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成功了,李首富真的選對了嗎?

上善若水2071194


經過漫長的拉鋸戰之後英國終於脫歐成功,英國人民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上街慶祝有的則流下了眼淚,不過這終究是英國人的家事,而這一切卻也牽動著李嘉誠的心。
英國人慶祝脫歐成功

李嘉誠早在數十年前就大規模在英國投資佈局,主要集中在電力、供水、天然氣、房地產、鐵路、通信、零售、運輸等基礎民生領域,從2010年至今先後豪擲數百億英鎊收購了英國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英國天然氣公司、金絲雀碼頭項目、英國國家電網天然氣業務、移動電訊公司、倫敦瑞士銀行大樓等,投入資金高達四千億港幣。
李嘉誠和前英國首相卡梅倫

目前,李嘉誠已經控制了英國四分之一的天然氣業務,40%的通訊市場,30%的電力供給,7%的城市供水,而英國脫歐對這些基礎民生行業影響並不大。

所以,“李超人”的前瞻性眼光令人驚歎,儘管英國脫歐存在一些不可控的風險,但相較於金融等資產,民生基礎行業的風險小得多,總體來說李嘉誠是選對了。




關注『仲夏輕颺』持續為您奉上新鮮優質的國際資訊!


仲夏輕颺


李嘉誠當然賭對了,英國脫歐成功,英鎊升值,他投資在英國的資產也會隨著英鎊升值而升值。



但是如果你們決定李嘉誠只套圖這一點小利那就錯了,因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全球去美元化,美元風險升高,而歐元區又陸續出現不穩定的因素,後期風險也比較多。

從理論上講,日元是當今世界風險最低的貨幣,但是由於日本的特殊情況,投資日元雖然風險低,但卻沒有什麼收益前景,沒收益前景其實也是一種風險。

英國脫歐對英鎊來說是利好的,首先讓英鎊不再受歐元區風險衝擊,其次是全球去美元化會讓英鎊獲得一個吸收大量國際資本機會,一旦英鎊吸收到足夠的國際資本,那麼倫敦的金融市場將會再次擴大,全球融資市場有可能會由華爾街轉向倫敦,

一旦倫敦的成為國際融資的首先地,那麼英鎊就可以順勢向全球輸出,提高英鎊的全球結算地位,弄的好的話,英鎊會成為一種國際主流的結算貨幣。



所以李嘉誠把資產轉移到英國,就目前而言是獲得了第一個階段的勝利,至於第二階段會不會勝利,那是未來的事,具體要看英國倫敦那群人是不是真想與華爾街一爭雌雄。

也許有人會認為不可能,但是沒什麼不可能的,美國在金融霸權與製造業霸權中只能保留一個,特朗普上臺推動美國製造業迴歸,這說明以特朗普為首的這群人只想要製造業霸權,不想要金融霸權,而這就是英國人的機會。

李嘉誠是匯豐系的,而且與英國上層關係密切,人家有一定的內幕信息來源。從他把大資產都轉移到英國來看,英國高層在脫歐問題上是堅定的,並且還有一個脫歐後的長期戰略,不然不會把這麼多籌碼壓在英國。


一號風手


李首富不僅戰術上虧了,但戰略上未必能贏,甚至存在比較大的風險!


李首富自從五年前從內地(主要是地產項目)和香港大規模撤資,所得資金(近5000億港元)幾乎都投資於英國,有名的投資比如沃達豐電信,格林王啤酒,倫敦瑞銀大樓,李首富控制了英國30%的天然氣業務,40%的通訊業務,30%的電力業務,7%的供水業務,被稱為買下大半個英國;


這裡有個插曲:李首富當初決定大規模投資英國的時候(2013-2015年),英國尚未進行脫歐公投;正是這個突然轉變,讓李首富的投資如意算盤落空了大半!


如今,英國脫歐成功了,這跟李首富當初的環境完全不同:作為穩健的長期投資來說,他獲得了英國眾多經營穩健,現金流充足的公用事業公司,符合他一貫穩健的投資風格,每年能為他提供鉅額利潤,看似李首富選對了,真的嗎?


