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70歲還在講臺上,中小學教師到了50歲就幹不動了,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平凡人生觀察


沒可比性!大學對百分之九十的人已經是到頂了。不存在升學壓力,教是指導性,提示性,指引性。而中學百分之百的人是要升學,且競爭意思極大,中學教師就是嘔心瀝血,未必能最終能盡如人意!其勞心勞神,且是大學教師能比的!幼兒園每師十個學生,初高中每師三十至五六十學生,大學每師上百上千學生。這個比方,你該懂了!!


小年輕160


我覺得不能將大學老師和中小學老師拿來作對比。首先這兩個階段老師的工作量不同,其次是工作內容不同,最後是操心程度不同。我認為中小學老師比大學老師辛苦多了。


大學老師每週的課就比較少,而中小學老師基本上每天都有很多課

大學老師給人的感覺就是很閒,很多大學老師都有副業,一週有時候只有一節課。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些課是兩週上一次課,每次課都是很多班一起上,最多的課一週上兩次。而中小學老師就不同了,小學主要學語數英這三門學科,每天都有課,而且老師上的不止一個班的課,中學的課比較多,但是每天的課都是滿滿的,連學生都覺得累,還要講課、改作業的老師更累。

大學老師相對於中小學老師來說是很輕鬆的,當然能夠在崗位上堅持很久,中小學老師在50歲左右就精疲力盡了。

大學老師基本上只負責上課,而中小學老師承擔的責任更多

大學裡老師除了管學生上不上課以外,其他的基本不管,你學不學與老師無關,你不來上課,老師記下以後扣平時分,作業又少,交不交也不管。


中小學老師你不去上課,他要打電話給家長詢問情況,你學不懂他會想辦法幫你輔導,你生病了他會關心你,你跟不上進度會照顧你,放慢講課速度。

大學裡每次上課的學生都很多,老師根本記不住哪個學生叫什麼名字,而且中小學老師每個學生都記得,瞭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管一幫大學生比管一幫中學生和小學生容易多了。

中學生叛逆期很難管教,老師還會擔心孩子走不正確的道路,還要當他們的指路明燈。大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目標,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需要老師過多引導。

小學老師要考慮小學生小升初,中學老師要操心中考和高考,勞心勞力

大學老師沒有什麼心需要操了,他們每天就上課下課,學生學不學他們不用關心,他們只負責講課。


中小學老師還要為每個學生的前途著想,關心每一個學生,就跟自己的父母一樣,每天為學生操心著。

每個父母把孩子撫養到大學都是極其不容易的,而中小學老師不僅要操心自己的孩子,還要操心幾個班的孩子。他們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多於大學老師。

這樣對比下來,中小學老師真的很辛苦,他們能夠教書到50歲已經很不容易了。

總結 :

大學老師能夠在課堂待到70歲,而中小學老師只能到50歲,那是因為他們面對的學生就不同,大學生是成年人,不需要老師過多操心,而中小學心智都遠遠不及大學生成熟,還需要老師的引導、教導,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精力。



任任的教育觀


關鍵是自身。

我教過小學丶初中、高中,也代過大學課程。主要教小學14年,教高中29年。

從50歲到60歲的十年期間,教兩個年級代三個班;或一邊教課一邊管理電腦教室;或把高三文、理兩個班同時兼管;……。

既沒死人,也沒耽擱工作。

我年輕時,老教師們也沒喊幹不了了。

我今年75歲了,還帶幾個學生。

每個行業都不同於其他行業。

如果以此為理由,40歲退休也有道理。

公道自在人心!編制就要取消啦。

享受編制內一切福利!

強調業內特殊性,恨不得儘量少幹幾年!

居然也說得出口!


老頑童焦原78483771


相對於大學老師,小學老師工作瑣碎,要靠更多的體力去幹。大學老師腦力勞動特徵更明顯了。思想天馬行空,但可能坐著不動。我是大學老師,我女兒是小學三年級班主任,我對她的辛苦啊,有較多的瞭解。

下圖為我和我的同事在調研中。




門耳噸


很重要一條,很多大學裡的課,期末檢測是任課老師自己出卷,而初高中階段參加的是統考,考學生也就是等於考老師,分分鐘都不敢耽擱,畢竟直接影響學生的中高考!唯分數論,所以初高中老師一天在學校基本停不下來,我是初中老師,深有體會!


