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少的人,出去玩也是走馬觀花,花錢受累受罪,就是瞎玩,出去幹嘛?你怎麼看?

酷妹兒圈


有句話說的好,世界那麼大,我也想去看看。那些喜歡旅遊的人,和他自身的文化高低,關係應該不是很大的,學歷高,不代表見識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風景在路上,知識,也在行走中積累。



我作為一個七零後,因為上學的時候不好好學習,所以文化很低,在現在來說,幾乎就是文盲了,初中畢業就走上了社會,十幾歲的年齡,就參加了工作,在工作單位幹了五六年,就開始走入了個體經營者的行列,在當時的來說就是個體戶,那個年代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只要自己肯努力,一樣可以擁有好的生活。


而且我也很喜歡旅遊,有時間的情況下,也天南地北的四出行走,但絕對不是走馬觀花,雖然文化低,但情商還算過得去,對有些事物的理解程度,也能達到一定層次,呵呵,感覺有些自戀了😂,其實,出門旅行,並不是為了觀景留影,而是要找到,那種對大自然景色,和異地它鄉風情的融入感,讓自己更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在書本和媒體中瞭解到的知識,需要在實踐中去完善它,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對這個世界有著更深刻的解讀。

現在的人們,生活水平高了,有了更多的時間,也有了滿足自己生活的經濟保障,閒暇之餘,就會做些以前不能去做的事情,出門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很多人都是鎖定旅遊熱線,尤其是在旅遊高峰期,各大著名旅遊景點人滿為患,其中各色人等都摻雜在一起,文化層次就不好確定了,其實,他們都很累,也很浪費金錢,對旅遊的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只是有了可以支配的時間,而對旅遊目標又沒有特定的要求,只是完成自己假期的一個任務,證明我假期外出遊玩了,這個景點我曾經來過了,給自己的旅遊計劃添加了一個標點。


說了這麼多,有些跑題了,言歸正傳吧!現在的確有好多,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很有閒錢的人再四處旅遊,他們不是為了去理解旅遊的意義,而是單純的為了觀景消費,那真是如同趕場一樣,達到一個景區,下車拍照,上車走人,根本就不瞭解這個景區的意義,只是為了證明我來過。

但也有好多文化不高,但對旅遊很有見解的人,他們只是為了自己對旅遊的喜愛,也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一種鍾情,雖然沒錢沒文化,但是,他們有著那份執著的精神,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義無反顧。



說到最後,有文化與沒文化,和出門旅遊關係不是很大,而懂生活與不懂生活,才是置關重要的,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哪怕是身無分文,胸無點墨,也一樣可以把枯燥的日子,過的跟花一樣燦爛!


明澤美食


👍此話說的不夠完整。旅行的深度與文化的深度正相關。我在北京生活多年,愛北京,研究北京,博大精深,應該是中國文化的代表。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相應提升。我就遇到許多老人,因為孩子在北京就業闖天下,奔著孩子游北京。在奧森遇到兩位從陝西來的一對老人,都七十多歲了,沒有什麼文化,剛來的時候不會坐公交、不會坐地鐵,就知道毛主席、天安門廣場和老鄉習主席,住了七八天不習慣非要回家,孩子說你自己玩玩吧,有皇帝住的地方,還有皇帝辦公的朝庭,好看的還有皇帝祭天、地、日月的,還有八達嶺長城,現代化的奧運會森林公園鳥巢,等等,一輩子也玩不完,(笑死我了),老倆口學會了用公交卡、還不用花線,學會了用手機特別是學會了用手機照相,這下可不得了了,住了半年還沒走,和我說,過幾天回去先和家裡人說說看到的,過半年再來多住幾天。我還在浙江一江山島碰到了一位外國朋友,是一個專門研究戰爭遺蹟的博士,說起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一江山戰役真的是門清,他走過了一戰、二戰等許多遺址,如數家珍。讀書是文化的修養,不同的文化旅行帶來不同的快樂。人在旅途,行的是文化。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還應該多走走多看看,將書中的東西與實際相結合。人的認識世界過程實際上也就這麼回事,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只唯書肯定是行不通的,而正確理論是指導正確行為的。我們強調的旅行而不能忽視讀書,強調讀書更不能忽視實踐。我每每一次旅行,都要研究攻略,更是研究目的地文化歷史背景,不怕你笑話,我準備走長城,結果發現長城的起點不在河北的山海關,問我的老師,老師說中小學課本上都是山海關。知識無限,人的認知有限。中國萬里長城起點在遼寧。我真的無語啦!也的確懵逼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與路丶學與舟都在強調讀書學習與旅行識知之密切關係,二者不應偏頗。


