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兒和卓文君,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鄧小梵


對上官婉兒瞭解不多,這裡主要說下卓文君的人生經歷。

初初遇見你

說到卓文君,她的人生註定繞不開一個叫司馬相如的人。

卓文君是位富家千金,父親是臨邛富商卓王孫,本來十六七歲的時候就正常出嫁了,不幸的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只有短短几年,因為她的丈夫意外死亡了,於是卓文君一直在孃家守寡。

直到那一年陽春三月,家裡來了很多貴客,其中有一個會彈琴會唱歌的帥哥——司馬相如。可能是對卓文君的美色早有耳聞,也可能是對卓文君的才華仰慕已久,總之,酒宴上司馬相如借為大家彈唱一首樂曲助興的機會,以一首《鳳求凰》向卓文君拋出了求愛的信號: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託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聽到這首求愛情歌后的卓文君當場愛上了司馬相如,二人當天夜裡就一起離開了卓府,然後同居了。


當壚賣酒——相愛,就要同甘苦,共患難

對於二人的戀愛,卓文君的父親一度強烈反對,因為那是的司馬相如還只是個失業在家的窮書生,和自己女兒門不當戶不對戶不對,於是他一氣之下和卓文君斷絕了關係。

因為得不到卓王孫的經濟支持,二人沒有收入來源,這才有了我們所熟知的當壚賣酒的美談。

根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

相如與(卓文君)倶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壚。相如身自著犢鼻,與保傭雜作,滌器於市中。

這正是這份真情最終打動了卓王孫,讓他不再反對這份姻緣,並且把自己的家產分給他們一部分。

卓文君靠才華化解婚姻危機

後來司馬相如的文章得到了漢武帝的欣賞,並且詔他入京,司馬相如離開成都時(二人後來定居成都),卓文君送他到城外,經過成都城外的駟馬橋時,司馬相如信誓旦旦的說——

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

意思是自己一定會混好歸來,並且接卓文君去過好日子。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只做到了前半句。入京後的司馬相如憑藉《上林賦》得到漢武帝重用,做了中郎將,後來還出使西南,寫下了名篇《難蜀父老》

升官發財後的司馬相如似乎已經把家中的妻子卓文君忘在腦後,開始盤算著給自己迎娶茂林女為妾。

得知司馬相如將要娶妾的卓文君心痛不已,她寫了一首《白頭吟》表達心志: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似乎是這首詩起到了作用,喚起了司馬相如對昔日恩愛的懷念,於是他放棄了娶妾的想法,把卓文君接到了身邊一起生活,並且終其一生都沒有再娶。

往後的餘生,我只要你

經過茂林女一事後,二人的感情再也沒有出現過危機,兩廂廝守,一世白頭。

後來司馬相如病危,臨終前還把自己的後事託付給了卓文君,卓文君也不負所托完成了司馬相如的遺願。

這就是卓文君的平凡而精彩的一生,關於這位才女的記載並不多,我們只能從她給我們留下的典故和作品中去了解這樣的一位才女,比如當壚賣酒、成都的文君井,《白頭吟》、《訣別詩》等等。

【我是歷史中簡堂觀點君,歡迎關注我】


歷史中簡堂觀點君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

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陝州區)人,祖籍隴西上邽(今甘肅清水縣),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上官婉兒因聰慧善文而得到武則天重用,封為“內舍人”,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兼內舍人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景雲二年(711年),復封昭容,諡號惠文,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

【人物生平】

名門出身

上官婉兒是西漢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孫三代的後裔,高祖父上官賢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副監,祖父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與父親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

女皇寵幸

儀鳳二年(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較。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墓誌載其十三歲為才人,可能是武則天為了免去其奴婢身份而給予的名份。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

從通天元年(696年)(出自《景龍文館記》,《舊唐書》為聖歷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成為昭容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神龍政變後,唐中宗復辟,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上官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亦多往來,屢次勸說韋皇后行武則天的故事,於是韋皇后上表請求規定全國士民百姓一律為被父親休棄的母親服喪三年。又請求規定天下百姓二十三歲時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勞役,改易制度,用來收取人心民望,李顯都准許了。

