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寫在前面的話——

很多小夥伴都希望我能介紹一下國產坦克,當然像96A、96B、99式、99A這些國產新銳主戰坦克,在短時間內因為一些“你懂的”原因是不可能下筆去寫的;但是為了致敬我們偉大的中國軍工人,我準備寫一個系列文章,介紹一下在我國國產坦克發展中具備“節點”和“基石”地位的國產坦克。

今天我就從我國的“準二代坦克”79式中型坦克入手,從一個側面介紹一下我國坦克發展的脈絡,同時也向那些為了中國坦克發展付出了汗水、青春乃至生命的中國軍工人致敬。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建國35週年閱兵時的79式中型坦克英姿

從坦克的劃代說起——

在軍迷圈有個老梗——“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這其實說的就是我國的坦克劃代標準。我國的坦克劃代標準是按底盤和動力系統來劃代的:第一代就是以59式為代表的採用700馬力以下柴油發動機、機械式手動變速箱、五對大直徑負重輪為特徵,一代主戰坦克有59系列、69系列和79系列中型坦克。

PS:我國的第一代國產坦克只能稱之為“中型坦克”,第二代和第三代國產坦克才能稱之為“主戰坦克”。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59、69、79系列中型坦克是我國的第一代國產坦克,第一代國產坦克都可以看成是“59改”

而國產第二代主戰坦克是以國產80式主戰坦克為代表的採用700至1000馬力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電控-液力-機械式半自動變速箱、六對小直徑負重輪為特徵,二代主戰坦克有80系列、85(88)系列和96系列主戰坦克。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80、85(88)、96系列主戰坦克是我國的第二代主戰坦克,第二代主戰坦克就不能看成是“59改”了,可以看成是“80改”

第三代主戰坦克就不用多說了,就是咱們的99和99A系列主戰坦克:1500馬力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液力全自動變速箱以及六對中直徑負重輪就是其標誌!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世界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翹楚——99系列主戰坦克

至於15式輕量化主戰坦克,那已經是主戰坦克發展的一個分支——“輕量化主戰坦克”了,就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了。

79式我國的“準二代”中型坦克——

79式中型坦克(也稱69-III式中型坦克)於1986年正式定型,是我國在69-IIA中型坦克坦克底盤上結合了59-2A式上的37A簡易擾動式火控系統、105毫米線膛坦克炮、自動滅火抑爆系統、第二代微光夜視儀而研製的一款新型主戰坦克。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79式中型坦克可以看成是69-IIA(上)的底盤與59-2A(下)的武器系統的結合

79式中型坦克的成功研製為我國後續的80式和80-II式主戰坦克的研製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79式中型坦克被稱之為我國的“準二代坦克”。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79系列中型坦克是我國最後一型“中型坦克”同時也是我國“主戰坦克”時代的開端

小知識——國產坦克的命名

看完上面一段文字,可能有不少讀者會有點“懵”,比如這段話:“79式中型坦克是69-IIA的底盤與59-2A的武器系統的結合”。

為什麼69-IIA中的“II”是羅馬數字,而59-2A中的“2”又是阿拉伯數字呢?

這其實是對我國坦克的命名不熟悉造成的;在2005年之前我國的坦克命名是把坦克分為“自用型”“外貿型”兩個分類進行命名的,在名字中主編號後面用阿拉伯數字的是自用型,用羅馬數字的一般是外貿型(但也有自用型,比如79-II)。比如59-2A:59是主編號,代表的是“1959年式中型坦克”後面的“2”代表的是59式中型坦克的第2個改型型號,2後面的A代表的是第一次升級。所以59-2A這個名字的意思是——1959年式中型坦克的第2改型的一次升級型自用坦克。

而69-IIA這個名字的意思是——1969年式外貿中型坦克的一次升級型。

所以79式的早期編號:69-III就說明了79式其實是以69-II為基礎升級的外貿坦克,只不過後來“出口轉內銷”獲得了“79式”這個編號,成為我國的自用型坦克。

不過我國在2005年吧所有的外貿型坦克都統一賦予了“VT-X”的國家編號,用羅馬數字作為外貿坦克編號的方法就作古了。

79式的主炮與火控——

79式中型坦克採用的是一門國產81式105毫米口徑線膛坦克炮(後期生產型換裝了83式),該炮是在著名的英國L7A3坦克炮的基礎上仿製而來,火炮身管長度51倍徑(5.35米)、全炮長度5.86米(含炮閂和反後座力機構)、全炮重1.3噸。身管採用了高強度炮鋼和身管自緊工藝,極限膛壓509兆帕(略低於L7A5的570兆帕),發射85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炮口初速為1450米/秒,直射距離1600米,可在1800米距離上擊穿T-72的首上裝甲。身管壽命500發全裝藥穿甲彈。為了提高精度,79式的主炮上還加裝了熱防護套和炮口校炮鏡。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79式中型坦克的主炮是一門從奧地利引進的L7A3的特許生產版81式坦克炮

