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檢察品讀苑」堅定信念,要爲人民做實事

「圣地检察品读苑」坚定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圣地检察品读苑」坚定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現代的我們,電視加手機,讀書太少了。讀書需要有些氛圍,甚至有時要來點強制性,特別是紀實類文學讀物,不太感興趣。機關黨委組織號召的學習讀書活動很好,如今身邊的讀書味濃了,讀書也成了一種時尚,我也變被動為主動,對讀書有興趣了,體會到了樂趣。認真品讀了《梁家河》之後,更是腦洞大開,這麼小的一個梁家河,竟有這麼大的學問。

「圣地检察品读苑」坚定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圣地检察品读苑」坚定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我們黨支部時常開展學習讀書分享活動,有次讀書分享時楊組長分享的讀書方法我感覺很好,很實用,值得借鑑,他說:“讀書時要摘抄,記想法,寫體會,有的人全文抄寫了幾萬字也記不得抄了些什麼,我們要摘抄重點,再加以記憶和理解。”現在我讀書時也劃出重點,摘抄筆記,感覺受益匪淺。

「圣地检察品读苑」坚定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很多思想都可以追溯到知青時期。1969年1月,年僅15歲的習近平來到了梁家河,在這裡度過了七年知青歲月,錘鍊了頑強的意志,鑄就了為民造福的初心。習近平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人生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在這裡當了大隊黨支部書記,從那時起就下定決心,今後有條件有機會,要做一些為百性辦好事的工作。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裡,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我確實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延安人,因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啟承點……我現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觀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點,也是在延安形成的。”

依靠群眾,團結群眾,這是年輕時習近平的根本轉變,同時一面進行著他的農民化實踐,一面在書中汲取著精神、思想上的營養。習近平讀書與求知緊密相連。他說:“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他讀書有思考、有借鑑、有批判。

「圣地检察品读苑」坚定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吃過苦才會珍惜美好的生活。我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幹過農活,也吃過些苦,後來參軍到部隊,梁家河與部隊相似,是個大學校、大熔爐。如果以前沒吃過苦,面對部隊的生活和訓練,就受不了了。我由於不怕苦,刻苦訓練,珍惜部隊生活,在部隊踏踏實實的幹,用延安話說是個好後生,得到了領導的肯定,才得以繼續留在部隊工作,以至於現在有機會在我們檢察系統工作。所以說,有時吃苦、吃虧也是福。

「圣地检察品读苑」坚定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裡,習近平經過了“五關”,個人獲得了一個昇華和淨化,確實是一種脫胎換骨。他為人民奉獻的信念來源於梁家河。他並不覺得農村七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習近平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在習近平心裡,梁家河是揮之不去的鄉情,是他精神昇華的起點,是他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密密交織起來的綿綿深情,他了解鄉親們最需要什麼,他忘不了梁家河,忘不了陝北這塊神奇的土地,忘不了鄉親們曾經的艱難困苦,更忘不了為民做事的信念與擔當。

「圣地检察品读苑」坚定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圣地检察品读苑」坚定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 胡春全,男,45歲,中共黨員,延安市人民檢察院監察部幹事。

「圣地检察品读苑」坚定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