老金認為,如果放在一個更廣闊的視角,李首富未必是贏,甚至有比較大的風險,聽老金詳細分析:


首先看看脫歐之後的英國資產和英鎊匯率變動情況:

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之前,英鎊是強勢,脫歐公投之後,英鎊匯率開始貶值(從脫歐公投至今,英鎊貶值了10%以上)。


直到如今還沒有恢復到從前的高度,這是投資者預期英國經濟將放緩甚至衰退的信號!那我們看看李首富的收購項目,大部分是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之前收購的,那麼對比現今英國資產的價格,因為脫歐公投成功之後,投資者普遍對英國投資前景感到悲觀,開始甩賣英國資產,自然包括李首富在內的英國資產開始貶值。

一是資產價格貶值,二是匯率貶值,

雙重貶值之下,李首富當初的收購價格就高了不少,用句投資的行話來說,李首富高位站崗,套牢了。


其次看李首富的投資項目前景:

英國脫歐之後,英國未來的前途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最好的結果是和歐盟,美國同時簽訂自貿協定,才能保住英國原有的貿易空間,這可是一個艱鉅的談判任務!未來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工作重點在於此。

問題是,英國脫離了歐盟,重新成為大西洋上的孤島國,他在美國和歐盟的眼裡,戰略價值大大下降了!從前優惠的貿易條件英國肯定是享受不到了,加上美國有這麼一個商人出身善於極限施壓的特朗普總統,英國能在貿易協定上佔便宜嗎?


從歐盟的角度來看,如果讓英國脫離歐盟之後還能享受大幅度的貿易優惠,那不就等於鼓勵現有的歐盟成員國一個個脫離歐盟嗎?

反正脫離歐盟之後,不用給歐盟交費,也能享受到貿易優惠,何樂而不為呢?歐盟絕對要給英國樹立一個壞榜樣,那就是離開歐盟,就沒有太多的貿易優惠了!以此殺雞儆猴,不能再讓歐盟成員脫歐。

因此,老金判斷:美歐都不會給英國太好的貿易協定,未來英國對外貿易(英國靠的就是金融和外貿)環境將比現在差很多,也將拖累英國經濟放緩。


更重要的是,英國脫歐之後,英國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將不復存在!

從前歐盟的大部分金融業務都在倫敦進行,英國脫歐之後,歐盟的金融企業將一個個離開倫敦,回到歐盟,英國的金融業將大大萎縮!

英國賴以生存的貿易和金融將萎縮,直接後果就是英國本土的地產,消費行業甚至生活水準都要下降,李首富投資的大部分是公用事業公司,雖然穩健,但也奈何不了英國經濟的萎縮啊!


你說,買的時候英鎊堅挺,突然遇到英國脫歐,英鎊大貶值,未來英國市場萎縮,李首富在賬面上虧了不說,未來盈利的前景也大打折扣,他真的選對了嗎?

李首富可能是他跟英國高層走的很近,包括英國女王,很多位首相跟李首富都有過交往,自認為對英國很熟悉,但他也沒預料到英國要脫歐,因此認為英國投資很穩健,這點可以理解。

但從投資角度看,從內地,香港撤資近5000億港元都投資在英國,是不是有點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味道?要是遇到一個大石頭,麻煩可就大了。


還不止一個大石頭砸向這籃子雞蛋!脫歐是第一個大石頭,現在第二個大石頭可能出現了:

現任首相約翰遜曾放出口風,一旦脫歐成功,英國政府將公用事業收歸國有,這句話多半是說給李首富聽的!李首富苦心從內地賺的錢投資到英國,如今可能要被英國政府收歸國有,他要怎麼想?


這難道不是風險嗎?李首富從內地撤資,將長江長實註冊地遷出香港,大筆投資近5000億港元在英國之後,完全沒有想到會成英國政府刀板上的肉吧?


