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瞭解房子價值的?

yuepinwu


前年,我通過學習瞭解房子的運用和屬性,房產具備出租收租,增值,融資等金融屬性,投資今年和前些年已經不一樣了,前幾年隨便買都漲了,現在不懂的買的,大部分都是虧.剛需手上錢不多的別買新房,因為新房大部分都是期房,二三年才交房的,而且交房後需要裝修,又得花錢,這樣一般的家庭很容易就造成了負債或者把錢包掏空了.最好是先買二手房,然後再轉換.二手房還有一個好處,用的好可以幫有負債的人轉化負債.


曾寰


一 2011年的時候有這麼一條新聞,天津南開區二馬路一戶家庭,爸媽為80後兒子買婚房,耗盡積蓄還外借30萬元。婚期臨近,兒子又按女方要求,找爸媽索要6萬聘禮錢,接連鬧幾天。媽媽心疼兒子,又拿不出錢,哭說:兒啊,你這是逼媽媽去*。兒子說,那你就*吧!絕望的媽媽從五樓縱身躍下,當場身亡!當時看完了這段新聞就感覺現代人結婚的時候被逼買房(幾乎全部男方買房)與舊社會地主逼迫佃戶交租好像沒有什麼區別,舊社會地主逼迫佃戶賣兒賣女,現在是兒女搶奪父母的棺材本。

二 二胎放開後,我有了第二個孩子,轉年的同學聚會上,大家談起政策放開後誰家生了二胎,有幾家頭胎是閨女的都要了二胎,原來和我住上下鋪的同學說結婚後沒打算要孩子,打算丁克過二人世界,大家都誇他想得開,帶孩子實在太累還得花很多錢,等吃完飯私下聊天的時候他卻告訴我,他因為沒房子還沒結婚。

三 以前看清宮劇的時候特意查過和珅被抄家時擁有的財產,其中房產共2170間,按清朝時候的樣式每間房約為20平米。2170*20=43400平,如果按現在80-100平一套房子計算,大概是430-543套房子,如果說和珅愛錢是為了滿足貪慾,愛女人是為了滿足X欲,要這麼多的房子是為什麼呢?直到新聞報道某地一貪腐領導被查案發後,爆出該領導將貪汙的錢和情婦都安排在其多處房產中的時候才想明白,房子本身就是慾望的集合體現。

人性追求美好、安逸、舒適的生活方式,而這些目標都要實現在美好的居住環境下,就像和珅貪的錢要存在屋子裡,取的女人要養在房子中,各種名貴字畫要掛在牆上那樣,房子本身並不能滿足某方面的慾望,卻集合了人類各種各樣的慾望。


屬狗的水瓶座


這個問題問的我,拿本人來說,本人是從18年的幾月份開始瞭解這個房地產的?因為當時認為四線城市房子的上漲空間不大,所以說就沒有特別關注這個問題,也沒有心思去往這個房地產商去想。但是,這個房價是一個月一個價,一個月一個價漲的都有點兒接受不了了。我說到18年,過了年就下手給趕緊弄了一套。好馬現在又降了,當時買的時候是最貴,最貴的時候現在降了好多。要對自己的判斷失誤是要付出代價的。你要是不買吧,別人都買了,你要是買吧,還真沒那個想法,但是自己也夠住,不是說住不開。現在有點兒亂亂套了,以後國家的經濟還不知道是往哪兒走呢?最底層的老百姓還是按著最普通的方法來過吧,不要考慮那麼多。


農家小於


賣第一套房子的時候,2016年6月在山東4線城市花了35萬買了一套二手房,2019年9月賣了77萬,3年白住掙了40多萬,有入手一套大平方的,改善了一下居住環境,讓我懂得買的房子不僅白住還能增值,加入3年前不買房,租3年房也是要花不少的房租,自己買的房都是資產,租房真是替房東還貸款,租房到最後落一堆垃圾!


江北田先生


嚴格說來對房子價值足夠重視也就是今年的事。

09年家庭第一套小區房。本人在成都,家庭屬於一般工薪階層,09年家裡在成都三環外繞城內購入第一套小區房,當時買房完全沒有考慮地段、學區、環境、升值僅僅因為親戚在附近價格剛好負擔的起,優惠活動大就買了單價4000武侯新城,現在看來很隨意,但後面證明結果也不算太差。

14年個人的第一套住房。那是我參加工作幾年有了一定的存款,家裡便張羅了以我名義再買套房,因為前次買房周邊環境比較嘈雜小區小配套差,這次重點選擇靠近公園安靜的大盤,結果買到了繞城外雙流新城[捂臉],單價6500,現在看起來也並不是特別虧。

