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何講究?

賣柚子的小夥子


今天,當我看到"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句諺語的時候,母親已經七十九,父親已經八十五了。


我問母親,"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你懂不懂?母親說:“懂!”


我說,哪你怎麼沒跟我們要過一刀肉吃啊?″母親說,"你們那時候工作太忙,哪裡顧得上啊?什麼一刀肉不一刀肉的,我只要想吃,天天有肉吃。″


人們說"女兒是孃的貼身小棉襖",娘疼女兒,女兒也非常孝順父母。


因此,在父母人生的重大事件中,女兒也總有特殊的表現。


農村有句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其中有何講究?


舊社會時,人們認為女兒是賠錢的貨,對女兒感情比較淡薄。


因此,碰到重大節日的時候,該讓女兒破費的時候還是要讓破費,一是要女兒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另一方面還是禮節和麵子問題。


解放前,老人六十六歲的時候,父母是一定要按規矩讓女兒買一刀肉回去的。


記得母親說過,在太姥姥六十六歲的時候,太姥爺頭一天就給姥姥和二個姨姥姥捎了口信兒,讓姥姥們第二天一定要帶上一刀肉回去,要讓屠夫一刀砍下六斤六兩肉。


太姥爺說,只有吃了女兒的這一刀肉,父母才能長命百歲。


第二天,親戚們都給太姥姥來祝壽,大櫃上整整齊齊的放了女兒們的三條六斤六兩的肉,讓周圍鄰居嘖嘖稱讚。



太姥姥、太姥爺都吃過女兒的六斤六兩肉,但是都沒有活到長命百歲。


那時候,老人們都跟著兒子媳婦過,過得好不好,女兒們責任也不大。


即使過得不好,自身難保的,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無能為力。利用過大壽的機會,讓女兒回來一趟,也可能是老人對女兒的想念,也可能是利用這個機會驗證一下出嫁的女兒生活好不好。


解放以後,中國講究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人們對女兒的觀念也就慢慢改變了。


農村有個講究,嫁出村的女兒不能住在孃家,這樣會讓哥哥弟弟們貧窮吃不上飯。


姥姥只有母親一個女兒,姥爺又是教師,兩人的思想都很開放,所以不信這一套。


他們怕自己的女兒和外甥男女在外面受欺負,於是就在自己的村子裡給女兒蓋了房子,讓女兒一家人住在自己村裡,這樣裡裡外外好有個照應。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姥姥六十六歲的時候,姥姥只給母親說了一句,"你明天到集上,給我買個驢肉夾火燒回來就行了″。


姥姥只有一個女兒且近在身邊,母親也非常孝順。而母親養育了我們姐弟四個,非常辛苦,經濟拮据。


所以,姥姥很體諒母親的難處,只讓她買了一個火燒夾肉,權當做對她六十六大壽的祝賀,表示六六大順。


不幸的是,一輩子好強的姥姥竟然得了腦中風,不到六十八歲就仙逝了。六十六,吃了閨女的一個肉夾饃,還是沒有長命百歲。


到了二十一世紀,母親早已從農村搬到城市,成了城裡人。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忙生計忙孩子,對農村的這些習俗根本就不在意了。


在母親和父親六十六歲的時候,家裡只剩下他們老兩口。大樹分叉,我們姊妹幾個也都各自成家,各忙各的生活,各看各的孩子,各忙各的工作。至於六十六大壽,我們也從沒有特殊地辦理過。


但是,每年他們兩個人的生日,一大家子十幾口人都是要到外面的飯館裡,點上七葷八素一大桌子菜,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地吃一頓。


人都說,"七十三丶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加上六十六,這在"人生70古來稀″的時代,是老人的一道坎,為了能夠長命百歲,也把它當作重大的節日,子女一般是不會缺席的。



生活幸福的子女們聚集在老人的周圍,對老人來說就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常回家看看,幫父母做做家務,嘮嘮家常,即使不帶禮物,父母也是歡樂的。


現在的父母真開明,為了子女過得好,儘量不為子女找麻煩,自己的累、自己的傷、自己的痛全都隱忍著,只要子女能開開心心地生活。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幸生


我老家還真有這樣的規矩,我從小就聽我外婆說過。說的是六十六,要吃女兒家的六十六塊肉。我記得當時我還問我媽,六十六塊肉,外婆能吃得下嗎。我媽笑著說,剁成肉醬。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傳統風俗中提醒女兒對父母盡一份孝心罷了。