世事難料,你認為李首富投資英國成功了嗎?期待你的留言和討論。



老金看世界


英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歐盟成員國身份終於在1月31日凌晨終結,經過數年的英國脫歐鬧劇終於在鮑里斯首相執政中成功脫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英國前幾任首相都沒脫歐成功,而在新任首相鮑里斯就成功了呢?難道是鮑里斯比前幾任都聰明厲害?筆者認為並不是前幾任沒鮑里斯厲害,而是英國社會看清了脫歐的選項,英國長期脫毆不成功,耗費國力,民眾已經到了極限的不耐煩了,就那幾個固定的脫歐選項民眾都清楚了,鬧夠了,再鬧下去沒有更好的選擇了,所以主張留歐的人無奈只能放手了,當然脫歐成功也離不開鮑里斯獨斷與努力。




上圖:英國脫歐成功

英國成功脫歐,那麼李首富,李超人真的選對了嗎?李首富可以說是買下了半個英國,對英國的投資已經4千億港千以上,筆者認為李首富在英國的投資在英國成功脫歐後有損失,有貶值是預測得到的,但之後仍然可以持續獲利,最終是包賺不賠,這是為什麼?因為英國從歐盟這個巨無霸中脫離後,今後一段時間就是單打獨鬥的模式,那麼他的貨幣,經濟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貶值,因此李首富在英國投資照樣會貶值,會有損失,但這傷及不了李首富的整個大本營集團。為什麼?



上圖:李首富

因為李首富在英國投資大部分是民生工程,是民眾必需的東西,社會再變故,民眾就是要用,李首富在英國投資有40%左右的天然氣掌控供應,50%的通訊服務,30%運輸產業,百分之五十的港口控制,這裡麵包括水,電,交通運輸,海陸空,房地產都是貼近民生工程,

所以脫歐成功李首富投資跟著貶值是預料之中,但他控制的這些產業是可持續的壟斷行業,藉著大集團雄厚的實力支撐,暫時貶值可忽略不算。最終結果是穩賺不賠的,其實不管英國最後能不能成功脫歐李首富在英國的投資是可持續的,主要是他的投資對象和行業選對了,度過暫時嚴冬,最終就是穩賺不賠。


上圖:掌控的都是民生工程


牛頭馬面兩鬼


英國脫歐最終敲定後,英鎊順勢上漲,外界紛紛議論很早就轉戰投資英國的李首富其投資是否成功。當然,對於李首富在英國投資的議論很早就有了,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事情。從目前來看,英鎊升值,李首富在英國的鉅額資產自然會升值。如此一來,他的投資無疑是成功的。但是李首富會在意這點英鎊升值的錢嗎?不會!原因很簡單,他是在進行投資,而不是投機,即不是在對賭脫歐會導致英鎊升值。如果李首富只是想賺一下英鎊短期升值的熱錢,何必投資英國的各種實業,只需要投向金融市場即可。

李首富進行的是長線投資(或者是資產轉移),脫歐固然是一個不穩定因素,但基本對其投資沒有太大影響。他在英國投資的佈局早在15年前就開始了,到目前總投額超過300億英鎊。李首富大舉進入英國投資是在2015年,彼時86歲的李首富宣佈,旗下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打散後重組、海外註冊,一時出現各種猜測、解讀、評議和推斷,媒體紛紛驚呼“李首富買下了半個英國”。那時,英國還沒有進行脫歐公投。

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後,英國公投結果決定脫歐,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李首富繼續對英國進行投資。可見,李首富的目的就是將資產大部分轉移到英國,說好聽點是投資。更加明顯的是,去年英國脫歐談判陷入僵局,在這種不確定因素之下,李首富也沒有停下轉戰英國的步伐,李首富家族旗下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公司CK Noble(UK)Limited以27億英鎊收購Greene King plc(英國最大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

李首富的長實集團已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投資遍佈口碼頭、電力能源、天然氣、醫療等行業,基本都是一些民生壟斷行業,要虧錢都很難。更具體來說,李首富控制了英國約30%的天然氣市場、25%的電力市場、40%的電信市場、近30%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米的土地。可以說,李首富是把英國當作家一樣來置業,其在大陸和香港賺的錢基本都到英國去了。大筆投資下,李首富也獲得各種英國王室和大學的頭銜。

多數人認為,李首富已有91歲,本應該安享晚年的他熱衷投資英國的原因是為後代找後路。總而言之,李首富在英國的置業是成敗與否還得看未來,這涉及到很多國際政治經濟問題,或許他是在賭不同國家的國運吧。是成是敗,只能交給時間來驗證,我們也只有一旁吃瓜了。


大國縱橫



楓葉之國的李首富對英國首相約翰遜應該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約翰遜在去年12月初的議會大選中擊敗了工黨領袖科爾賓,恨是因為約翰遜真的帶領英國脫歐了,使將身家押寶英國的李首富再次面臨不確定的未來,這回還跑不跑呢?

