臺灣之後,保密局的勢力更是受到了極大的打壓。


木劍溫不勝


抗戰勝利,蔣介石發現,軍統不僅將中統壓制得死死的,本身膨脹到擁有10萬軍事力量,5萬公開特工,15萬秘密特工的龐然大物,還控制警政部、交警總局,戴笠還企圖在美國人支持下爭取海軍總司令。

因此軍統編制壓縮是必然,只不過老蔣借全國反對特務政治的機會來操作。擬定計劃是將軍統公開武裝力量成立交警總隊並壓縮改制後軍統的編制與費用。同時成立警政改革小組,軍統也將被踢出警政部。所以,戴笠死不死都會改編為保密局。

當然,如果戴笠不死,可能會發生變化。比如說,三個月後內戰爆發,保密局的權力也許會再次擴張些,畢竟鄭介民和毛人鳳在老蔣心目中的地位差距戴笠不少。


四川達州


軍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特務部門,專門負責訓練特務。這個機構由戴笠指揮,直接聽命於蔣介石。在抗日戰爭期間,軍統曾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刺殺漢奸和日本軍官當面,都乾的十分出色,讓蔣介石對軍統十分滿意。




軍統的情報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例如軍統的姜毅英,就監聽到了日本將要偷襲美軍珍珠港的行動。姜毅英也因此升為少將軍校,成為軍統中唯一的女將軍。可是當蔣介石把這一情報告知美國軍方,美國軍方卻沒有重視,認為中國是在挑撥他們之間的關係。


戴笠去世之後,軍統被改成保密局,軍統的影響力隨著改組縮小了很多。之所以蔣介石要改組軍統,是因為軍統的權力實在太大,已經讓蔣介石感到了威脅。再加上軍統平時就得罪了許多國民黨高級軍政官員,因此改組勢在必行。

軍統在最強盛的時候,影響力太大,蔣介石擔心尾大不掉。加上外圍,軍統人數高達三十萬,而且許多軍統人員在軍隊中擔任要職。並且軍統特務之間都是上下線聯繫,也就是說他們的保密性極好,軍統特務名單隻有戴笠手上才有,這讓許多人都感到恐慌。


麥地傳奇


其實,軍統局的初衷起於救國。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九一八事變,蔣校長模仿墨索里尼成立了復興社,社內設立核心組織特務處,核心人員分別是戴笠、鄭介民、賀衷寒等十三太保,戴笠為特務處處長,主要工作是進行針對日本的敵特與間諜工作。

1936年該組織正式更名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計局,簡稱軍統。戴笠任副局長,但繼續挑大樑,為了區別職位職能的尷尬,人稱戴老闆。此時軍統的工作依舊沒有變,其主要目標依舊是日本。

不得不承認,軍統在1937年到1945年的抗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該組織破獲了日本大量密電,比如38至43年日本對重慶的長期大轟炸,軍統總是能夠提前周知他們的行動組織有效的規避行動,拯救了萬萬名同胞的生命於水火。1941年其下屬成員姜毅英等更是破獲了日本舉世聞名的珍珠港戰役的行動密電,只是美國人心高氣傲不以為意,終至釀成大錯。

軍統的職能說白了就是蔣校長的爪牙,它凌駕於國軍任何組織與部門之上,只聽從於蔣的調遣。它的形式很像是明朝的錦衣衛,替皇帝在外掃奸除兇,在內排除異己。

軍統在國軍內部一直是比較令人反感的組織,因他們二五八萬式的作風得罪了不少國軍高層。在外也名聲不好,秘密替蔣屠殺了大量民主人士如聞一多先生等,特別是在解放戰爭期間更是在渣滓洞屠殺了我黨200多名忠實黨員,可嘆可氣。

但是,換一句話來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們的所作所為倒也僅僅是軍人的立場不同罷了。平心而論,他們在抗戰八年還是對國家有過莫大的貢獻的,所以一是一,二是二,這一點不心裡有桿秤。

軍統的路子在1946年走到了盡頭,因為他們的戴老闆飛機失事死了。

戴老闆的死讓這個龐大的組織馬上群龍無首,一時之間功能紊亂。與此同時,國軍內部視軍統為眼中釘的高層包括外部民主人士紛紛發難呼籲蔣解散軍統,理由不外乎於下:

1.軍統組織過大,中原大戰後已經沒有必要再勞資勞力維持如此巨大的組織。

2.軍統這幾年所做之事在國際上引起了國際友人強烈不滿,有必要解散。

3.解散軍統一定程度上可以保住留在大陸成員的性命。

其實,確實如上所說,中原大戰後,軍統大部分隨蔣校長遷移臺灣,另一部分則繼續留在大陸進行反動行動,策劃了諸如後來針對我總理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上面提到的三個理由,其實蔣並非都認同,除了第一點。當然,蔣也有意解散這個組織,或者說是變更。其實沒有人比蔣更瞭解軍統,他深知軍統實際上有超過32萬人受戴笠指揮,每天至少4萬人24小時為他工作。這麼龐大的組織,戴笠在時,那時候在大陸還可以搞點倒買倒賣,走私等解決薪資問題,但如今戴笠死了,他蔣校長可沒有戴笠那麼瞭解軍統,並且今時不同往日,薪水問題實在僧多粥少。