在傳統的觀念裡,父母是應該靠兒子養的,用不著女兒來養。那麼,女兒就什麼都不需要管嗎?當然也不是,在我老家,四時八節,父母的壽誕等等,相應的花費都要女兒來。這當然非常應該,不能白養了女兒。

老輩人覺得六十六歲是一個大生日,必須好好“做”一番,“做壽”的“做”。六十六塊肉只是貧窮年代沒有肉吃的時候的美好想象,可能真有人當時買上一塊肉剁成肉醬孝順父母。

但現在,這一塊肉已經更多的具備了一種象徵意義。給父母做六十六大壽,這塊肉自然還是不能少的,其他的東西才更要緊,只要女兒有孝心,自己經濟狀況又不算差的話,父母缺什麼都可以買。比如說通常會給父母雙方買上兩身衣服,從頭買到腳,連圍巾帽子鞋襪都不能少,那叫齊全。父母中的一方過生日,兩個人都要買齊。這最超碼的配置。當然現在也有給父母買項璉戒指手機電腦IPAD什麼的,這叫與時俱進。

反正我們老家的規矩特別多,我也只是聽說些皮毛。我媽媽是從來不注重這些禮節的人,她生了三個女兒,所有吾鄉吾土的這一套規矩在她那裡全免,省了我們姐妹很多事。反之,我家妞的奶奶就特別注重這個。老太太只有一個女兒,每逢有這樣的事早早地就忙乎起來。

類似的事說起來一大堆,幾天也說不完。我曾經想過,等到自己退休了回家好好跟老媽聊聊,把這些鄉土民俗寫本書。不知道這樣的願望有沒有機會實現。


蘇小妮


當今社會條件好了,長壽了,肉貴了,要吃少割點,前幾年從美國買大豆,豆餅喂牛,羊,豬,雞,大豆是是轉基因的,我也不買肉,今年不吃美國大豆,幸運今年我生日是十二月二十六日整六十歲,前幾年生日孩子給我錢請農村聚會了,氣孩孑還不知給不給,靠自力更生,只要身體健康再開始掙錢。


用戶6749300950


還別說,還真有“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說法。

不但是這,還有“七十三,吃條鯉魚猛一躥”之說。

那麼,有人該問了,吃閨女一刀肉,為啥非得在“六十六”上呢?其實呀,這和老百姓過得壽辰有關。


(越劇 五女拜壽 劇照)

皖北一帶,老人祝壽有這麼幾個年齡節點:六十六、七十三、八十、九十,等等。


過去給老人祝壽可不像現在,連八竿子夠不著的人都通知去,這樣做已經變味了,變成藉機斂財了;也有的人像借這個機會把自己以前隨禮隨出去的錢給要回來。過去人們給自家老人祝壽,都是自己家人,最多是五服以內的堂姊妹、堂兄弟。

在祝壽的時候,出門子的閨女,也包括侄女,要帶著禮物來拜壽。過去物質條件差,所能帶的多是食物,如,紅糖、油條、饅頭、豬肉、魚等。所以說,才有“吃了鯉魚猛一躥”的說法。

(願普天下的老人都健康長壽)


一株吊蘭


舊時生活水平、醫療水平都較低,所以人們的平均壽命也沒現在高,人一旦上了五十歲,就覺得自己的命數不由自己掌握了,生死去留已被閻王提上了日程。

民間有種說法是“人過五十五,閻王爺數一數”、“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66、73、84這些歲數就是舊時人們認為的“坎兒年”。人活六十六,不死也得掉塊肉,老人66歲這一年,各方面尤其要注意,如果這一年能夠平安過去,那麼就會長命百歲,如果稍有不慎就會發生一些禍事,而想要化解這些禍事,在民間有種說法,就是在老人66歲生日這天,要吃閨女一刀肉。

老人66歲生日這天,作為女兒的要買塊豬肉,而且這塊肉還大有講究,不能割割切切,得要一刀下去,且最好是六斤或八斤這些吉利數字,那這樣寓意更吉祥,對於祝願老人身體健康更有利。當然,這僅是一種美好的祝願!民間還有“年紀六十六,閻王要吃肉”的說法,所以女兒在父母66歲生日這天買肉給父母吃,其實是用來賄賂閻王爺的,閻王爺吃了老人身上多出來的這些肉,就會留著老人的性命,過了這個坎兒,老人就能健康長壽了。

按老風俗來講,這塊肉得是六兩六錢,用它包成六十六個餃子給父母吃,寓意將66歲這個“坎兒年”跨過去。還有,老人在吃肉的時候,要倒坐在門檻上吃,據說這樣就能逢凶化吉,順順利利,長命百歲了。當然,這都是人們祈願身體健康的一種美好願望!

