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均院士:非常时期与学子共勉

人生起伏多端、变化莫测。

为学先求立志,不管风吹浪打,勇往直前。

牢记:天生我材必有用,为学如登山。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以上内容由李吉均院士2020年2月2日口述,李丁教授笔录】

李吉均院士:非常时期与学子共勉 | 治学大家谈

【以下内容由编辑整理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01月08日4版《李吉均:踏遍冰川人未老》】

在李吉均院士看来,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要动摇;甚至是要有所准备,心甘情愿。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时,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持久地追求理想,持久地追求科学真理”。

为了鼓励青年学生的科学研究,2006年,李吉均院士和资环院时任院长王乃昂教授把教学成果奖奖金全部捐出来,设立了“求真”奖学金。李吉均院士说,讲求真,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做人。念书、在工作中做事,都要求真,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导致学术腐化。做事要提倡实事求是、诚信,讲求真善美,尤其是读书人。那些学术队伍中不讲诚信、追求名利、走歧路的人,最终都会失败。在“求真”奖学金设立第十年的颁奖大会上,李吉均院士引用孟子的“君子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表达其通过捐资设立“求真”奖学金实现育人成才愿望的喜悦与欣慰。他勉励同学们继续努力、刻苦钻研、脚踏实地。

李吉均院士不是一位唯学术论者,他很看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十分强调人才品质的塑造。在他70岁生日座谈会上,他激动地向学生推荐四篇文章: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文天祥《正气歌》和

毛泽东《祭黄帝陵文》。他说这几篇文章掷地有声,是中国人赤诚、敬亲、浩然正气和怀祖忧国的代表作,读此四篇而不流泪者,则是人性有缺憾者。

李吉均院士认为个人命运跟国家密切相关:“我们有好的时候,坏的时候,但是都是跟整个国家密切相关的。现在你也不能说我李吉均有多么能干,我要不是抓住机会(周总理那个时候抓工作,把科研工作往高里提的时机),在科学院搞科研,再组织青藏高原科考队,我也没有现在的成绩。”

内容来源 | 《中国教育报》

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主编 | 肖坤

李吉均院士:非常时期与学子共勉 | 治学大家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