最終,蔣校長做出了表面從善如流的決定,解散軍統,化整為零,變更為國防部保密局,其中特務部與軍令部合為國防部第二廳,為核心組織保密局所在,由老將鄭介民任局長,毛人鳳任副局長。

此後,保密局一改再改,最終成為了現在臺灣的國安局。當然,雄風不在,它最牛氣的時候還是戴老闆時期。


不書公子


戴笠戴老闆所率領的軍統曾經是蔣介石最為得心應手的尖刀,為蔣介石和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軍統在抗日戰爭中專門成立特殊的部門剷除漢奸,也有各種各樣的情報人員分散在全格各地打探情報,甚至在日本的本土也有軍統的眼線,軍統可以說得上為蔣介石立下了悍馬一樣的功勞。

但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軍統的勢力之龐大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頂端,專業的特工常年保持在2萬到5萬左右,加上在外圍的編外人員一度達到了30多萬人,直接受戴笠指揮的偽裝成土匪的武裝分子更是達到了數萬人。

我們都知道歷朝歷代功高震主被君王反殺的事情,軍統的勢力大到了就連蔣介石這位國民黨的第一號人物都感覺到了壓力,但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又不得不借助軍統這柄雙刃刀來為自己實現抗日的想法,所以軍統才能一直保持著增長速度到了抗日戰爭結束。

所以在抗戰結束沒一年蔣介石就產生了改組軍統的想法,蔣介石是從權力鬥爭中磨練出來的,所以他對於這方面的事情非常的敏感。

在戴笠飛機失事前蔣介石就曾經特招戴笠回重慶,準備談的就是改組軍統的事情,但是戴笠還沒回到重慶就飛機失事撞到岱山上機毀人亡死了,雖然戴笠的死蔣介石很是傷感,但這也為他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障礙,他能完全的著手改制軍統了。

在戴笠死後沒多久軍統局就改制變成了保密局,直接歸關於國民黨的國防第二廳,毛人鳳直接轉正成為了保密局的局長,軍統漸漸走向了衰亡。



相比於戴笠,毛人鳳的工作能力會稍顯遜色點,所以保密局在他的手上轉盛為衰,雖然在其中與蔣介石的制衡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但是毛人鳳的能力也導致了軍統的很多業務水平開始跟不上戴笠的時代。

在後來退往臺灣之後蔣介石就開始對軍統下手了,因為他早已經感覺軍統不受自己的控制,在他看來,一個不受自己控制的軍統就猶如脫籠的老虎一樣危險,所以他派出他的兒子再度重拳改制軍統,最終隨著時間的流逝,軍統就變成了歷史,完全改頭換面的變成了一個正規的臺灣政府組織。



所以說在戴笠死後軍統之所以會遭遇改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軍統的力量太過於龐大、神秘,導致了蔣介石感受到了嚴重的危機,對於歷朝歷代的掌權者來說,無論一個手下再如何忠誠,只要手下的手上掌握著他所控制不了的力量,那必將會遭受到他的顧忌,這個手下最終所面臨的也將會是滅頂之災,戴笠是如此,軍統也是如此,很多事物更是如此,我覺得我們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要懂得一個樹大會招風的道理,太滿則溢,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把握一個剛剛好的力度是最好的。


孤客生


在戴笠飛機失事之前,軍統局被縮編就已成定局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抗日戰爭時期,軍統勢力膨脹過快,不僅內外勤有5萬多人,還掌握著特務武裝和反正偽軍,以及眾多權力機關,已經超過了蔣介石認為安全的紅線,對習慣於擺弄權力平衡的委員長而言,整頓和縮編軍統是必選項。

1946年1月在重慶召開的“舊政協”會議上,許多代表喊出了“打倒特務”、“取消特務機關”的口號,這也是舉國上下對特務政治越來越猖狂表達憤怒的吶喊,戴笠的政敵陳誠、陳立夫、李士珍等人抓住這一機會推波助瀾,戴笠第一次感受到千夫所指的局面,很是狼狽。



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後果,使蔣介石下令軍統局要“化整為零”並立即籌備相關工作,2月提升戴笠政敵唐縱為內政部次長,並內定全國警察署長 ,這是唐縱的地位第一次高於戴笠,蔣介石將軍統化整為零以便分而治之的態度已經昭然若揭,感受到壓力的戴笠開始用“拖”的戰術,同時抓緊聯繫美國人謀求海軍司令的位置。

戴笠飛往北平和青島就是拖延時間和麵見美軍北太平洋艦隊司令 ,可惜摔死在回來的路上。



1946年3月,失去耐心的蔣介石親自發電給戴笠,指令他立即返回重慶參加改組軍統組織的“八人小組”會議,戴笠深知特務機構對蔣介石的重要性,那麼一定要將軍統改組和削弱就是衝著自己個人來的。

