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樂器難嗎?怎樣的方法比較好?

shale474


一年時間,對於樂器學習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可以明顯感受到,孩子並不是那麼喜歡,我覺得強求真的意義不大,如果真的一樣學習樂器作為修心養性,那就不要過分干涉老師怎麼教,反而應該是多注意在家是否有練習。一般老師如果是好的話,會注意講課的量,如果一週一節,那麼在家的練習量,也會佈置到每天30分鐘,剛好一週能大概完成。如果不是,或者你覺得老師教的方法不好,你只能好好跟老師溝通情況,讓老師調整。還不行,也可以考慮換一個老師。

大部分小孩子對於樂器學習,都是三分熱度的。因為看著別人厲害,精彩,自己不知道彈得好的人在底下付出了多少,孩子不理解,即便理解,也不願意。就是說,孩子實際上也是一樣想不勞而獲的。這個必須在學之前就要跟孩子打好底,這樣孩子開始要進去興趣衰退期,也能大概憑藉著一個承諾去堅持一陣子,然後儘快出成績。希望能通過出成績,然後誇獎,來刺激孩子的繼續學習。

練琴,實際上本來就是在家裡的事情,課上去練琴一週一節課,那一週也就45分鐘。說實在,在音樂學習中,根本就不夠,可以說純粹就是杯水車薪,最開始可以,因為簡單,但是稍稍加一點點難度,需要真的練的,那就沒轍了。練琴就是需要家長在家裡督促和陪伴,不能甩手給老師就完了。講真,就是沒有進步,孩子自己的興趣會退的更快。因為他自以為已經努力了,結果還沒有進步,那就覺得自己不想學了。

說實在,這個事情是真的很複雜的。老師,家長,孩子相互都是要溝通好,相互影響的。對於音樂學習,需要在家裡自覺練習足夠時間也是必要的。家長想要孩子學,但是自己卻沒有做好練習的陪伴,只能說一定來說也算是家長失職了,當然,作為家長可能又會覺得平時家務多,沒得休息,沒時間陪,那就沒辦法了。這個情況必然得不到改善。

那我的建議是,1,隨著現在這樣繼續學隨緣學會或者不會。說不定孩子哪天開竅了就好了,會自學練了,同時也跟老師溝通好改善教學計劃,還有規定好家庭作業。2,就停下來算了,反正也學不會,還不如看看學點別的。但是再學別的,就必須約法三章,必須練習,家長也得盯著點。

大概也就只能這樣了。


混音師天職TimChan


《孩子學樂器難嗎?……》此問題發出後,得到很多網友老師們的熱心回答指導,謝謝網友老師們熱情詳盡的指導!!

在此,我試作一下總結——

孫女6歲多開始學古箏,上了四、五十節課後,連老師教的熟悉又簡單的兒歌練習曲也不能完整彈出來。媽媽要她接著繼續學,孩子心中有苦,想緩一緩再學,說“不想老師過多的引導”學習,想自己先在家裡隨意練練。爸爸不同意:女孩子必須要會樂器!學任何技能都是艱辛的!由不得孩子,必須逼著她學;學樂器必須專業老師教,自學容易走錯學偏。

從孩子文化課一年多家庭作業輔導的感覺來看,孩子的悟性不算低,學習成績很好,為什麼學古箏就這麼難呢?

爺爺解不開困惑,於是在此“提問”向網友們求助。

很快得到了這麼多音樂領域專業老師和熱心網友的熱情指導,很快地解開了困擾多時的困惑。

我試著縷析了一下:孩子學習不好,無非是家長、老師和孩子三者之間出現了問題。

多位網友老師指出:一年多的學習仍不會彈琴,最主要原因是孩子不想學,課後沒有足夠的練習或者練得很少很少。孩子不練或練得少與家長的教育和輔導方式不當有密切關係。

我深刻剖析:是的,雖然媽媽為孩子學習捨得投入(學前購琴、進老師一對一教學班),但忽略了孩子學習的正確引導方法和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雖然媽媽跟班一起學,但陪練輔導方式欠妥,媽媽本身藝術細胞缺少,孩子在家練琴,輔導著重點不是在音符音調上,而是孩子一上琴就大聲指責“抬高”“抬高”、“手型”“手型”,弄得孩子每次都是哭、哭、哭,這樣很可能會把孩子僅有的一點興趣扼殺在萌芽狀態。孩子無心學,即使大師也教不好。