上官婉兒又向韋皇后推薦武三思,將武三思領進宮中,李顯於是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張柬之等人從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並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並誅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皇后處,並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李顯和韋皇后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李重俊兵敗被殺。

但據墓誌記載,上官婉兒曾四次向中宗進諫,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髮為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准許,最終以死相諫。喝毒藥後,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引領文風

上官婉兒深得唐中宗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儀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上官庭芝追贈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

此後,上官婉兒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每次都同時代替李顯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又令她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上官婉兒酷愛藏書,曾藏書萬餘卷,所藏之書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後,其書流落民間,依然芳香撲鼻且無蟲蛀。

其母鄭氏去世後追諡為節義夫人,婉兒上表將自己的品級降為婕妤以示哀悼,不久之後恢復。

李顯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築巖,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當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官員任意出入。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築宅第,經常與他們交接往來,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後被引以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政變被殺

景龍四年(710年),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初二日,李顯突然駕崩,韋皇后將臺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后效仿武則天。

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710年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后一黨。在李隆基率軍進入宮中時,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許,斬上官婉兒於旗下。後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去弔祭,並出錢五百匹絹。

景雲二年(711年)七月,復封為昭容,諡號惠文。但據2013年9月出土的墓誌銘可以確定上官婉兒是被葬於景雲元年八月,其墓誌蓋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即可確定在上官婉兒死後不久,也即被葬的時候就已經恢復了其昭容的稱號而不是史書上記載的死去一年後的景雲二年七月。

開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但據張說所著《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結合墓誌內容推測,應該是太平公主上表請求編集文集。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卓文君

原名文後,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為蜀郡臨邛的冶鐵鉅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漢代文景之治時期,蜀郡臨邛縣(四川成都邛崍)的卓家傳到了卓王孫這一代。由於社會安定,經營得法,卓家已成鉅富,擁有良田千頃;華堂綺院,高車駟馬;至於金銀珠寶,古董珍玩,更是不可勝數。卓文君為四川臨卭鉅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十六歲時嫁人,幾年後,丈夫過世,返回孃家住。

時逢梁孝王去世,司馬相如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貧寒,沒有可以用來維持自己生活的職業。相如一向同臨邛縣令王吉相處得很好,王吉說:“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就來我這裡看看吧。”於是,相如前往臨邛,住在城內的一座亭子裡。臨邛縣令佯裝恭敬,天天都來拜訪相如。最初,相如還是以禮相見。後來,他就謊稱有病,讓隨從去拒絕王吉的拜訪。然而,王吉卻更加謹慎恭敬。

臨邛縣裡的富人很多,如卓王孫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鄭家也有數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說:“縣令有貴客,我們備辦酒席,請請他。”一併把縣令也請來。當縣令到了卓家後,卓家的客人已經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請司馬長卿,長卿卻推辭有病,不肯前來。臨邛令見相如沒來,不敢進食,還親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強來到卓家,滿座的客人無不驚羨他的風采。酒興正濃時,臨邛縣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說:“我聽說長卿特別喜歡彈琴,希望聆聽一曲,以助歡樂。”相如辭謝一番,便彈奏了《鳳求凰》等一兩支曲子。

這時,卓王孫有個女兒叫卓文君,剛守寡不久,很喜歡音樂,所以相如佯裝與縣令相互敬重,而用琴聲暗自誘發她的愛慕之情。相如來臨邛時,車馬跟隨其後,儀表堂堂,文靜典雅,甚為大方。待到卓王孫家喝酒、彈奏琴曲時,卓文君從門縫裡偷偷看他,心中高興,特別喜歡他,又怕配不上他。

文君夜奔

宴會完畢,相如就派人以重金賞賜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轉達傾慕之情。於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

當壚賣酒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進到司馬相如家,所見空無一物,只有四面牆壁立在那裡。卓王孫得知女兒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兒極不成材,我不忍心傷害她,但也不分給她一文錢。”有的人勸說卓王孫,但他始終不肯聽。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有天,文君對相如說:“長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臨邛,向兄弟們借貸也完全可以維持生活,何至於讓自己困苦到這個樣子!”相如就同文君來到臨邛,把自己的車馬全部賣掉,買下一家酒店,做賣酒生意。並且讓文君站在壚前賣酒,而自己穿起犢鼻褲,與僱工們一起操作忙活,在鬧市中洗滌酒器。