另外一邊,八人小組裡負責警察系統的宣鐵吾、李士珍和黃珍吾在幕後小黑手蔣經國的支持下,開始秘密策劃把軍統徹底搞垮的辦法,無孔不入的軍統偵知這一消息後,在局本部看家的毛人鳳立即致電戴笠:“謹防端鍋”!戴笠已知蔣介石縮編和改組軍統成為定局,在文強等人的勸說下,決定“以退為進”出國考察,等到內戰爆發蔣介石不得不需要自己時再重新出山抓權,想好了對策的戴老闆卻沒有機會說出來了。



戴笠一死 ,軍統再無人可以抗衡蔣介石和八人小組(已成七人)的改組壓力,國民黨還都南京後成立國防部,於是1946年6月,軍統局掌握的公開特務部分全部劃歸國防部二廳,廳長是鄭介民;將“忠義救國軍”等軍統特務武裝改編成若干個交警總隊,只將秘密的核心部分改組成“國防部保密局”,同時由國防部對保密局機關和下屬各省站定額定編,戴笠一手遮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有答友看過諜戰片《父親的身份》嗎,裡面的公開情報機關就是曾經的軍統人員已經轉隸國防部二廳,叫情報局。



鄭介民既然掌握國防部二廳公開特務,唐縱任警察署長掌握全國警務系統,於是蔣介石提拔毛了人鳳做了保密局長,曾經的軍統“三駕馬車”終於各司其職,老蔣可以安心了。

上圖順序為:戴笠,鄭介民,唐縱,毛人鳳。


度度狼gg



我覺得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都太陰謀論了,軍統和中統改組對於1945年的國民政府來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蔣介石對戴笠也說不上有什麼忌憚,蔣戴兩人的矛盾無非是蔣希望戴笠繼續執掌“瘦身”完畢的保密局,而戴笠對自己仕途另有規劃而已。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軍統改組是很正常的事情。


軍統的前身是1932年復興社所設立的特務處,處長是戴笠,副處長是鄭介民。只要稍微對戴笠和鄭介民在1928—1932年這四年經歷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這兩人成名於“蔣桂戰爭”和“二次北伐”,蔣介石對特務處的要求是針對軍閥、國民黨其他派系以及各種三教九流的江湖人物,而和這些勢力打交道恰好也是戴笠的特長。


而後戴笠領導的特務處所發展和擅長領域也都和軍閥以及江湖人物相關的領域。


而軍統成立於1938年,此時正是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蔣介石對於軍統的要求主要是刺探日偽情報,進行反諜工作,並且對擔任漢奸者進行肉體消滅;當然,由於抗戰的進行,軍統慢慢的從單純的情報組織變成一個龐大的軍事情報機構,甚至承擔了國民政府內部相當一部分反貪和稅務稽查工作。


這是由於戰爭和國民政府當時架構本身不正規造成的。


但是隨著抗戰臨近結束,軍統這種完全為戰爭準備的組織結構完全不符合和平時期軍事情報組織的要求,所以分割和瘦身也就勢在必行了;也因為抗戰,使得國民政府內部軍閥和派系問題通過抗日戰爭逐步得到了解決,即使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擁兵過百萬也不敢、也不能再使用武力和蔣介石爭奪國民政府主導權,只能“議會鬥爭”方式和蔣介石爭鬥。



同時,隨著抗戰結束英美法同為同盟,自然放棄了種種在華特權和租界;而日本是戰敗國,更不可能保留任何在華特權了;國民政府勢力可以直接延伸到各個角落,這樣一來對付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也不再需要軍統這樣的軍事情報組織出面,當地警察局已經足夠了。


綜上訴所述,國民政府在戰後調整已經明顯不適應和平時期的軍統、中統組織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如蘇聯在二戰結束後取消了戰時設立的草原方面軍、頓河方面軍編制一樣,這總不能說是蘇聯忌憚這些方面軍總司令吧。


另外,再從戴笠本人說,他在抗戰結束前就已經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他不是去找蔣介石求他保留軍統勢力,而是早早給自己謀求海軍總司令的職務。


因為在戴笠看來了,原本長處在於對付軍閥、幫派、鋤奸的他與軍統組織本身在1945年後就面臨著沒有軍閥需要對付,沒有幫派需要收拾,沒有漢奸需要剷除,而更隱秘戰線的鬥爭,老實說中統比軍統更為擅長,而且這也不是戴笠的長處的窘境。(這裡說一句題外話,戴笠死後鄭介民擔任保密局局長,鄭介民不愧是在蘇聯留過學,他一擔任保密局局長就在北平給cccp地下組織造成了重大損失。)



在抗戰中手握大權,呼風喚雨的戴笠肯定是看不上戰後縮水的保密局的,別忘了,戴笠的鐵哥們可是手握幾十萬軍隊的胡宗南,戴笠當然希望自己能和胡宗南一樣,開府一方;保密局顯然沒有海軍適合戴笠。


還有一點,戴笠自視甚高,自詡和“二陳”、宋子文、孔祥熙平起平坐;他怎麼可能接受自己和葉秀峰(1945年後中統實際負責人)這種陳立夫的馬仔平級?而蔣介石顯然也不可能為了照顧戴笠,專門把保密局局長職務提高到上將這個級別。


單憑這一點,戴笠也不會在戰後繼續留在縮水後的保密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