孩子無心學,家長沒能好好反省。爸爸不贊成“學習興趣”的說法,覺得孩子學習要壓要逼才能成才。對文化必修課適當施壓,可以理解;但對必修課以外的學習強制孩子學,是對是錯有待商榷。但有一點: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逼著孩子學習可能會事倍功半,應該不會錯吧。善於引導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媽媽是優秀媽媽。

同樣,善於引導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老師也是優秀老師。遇上好老師成就孩子的一生,受益終生。老師間的教學方式差距是不可否認的,對幼童的啟蒙教學並不一定要有很高音樂水平,而是要讓孩子喜歡老師、孩子愛學。所以,有網友指導中建議:孩子不想學,換個老師試試。

總的說,好孩子、好家長加上好老師,好學習、學習好。

另外,我還有一點問題不明:孩子的學琴年齡能不能遲點較好?學齡前或六、七歲兒童,還沒有一點樂理知識,學起來是否會難點?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小學音樂課是從簡譜教起的,到了二年級後,一般能認識能唱簡譜,那時候我們的一部分同學在沒有老師教的情況下,就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音樂、愛上了樂器學習,笛子、二胡、口琴都喜歡玩,雖然上不了大舞臺,但在幾十年的工作之餘,自娛自樂、陶冶心情,不亦樂乎。

這就是說,孩子大一點學樂器,會不會興趣大點,學得好點?請老師們指教!

最後說一句的是,在網友老師們的熱情指導下,孩子學習現在已重新調整好,已經開始每天的堅持練琴,同時,依照部分老師的意見“暫停上課”,先練習鞏固以前的知識後再繼續上課;這只是複習練習而不是自學,爸爸消除了“自學易走錯學偏”的疑慮;孩子學習興趣正在漸漸恢復,相信孩子會進步的。

孩子,努力吧!

網友們,老師們,謝謝你們!!


shale474


音樂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能洗去你心靈的塵埃,給你帶來愉悅的感受

每個人天生都喜歡美好的事物,音樂更是不用置疑,所有隻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家長的重視及對孩子的鼓勵一定能夠持之以恆的輕鬆快樂的一直學習

那如何才能輕鬆快樂的來學習一門樂器呢?

1、在選擇學樂器之前,首先要學習音樂素養課程,能夠識譜、唱譜、打節奏,熟悉最常用的節奏類型,為後期樂器的彈奏奠定一定的基礎

2、選擇樂器後,每天練琴是一門必修功課,那如何有效輕鬆的練琴呢

a、首先將樂譜劃分段落,然後劃分句子

b、然後一句一句學,先唱譜打節奏

c、然後開始彈奏,並且邊彈邊唱

d、前面一句熟悉了之後,再接著練習下一句,依此類推,最後再完整的銜接起來進行段落練習

3、正確的練琴方法是保證能夠持之以恆學下去一個最基本的要點,其次家長的鼓勵和堅持也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輕鬆快樂的學,才能堅持學到底



柳燕古箏


根據您說的情況,再從我多年帶學生情況來看,我完全支持您的建議,就是先暫停上新課,讓孩子自己摸索摸索,等把原來上的課程都“消化”了再去找老師。是否繼續學習?本人覺得還是要聽聽孩子的意見,因為8歲以上的孩子基本有自己的主張了,想學什麼?愛好什麼?對什麼感興趣應該大概有個目標了。

“已經上了四、五十節課(200元一節),可一曲兒歌也彈不出來。”古箏教學一開始就從兒歌學起,它的基礎訓練課程幾乎都是兒歌。
您的孩子一曲兒歌也彈不出來,是不是孩子節奏彈得不準確?所以聽不出來兒歌的感覺。

古箏的音準都是固定的,新琴一般都由老師幫助調音,音準不會存在問題。如果是節奏不準,也許就是您說的那樣“關鍵是學習興趣缺失”,如果孩子沒有興趣做的事,就會三心二意,不去用心做,也就不會有好的效果。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已經上課這麼久,入門知識基本上已經學了;學琴主要是練,不是聽老師天天講新課”。一點沒錯,老師只是指導和糾錯,真正的本領和學習進步要靠學生自己苦練。學生上課一是學習新的內容,二是把不懂的問題帶上讓老師解惑。而不是經常去“熱剩飯”,每次去上課,前面佈置的作業還沒有彈會,如何上新課?這樣的上課就沒有意義了。再說每節課200元,長期下來也不是個小數目。關鍵是錢花了,孩子是否學到東西了?