79式中型坦克最大的亮點就是那套37A簡易擾動式火控系統,以及三合一炮長觀瞄系統。

37A簡易擾動式火控系統是在英國馬可尼公司的SFCS-600型簡易擾動式火控系統上升級而來,但是37A為自動調炮火控系統,而SFCS-600為手動調炮火控系統,所以在性能上37A火控系統要遠勝於SFCS-600。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馬可尼公司的SFCS-600型簡易擾動式火控系統原理示意圖,37A火控系統便是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小知識——擾動式火控系統

可能有讀者會被上訴的“簡易擾動式手動調炮火控系統”“簡易擾動式自動調炮火控系統”這兩個繞口令一樣的名字給繞糊塗了,所以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兩種火控系統。

擾動式火控系統是一種把瞄準儀和主炮直接剛性連接的火控系統,瞄準儀隨動於主炮;跟步槍上安裝的瞄準鏡原理一樣。擾動式火控系統由於火炮的重量很大,在行駛時的晃動也非常大,所以不適於在行駛中瞄準目標,只適合在靜止狀態下瞄準。所以擾動式火控系統沒有“動對動”射擊功能,僅具備“靜對靜”和“靜對動”射擊能力。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擾動式火控系統瞄準過程

擾動式火控系統的瞄準過程如上圖所示:①炮長先用十字線對準目標並開始跟蹤目標;②炮長在合適的時機啟動激光測距儀開始對目標進行測距,並保持對目標的跟蹤2至3秒;③火控計算機根據第①、②步驟測出的目標距離和角速度,計算出目標的高低和方向提前量並在炮長的瞄準劃分板中投射出一個光點(那個陰影點)。④炮長二次調炮將光點對準目標即可射擊。

“簡易擾動式手動調炮火控系統”(簡稱:手動調炮)“簡易擾動式自動調炮火控系統”(簡稱:自動調炮)這兩種火控系統的區別就在第④個步驟上:手動調炮火控系統在第④個步驟是需要炮長手動控制火炮將光點對準目標,而自動調炮則是炮長按下鎖定按鈕後火控計算機自動操縱火炮將光點對準目標!所以自動調炮火控系統無論是在精度還是反應時間上都要好於手動調炮。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雖然在整體性能上,79式中型坦克要遠遠落後與英國挑戰者1型主戰坦克,但是在火控系統這個單項上,37A火控系統要好於挑戰者1的SFCS-600型簡易擾動式火控系統

79式中型坦克的火控系統由激光測距儀(測距範圍100至4000米,精度正負10米)、環境數據感知系統(人工輸入氣溫、藥溫、海拔高度、風速)、裝填手控制盒(裝填手通過控制盒輸入彈種信息)、姿態傳感器(自動輸入坦克的側傾角度)、數字式火控計算機以及火炮雙向穩定器七個部分組成。

79式的37A火控系統火控系統在2000米距離上,靜對靜射擊首發命中率為90%、靜對動射擊首發命中率為80%;火控系統的反應時間為:從發現目標到首發炮彈發射6秒(對靜止目標)和9秒(對運動目標);對目標的發現距離為3500米、識別距離為2000米;而後期生產型的79式換裝了熱成像儀,進一步提高了發現目標和識別目標的距離。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79式中型坦克的另一個特點是採用了炮長“三合一”瞄準儀

79式中型坦克火控系統的另一個亮點是採用了“三合一”炮長瞄準儀;戰後蘇制坦克有一個“特色”將炮長瞄準儀與夜視儀和測距儀分開裝。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蘇制T-62M的炮長觀瞄系統示意圖

而早期的我國國產坦克也繼承了蘇制坦克的這一“特色”: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69-II中型坦克的激光測距儀、炮長瞄準儀和夜視儀也是分開安裝的

