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为什么建立不了深度关系?

先说个真实的故事:

前阵子去踢足球,碰到了小刘,他是北方人,在南方上的大学,毕业就留下了,由于年龄小,平时跟大家踢球、聚会都很客气,嘴甜会说话,跟谁都哥、哥的叫着,大家对他的印象都不错。

“老好人”为什么建立不了深度关系?

由于我俩都去晚了,就在场边看队友们踢,随即便聊了起来,客套了几句后他便跟我说起了最近的烦恼。

  • 事情是这样的,小刘所在的公司最近评选优秀员工,并进行嘉奖,他本来就很注重与大家的关系,见谁都乐呵呵的夸两句,以为自己十拿九稳,谁知道,得票最多的竟然是比他进公司还晚的人,这件事让他很是不解和郁闷……

由于是踢球的时间,我们也并未深聊,但是回来之后,也会让我有所思考。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会有那么一类人与小刘相似,似乎可以用“老好人”来概括,与他们刚开始接触时都觉得不错,但是时间久了,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可是又说不出来,最终的交往都流于表面。

“老好人”为什么建立不了深度关系?

关于“老好人”的三点思考:

1、误把“评判”当夸奖

我们都知道,负面的评判,是最差的表达方式之一:这个不行、不对、还可以这样、你应该、我知道……

这会给人一种极大的不认同感,没有人喜欢被否定、被轻视。

但是“好人们”似乎还有一个更大的误解,就是他们认为,正面的评判,是一种会说话的表现。

很多人喜欢习惯性的夸人,其实,夸人,也是一种评判,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隐含一种“我高你低”的意味。

即使你说:这不错、很漂亮、很厉害、你心灵手巧、你好聪明……

这都是以“裁决者”自居,乍听起来像是好话,却传递了一种不平等的感觉。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开始时觉得小刘不错,但是时间久了反而会有所疏远,这与他的交流方式,也不无关系。

“老好人”为什么建立不了深度关系?

小贴士:

每当我们再想评判的时候,可以换一个思路,不去关注结果,去描述过程、去表达情绪和情感,比如:

  • 哎,做这个废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吧
  • 哇,看着真让人开心
  • 跟我分享一下经验呗

2、“讨好、迎合”会传递负面感受

喜欢讨好、迎合的人,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为什么?

因为讨好、迎合,会传递出人们不喜欢的负面感受。

其一,给人一种“我是坏人”的压力,这是我们日常很容易忽视的感受,面对一个以“好人”为标签的人、面对一个总为别人着想的人,就会有一种自己不够好的压力。

“老好人”为什么建立不了深度关系?

其二,“好人”天生会给人传递一种愧疚感,一个人越是卑微、越是示好,就越会让他人不安,越会让人感到愧疚和亏欠,而在他面前你又无处释放这样的感受,时间久了只能敬而远之。

其三,讨好和迎合天然让人警惕,正如影视剧里的台词:“越是无所求的人,越有大阴谋。”所以,跟这样的人长期相处,自然产生一种防备的心态,这也是人们不喜欢的感受。

3、越是好人,越没有温度

还是以小刘为例,为什么开始时大家都觉得他不错,这也是人之常情。

伸手不打笑脸人,对于刚刚接触的场景,对于一个有礼貌、乐呵呵的人,大家都会天然的亲近,至少不排斥。

但是,在长期交往中,总是以“好人”形象示人,不管亲疏远近,都是同一个相处模式的话,就如同是个带着面具假人,即使是夸赞也失去了温度。

“老好人”为什么建立不了深度关系?

温度,即情感。

“老好人”往往是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伪装了真实的感受。

你会发现,一些好坏并存的、个性鲜明的人往往更受人们欢迎,因为他们更真实,人,本来就是优、缺点共存,喜怒哀乐集于一身的生物,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便会感到安心、自然,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相反,与一个“好人”在一起,往往会有种虚幻的感觉,即使面对笑脸,也感受不到任何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