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孩子自己帶要好點,我該怎麼回?

燕子zhxyazn


我的孩子自己帶的,說實話自己帶的和老人帶的是有一定區別的。老人帶孩子吃飽穿暖身體倍棒吃嘛嘛香,主要是寵著孩子,捨不得管也管不住,這就會養成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但是家長輕鬆。自己帶孩子除了吃穿用還會注重學習及習慣養成方面的問題,每天輔導作業就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會雞飛狗跳,但是為了孩子堅持一下等她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輕鬆了。總的來說各有利弊,不管哪種帶孩子的方式,主要是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理解溝通,都是為了孩子好。


美兜你好


我的孩子一出生就自己帶,公婆老家在江西,年紀大了不能出來,所以我和老公就邊上班邊帶孩子,不過話說話來,孩子由父母帶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都會比較自覺,也比較鍛鍊孩子,我們平時工作都會到很晚,孩子從小就一個人在家裡,學習,娛樂,都是自己一個人,也鍛煉出他的膽量,平日裡我就教他做一些簡單的飯菜,這樣我和爸爸不在家起碼他也不會餓著了,現在我們在蘇州生活,孩子12歲了,我突然覺得很幸福,因為孩子獨立能力非常好,一個人出門補課,看電影,吃飯,都可以獨立完成,就比如今天早上,我突然睡過頭了,趕忙起來要給孩子做早飯,等我穿好衣服,發現我家孩子已經自己煮好水餃了,當時真的非常感動,兒子讓我回去接著睡,不用管他,他吃好自己去學校,

但是蘇州本地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的,這邊特別寵孩子,大包大攬孩子所有的事情,很多孩子什麼都不會,還嬌氣的很!

我一直和老公說,男孩一定要讓他學會生活,家務也要做,男孩長大了會幹家務,會決定他的婚姻幸福指數,哪個女人不願意嫁個好老公!我希望我孩子將來幸福,所以孩子一定要父母帶大!



99丁


家長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管在學校老師怎麼教,也離不開家長的輔導和教育,三歲看80,孩子怎麼樣從一出生就開始教。父父母先做好,你讓孩子早上5點起床去晨跑,但是你自己都做不到,你怎麼去要求孩子父母間領帥。父母都做不好的事情,孩子怎麼做?你不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你自己低頭刷快手刷抖音玩遊戲的時候,你怎麼不說說你自己?不管怎麼教孩子,都得父母自己先做好。


青沐soul


老師說孩子自己帶要好點,我該怎麼回?老師的話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總的來說都是為自己好,為自家孩子好,這個無可爭議,所以,一個“感謝”應該是你最先表達的。

不過,從你剛才的問題裡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這恐怕才是最應引起重視的地方。

  • 第一、父母無論什麼原因,應該是常常不在孩子身邊,要麼是直接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要麼是教給其他人帶。
  • 第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一定是已經表現出一些不好的跡象,所以,老師才會說這樣的話。
  • 第三、老師的話很委婉,卻是一個善意的提醒,希望能足夠引起父母的重視。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面對的無奈,但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愛”,恐怕是任何一個人無法代替的。

老師說讓自己帶孩子,這既是一個善意的提醒,也可能是一個暗示,表明孩子身上已出現一些不好的苗頭。

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其他人,照顧孩子的生活應是沒問題的,關鍵是孩子需要父母的“呵護”,甚至撒個嬌,耍個賴,這都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無論有什麼樣的理由,都最好不要讓父母的愛在孩子的世界裡缺位。所以,對老師的最好回覆,就是照著老師的話去做!


山坡喜羊羊


從該問題的描述中可以知道孩子目前不是父母親自己帶,而且應該是孩子身上已經表現出來了一些問題,所以老師才會這麼說,那麼作為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這個問題:

1、他人帶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有什麼?

這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無論是誰帶孩子,一般情況下很少出現孩子普通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也就是說,無論是誰帶孩子,孩子基本上是可以吃飽穿暖的。問題更多的可能是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和孩子的精神需求方面。教育引導方面:主要涉及孩子的品質教育、行為教育和學業教育。目前除過父母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第二大帶孩子主力,還有就是保姆。曾經有人說“老人就是寵孩子的”,確實,隔代撫養時,寵愛溺愛更常見一些;老人隨著年歲漸長,管理孩子的精力會逐漸下降;大多老人的育兒觀念與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有脫節的;有的老人因兒女不在孫子孫女身邊

,會有愧對孩子的心理或“父母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管”的怨氣,因而可能會對孩子行為約束上過於寬鬆;而保姆很多時候因為身份差異,隨著孩子的長大問題也會越來越突出;這些對於孩子的品性形成和教育管理都是很不利的,易造成孩子行為偏差:孩子不能養成好的品質,如會出現撒謊、冷漠等;或學業表現糟糕等問題。

此處要特別提到一個問題:孩子的自我保護問題。孩子是一個弱勢群體,父母不在身邊很容易成為一些問題的受害者,要特別注意丟失、被侵犯等問題;父母這方面相對做的還是要好一些的。尤其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逐漸引導孩子對性別的認知,關於不同性別之間的行為的界線等的認知,這些可以通過與孩子的交談及親子閱讀和其他親子活動來逐漸達成。每次看到留守兒童被侵犯事件都會難過,

很多時候,父母在身邊,便已是一種保護了!

