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汉朋友失联后,经历过非典的医生为她加油打气…

和武汉朋友失联后,经历过非典的医生为她加油打气…


【康复 • 新冠肺炎•上海战疫故事】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数据不断上升,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发动了一级响应。上海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之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吸纳人口的大城市。面临着排查和控制疫情的挑战。


《康复》杂志作为上海一本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学科普杂志,作为上海市教委旗下的健康教育媒体,我们希望通过上海收治新冠肺炎纪实报道,向您传递正确防控疫情信息,将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传播给更多人,让我们在疫情面前能团结一心。


今天我们讲述的这位医生

曾经34岁经历非典

如今51岁再战新疫情


上海市同济医院发热门诊正式运行第三天,许嘉鸿上岗了,而作为高年资的医生,他主要负责前几日筛查下来的6位留观患者,而留观患者相对于发热门诊的普通病患而言,其疑似度要更高……

和武汉朋友失联后,经历过非典的医生为她加油打气…

许嘉鸿医生在工作中的剪影


经历SARS,新疫情前当仁不让

在支援发热门诊的众多医生中,上海市同济医院心内科的行政副主任许嘉鸿笑称自己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同志”。


支援发热门诊,他当仁不让。理由很简单,作为党支部书记,这是一名党员的本分,而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正值壮年的他也是第一批支援发热门诊的医生,所以对他而言自己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发热门诊正式运行第三天,许嘉鸿上岗了,而作为高年资的医生,他主要负责前几日筛查下来的6位留观患者,而留观患者相对于发热门诊的普通病患而言,其疑似度要更高。


于是,许嘉鸿穿着防护服,穿梭在这些隔离室之间,不仅要对他们的单个病例加强了解,还要对当日他们的病情进展进行掌握和记录。


病患故事:和武汉朋友失联

而在这六人中,就有一例高度疑似病患,是一个20多岁的姑娘。


1月21日,她同武汉来的朋友一起吃了顿饭,随后朋友便回了武汉。当时她并没有太在意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直到武汉封城,上海市采取一级响应措施的消息在全市发布,她才开始有些担忧。


于是,她开始主动在网上联系那位武汉朋友,结果朋友说自己不舒服,有些发烧。她一听头皮发麻,紧张的情绪瞬间上来了。而之后几天,她也发烧了。她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赶到上海市同济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通过诊断,她第一天就被收治在了留观病房,随着她肺部炎症的急速加重,引起了院内专家组的高度重视,之后启动了疑似病人程序,但幸运地是最后她被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

对于这个病患,许嘉鸿也很关心,不仅当天细心诊治,也为她加油打气,安抚她的情绪。虽然他目前已完成了自己的值班工作,但他还是会从工作群中了解她的情况。“目前出于安全和稳妥,这个小姑娘留在隔离病房内继续观察、治疗。”


与其恐慌,不如做好防护

因为经历过非典时期,许嘉鸿回忆绝大部分感染的患者伴有发烧,而此次的新冠肺炎,潜伏期长,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所以往往被大家忽视。

但他同时也说,重视的同时不要过度恐慌。他分析说,首先重症病例数相对而言不是很多,而死亡病例大多都伴有基础性疾病,且年事已高,而大部分人都属轻症。


所以,他建议只要我们每个人重视起来,做好防护,比如戴口罩,少出门,保持充足睡眠,勤洗手,就会杜绝绝大部分感染的机会。


和武汉朋友失联后,经历过非典的医生为她加油打气…

许嘉鸿医生在工作中的剪影


采访后记: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许嘉鸿对自己科室的同事们不仅提出了要求,也表达了关心。


比如指导个人防护,掌握同事们整体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第一时间了解身心情况,必要时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干预。他说“保护好自身,也是保护好患者,保护好社会!”


文 |本刊记者 张旭川 通讯员 陈海滨

-The End-


和武汉朋友失联后,经历过非典的医生为她加油打气…

和武汉朋友失联后,经历过非典的医生为她加油打气…

和武汉朋友失联后,经历过非典的医生为她加油打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