這樣的學生我也遇到過,家長想讓孩子學一樣樂器,並且已經把樂器買好了,孩子一開始也答應學習了。但學了一段時間後,孩子總是提不起來興趣,沒有興趣就很難進步,雖然每個禮拜都來上課,但都是為了應付家長,勉勉強強,心不在焉。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和家長溝通,讓孩子重新選擇自己愛好的興趣活動。

“就像學駕車一樣,知道檔位、知道按鍵位置,沒有教練不敢動車。”學車和學樂器確實是兩碼事,學車是一門技術活,是人人都可以學的,就像工廠做工一樣,按照操作規程運行就沒問題,區別就是有人反應快點,有人反應慢點。學樂器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利用樂器這個“工具”來抒發我們內心的感情。它既包含技術,又蘊含情感。有句話說得好“真正的演奏家是用心在演奏”,到一定的程度,演奏,實際上是藝術家內心感情的外在表現,手法技巧已經不是大家所關注的了,吸引我們的是藝術家的風格和特色了。
人人都是天才,就看我們發現了沒有?“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現代社會何止七十二行?
孩子想緩一緩,自己在家隨意練練,她說“不想有老師過多引導”。我建議就聽聽孩子的,她不願意的,我們再強迫也無濟於事,如果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學習更不利。

您的孩子學習好,就鼓勵孩子在文化課上多下功夫,這畢竟是大多數家長都願意看到的。至於興趣愛好,能學更好,不願學,也沒必要強求。

不知我的建議對不對?僅作參考!


老陳玩音樂


首先,要看你們讓孩子學習樂器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想走專業道路,那麼首先要考慮的是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這需要請專業的老師進行考察)!

試想,如果孩子的音準不好(俗話說的‘五音不全’),節奏感不好,那麼讓他演奏樂器,那隻能說是個笑話!

另外,除了天賦之外,要想走專業道路,還需要孩子對音樂的熱愛,需要一個正規的好老師,需要持之以恆的專業訓練,另外還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持(購買合規的樂器,支付高昂的學習費用)!!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幼兒園,小學時期,正是他們享受童年快樂時光的年齡!!

請問,他們喜歡音樂嗎?他們願意走音樂專業道路嗎??

事實上,我們的很多家長,往往出於個人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人才(有些人讓孩子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

如果不是走專業道路,只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素質和情趣,那就更沒必要逼著孩子做他不喜歡的專業訓練了!!

根據您的敘述,孩子‘學了四五十節課了,連兒歌都彈不下來……’

雖然專業訓練必須練好基本功,但練了四五十節課,連兒歌都彈不下來,確實有些不正常!!

我覺得你們還是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愛好,多和孩子溝通,多瞭解一下孩子的想法!

不要做‘牛不喝水強按頭’的事情!!


小馬138240736


我覺得一年時間,對於學習樂器而言,真的太短了。我女兒8歲開始學吹圓號,第一年學完也沒有吹個像樣的曲子,音階都吹不完。當時我和小課老師鬧了個笑話,當時一起開始學習其他樂器的同學都開始準備考級了,就問了一下老師是不是我們也要考級。老師以為我要求要考,就安排了一下,結果被校長知道了把我們兩個都罵了一頓……第二年,才安排考級。今年,我們已經準備好10級考級的曲子了。

在這裡我還要嘮叨幾句,堅持每天練習真的太重要。每天堅持練習和平時練習少的區別,我在她學習的前三年多接近4年裡面沒有很深刻的體會。但是她的老師就看得出來。當我意識到有區別的時候,她已經是同學無法追趕的優勢。她是學校樂團毫無爭議的首席,並且她在學校樂團音準是最好的,長期負責幫助同學校音調整樂器。今年她在備考10級,10級的所有曲目從識譜到吹過關沒有大的瑕疵,只用了2個月。她的同學一樣的曲子練習了8個月了還沒有完全做好。嗯而去年考7級的曲子準備了半年多。。。。。。所以在前面幾年的時間裡我都覺得每天練不練習好像區別不大,之所以督促她天天練習是怕跟不上。。。。