就孩子的精神需求方面而言,孩子小時候依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會開始渴望父母陪伴,這時候如果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會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好父母才不在身邊?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怎樣才能讓父母關注自己?他們會通過表現極好或極差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無論是哪種,這種心理會給他們的行為打上深深的烙印,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小時候缺乏父愛或母愛的人長大後終其一生努力尋找父母認可的原因。此外,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出現問題的幾率更高;父母半路上才參與孩子成長過程中,解決問題更難,與孩子很難在感情上拉近,因為他們距離最近的時候是處理問題,而這一過程本身就容易導致雙方感情疏遠,更何況感情積澱本身也不夠!

2、與老師進行一次真誠的談話,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真實情況,明確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去解決。

3、與孩子進行交流,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商量出解決之道。

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的成長,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愛他們,給予他們陪伴和正確的指引,這樣他們以後的路會越走越好,父母才能在未來少一些憂慮和不安。


Cindyoo


如今的生活中,一聊起孩子,最多的兩個字就是陪伴。尤其是家有讀書的小孩,更能引起共鳴。

老師能交給他知識與一些道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也能給孩子一些溫暖與甜蜜。但成長路上最不可缺的還是爸爸媽媽的陪伴。

陪伴自家小孩的第八年,看他陽光,快樂,自信的成長。我雖沒有事業上的成就,但也慶幸他最美的童年時光裡都有我的參與。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個腳印,第一句媽媽,等等。這一路走來,那些美好記憶仍歷歷在目。

隨著年齡增長,上學了,陪著他讀書,寫字,畫畫。帶他撿落葉做手工,一起參加親子活動,做遊戲,甚至連我不擅長的唱歌跳舞也參與了進去。只想著要引導他,鼓勵他,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各種問題越來越多,學習上的課程也越來越緊張,複雜。也有焦慮的時候,但平靜下來,還是要去和小朋友一起找原因,相互探討。讓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學習上主動思考, 在生活中也認真去做自己的每一件事。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是有限的,更應珍惜為數不多的在他身邊的日子,我能給到自己孩子的不多, 看他讀一本書時的認真模樣,在山野自然裡快樂奔跑著,在陽光下溫暖的去成長就好。

指引他陽光積極地去面對學習與生活。感受到父母的愛,帶著這份牽掛走更遠的路,去尋找他自己的星辰與大海。


伶夢溪L


我個人認為,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留給老人,一方面絕大部分老人因為隔代親的原因,都會比較溺愛孩子,會使孩子形成過分自我,甚至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其次,老人太疼愛孫子過分保護和替代,會阻礙孩子獨立能力的發展,以至於孩子一遇到問題就不知所措,當然,如果老人的育兒觀念可以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能夠比較快的接受新鮮事物和教育以及養育觀念,那就再好不過了!

那就算自己帶孩子也千萬不要過分溺愛孩子,我只想說,如果父母真的愛自己的孩子,你可以給他適當的愛但千萬不能為他把所有的風雨都擋住,固為人只有自己經歷過才會真正成長。當然,做為父母的要學會從旁引導,讓子女明白什麼是可做什麼是不可為即可,同時也要明白孩子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學什麼?然後給予支持即可,愛石可太多也不可太少,學會把握是每個父母必須學會的,但可千萬別做別人家的父母!不論怎麼說,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都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以及好習慣的養成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錢可以晚幾年再掙,但孩子的成長是永遠不可逆的!

所以,當父母的在要不要讓老人看孩子自己出去掙錢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深思熟慮,真正想好了再做決定!



生活就是牡蠣


首先個人是贊同的,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肯定是更好,理由如下:

1.孩子會更具有愛心

2.心智發展的會更健康

3.也能按時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

4.多陪伴孩子的成長

有時候家長不在身邊,讓爺爺奶奶帶,肯定是不得已的 事情,為了小孩有更好的物質生活,家長不得已去外地工作,這再生活中挺滿意的。


一袋Yan


首先個人是贊同的,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肯定是更好,理由如下:

1.孩子會更具有愛心

2.心智發展的會更健康

3.也能按時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

4.多陪伴孩子的成長

有時候家長不在身邊,讓爺爺奶奶帶,肯定是不得已的 事情,為了小孩有更好的物質生活,家長不得已去外地工作,這再生活中挺滿意的。


沐沐Baby


老人帶的小孩普遍比較邋遢,自己帶的比較愛乾淨。最重要的是老人家都容易溺愛小孩。所以說,確實是自己帶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