歸隱田園

卓王孫聽到女兒的事情之後,感到很恥辱,因此閉門不出。一些兄弟和長輩交相勸說卓王孫,說:“你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錢財。如今,文君已經成了司馬長卿的妻子,長卿本來也已厭倦了離家奔波的生涯,雖然貧窮,但他確實是個人才,完全可以依靠。況且他又是縣令的貴客,為什麼偏偏讓他們受這樣的委屈!”卓王孫不得已,只好分給文君家奴一百人,錢一百萬,以及她出嫁時的衣服被褥和各種財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買了田地房屋,成為富有的人家。

後來司馬相如所寫《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又以《上林賦》被封為郎(帝王的侍從官)。司馬相如衣錦榮歸,著實讓岳父卓王孫風光了一把。

【人物評價】

王闓運認為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是“史公欲為古今女子開一奇局,使皆能自拔耳”王闓運弟子陳銳說:“讀史記,疑相如文君事不可入國史,推司馬意,蓋取其開擇婿一法耳。”錢鍾書先生在此意味深長地評註:“目光如炬,侈談‘自由婚姻’者,蓋亦知所本。”

卓文君是聰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她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他們之間最終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後的堅守。這也使得他們的故事成為世俗之上的愛情佳話。卓文君,一個有思想,有勇氣,敢愛敢恨的才女。從來未見記載卓文君對丈夫功名的渴求,倒是看出她非常會享受和司馬相如在一起的不同生活形態。

卓文君大膽的追求愛情,這在封建社會是離經叛道的行為。她當壚賣酒迫使父親承認她的婚事說明她很機智。從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卓文君有才有德。在晚年,司馬相如移情別戀的時候,她不像懦弱女人那樣逆來順受,也沒有被傷害喪失理智成潑婦,而是以詩來警戒丈夫,挽回丈夫的愛情。卓文君的經歷為後代的知識女性樹立了自由戀愛的榜樣。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併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豔,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

【軼事典故】

司馬相如所寫《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又以《上林賦》被封為郎(帝王的侍從官)。不久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冷淡卓文君。於是卓文君寫詩《白頭吟》給相如。

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裡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憶,豈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沒有以往過去的回憶了。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怨郎詩》[旁敲側擊訴衷腸。相傳卓文君又附《訣別書》給相如。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歎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兩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國風小雅


在中國的歷史上,被稱為才女的,她們的作品很少流傳到今天,而關於她們的記載也只能在史中之中找到隻言片語。這自然是由於歷史條件限制而造成的。古代的女子必須依附男人才可以生存,而男人所處的絕對尊貴地位也決定了女人只能夠閱讀,而不能夠書寫,即便是書寫,也只能夠自己欣賞,決不能外傳。所以,今天我們讀到的女子作品,更應該倍加珍惜。

題目中的兩個人,卓文君因為司馬相如和關係,可能熟悉的人更多,所以先介紹卓文君,然後介紹上官婉兒。

卓文君

關於卓文君及其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和《史記·貨殖列傳》。司馬相如幾乎是和司馬遷同時代的人,以司馬遷秉筆直書的性格,他所描寫的卓文君應該最接近歷史上存在的卓文君。

卓文君出生於四川的一個富裕之家,她是趙國冶鐵家卓氏的後人。秦統一中國之後,為了防止六國後裔及有權勢的家族反抗,讓他們遠離故土,有的用錢財賄賂官吏遷居的官吏,求得近處安居。只有卓氏眼光長遠,他說:此地狹薄。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饑。民工於市,易賈。於是自願請求遷居到遠的地方——臨邛。到了臨邛之後,“鐵山鼓鑄,運籌策,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