19年由於工作調動,和老婆單位離得太遠,出於通勤考慮,在溫江購入小家庭的第二套房精裝單價1.3w,這次主要考慮了通勤距離,地鐵口,商業配套,小區地段品質戶型等,綜合來說較為滿意,屬於首改了吧。

第三次買房才開始對房子的價值真正的瞭解,因為前前後後看了三個月的房子新盤二手房看了不下20次,只有大量對比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房子你才會對房子的價值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如果還要買房,下一套肯定會以保值增值為首要考慮因素了。


愛生活愛成都


我想問一下八零後,經歷的什麼八零後,經歷了八幾年的糧食危機九幾年的生活危機零零年的經濟危機一零年的房產危機,其實對房子的概念真的一六年,那時候把房子買了就沒這麼點事情,那時候房子才多少4000多一點。到一六年年底房子就開始,每天都在人,每天都在說長長到一七年年初房子已經翻了一倍了,到一七年年終房子已經漲了三倍了,到一七年底房子也長了四四倍是什麼概念,是普通的普通老百姓能夠超越的東西嗎?所以說房子害苦了三代人是帶人不帶了,你說八零後經歷的什麼。



小嚴格


關於房子的價值問題 大概是 幾年前 去北京朋友家 90幾個平方他告訴我說花了他二百多萬將近三百萬 還是比較偏的地段算便宜的了 想想在我們這邊縣城好的小區裡都可以買好幾套了 其實房子不就是住人的嗎 搞這麼貴 有錢人當然沒問題啦 可普通老百姓應該是大多數吧 他們該咋辦呢



黃河邊的老馬


感受房子的價值,算是隻積月累吧。我家是東北的,我生活在一個小鎮上,是個繁榮小鎮,因為有煤礦,有了化工廠,房價是蹭的一下就上去了,然後就知道房子貴了。貴了,也沒感覺,我家住的是平房,老房子了,貴了便宜了也不會買,可能事不關己,所以貴與不貴跟我們也沒有什麼關係。

東北的冬天比較冷,平房需要自己家燒火,但是樓房就不一樣了,統一供暖,然後家裡就想著買房子了,然後感受了房價漲價的浮動。那時候一年的收入也就1-2萬左右,一套房子,便宜的10多萬,貴一點的20萬,覺得是天價了。

然後就開始知道房價,概念還不是很大,就知道太貴,怕是一輩子買不起,就看著房價一直在漲,就有人賺錢了因為房子。

這樣也是沒有太大感覺的,直到我踏入了房產這個行業,我開始慌了。不是嘴上的慌,是身心俱慌,房價漲的,更加望塵莫及了,還想買一個自己的房子,就覺得人生太難了。

越慌越想征服它,自己跟自己打架的過程。自己變得越來越專業,各種數據表明,房價在九幾年一直漲到今天,對樓市有了瞭解,也就極度關注了,也想買房子了,也重視了。也同時抱著小小的幻想,希望房價可以便宜,才能讓自己離買房子可以更近一點。雖然明知道不可能


沈士保


12歲的時候,那時候家裡條件困難。

我們那裡只是個縣級市,房價比地級市還高,我們那裡別的東西沒有,工廠沒有,只有學校。幼兒園,一直到高中,別的沒有學校多,臺灣都來我們那裡投資幼兒園。炒房,學校多,人多,都是陪孩子上學的。大部分買不起。我們那裡謊報城市建設,還排名全國20來名


鑫哲


很多人到現在還沒理解到房子的價值,總是認為房子就是粉絲,誰想吃誰都買得起,事實上房子怎麼能是粉絲呢?房子本身就是魚翅!一直沒有賣到魚翅的價是因為老百姓沒錢,買不起,現在老百姓開始有錢了,可以買的起了,所以魚翅開始朝著他本身的價值迴歸!現在正在朝向這個價值發展!

  

  很多人成天抱怨房價高,買不起,你怎麼不抱怨魚翅貴買不起,鑽石黃金貴買不起呢?為什麼你總認為魚翅、黃金、鑽石就應當貴,而房子就應該便宜呢?你怎麼就知道他只值1000塊一平呢?而不是一兩萬塊一平呢?你不要自作聰明的算成本,成本根本不是你那麼算的,你以為成本就是那點磚頭和水泥鋼筋嗎?如果那樣的話,那北京的房價成本是不是也得跟內蒙古大漠裡的農村房子成本一樣呢?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全在城市,城市有發達的交通,良好的生活環境與就業機會,有便捷的購物休閒場所,有燈紅酒綠的都市夜生活,有可以隨時買到便宜超值的大型國際會展中心,城市裡有氣派的大道和美麗的市容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乾淨整潔的路面....這些ZF不是花錢能做的到嗎?不是花費相當的金錢與人力物力能辦的到嗎?憑什麼你就覺得你只要出個水泥鋼筋錢,就想當然的享受這一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