馬馬


我是從小學習的古箏,到後來教書育人都是在教古箏,像您這種想法和行動,我表示非常深刻的理解。家長們多數都是會認為,老師教了就行,孩子們回家自行練習就可以,害怕浪費錢,但多數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會很容易走更多的彎路或者就這樣從此放棄了古箏的學習。

很多小孩子剛開始學習古箏的時候,多數是出於覺得古箏好聽,學完可以像老師一樣美美噠而選擇去學習古箏,並不瞭解學習中的苦和枯燥無味,只有當自己開始學習古箏的時候才明白。我一直跟我的學生家長說,孩子學習古箏就是一個不斷爬坡的過程,當這個坡爬過去了,那孩子就是進步,接下來會面對更多的挑戰,而在這個爬坡的過程中,有可能很容易也有可能很難,其中父母的角色是佔據了特別重要的位置,如果父母都選擇放棄那就無法學成,看父母去如何做引導。

根據我的教學經驗給您提出的建議:1⃣️您家的孫女學了4.50節課,還沒有彈兒曲,可以跟授課老師提建議,根據相應的指法練習來配合一些兒曲的練習來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2⃣️古箏課還是要繼續去上,這樣子在家裡練的可以及時給老師檢查糾正。等自己覺得都練熟悉了,可能就指法還是其他的什麼細節問題練錯了,那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糾正,真的是得不償失。3⃣️保持每週都要回課,給孩子們養成一定積極性和習慣,既然是自己選擇的,就一定要堅持,而不是想學就學,最後就一事無成。也不會給孩子產生一種惰性,慢慢的就會變得積極。

興趣是“逼”出來的,要學習安排會統籌規劃:好的習慣和方法=事半功倍。每個優秀的人,並不是與生俱來就帶著光環,也不一定是比別人更加幸運,他們只是在任何的小事情上,對自己有所要求,不因舒適而散漫放縱,不因辛苦而努力。雕塑自己的過程,必定伴隨著疼痛與辛苦,可那一錘一鑿的自我敲打,終能將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加油💪相信您的小孫女在爸媽的努力堅持和長輩的鼓勵下會變得越來越好的。








古箏小南煙


8歲,學了四、五十節課,彈不了一首完整的曲子?緩一緩?在家隨意練練?不想有老師過多指導?如果按照你孩子現在的練琴進度,大學畢業,都考不過古箏五級……你要知道,你孩子的學琴進速度,至少比一般的孩子慢了十倍!古箏在樂器裡面是屬於最容易入門的,正常情況下,學習四節課就能彈一首簡易版的完整曲子,例如滄海一聲笑。我敢斷定,你的孩子肯定沒有好好的練習,或者說根本沒有練習過。什麼叫練習?每天至少練習1小時,多則更好,前半小時練習基礎音階,後半小時練習曲子,這是最最基本的練琴硬性條件。



先說一下老師講新課,新指法的問題。我想反問一下,如果老師不教新東西,不教新指法,你會不會認為老師在坑你的學費?我認為原因不在老師,還是在於孩子本身,如果孩子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練習,家長巴不得老師趕緊教新的東西。

再說一下家長的問題,其實爸爸說的一點沒錯,不能拖,而孩子現在就是在拖。您也提到了,孩子如果能彈幾首曲子之後,興趣就提上來了。可是孩子想彈好幾首曲子的前提條件是什麼?還是練!



我給您點建議,以孩子現在的情況,暫時停課吧,基礎沒有打好,新的東西孩子根本接受不了。從頭來過,先給孩子制定一個練習計劃,按照我剛才說的,每天至少1小時,固定好時間,不許在變,半小時練習基礎音階,剩下半小時練習曲子。如果有條件的話,把練習曲子的時間提到1小時,切記,基礎練習的半小時,一定不能去掉,基礎練習主要是鍛鍊手指的靈活度,即便是古箏大師,也是每天必練的。一定要放在練曲子之前,手指靈活了,才能更好的練習曲子。如果能這樣堅持一個月,孩子彈兩首兒歌,一點問題都沒有。孩子興趣也有了,也養成了良好的練琴習慣,這時就該繼續去上課了。學琴沒有難不難,只有練不練,練好了,興趣自然會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希望喜歡我的朋友點贊關注,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感謝。


