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為什麼沒有被列入古代七十二名將?

東方史證



1、看字面定義是72將,不是72帝、72王,入選者當然是人臣級別

預知詳因,這得從“武廟七十二將”源頭說起。最初是唐玄宗為了尋求忠貞勤勉的人才,選擇了扶周滅商的姜太公作為典範,在各地建立“太公廟”,以古代良將“十哲”配享。唐肅宗在平定安史之亂後,樹立歷代名將先哲,暗示各地藩鎮、臣僚應效忠朝廷,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太公廟”改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祭祀比照文宣王孔子,主祀姜太公,以張良、白起、韓信等“武廟十哲”配享,後來發展至“武廟六十四將”。到了北宋,又發展至“武廟七十二將”。

從主祀的姜太公到從祀的諸位,都是人臣,若是把霸王項羽選進去則不妥。


2、如何認定項羽是君王之列?

主要原因有:(1)項羽在鉅鹿之戰後,諸侯對他俯首;進入咸陽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成為天下共主。雖然當時有義帝楚懷王,但他僅是傀儡,在武力為王的時代,實權掌握在項羽手中,而且義帝很快被殺害。(2)進入咸陽後,項羽當時有幾個選擇:一是稱帝,延續秦朝模式;二是稱王,回到周朝模式;但他選擇了第三種模式——稱霸,自號“西楚霸王”,正是這個獨特的稱號讓人認為他不是君王,但當時實際情況是項羽的實力最強,諸侯對他稱臣並接受他的冊封,連劉邦的漢中王也是項羽封的。(3)基於這些原因,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將項羽放在與劉邦同樣級別的帝王傳記體例《項羽本紀》中。史記的影響是廣泛深遠的,更加證明項羽是屬於君王之列。


3、看72將中,都不含武功卓越的歷代帝王

光武帝劉秀,“昆陽大捷”以少勝多的戰績展現了其優秀的軍事才能,但他成了帝王,因此不在“武廟七十二將”之列,他手下的鄧禹、馮異則入選。

唐太宗李世民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但他是君王,當然也不在“武廟七十二將”之列。他手下的李靖、李勣、尉遲敬德等則入選。

另外如雄才大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武帝陳霸先等都不在72將之列。


4、最終成敗不是入選72將的絕對標準

也有人認為項羽最終敗給了劉邦,因此落選,峰頂君認為不然,72將入選者中,也有軍事才能卓著但後來失敗的,如

吳明徹被北周俘虜後不久病死,還有王僧辯被陳霸先擒殺。

項羽在鉅鹿之戰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但他也有很大缺點,如坑殺投降的秦軍,不能知人善任、剛愎自用等,導致了他最終失敗。


以上分析,最主要的原因,項羽是君王,所以不列入武廟72將。


峰頂攬勝


  問題:項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為什麼沒有被列入古代七十二名將?

  你只聽說“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你有沒有聽說另外一句話,“王不過項,將不過李”?

  古代七十二名將,無論如何顯赫,哪怕是武聖姜子牙,亞聖張良,他們的身份都是臣子。(姜子牙雖說後期是諸侯王,但始終是周王室的臣子)

  而項羽,一代西楚霸王,縱橫天下,雖說身死烏江,但也是一世王者,令無數文人墨客緬懷。

  單憑“霸王”這一名號,足以讓項羽流芳千古,又何必與七十二個臣子爭奪什麼七十二名將。

  另一方面,七十二名將是歷任統治者選出來的。項羽雖勇武一生,但畢竟是失敗者,統治者是想以七十二名將來大振軍心,而項羽失敗者的身份,多多少少讓統治者覺得有些雞肋。

  【所以,項羽不在七十二名將之列,並無任何不妥。而且說起七十二名將,未必人人知道都是誰。但說起西楚霸王,恐怕只有一個,那就是項羽。】





暖暖的三眼君


項羽神勇不假,但古代評選並祭祀七十二名將的目的在於樹立武將典範,以激勵武官們效忠君主,維護統治階級,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好比是樹立職工典型,評選公司最佳職工。項羽不入選原因有二:

