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聲發財的修理廠大有人在,他們都做對了啥?


悶聲發財的修理廠大有人在,他們都做對了啥?

前言:一個普通的修理廠怎樣讓自己的日子好過。

作者 | 禹斌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今天來說下什麼修理廠的日子好過。

可能很多人認為就沒有好過的,但其實悶聲發財的修理廠大有人在,往往在市面上吵的熱火朝天的日子都不好過,反而那些不做聲的都在賺錢,今天不研究那些不具備通用性的維修廠,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人際關係發跡的維修企業是不能複製的,所以今天就說說一個普通的修理廠怎樣讓自己的日子好過。

回到幾年前,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修理企業基本靠以下三點做起來:

1、特殊的維修技能(豪車專修/快速噴漆/變速箱專修/電子系統等等)

2、吃大型單位的公車(事業單位/國企單位/大型私企等)

3、和保險公司捆綁的門店(靠著吃保險就活的很好)。

接下來挨個說說為什麼日子不好過。

1、專修店

前幾年特別流行,早期中國市場豪華品牌比較少,奔寶奧佔據一線豪車的大部分江山,所以很多之前在4S店售後工作過的帶著技術就出來創業了,因為保有量夠所以專修生意也好。

但隨著中國汽車品牌越來越多,而且豪華品牌的售後服務延期加上技術瓶頸越來越低,所以專修也開始接待更多其它的品牌,慢慢專修也就變成一個綜合修理廠,失去了最早有的專業競爭力,要降低身段和大眾修理廠競爭。

2、單位合作維修企業

隨著車改快速輻射,私家車已經遠大於公車保有量,因為服務私家車和公車體系完全是兩個套路。

如果企業不迅速轉型,那日子就很難過。

首先服務公車基本就是說老闆搞好老闆的關係就可以了,這就是以前為什麼一個老闆就能撐起一個廠。

但服務私家車則是每個服務人員最多能夠服務的也就300到500臺(之前文章有過說明,公車一般都有司機,而私家車的服務要更詳細),一旦公車取消,大家都換成私家車,這樣的企業基本就沒有服務能力,依靠以前那種關係運作的客戶都走沒了,所以日子也不好過。

3、依靠保險度日的企業

以前車險對門店只有後端沒有前端,也就說理賠才跟我有關係,只要搞定保險公司的理賠部門就可以了。

隨著車險下沉和更多的外資保險公司湧入,車險競爭更加激烈,不再是三分天下的局面(雖然還是三家最多)。

所以保險企業更看重的是保單和賠付率,這就使得能夠和保險公司置換資源的維修企業更有競爭力,那些以前只靠吃後端的企業也就沒了生意。

以前客戶懂得也少,保險公司推薦就去修,現在基本都是客戶自己選擇維修機構,所以就更沒活幹了。

最後說說現在普通情況下什麼樣的門店生意好。

首先還是技術。

但我這裡說的技術主要是質檢,門店不是修不好車,主要是修完了沒監督,客戶不滿意的不是你告訴他你修不好,而是你說修好了,其實沒修好。也就說現在好的門店不只是之前我們所謂的試車,試好了就行,而是維修完成後的整車質檢。

目前日常車輛質檢有兩部分一是電腦檢測,二是人工檢測(有些項目是電腦測不出來必須用人,有些則是人無法檢測的)。然後要有詳細的點檢表格給客戶,這樣才是技術合格。

其次是完善的服務體系。

從客戶第一次進店開始從收集信息-接單-維修-離場-跟蹤-回訪-預約-再成交-再跟蹤到為客戶制定完整養車修車用車方案,要比他了解他的車,這樣才可以抓住車主,有了良好的客情關係,穩定的客源是生意成敗的關鍵。

最後是完整的內容輸出。

現在從店內產品,到服務流程,技師素養都是門店內容輸出的關鍵。讓客戶更瞭解門店內容客戶才會增加消費信心,讓客戶懂車客戶就會增加消費,舉個例子:一個10年的老司機感覺車有問題就會去保養,各種油各種換,但新司機總覺得你在套路他,這就說培養客戶懂車必要性。

總結一下,現在市面上好的維修企業真的能夠抓住客戶才是關鍵,所以日子好過的修理廠基本都滿足以上的幾個條件,技術有檢測有監督,交車以後不返廠不返工。客戶進店就有服務,專業一站式放心的服務體系才能抓住客戶的心。門店要有內容輸出給客戶才能贏得更多利潤,讓客戶消費增值的服務產品,讓門店取得更高的利潤,長久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