一個對世界有用的人


首先是多大學琴比較合適。諸多專業人士給出過各種建議,主流觀點是3—5歲以後,孩子能坐得住,能聽懂話。您的孫女初學時6歲多,現在已經8歲,肯定是沒問題的。

其次是音樂基礎和音樂環境的問題。您提到孩子沒有太強的音基,孩子媽媽不懂音樂。對於孩子入門學琴這都不是關鍵障礙。有經驗的老師會用易懂的方式讓孩子從內心接收音樂,培養音樂的興趣,並用專業的方式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學會識譜,學會一點樂理和音基,學會各種指法,家長也要全力配合,在家裡打造一個音樂的環境。我孩子初學時我是和他一起學的,他學兩門樂器,零基礎不識譜。三級以內時我比他學得快,畢竟成年人領悟力好得多,而且我識譜。孩子就很有動力和我比賽打敗我。三級以後我就不如孩子了,手眼配合不好,就愉快地放棄了,孩子堅持到現在。

再次是練習的問題。學了一年,每天練習時間有多長?入門期間孩子興趣有限,真不一定每天一定練到一小時,但一定要每天都聽,每天都練,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進步。

接下來是老師的水平和教學方法是否適合。古箏我們沒學過不好評價難度。如果學了一年還不能簡譜視奏,不能彈簡單的兒歌,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老師是不是足夠有經驗?教學方法是不是夠吸引入門的孩子?是不是能夠和家長及時反饋孩子的問題,並給出建議?不能常換老師,但有問題解決不了就一定要換。

最後繞不過的問題,孩子是不是適合學音樂?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且適合學音樂的。如果以上所有都做到了,老師水平家長配合度都沒問題,還是見不到進步,那真需要再想想了。見過一個一年級的孩子,每天練琴半小時,小湯二彈不下來,憋得滿頭汗,父親在旁邊拿著尺子隨時準備開揍。沒必要。不適合學音樂可能適合跳舞,適合體育,適合繪畫。

與您探討,共勉。


Xuelian244


孩子不喜歡,樂器的話,可能跟老師有關,有可能跟家裡的,那重視有關吧!肯定跟老師有點關係的,而且的話,你小孩子的話,他不懂東東西了,他只是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學什麼東西都好,玩兩天就膩了,所以這個時候,大人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應該像貝多芬一樣,他爸爸也是宮廷月食,每天都要寫多少個鐘,十個鍾,彈錯了就要打,雖然我們達不到這個水平,但是我只是舉個例子,貝多芬,它為什麼能出名?就是這個樣子,第一,他爸爸是,宮廷夜思,第二,貝多芬是不喜歡音樂,不喜歡彈琴的,是他爸爸強迫他談的,每天高達十多個小時的,練琴,而且還不能有錯,而且你小孩都這麼大了,人家小孩四歲,好像是三歲還是四歲多就開始每天每天有要求的去練,講實際的,你如果把那個時間用在寫課本上的那個用在練琴上,看你選擇哪一樣咯,你如果說兩樣都要,或者樣樣都要,你根本就做不了,現在小孩嬌生慣養,你也要給他玩耍的時間,順便給她一點童年,要不然這個孩子也太可憐了,不過,在琴行學的話會很枯燥,而且老子佈置的任務啊,有時候都是玩玩,比較機械化的,而且的話他自己也沒學什麼東西,所以他玩起來就沒什麼興趣,你如果說玩到他有興趣玩了,你不給他玩,他都要玩,就是這麼簡單,所以你說他不想學這個東西,你還是你大人引導的問題咯,加上老師,可能他的教學也是比較機械化的那種,小孩子不喜歡了什麼的,我覺得吧,如果小孩子的話很很多都都是一時衝動就說寫這個,然後學了這個又覺得不好玩,又寫那個,你們家長如果這樣慣的話就沒辦法了,就孩子就成不了才,應該學什麼東西都要堅持下去咯,你不堅持的話,你學什麼都沒用,謝謝,希望能幫到你,也希望我們未來會多一個大師,如果能幫到你就給個關注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