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在新冠病毒肆虐之際,如何保持一顆穩重積極的心,不但關乎社會穩定,也關乎家庭穩定和個人穩定。

在從猿到人的上百萬年進化進程中,人類遇到的艱難和災難並不在少數,但它並不能夠阻礙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

如何用歷史、全局、平和的眼光去看待我們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檢驗著每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度。

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在目前新冠病毒肆虐之際,怎麼從現在正在發生的一些現象,去分析和疏導,撫平大家的情緒,都能理智而平和地對待面臨的困難。

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第一種現象,過分關注於感染者數量的變化,恐慌情緒在蔓延和積累。

任何傳染病毒,從發現到消滅,必然有一個從萌芽到蔓延到爆發到扼制到消滅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科學界、醫學界和全體民眾的共同努力。作為普通民眾,過分關注數字的變化沒有實際意義。數字的變化只能對專家學者、專業人士具有參考意義,他們可以從中研究出規律性變化和治療與防護措施。民眾所要做的就是聽從專家指導,做好防護措施。服從政府安排,自律自己行為。

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第二種現象,對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施於過度的壓力。

我們應該明白,人類總是在與疾病的鬥爭中不斷取得經驗教訓。總會是疾病發生在前,防治手段獲得在後。總是在現象發生後才能取得經驗,制定出相應的措施。新病發生永遠是未知的,治療手段永遠是滯後的。專家學者也是人,他們與其他人之間的不同就是專業知識和所處行業的不同,他們更容易利用他們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從業經驗,有更多的積累和技術支撐。對於一些新發生的疾病,要允許他們有探索的過程。過度的施壓也許適得其反。這就需要大家有一顆平和的心。

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第三種現象,極端消極心態下的末日論。

產生這種心理的人,如果不是愚昧無知,那就是別有用心。

在地球大約46億年的漫長歲月中,儘管災難性事件層出不窮,但地球上的萬物也仍然天天在感知著日月交替,春夏秋冬。即使從近代來說,一場黑死病造成了全球約2500萬人喪命,但人類仍然在繁衍生存。從各種災難中,我們需要吸取的經驗教訓是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如何使科技發展符合自然規律,需要反思的是如何避免對自然的人為破壞。這是真正需要人類探索的東西。

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第四種現象,沒有依據、不符合邏輯的陰謀論思想。

產生這種心理的人與上一種現象一樣,不是愚昧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在這個世界上,有陰謀嗎?絕對有而且還不少,但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包圍著陰謀。是否是陰謀,要進行全局性考量和實事求是的評估。陰謀的目的是什麼?陰謀的代價是什麼?陰謀的後果是什麼?陰謀的成果是什麼?陰謀的過程是什麼?無端的揣測和猜疑,不僅不利於人類之間的和諧共處,也有害於自我的心理健康。懷疑一切或盲從一切,恐怕都不是正常的思維。

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第五種現象,懷舊戀舊,抱殘守缺,不加鑑別與分析,對一切前進探索中事物懷有敵視和反對。

這種現象不僅僅現在有,古代也屢屢出現。無非是在正肆虐的疫情中,這種聲音顯得更加淒厲而已。

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總是懷著不滿的情緒,把自我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用自己的舊思維、老套路轟擊著新辦法,甚至斷章取義,割裂歷史,違背現實。究其本質,這不是憂國憂民,只能算自私自利。這種人,如果私慾能夠得到滿足,恐怕是徹底的阿諛奉承者。“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恐怕就是其真實寫照。

《淮南子·修務訓》中有一段論述非常好,與諸君共閱之:“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亂世暗主,高遠其所從來,因而貴之。為學者,蔽於論而尊其所聞,相與危坐而稱之,正領而誦之。此見是非之分不明。夫無規矩,雖奚仲不能以定方圓;無準繩,雖魯般不能以定曲直。是故鍾子期死,而伯牙絕弦破琴,知世莫賞也;惠施死,而莊子寢說言,見世莫可為語者也。夫項託七歲為孔子師,孔子有以聽其言也。以年之少,為閭丈人說,救敲不給,何道之能明也!”

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第六種現象,慼慼於未來的生存,惴惴於目前的處境。

這種現象應該說還是屬於正常的。這次重大疫情,對於經濟的打擊和經濟環境的惡化,是不言而喻的。

面臨已經發生的困難,到底應該怎麼辦?是怨天尤人、萎靡不振還是振作精神、克服時艱?筆者認為,我們既不能打了雞血似的自我膨脹,也不能暗無天日地妄自菲薄。自我膨脹的結果必然是面臨肥皂泡似的爆破,妄自菲薄的結果必然是捆住了自己前進的步伐。有道是,上帝關上一扇窗必然會打開一扇門。

面對這次疫情,所造成的後果對於企業、特別是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中小微企業來說,一定是災難性的,後面要經歷很長一段的艱難之路恐怕無法迴避。這裡就需要全社會共同來思考,如何平衡“標”與“本”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如何保護兩者都需要保護的利益。倒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就是考驗智慧和眼光了。

作為企業來說,大難已經發生,如何尋求絕處逢生的辦法恐怕比惶惶不可終日更加重要。

作為員工來說,一味希望由企業養著,恐怕也不現實。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最終企業都垮臺了,就業的路子在哪裡?工資找誰去要呢?

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經濟一定是牽一髮動全局的生態鏈,身處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思考所需要做出的犧牲,攜手共進,共同挽救危急的時局。這些現實的東西如果不去深入思考,一味依仗著的自身的霸蠻,在困難的大環境下仍然想發自己的橫財,恐怕最終的結果就象這次爆發的疫情一樣,因為貪婪,屠殺了不應該被屠殺的野生動物。因為天道,野生動物又報復了人,包含許多無辜的人。

堅定信念,做好防範,杜絕慌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者~新冠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