2013年起,李首富開始大規模拋售在第二大市場的資產,賺了幾千億元,拿這些錢大舉進軍英國,至少投資了4000億元,上演投資乾坤大挪移。

李首富在第二大市場的投資以房地產為主,對社會的貢獻有限,但獲利兇猛,在新的時代,他對這個商業模式缺乏信心,以“資本無國界”為噱頭,將身家與未來押向英國。


哪承想,英國2016年舉行脫歐公投,竟然通過了,踏上了脫歐之路,這三年多來李首富的心必然是七上八下的,寢食難安。

去年底,英國主要反對派工黨領袖科爾賓成功阻止了約翰遜在10月31日硬脫歐後,志得意滿,發佈了許多激進的經濟主張,尤其是他計劃把英國的許多產業、企業國有化,在英國有廣泛、鉅額投資的李首富是科爾賓國有化的重要對靠,把李首富嚇得半死!

李首富對科爾賓估計是恨死了,但無可奈何,新貴在老主子面前是沒有政治地位的。但令李首富欣喜若狂的是約翰遜竟然在去年12月初的議會大選中擊潰了工黨,科爾賓為敗選負責,辭去了工黨領袖的職務,李首富在英資產被國有化的潛在風險解除了。


但令李首富憂心忡忡的是約翰遜竟然不到半年就帶領英國成功脫歐了——1月30日,歐洲議會批准英國脫歐,英國與歐盟正式分道揚鑣,去過自己的小日子。

脫歐後的英國,在政治上仍然是世界性大國,但在經濟上卻不是世界級市場,英倫三島的市場是很有限的,李首富把未來押在英國上,損失是必然的!

李首富家底豐厚,倒是能承受在英國的巨大損失,但有一種損失是李首富難以承受的,那就是未來,以及歸宿!


飛狼


在英國成功脫歐之後,李首富的選擇究竟是對的還是錯的,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但是從目前英國的經濟形勢來看,我們暫時還看不到李首富,在英國脫歐之後會大發一筆的可能。

因為從2016年李首富賣掉國內房產,開始大舉進軍英國至今的三年多時間裡,英國國內的投資者由於擔心脫歐導致資產貶值,一直都在不斷地出售英國的各種資產,導致英國的各種資產都處於持續貶值的狀態之中。

這就意味著在短時期內,李首富在英國購入的資產始終都處於貶值的狀態之中,而在更長遠的時間裡,他的財富能否升值,恐怕也還要時間去加以檢驗才行。

從2013年開始到2019年期間,李首富就開始出售國內的產業,並從2016年開始,不斷購入英國的房地產、自來水、天然氣和電信等領域的資產,其累計在英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

從李首富的如此大開大合的投資動作來看,當時李首富對於英國的經濟是比較看好的,在他看來,英國在脫歐入美之後,將很有可能會得到美國資本的強力支持,並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英國經濟實現好轉,而2016年英國脫歐恰恰就是一個“抄底”的好機會。

但遺憾的是,在2016年美國上臺執政的,是一個嘴裡整天唸叨著“美國優先”的“特靠譜”總統,這一下子就讓李首富的心裡涼了半截。

因為這位“特靠譜”總統在上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幫助英國發展經濟,而是揮起了制裁的大棒開打貿易戰,結果此舉引發了整個歐洲與美國的經濟摩擦,導致歐盟在其中損失慘重,此時的英國作為歐盟中的一員,當然也在劫難逃。

此外,李首富恐怕也沒有意識到,在2016年就已經決定的英國脫歐進程,會在英國內部引發如此大的反對意見。

從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確定開始,到2020年1月31號,英國人在脫離歐盟的道路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留歐派和脫歐派在議會上你來我往,甚至還將英國女王搬出來發話,都沒有壓住英國反對脫歐的浪潮。