到了卓文君父親卓王孫這一代,雖然比不上他的祖輩,可依然是富甲一方,“

家僮八百人”。卓文君姿色嬌美,精通音律,自己也喜歡彈琴。司馬相如到卓王孫家中的時候,卓文君新寡,便彈奏了一曲《鳳求凰》,傾吐愛慕之情。文君聽了相如的琴之後,當夜與相如連夜私奔逃到成都。

在那個時代,作為讀書人的司馬相如除了做官一無是處,二人私奔之後日子過得非常清苦。為了生存,二人回臨卭賣酒為生,卓文君賣酒,司馬相如洗碗。卓王孫得知女兒的遭遇後,感到非常羞愧,終日閉門不出。在親朋好友的規勸下,卓王孫不得已將自己的財產分給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才使得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而關於卓文君的記載,正史上也是到此為止,等到司馬相如死後,漢武帝派人到司馬相如家中取書,出現了“其妻曰”,但這個妻子是否為卓文君就不得而知了。

樂府詩《白頭吟》作於漢代,相傳是卓文君的作品: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很多學者都對作者是卓文君予以否認,實際上也不能是卓文君所作,正如傳說五言詩的鼻祖是李陵和蘇武類似,不過是後人的牽強附會而已。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是唐朝的女官、女詩人,因為是唐中宗李顯的昭容,所以又被稱為上官昭容。

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李治時期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被扣上“離間二聖、無人臣禮”的罪名不僅連累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上官玩兒的父親上官庭芝被殺,還導致自己家族的獲罪,但是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和母親發配到掖庭為奴。掖庭是唐長安城宮中的宮殿群,在太極宮的西面,專門安置因罪沒入宮庭的婦人。

上官婉兒的母親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在母親的教導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還能夠明達吏事。這個時候,上官婉兒肯定不知道,因為自己的才華人生的道路改變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當上皇后的武則天召見了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校。婉兒對答如流,文章須臾而成,武后甚是喜歡,免去奴婢身份,成為武則天身邊的侍從。

武后稱帝之後,上官婉兒雖然曾因違逆旨意被處以黥刑,但她仍舊是武則天的心腹。後來上官婉兒受命處理百司奏表,“

軍國謀猷,殺生大柄,多其決”。

神龍元年,擁護李唐皇族的大臣發動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復辟。上官婉兒進位中宗昭容,後來上官婉兒給中宗加尊號為“應天”,給韋氏加尊號為“順天”,像李治和武則天時期帝后同朝理政。

隨著韋后勢力的增大,太子李重俊感覺到了危機。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發動重俊之變,想要“清君側”。消息傳到皇宮之中,中宗、韋后等人皆驚慌不已,上官婉兒對中宗言“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並請求中宗登上玄武門,佔據有利地形閉門自守,等待援兵,太子李重俊最終兵敗被殺。

景龍四年六月,中宗突然駕崩,朝政大權盡落韋后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讓韋后為皇太后攝政,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后效仿武則天。

臨淄王李隆基聽到韋后想要稱帝的消息,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后一黨。

上官婉兒拿出她和太平公主所擬遺詔請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執意殺之,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的一生至此終結。

史書中記載上官婉兒的所有作品曾經集結成文集,共二十卷,可惜已經失傳。《全唐詩》收上官婉兒遺詩三十二首。

初唐時期的宋之問和沈佺期是當時詩壇最重要的兩位詩人,相傳兩人又一次在宮中作詩比試誰的才華更高一籌,而上官婉兒就是評定兩人的總裁判,可見上官婉兒在當時人們心目中才華相當出眾。


詩書君


上官婉兒,唐代著名女性人物之一。武則天的女秘書,也有人把他當成女中宰相。他的祖父上官儀,是初唐著名詩人,為唐詩的形成與發展作出較大貢獻,擁有獨立的稱謂,上官體,曾經得罪了武則天,後來被武則天殺掉抄家。 然後上官婉兒就隨著他的母親來到了宮中為奴。上官婉兒的母親鄭氏是一個很有學問的大家閨秀,所以她從小就教上官網而一些文化知識,上官婉兒本身又十分聰明,所以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把她留在身邊。武則天被推翻以後,他被封為昭儀。入選宮中。後來因為參與太平公主政變,被武則天的孫子,即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殺掉。

