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不再唯論文制,其他三項要留心,要評就要一次過

覺得文章不錯的,不妨收藏、點贊、轉發。

娛樂圈一個翟天臨論文造假事件,掀起整個學術圈的動盪。一個博士學位的演員,竟然不知道知網為何物?被深入扒皮之後,才被發現論文整段抄襲。國家教育部得知此事,下發通知各高校嚴查畢業生論文,查重率不得高於5%。這個事件所帶來的的惡劣影響,差點導致很多學生無法畢業。

如今,國家部門對職稱論文也開始嚴查,2019年職稱評審不通過的三大原因,論文排第一。

現在的職稱論文不僅要省級以上期刊發表,還要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檢測。雖然論文審核越來越嚴格,但是論文如今只是申報中級、高級職稱的一小部分。

職稱評審:不再唯論文制,其他三項要留心,要評就要一次過

職稱評審:不再唯論文制

職稱評審不再唯論文制!

誠然,論文代表著一個人的工作水平和業績,將其作為評審中高級系列職稱的指標是必要之舉,但如果將論文作為評定職稱的唯一尺度未免過於單一。相當一部分科研工作者埋頭攻關、潛心鑽研,儘管成就斐然,但卻因為拿不出論文而無緣高級職稱,這顯然有失公平。為此,不少人呼籲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創新評價方式,糾正重論文、輕實績的職稱評審導向,讓科研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耕專業。

其實,對於職稱評審“唯論文論”的弊端,人們已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但改變起來並非易事。科研成果、論文數量被認為是高校實力的體現,也成為大學排名的重要指標。在以論文論英雄的評價體系下,很多科研人員為撰寫論文所累,無暇將精力放在科研創新上。在現實中,將論文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定的硬門檻也製造了華而不實的論文泡沫:我國學者的論文發表量近年來呈現激增趨勢,科研論文數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然而,優秀的論文卻鳳毛麟角。

對此,老張給大家整理出幾個注意事項,幫助大家提高2020職稱評審成功率!

職稱評審:不再唯論文制,其他三項要留心,要評就要一次過

職稱評審:不再唯論文制


1、評審專業

評審專業一定和工作方向一致,近幾年從事的工作方向決定了職稱申報專業,正確的選擇申報專業才好提供相應的業績材料。如果申報前換個工作,最好還是用前單位的業績來報職稱,因為新單位不可能有你的業績。

老張建議想評職稱的人,評中級最好三年內不要換單位,高級最好五年內不要換單位。


2、工作業績

材料最好是申報人負責簽字的,比如竣工驗收報告、中標通知書、施工合同。這個業績材料是你評審職稱裡能力和水平的最好的證明,業績材料是評審中佔的最大比例一方。業績材料中該蓋的章一個都別落下,否則嚴重降低通過率。

評審專業不一樣,提供的重點也不一樣。比如做設計的一定著重提供設計圖紙,做檢測的一定著重提供檢測報告,做施工的一定要提供施工方案等等等。提供的業績一定要有自己的簽字,簽字部分用熒光筆圈出來方便評委評審。

3、材料蓋章

不懂就去諮詢專業人員,別自己瞎琢磨。花點小錢保平安,這個才是最穩妥的。

中、高級職稱評審所需要的材料基本相同,共分三部分:表格、第一分冊材料、第二分冊材料。需要注意的是,這三個部分全部都要蓋章!沒錯,全部需要!而且一個都不能少!

職稱評審:不再唯論文制,其他三項要留心,要評就要一次過

職稱評審:不再唯論文制

覺得文章不錯的,不妨收藏、點贊、轉發。職稱評審中論文期刊、專利、業績方面有問題的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老張有問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