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鴻蒙系統需要別的公司授權嗎?

釋懷風中


不用申請授權,既然是備用操作系統,就說明華為早在許多年前就預料到可能出現技術的封鎖,既然考慮到這點,那麼華為的操作系統顯然是假想在沒有任何外部技術支持的條件下開發的操作系統,既然假想被封鎖,那當然就不存在申請授權的事,假想人家封鎖你,你還會去申請授權?當然不對。

希望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早早推出,必定會受到國內用戶的大力支持。這樣就拜託對外的依賴,免得被別人“吃飯時關燈”,技術上的封鎖,遲早會出現,只有自己擁有強大的實力,才能夠有話語權,才不會被隨意封鎖。


西格瑪的化學


普通消費者想支持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最好的方法是:

1、鴻蒙系統設備一出來就買。買買買,就是對它最大支持。

2、參加鴻蒙的用戶體驗計劃,多提意見,多批評,有能力的就提改善建議。這是幫助它迅速成熟的最大助力。不要怕華為麻煩,華為肯定有能力應對上億的批評。關鍵還是鴻蒙長期備胎中沒接觸真正用戶檢驗,需要與用戶快速磨合成熟起來。所以,我們要積極參加用戶體驗計劃,幫助鴻蒙快速成熟,這是鴻蒙最需要的。上億的積極反饋會讓系統迅速成熟,集中快速的大量用戶反饋會讓系統設計更改少走路,這是對美國貿易戰最打臉的做法,讓貿易戰中的美國貿易逆差快速增長,就能以戰止戰。

3、鴻蒙的原生應用有一個裝一個,都從它的應用市場上下載安裝。發現適合自己的好原生軟件就付費或捐款。幫助鴻蒙篩選最好的應用,讓原生應用有錢賺。哪怕是1分錢,都比論壇上說一堆有意義。支持原生應用會幫鴻蒙大忙的。在國內cpu性能還沒大幅超越美國的時候,原生應用天生的效率優勢會擬補這一短時無法解決的弱點。是操作系統就會有自己的原生應用,連微軟從32到64位系統,原生應用都會不同。何況兼容安卓的鴻蒙? 保持兼容,並不妨礙自建生態,風險只是減小了而不是增大了。

4、說服自己身邊的人用鴻蒙系統的設備。這比在論壇上瞎聊有力度。

開發者、創業者用開發鴻蒙原生應用支持鴻蒙生態,就是幫華為最大的忙。

操作系統的生態其實核心就是開發者生態,操作系統歷來如此,誰把開發者服務做好了,應用就多了;應用多了,用戶就多了;用戶多了,開發者有錢賺,軟件規模效益增大,軟件成本攤薄,利潤更大;開發者投入更多,開發更多。這就是軟件生態。所以,開發者是啟動操作系統生態的鑰匙。

所以,鴻蒙不僅僅是發佈就有生態了。

首先要解決各個市場的合規性,但美國現在的情況,美國合規性的認證恐怕一時半會搞不定。但沒有美國市場華為也能做到第一。沒什麼關係。

第二,是用戶和開發者的正反饋環生態的啟動。看起來,用戶問題華為是打算用“安卓兼容”解決。但原生應用不啟動,優勢就不會持續。鴻蒙必須在2、3個安卓版本內,完成原生應用生態的啟動。最關鍵的還是開發者盈利模式和開發工具的完善。但到目前,還看不到開發工具的影子。

一時的愛國熱情,解決不了生態問題,最多就是個啟動生態的助力而已。長期的生態必須靠開發者盈利模式解決。


久兒爸爸


當然需要,就現在的手機系統各個方面乃至一個過渡動畫,凡是關於手機的方方面面都被申請了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