周文君對他不是很瞭解。只知道她是白雪公主愛上醜小鴨的典型之一。她是臨邛大富豪女兒,後來喜歡上了司馬相如,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決然的隨著私奔。成就了一段當壚賣酒的佳話。





舊事舊人歷史說


一是,兩人都是美女。以當時的審美標準來看,長得肯定都在標準以上。不然一個不可能被皇上看上,另一個也不可能被司馬哥看上。


二是,上官婉兒才華更盛。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可惜《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而卓文君只有一首《白頭吟》。論政治才能,上官婉兒更是強大無比。

三是,作為女人文君更舒心。不管司馬相如用了什麼方法奪走了文君之心,卓姐還是感受到愛情的。其結果還是挺好的。而上官姐在愛情方面真是毫無建樹。最終政變被殺。


Lucky


上官婉兒和卓文君全是才貌雙全,家境頗好,受過良好的教育,才藝出眾。 上官婉兒作為女官伴君側一生謀權貴,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一生謀真愛。 上官婉兒的內心可以說是男兒的志心,自己的才貌都服務了政權,自己也成了政權的犧牲品,不管曾經多風光,都沒能善終。 卓文君的一生為勇於為愛追求。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是女子打破封建愛情束縛的勇者。敢愛敢恨敢爭取,最後和司馬相如一生相守。


用戶6180549354


上官婉兒和卓文君全是才貌雙全,家境頗好,受過良好的教育,才藝出眾。

上官婉兒作為女官伴君側一生謀權貴,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一生謀真愛。

上官婉兒的內心可以說是男兒的志心,自己的才貌都服務了政權,自己也成了政權的犧牲品,不管曾經多風光,都沒能善終。

卓文君的一生為勇於為愛追求。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是女子打破封建愛情束縛的勇者。敢愛敢恨敢爭取,最後和司馬相如一生相守。

古語講,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應該是女子不應用才華所學謀男兒之事,上官婉兒便是典型的例子。最是無情帝王家,骨肉相殘,她做為外人在這場遊戲中最容易受傷害。

卓文君是個小女人也是個大氣的人,司馬相如有休妻之念都被卓文君爭取回心終得愛情圓滿。婉兒哪裡嚐到過真愛情的味道呢?權力也不能使人安心幸福。


茶入真知


上官婉兒比卓文君高的不是一點半點的,上官婉兒是詩人才女,政治家,卓文君是才女。上官婉兒出身罪奴能達到那個高度,非凡人可比,而卓文君出身富豪,除了才女,政治上沒有什麼做為。當然她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卓文君所處的是男權時代,雄才偉略的漢武帝。而上官婉兒所處的是女權時代,經天緯地的武則天。

如果她們互換時代,說不定卓文君也許能成為政治家,可惜她出生在漢朝,沒能遇到武則天。如果讓上官婉兒穿越到漢朝,她也就僅僅是一個才女而已。


雪松winter


上官婉兒的傳奇人生:

上官婉兒是一代名臣上官儀的孫女,後來因為上官儀參與廢后的事情,被武則天知道了,然後武則天懷恨在心,最終找了個藉口,將上官儀全家抄斬。當時,上官婉兒還在她母親的襁褓之中,所以得以活了下來,她和母親被送入宮中罰做官奴。



上官婉兒自小聰慧過人,能過目不忘,且勤奮好學,在宮裡堅持學習,博覽群書,通曉經史古籍,能寫得一手好字,也能吟得一首好詩。宮中傳聞她的才學勝過許多男兒。也因為這個傳聞,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武則天召見了上官婉兒,她當場命題,讓上官婉兒作文章。上官婉兒聽完題目,拿起筆就一氣呵成,文章如行雲流水一般通暢,渾然天成。武則天讀過之後,對她大為讚賞,從此就將她留在了身邊。

武則天對她委以重任。武則天幾乎讓上官婉兒全權負責她的秘書事務,起草公文,草擬詔書,這些事情都由上官婉兒負責。當然如果是品評眾人詩文,更加是由上官婉兒負責。就這樣,上官婉兒天天都侍奉在武則天身邊。


用戶53250208719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差別!歸個人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