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墮入青樓遇知音,留學法國成畫家、雕塑家,世間再無潘玉良

她是近代中國繪畫史上最為傳奇的女性,潘玉良,她那撲朔迷離的身世,佈滿謎團的人生際遇,以及卓越奇特的繪畫與題材聚焦著那個時代的目光,讚揚與質疑並存

,伴隨著她的名字一直飄蕩在那片江南煙雨中。

1895年出生的潘玉良,本名為陳秀清,故鄉在江蘇揚州,自幼家境貧困,隨家人艱難度日,八歲那年,父母雙亡,更是讓這個家庭支離破碎,雪上加霜。幼小的潘玉良並未受到善待,吸食鴉片又嗜賭的舅舅為籌賭資,竟狠心將14歲的她誆騙至青樓,可憐的她就此淪落風塵之中,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

14歲墮入青樓遇知音,留學法國成畫家、雕塑家,世間再無潘玉良

得遇知音出囚籠,求學坎坷意難平。

若是一直待在那風塵之地,潘玉良剛剛展開的人生,也就一眼看到了完結。可是,命運似乎又垂青於她,她遇到了救她於困境之中並將改變她一生的男人,潘贊化。一個是淪落風塵的青樓戲子,另一個卻是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二人又怎會有所交集?真是無巧不成書,時任海關監督的潘贊化在他的接風宴上與潘玉良相遇了。二人可以說是因戲結緣,潘贊化愛聽戲,尤其是痴迷老生唱腔,而潘玉良,身為歌妓,又有一口好戲腔,一開口便驚豔了潘贊化。如獲寶物的潘贊化便急切地為她贖身,此後二人更是成為知己,結為夫妻,到此也算圓滿的故事,興許是對不幸的潘玉良的一種補償。

14歲墮入青樓遇知音,留學法國成畫家、雕塑家,世間再無潘玉良

潘贊化之於潘玉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點從潘玉良為報答恩人相救,改姓為潘,就可以看出。潘贊化不僅是潘玉良的救命恩人,更是少有的知己。他教她讀書寫字,又四處打點,耗費家資送她去美術學校學習繪畫。潘玉良從地獄到天堂處境的轉變,毫不誇張地說,是潘贊化成就的,也正是潘贊化的正直品行、惜才愛才,才有了後來那位名動畫壇的巾幗畫者。

有了丈夫的支持,潘玉良似乎是擁有了巨大的後盾,可世俗的偏見,卻又成為了深深刺傷她的尖銳長矛。在那個思想相對封建的年代,一個歌妓出身的女學生,想要普普通通的學畫,都是那麼艱難。流言蜚語席捲而來,挖苦譏諷不絕於耳,潘玉良始終撕不掉世俗偏見給她的標籤,遭遇重重阻力的她無奈之下被迫旅法留學,在異國他鄉的她,真真正正的開啟了自己的畫家生涯。

14歲墮入青樓遇知音,留學法國成畫家、雕塑家,世間再無潘玉良

留學異邦終成就,唯留碧心鑄畫魂。

身處法國的潘玉良,沒有了世俗成見的桎梏,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她所熱愛的繪畫之中。她憑藉著素描的優異成績考入國立里昂美專,此後又進入巴黎國立美專學習,與徐悲鴻等人曾為同窗。她也曾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國,可是,總有愚昧無知的小人以出身為藉口,對她百般詆譭,見回國發展無望的潘玉良,便一直寄居法國。

1977年,這位中國近代繪畫史上的偉大女畫家與世長辭,只留下那一片丹心,一縷畫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