一是項羽他是君主,不是給人打工的武將。就好比評比最佳職工,老闆自己不能參與,參與了也沒意義。司馬遷的定義就很清楚,項羽本紀,只有天子和皇帝才是用本紀。下圖項羽畫像,丹鳳眼是古代畫像中君主的共同特徵,古代普遍認為項羽是君主。

二是項羽是造反起家的,反秦朝,反成功了又殺害自己名義上的老闆義帝,這樣的記錄,最佳員工是不能參選的。就好比員工不當了,擠走老闆自己當老闆,這樣的人是絕對不可能樹立為員工典型的。



龍馬人文歷史


古代七十二名將,是唐宋時期將古代傑出將領,遴選出來的代表,然後建武廟祭祀。能夠進武廟的人,基本上都是那些能夠獨當一面,戰功赫赫聞名天下的牛人。

比如說運籌帷幄張子房,用兵如神韓信,封狼居胥霍去病,諸如此類皆當世英傑。我們再來看看項羽表現。

項羽出身於名將之後,跟隨項梁反抗秦的統治,在秦將章邯的反撲下,很快擊殺項梁,掃滅諸多義軍,起義群雄恐懼的時候,項羽率軍以破釜沉舟之氣魄,經鉅鹿之戰連戰連捷收降章邯,秦帝國徹底失去抵抗能力,威震天下諸侯震動,從此天下諸侯皆聽從其號令。在彭城之戰中,率軍三萬擊潰劉邦軍五十六萬,劉邦僅以身免,成就了一個軍事史上的奇蹟,可謂戰績輝煌。

這麼雄偉之戰績,恐怕七十二名將中,也少有人能及,那麼為什麼項羽還不能入列呢?其實這主要跟七十二名將入選條件有關,首先從稱呼名將上就可以看出,這些人是將領,即他們都是要受人管轄的,七十二人中沒有一個是帝王,比如氣吞萬里如虎的宋武帝劉裕就沒有當選。

再來看看項羽,分封天下諸侯,項羽為西楚霸王(諸侯之長為霸,有天下者為王),後世司馬遷為項羽作傳稱項羽本紀,而本紀是帝王才能用的,項羽雖然沒有稱帝,但已經是事實上帝王,所以項羽雖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能,也沒有列入七十二名將之中。


微點觀


宋朝官設武廟,太公望(姜子牙)是受祭的神主,與文廟祭祀的文宣王(孔子)相對應,孔子有七十二門徒,於是姜子牙之下也設了七十二名將。

“七十二名將”說是將,其實入選的都是能統領一支大軍的帥,沒有衝鋒陷陣的武將被選入72將之中。

那鍵盤俠們馬上要質疑了,項羽不就是帥嗎,他率領的軍隊不是戰無不勝嗎?

易中天老先生說過一句話,“項羽是好用之人,卻成為了用人之人”。項羽打仗所倚靠的是個人的勇武以及軍隊的凝聚力。項羽在江東可以說被神話了,個人的武力也確實當得起世之巔峰,而且他的部下都是江東的子弟兵。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工作能力出色,極具人格魅力的領導,就算他不會駕馭和凝聚員工的手段,員工們如果不好好工作的話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

同理,項羽就是這樣的人,你什麼時候見過項羽用什麼計策去打仗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直來直去,對待部下也是這樣,我不喜歡你那好,我當面說你,說了要是還不聽,那直接開除完事

。不會像某些人一樣,表面上和和氣氣,背後捅你一刀。

所以要是讓小編回到那個時代,那麼一定是選擇為項羽打工,當然這只是個假設,打工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回到主題,像呂布、趙雲、項羽等武將是不可能入選古代72名將中的。