但是這樣的安裝方式使得炮長在使用時及其操蛋——測距儀安裝在坦克外部很容易被打壞、炮長使用瞄準儀要盯一個鏡頭,使用夜視儀時又要盯另外一個鏡頭;轉換起來非常麻煩!而79式的“三合一”瞄準儀就將激光測距儀、瞄準儀和夜視儀全部整合在一起,使用起來就非常方便了,且將激光測距儀安裝在坦克內部使之獲得了極好的裝甲保護。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79式的“三合一”炮長瞄準儀

79式的動力與行走系統——

79式的火力與火控系統符合了我國第二代主戰坦克的標準,但是其動力與行走系統任然還被“禁錮”在一代坦克中:

79式採用的是一臺12150L-7BW型柴油機,最大輸出功率580馬力(427千瓦),無增壓功能。但是換裝了大水泵(流量為650升/分)提高了散熱性能;

並且採用了高壓空氣啟動和電啟動雙啟動模式,提高了坦克啟動的可靠性;而且高壓空氣瓶還可以用於清洗駕駛員觀察窗。傳動系統與老式的59/69式中型坦克相同,都是雙側行星機械式變速箱,連駕駛員的操縱系統也一樣,都是操縱桿+腳踏板,不過加裝了液壓助力系統,駕駛員不必全憑自己的力氣操縱坦克,換擋和轉向都十分輕巧。

另外79式的行走系統也沒有發生變化,採用扭杆式懸掛,每側5個大直徑鋼製掛膠負重輪、鑄造式單銷金屬履帶(每條90塊)。

79式的最大公路時速50公里/小時、最大越野速度35公里/小時 (三級路面)。最大行程570公里(帶附加油箱)。

79式的防護系統——

79式的裝甲防護與59/69式中型坦克相同,都是勻質鋼裝甲,也沒有安裝爆炸反應裝甲的接口。不過車體兩側採用了橡膠裙板可以提前引爆破甲彈,提高了坦克側面的防護能力。不過79式中型坦克卻是我國第一種裝備半自動集體式超壓三防系統和自動抑爆/滅火裝置的國產坦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坦克乘員的生存能力。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79式的火力和火控都達到了二代坦克的門檻,但是其防護和動力系統任然還是一代坦克,所以79式只能算“準二代”坦克

79式的進一步發展——

79式中型坦克裝備部隊之後,雖然獲得了業界專家和部隊官兵的一致好評,但是勤奮的中國軍工人並沒有就此止步,79式還未正式定型時就開始了79式後續型號的發展工作——1983年由北方工業公司提出79-II中型坦克的研製計劃,並1984年研製出第一輛樣車;與79式的區別是用83式105毫米口徑線膛坦克炮替換了81式105毫米口徑線膛坦克炮,火控系統由37A改進為“新型上反式機電自動裝表火控系統”,使坦克具備了“動對動”射擊的能力;另外在炮塔上加裝了格柵裝甲,進一步提高了坦克的防護能力。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79-II式中型坦克

79-II式中型坦克在製成兩輛樣車後並沒有進一步發展,但是其成果卻應用在了我國第一型“二代主戰坦克”80式和80-II式主戰坦克上。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80式主戰坦克,注意其炮管根部的激光測距儀外機

橫向對比79式——

79式中型坦克是我國坦克發展的一個節點,代表了我國坦克開始由一代向二代的過渡;但是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底子薄、技術儲備不足、工業化能力不達標而且剛剛經過10年動亂的國家。也正是在79式定型的1986年,蘇聯開始大規模裝備T-80B、美國的M1A1也開始大規模裝備、英國則開始了挑戰者2的研製、法國的勒克萊爾也剛剛完成選型、德國的豹2也進化到了豹2A4......所以79式中型坦克可以說是一型“出生即落後”的裝備!

但是就在這些“出生即落後”的裝備上,永不放棄的中國軍工人硬是靠著一點一滴的積累、靠著永不服輸的精神、靠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嚴謹,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出了中國坦克的發展之路,硬是把國產坦克從79式這種“出生即落後”的裝備,發展成了能傲視世界的99A!

向為了中國坦克事業的發展付出了汗水、青春乃至生命的中國軍工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低谷和嘲笑中的堅守——記79式中型坦克

79式中型坦克四向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