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瞭解的低血糖,危害絲毫不遜於高血糖,快來認識它

說到高血糖,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對血糖的升高非常重視。但對於低血糖,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不是什麼大事。其實,低血糖的危害絲毫不遜於高血糖,有時甚至更加兇險。下面就請幾位專家來談一談我們許多人還不太瞭解的低血糖。

反覆低血糖可能是糖尿病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康志強:臨床上,經常遇到患者吃飯比平時晚一些就感覺心慌、出汗、頭暈、沒勁兒,但吃一點東西就又好了。剛開始還以為只是單純的低血糖反應,反覆多次後到醫院經過詳細的問診、檢查後,確診為2型糖尿病。

你不瞭解的低血糖,危害絲毫不遜於高血糖,快來認識它

其實,在糖尿病的前期和早期是會反覆出現餐前低血糖的。這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延遲,在進食後1-2小時血糖達到高峰時,胰島素分泌量沒有和血糖高峰同步,在餐後2-3小時至下一餐前,血糖逐漸下降至較低水平,胰島素分泌量才達到高峰。此時相對過量的胰島素就會導致發生低血糖,如果長期如此,有可能是胰島功能出現了異常。因此,如果反覆出現餐前低血糖,不能忽視糖尿病及其他引起低血糖的相關疾病,切勿掉以輕心,建議儘快到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相關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餐後血糖低也時有發生

上海仁濟醫院南院老年科劉建平、張春炳:一般人的常識是餐後血糖就會升高,然而臨床上會遇到餐後低血糖暈倒,誤診為心臟病的患者,經過系統檢查未發現心血管疾病。這類餐後低血糖反應又叫作“反應性低血糖”。女性患者佔多數,主要表現有發作性心慌、出汗、乏力,有“不由自主”感,並多在餐後2-4小時發生。該病的發病原因相當複雜,主要有以下三種可能。

你不瞭解的低血糖,危害絲毫不遜於高血糖,快來認識它

●功能性低血糖:多發生於情緒不穩定和神經質的中年女性中。患有此病的人,平素多伴不同程度的神經官能症,如睡眠差、情緒易激動、緊張、大便秘結等,同時伴有胰腺分泌胰島素功能敏感。

建議:可採取飲食調理和針對植物神經功能失調進行治療。發病時,不宜服用糖類食物。平時宜少吃碳水化合物,早餐最好喝不含糖的飲品。如伴有情緒焦慮、易激動、睡眠差等,還需配合一些藥物治療如谷維素、維生素等。

●滋養性胰島功能亢進:胃切除手術的傾倒綜合徵、幽門成形術及胃空腸吻合術後等患者,都鬥可能發生。治療時應主要以調節飲食為主,少量多餐,多進幹食少進湯,多吃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食物。

建議:進餐後需躺臥半小時。如果飲食調節效果欠佳,可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餐前半小時服阿托品或普本辛以減慢腸蠕動。或餐前半小時服達美康或美比達,或注射胰島素,以縮短高血糖症的持續時間。嚴重病例可考慮手術治療。

你不瞭解的低血糖,危害絲毫不遜於高血糖,快來認識它

●兒童特發性自發性低血糖:即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及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含先天性代謝紊亂)。患者無法預知何時會發生低血糖,不論時間地點,進餐後都有可能發生餐後低血糖反應。

建議:一旦餐後低血糖反應發作,不宜服用糖類食物,它雖能迅速緩解低血糖症狀,但也可進一步刺腺分泌胰島素,加重病情。可吃些餅乾饅頭等食物。進食後宜休息10-15分鐘,如15分鐘後仍感身體不適,可吃些麵包等食物。

有的低血糖是沒有症狀的

北京天壇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方紅娟:很多糖友已經對低血糖的典型症狀有所瞭解,如心慌、出汗、虛弱、頭昏、煩躁等,甚至行為異常、高血壓、精神障礙等,嚴重者可發生昏迷、癲樣發作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這些典型症狀的低血糖,通常在進食或補糖後有所緩解。

但糖尿病病程較長,合併自主神經病變或老年糖尿病患者,對低血糖警戒反應能力降低或喪失,往往在低血糖發生前沒出現心慌、出汗等交感神經興奮症狀,稱為“無症狀性低血糖”或“未察覺的低血糖”。

你不瞭解的低血糖,危害絲毫不遜於高血糖,快來認識它

另外,糖友應用胰島素和(或)聯合口服降糖藥強化血糖控制,而長期應用受體阻滯劑者可掩蓋和延緩低血糖症狀,也可以表現為“無狀性低血糖”,這常發生於病程長的1型糖友、老年糖友或合併糖尿病腎病者等。建議糖友控糖放寬一些標準,並定時監測血糖。

(據健康時報)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