那為什麼是女兒買肉,而不是兒子買肉呢?在民間也有說法。因為在農村,通常是由兒子贍養父母的,父母的吃穿用度本來就由兒子負責,兒子也一直在盡孝敬父母的義務。而女兒出嫁了就是外姓人了,不能常年在家孝敬父母,由女兒買肉回來孝敬父母,祝願父母身體健康的意義就更大了!


陌上花開且緩歸


對於農村的一些習俗,更多的是一些寓意和好念想的說法,那麼“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什麼講究呢?

在農村,老人在六十六歲這一年,各方面都要特別注意,如果能平安度過,那以後就會百事順利,如果發生了一些禍事,那就是不吉利的象徵。為了化解這不吉利,我們的老一輩人就想出了個辦法,那就是在老人生日這天,女兒要給老人帶上一塊豬肉作為賀禮,對於這塊豬肉那也是有講究的,那就是要一刀切下去,重量上最好是帶六或者八這樣的吉利數。

什麼是一刀肉

一刀肉,那就是必須是一刀切下來的,並且重量最好是六斤六兩,或者是八斤八兩。在過去,很多的屠夫都有這個本領的,如果你向他們說給我來一刀肉,是給父母過壽的。那他們就立馬就明白了,會在你選好的地方就一刀就給你切塊肉,重量基本和六斤六兩是不相上下的。 這個“一刀肉”的吃法也不同,在我們當地農民,女兒買了肉後,要給自己的父母包上六十六個餃子,並且要在生日這一天吃完,用這種方式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並且祝福老人六六大壽,平安健康。並且這個過六十六歲生日的說法也很多,一般老人都不會在生日的正日子過生日,都是要提前或是延後一天過的,因為人們都認為六十六歲也是人生一道坎,所以要避開這一天。

一刀肉另外一種說法

其實在民間還流傳著一種說法,那就是年紀六十六,閻王要吃肉,就是在老人六十六生日這天,女兒拿著這塊肉去賄賂閻王爺,希望它能夠保佑老人能夠平安順利地度過六十六這道坎,這也是對老人能夠健康長壽的一種祝福和願望。

雖然這句俗語沒有什麼科學依據,還帶有一點迷信色彩,但是這都是做兒女的對父母的一種尊敬,我國自古以來都是十分重視孝道的,尊敬老人,孝順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不管到什麼時候,孝順父母不能忘,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父母老,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成人,我們做兒女因該做到孝順父母,不能讓父母寒心。


涼風有信Z


一,農村有個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什麼講究呢?其實在城市也流行過;老人到了六十六歲生日,女兒得送一份禮肉,這份豬肉一刀切下來,在六斤六兩或八斤八兩左右,圖個吉利,隨後全家人將豬肉配成幾個菜,配上酒水,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壽筵;

二,由於以前農村窮,女兒嫁出了門,回孃家都是帶一些主食或當地土特產,一年到頭,唯有春節才殺豬,平時吃不到豬肉。

三,老人六十六歲不一樣,民俗裡有閻王爺點名之說,所以閨女送豬肉來,是把六十六歲當節日來過,恭敬地王爺,眾所周知,地官都是古代正義的英豪擔任的,所以,這家人為老人窮其所有吃頓肉菜,也供奉了天地神仙,會令神仙感動,為百姓保健康長生。