儘管在2020年的1月份,英國議會還是就脫歐問題達成一致脫歐的意見,但是英國政壇乃至整個社會,因脫歐問題造成的分裂卻已經形成,並有可能會導致蘇格蘭出現獨立的可能,引發英國國家徹底分裂的結局,而這種趨勢一旦出現,英國徹底進入衰退,將會是一個無法避免的結果。

在隨後的三年多時間裡,英國國內所有產業都出現了蕭條的跡象,人們害怕資產貶值,紛紛出售資產以挽回損失,而這種情況反映在英國的年GDP增速上,就是從2016年~2018年三年中,英國的GDP增速雖然沒有出現暴跌,但是其下降的幅度和趨勢卻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

這表明英國人並沒有從脫歐的行動中獲得好處,自然也就意味著李首富的投資行動,似乎出現了比較大的偏差,這種偏差給首富帶來的。恐怕就是數以億美元計的巨大損失,具體多少恐怕只有首富自己心裡才清楚。


落下m


李首富顯然是虧了,且不說英國脫歐對首富的資產影響,近首富從東亞市場退出的物資和資產,若放到現在的位置,翻翻甚至數倍都是有可能的,但在英國近十年來並沒有明顯的增值過程,所以數據上李首富還是虧了!

李首富除了投資英國資產,其實還在澳大利亞購買了大量農場,不過澳大利亞近些年不安分和久久不能撲滅大火,也會讓李首富的投資澳大利亞得不償失。

英國脫歐看似值得慶幸,但英國現在越是高調的慶祝,越是能讓歐盟在後續與英國打交道的過程中趨於強硬,目前英國脫歐只是框架性脫離,而具體到未來市場、技術、投資和人員流動方面還沒有具體達成共識,但可以預見,英國不再享有歐盟成員國才能擁有的歐洲共同市場,未來的日子註定不會太好過!首富明顯的選擇了一個動盪的外部空間。


涇水書生


按照相關媒體分析,英國脫歐後,英鎊存在貶值10%到20%的的風險,這對於在英國投資已經超過4000億港幣的李嘉誠來說,無疑會損失掉一大筆錢;


但是,這只是短期匯率波動的損失,要是往長期來看,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回報率,還是非常可觀的,理由很簡單,李嘉誠的投資領域選對了,因為,他在英國 主要投資的是 民生基礎設施領域;

李嘉誠在英國的實業投資,都是公用事業類型的長線現金流產業,比如,天然氣,電力,港務,電信,等等,就算英鎊貶值了10%,用戶的電費,天然氣費,電話費等,又能便宜多少呢?恐怕,用戶該掏的錢,一分也不會少,雖然英國脫歐後,可能會出現暫時的經濟衰退,但是,這對李嘉誠在英國長線的實業投資影響,卻是微乎其微的,畢竟,他投資的領域,是屬於壟斷行業,其回報率是長期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英國脫歐,對李嘉誠的影響,短期來看,只不過是賬面數字少了幾百億而已,長期來看,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還是選對了,不過,隨著英國脫歐,今後李嘉誠想在歐盟投資,併購,合資等項目,估計就不會這麼順利了,這可能就是英國脫歐對李嘉誠的最大影響。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1月31日,英國首相鮑里斯宣佈英國正式脫歐,這也為歷時幾年的脫歐大戲一槌定音,雖然脫歐後的貿易協定仍舊敲定,但是總算邁出了歷史性一步,成為首個脫歐的國家。

眾所周知,英國曾經將香港作為殖民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國家強大,香港才於1997年迴歸祖國的懷抱,然而一國兩制,香港在很多方面依舊沿襲了此前,李嘉誠作為英國殖民時期成長的人,他的商業思維更偏英式。他與英國王室的關係也不錯,很早之前他的商業帝國就開始佈局英國,投資英國電力,交通等住多公共領域,而且投資力度不費。

英國脫歐,一路走來英鎊跌宕起伏,英國經濟也面臨諸多挑戰,眾所周知,近年來歐元區經濟並不景氣,甚至隱隱有衰退跡象,歐元區甚至負利率來刺激經濟,英國脫歐也是不想被脫歐,脫歐之後英國經濟可能會更加精彩,李嘉誠此前已經投資英國諸多領域,肯定會面臨更多機遇。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