紅辰夢劫


我覺著這個問題可以這麼看。

先說武廟十哲及後來的六十四、七十二將,都是有過顯赫軍功且德行無虧的名將。否則竇憲就應該在列才對,但他意圖謀反就罪不容誅,也不可能被列入後世供奉了。

再說何為將,將兵之才。就如劉邦與韓信所談的那些,劉邦帥軍不過十萬,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劉邦是將將者,稱之為帥,最關鍵的是劉邦是主君。再有才能也不能簡單稱之為將的。如果只以統兵打仗本事來算,難不成曹操比不過張遼、關張?顯然不是。曹操不僅用兵如神,還能撰寫兵書。要不是他建立了曹魏政權的基礎,他自己被尊為武皇帝,以他的戰功絕對會進七十二名將的。同理,項羽一生大小戰役幾無敗績,絕對夠得上名將之稱。但人家是建立了西楚政權的帝王,哪有前代帝王給後世帝王做陪襯的?先河不能開,開了先例,後世就能效仿。李世民、趙匡胤應該是最理解的了。


孤罔炎史


究其根本是因為項羽是統帥,西楚霸王,不是將。

項羽的一生一直致力於光復楚國,是領導位置。

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他能征善戰,戰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雲。項羽的領軍打仗的才能,我們不得不佩服,從8歲起兵,大大小小的戰役70多場,未嘗一敗,古人稱其有“百戰百勝之才”。

但天不遂人願“垓下之戰”項羽大敗於劉邦,項羽拔劍自刎於烏江,這一年他31歲,為自己輝煌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七十二將的具體人物和排列如下:

  太公望姜子牙作為武廟神主,是獨一無二的第一梯隊。

  “以張良配享殿上”,漢留侯張良陪在姜子牙身邊一起受享,他是第二梯隊。

  “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管仲等在右,田穰苴等在左,在殿上分列兩邊。雖然宋代以左為尊,但是這裡應該沒有分等級的意思,都屬於第三梯隊。

  “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浚、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並東向。凡七十二將雲。”這些人只能排在偏殿裡,位次又低一等,屬於第四梯隊。









天羽歷史驛站


項羽已經不是將而是王了

宋朝政府承認的七十二名將竟沒項羽的份兒!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裡的人物又有所變化,到了元代武廟從祀的人被大規模裁員,上面的很多人都被剔除了。《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條》載: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這樣就似乎又回到“武廟十哲”了。


風嬙遙度天際


在宋朝時候,官方設立的武廟裡,太公望是受祭的神主,稱為武成王廟,與文廟祭祀的文宣王“至聖先師”孔子對應。文廟裡有孔子的七十二門徒陪享,於是官方又評選出陪祭武廟的七十二將。

七十二將的具體人物和排列如下:

太公望姜子牙作為武廟神主,是獨一無二的第一梯隊。

“以張良配享殿上”,漢留侯張良陪在姜子牙身邊一起受享,他是第二梯隊。

宋朝政府承認的七十二名將竟沒項羽、趙雲的份兒!“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管仲等在右,田穰苴等在左,在殿上分列兩邊。雖然宋代以左為尊,但是這裡應該沒有分等級的意思,都屬於第三梯隊。

“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浚、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並東向。凡七十二將雲。”這些人只能排在偏殿裡,位次又低一等,屬於第四梯隊。

宋朝政府承認的七十二名將竟沒項羽的份兒!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裡的人物又有所變化,到了元代武廟從祀的人被大規模裁員,上面的很多人都被剔除了。《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條》載: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這樣就似乎又回到“武廟十哲”了。



歷史的影子


在宋朝時候,官方設立的武廟裡,太公望是受祭的神主,稱為武成王廟,與文廟祭祀的文宣王“至聖先師”孔子對應。文廟裡有孔子的七十二門徒陪享,於是官方又評選出陪祭武廟的七十二將。

七十二將的具體人物和排列如下:

太公望姜子牙作為武廟神主,是獨一無二的第一梯隊。

“以張良配享殿上”,漢留侯張良陪在姜子牙身邊一起受享,他是第二梯隊。

宋朝政府承認的七十二名將竟沒項羽、趙雲的份兒!“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管仲等在右,田穰苴等在左,在殿上分列兩邊。雖然宋代以左為尊,但是這裡應該沒有分等級的意思,都屬於第三梯隊。

“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浚、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並東向。凡七十二將雲。”這些人只能排在偏殿裡,位次又低一等,屬於第四梯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