20191115三亞


謝謝,試著回答一下。

說起來自己也算是大半個北京人了,本身喜愛遊玩(嚴格意義上還算不上旅遊),每到休息日,天氣好,肯定出去走走,而且是騎自行車,綠色出行。如今,北京城基本上都玩差不多了。

對於題主的問題,本人身有感觸。工作原因,接觸到的多數是外來的農民工,由於公司限制員工年齡,所以無論男女,沒有年齡太大的,甚至還有不少二十多歲的小媳婦兒,但是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說起旅遊,對於我接觸的這些員工來講,真不知道怎麼形容。他們雖然年紀都不大,但都是一心一意想出來掙錢養家,每天就是從住處到單位這個範圍。員工當中也有喜歡遊玩的,每當我們幾個(老北京)給大家講北京名勝古蹟時,他們也是表現出來羨慕的心情,可是絕大多數文化低,都怕弄不明白公交地鐵的路線而無奈。

最讓人煩心的是有一對老倆口,按規定,丈夫今年6月退休,來京5年了,只知道工作,哪兒也沒去過,去年剛開春,他們的孩子從老家來看他們,也是準備老爸退休前領爸媽好好玩幾天,孩子領他們登上了天安門城樓,逛了一圈故宮,還沒等去別地兒,這位丈夫得了腦出血,一場病停止了遊玩的念想。

所以說,就像題主講的,有一部分人真的是出去玩兒除了走馬觀花,也是花錢遭罪,更多的是遺憾。



龍之心7


回答問題。關於巜讀書少的人,出去旅遊也是走馬觀花…》問題的看法。我的看法不同。旅遊與個人文化,年令,職業,愛好無必然聯繫。有的外出旅遊純屬觀風景,有的外出旅遊,是結婚渡密月。有的單位利用休假組織職工遊玩等等。還有的騎自行車旅遊,所有這些與文化程度無一點關係。景點觀賞,都有解說員,只要聽懂普通話就行。當然,專業考察者,帶著課題去考察,那是工作需要,與普通觀光,遊玩是兩碼事。綜上論證,我的觀點是:旅遊與個人文化程度無關係!供評論。


李正生


我覺得出去玩兒這個東西跟有沒有學問和文化沒什麼太大關係吧。出去玩就是為了放鬆心情,感受一下各地的人文地理,對不對?沒有什麼浪費不浪費時間吶,金錢,那誰這些說法,難道有文化的人出去玩不是浪費金錢,浪費時間嗎?對不對?你走馬觀花,你的分怎麼看,你有些有文化的人出去回來了就當什麼沒沒看到過,而沒文化的回來去寫篇遊記,那你說。有文化的也是走馬觀花,還是沒有文化的走馬觀花。


海洋69588


旅遊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從熟悉的地方到一個生地方,看到從未見過的環境及風景;至於人文丶歷史丶自然文化等丶普通人就沒那麼多考究了,只是換個地方而已。


小草道忠


不管書讀萬卷還是文化不高的人,他們都是人,都是有感知的,都是有一種美好心情!就如同穿衣一樣,不能你穿的不好看,就不穿吧!不管什麼樣的人都有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