路人粉莉莉


是否寫錯了,不是人到六十六,而是到了六月六,農村六月六,又稱姑姑節,要辦姑姑宴。

此宴來歷,據傳,兩老者,一老說過單月單好,另一老說雙月雙老。於是,二老細算那個好,

正月初一是新年,有肉吃。

二月初二是春分,不一定有肉吃。

三月請清明拜掃節,祭祀祖先有肉吃。四月初四到芒種,插秧正忙沒肉吃。

五月端午祭屈原,雄黃製藥有肉吃。

六月初六太陽曬,龍服龍床太陽曬。

七月中元祭祖宗,擺祭果肉吃不完。

八月初八收稻忙,家中臘肉以不全。

九月初九重陽節,要給老人留一點。

到了十月初一日,家中那裡有肉吃。

冬月臘月宰豬季,自然兩月有肉吃。

除去冬臘月、單月有肉吃,雙月則無,

佔雙月老者求單月老者,不能總沒肉吃吧,給你個六月六,半年了,叫嫁出門的姑娘們,每人給你一刀肉(大概五寸長,三寸寬。差不多兩三斤的臘肉)。回家過個半年節,以叫六月六,姑姑宴。


1877764216343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人們年齡的說法,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講究,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做出了總結,雖然這些老規矩並不是多有道理,但是既然是從古時候傳過來,那麼人們也就都按照規矩來準守。這就叫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古時候因為生活條件的原因,所以人們的壽命都非常短,有專家統計過,在明清時代,人們的平均年齡才有40多歲,所以一般能活到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就算是老壽星了。所以這個時候的老人過生日被稱為是六六大壽,是必須要比較隆重地慶賀的。作為女兒要給老人買肉,這個買肉的說法是根據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的說法來的,所以後來人們根據這個說法就演變成了女兒要在父母大壽的時候報答父母之恩。

並且女兒買肉的時候不能說買多少錢或多少斤的肉,而是直接和賣肉的說我要一刀肉,所以人家一刀下去不管是多少,做閨女的都要買單。

而這個“一刀肉”的吃法也不同,在我們當地農民,女兒買了肉後,要給自己的父母包上六十六個餃子,並且要在生日這一天吃完,用這種方式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並且祝福老人六六大壽,平安健康。

並且這個過六十六歲生日的說法也很多,一般老人都不會在生日的正日子過生日,都是要提前或是延後一天過的,因為人們都認為六十六歲也是人生一道坎,所以要避開這一天。

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說法,都是人們對老人的美好祝願,希望辛苦一輩子的老人能夠在晚年健康平安。所以作為子女的千萬不要忘了有這個說法,要記得在老人過壽的時候,給老人割上一刀肉,不管有任何的說法,都是為了哄老人開心高興。

你們那裡有這種“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說法麼?過六十六大壽有什麼講究?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是不是時間太漫長了點,我們這裡的習俗是“六月六,父母吃閨女一刀肉”。

我想這句俗語大致存在如下道理,

首先是農曆的“六月初六”基本處於農閒時節,我們這裡的麥收大體在夏至以前就全部結束了,也就是在農曆的五月二十日之前,小麥已經曬乾入庫,


套種的玉米也正苗劃鋤一遍了,古人選擇在這個時候讓閨女回孃家一趟,帶上各種點心和一刀肉,與孃家人歡聚一堂,也是很有意義的,尤其是新出嫁的姑娘,是必須與丈夫一起回孃家的,這一刀肉也是要求六斤六兩的,六月六再加六斤六兩肉,是大吉大利的雙六六,

予示著全家人六六大順,和氣生財。

也盛行“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說法,我想那都是古代農民生活貧困,大家平日是很小吃肉的,大概只有過年和過節才能改善一下生活,這個時候割上點肉,炒上點菜,或者包個餃子等,那可是相當於神仙的享受了。


過去人們生存環境差,也沒有什麼醫療條件,在今天看來是一些普通的疾病,也會很容易的奪去人的生命,所以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也就是說在過去那個年代,人能活到七十歲是相當不容易的,那麼父母到了六十六歲,辛苦一生,女兒是該盡點孝心的,為什麼選擇六十六的生日,而不是其他的生日呢?這裡也是藉助了“六六大順”的意思,在六十六歲生日這天,吃上女兒的一刀肉,並且也是六斤六兩,又是一個雙“六六”,祝福老人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一順百順,

延年益壽,都是兒女寄於父母的美好願望。

總而言之,這些俗語都是教育人們盡孝向善的,在今天仍然沒有失去意義,雖然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點肉並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企盼,但是告誡大家經常回家看看,把父母時刻掛在心上,記在心裡,是作兒女應盡的義務,這就是這些俗語給人們的最好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