茗33878613


我在某大學培訓期間,聆聽過幾位七十多歲的老教授的報告。別看這些老教師已經70多歲,但是個個精神飽滿,耳聰目明,思維敏捷,積極樂觀,口若懸河。

反觀中小學校的老教師,一過50歲,頭禿齒搖,思維僵化,精力不濟,幹不動了。

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


01

大學老師和中小學教師在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強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別。

中小學老師和大學老師,雖同為“教師",但是二者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完全不一樣。大學老師工作環境好,自由度高,工作量較少,管理學生強度不大,基本上沒有什麼教學壓力。而中小學校的教師工作環境較差,工作量大,面對的又是未成年人,要升學率,要考試成績,工作強度高,壓力大。

02

大學老師和中小學教師在人生追求、生活質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別。

大學教師一生的工作是教書和學術研究,追求高,目標遠。相反,中小學教師一般較容易安於現狀,得過且過,過了50歲就很少在專業上用心思了。而且中小學教師的生活質量肯定遠遠趕不上大學教師,長期密閉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裡,有的甚至一二十年都呆在一所學校裡,久而久之容易懈怠,容易麻木。

總而言之,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大學教師即使到了70歲還依然老當益壯,神采奕奕。可是中小學教師到了50歲,就幹不動了,就垂垂老矣。


三尺講臺一路行吟


這種現象太普遍了,當你認真分析一下原因的時候,你會發現這種現狀是合理的。其實它大概是由以下幾種原因導致的。

第一:工作強度。大學老師的工作強度是非常輕鬆的。一般情況下,他們每週只有幾節課,並且上完課立馬就回家了,完全沒有任何壓力。但是中小學教師就不一樣了,不僅課程比較多,並且沒天都要“坐班”,即使沒有課,也必須在學校待著,並且寫教案,做課件等,工作強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生活壓力。大學教師屬於高收入群體,不僅有極高的社會榮譽,並且工資待遇也是很高的,並且他們也能被允許在社會其他行業做一個兼職,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基本沒有生活壓力。中小學教師就不一樣了,工資普遍很低,不僅時間不允許,並且規定製度上也不允許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所以生活壓力比較大。

第三:面對的學生群體不一樣。大學教師每天面對的都是大學生,他們都說高素質的成年群體,課堂上完全不用維持紀律,並且也沒有學生搗亂,所以他們課堂上面很輕鬆,心情也很愉悅。中小學教師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每天面對的都是未成年不懂事的孩子,課堂上不僅要維持紀律,課下也要注意避免發生安全事故,老師們的壓力非常的,工作非常辛苦,所以能夠適任講臺的時間就短了。

第四:知識點不同。

大學教師所傳授的都是高等知識,已經是某個知識點的頂級位置了,即便知識點再更新,他們依舊可以很快適應講臺,而中學校教師就不一樣了,知識點更新比較快,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學校,就像之前小學數學都是用“列豎式”去計算,而現在全部變成“心算法和手算法”了,對於不經常學習的中小學老師來說,很難適應這些內容。

其實現在很多大學教授也是有退休年紀的,但是由於平常工作比較輕鬆,退休後的日子又比較無聊,在加上他們極高的素質追求,並且沒有生活壓力,所以即便到了退休年紀他們依舊還會堅持站在講臺的第一線。而中小學教師為了生活他們退休後都會另尋一份工作維持生活,並且能力和精力也不允許他們繼續任教了。


星期久看點


這兩者的差距及差別太多太大,無法比,雖都為老師,但中小學老師的所帶課時,所花費的精力、腦為、體力太多太多,而且中小學老師課前課後的各種準備、完善及反饋的事務太多太多了,很費神!光說組織教學,課堂維持就會讓不少中小學老師心力交瘁,這在大學基本不存在。大學老師上完課拍灰走人,基本無後顧之憂,而中小學老師的教學質量要通過統考和集中閱卷,憑所教學生成績說話,而大學老師無此壓力,大學生的考試是由任課老師自己命題自己閱卷自己評分,而且在考前把複習範圍縮到很小很小,而且考試題就佔複習題的80%。好了,說了這些,你應該明白了為什麼中小學老師一般50幾歲就基本幹不動了,而大學老師70歲還能上講臺的原因了吧。


秋豐13


以我的觀察得出的結論是:

中小學教師並不存在50歲以後就幹不動的問題。即使有幹不動的,那是因病、因殘身體狀況已不允許再上崗的教師。如果身體健康,一般都堅持到了60歲退休的年齡。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這些年滿60歲的退休教師,大多也是退而不休的。他們中的多數人在為自己的兒女照看孫輩,什麼時候孫輩到了上初中的年齡,上學再不用接送,生活可以自理了,他們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退休了。

所以說,大學教師70歲不但還在講臺上,中小學教師50歲也同樣還在講臺上,倘若身體不出差錯,都會堅持到60歲才會離開講臺的。


三晉風光美


大學老師能夠七十歲還在講壇上講課,早已經是教授級別的了。他們的主要工作不是上講壇講課,主要是科研項目,寫論文出科研成果。即便是講課,一個星期一兩節課,對他們是沒有壓力的。中小學教師則不同,老師是一個老師一個坑,交給你一兩個班的數學,物理化學或語文課程。並有考核目標,班級成績考評,高考或中考的上線指標,還有各種各樣的考核考評。稍微上了年紀的老師,會搞得心力憔悴,無法應付一個星期十多節的課程。大學老師和中小學老師的待遇也是無法比擬的,大學老師有很多隱形灰色收入,中小學老師是無法同其相比較的。故70歲的大學老師可以活躍在講壇上,中小學老師則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