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分辨肺癌的早晚期?

周景林858


分辨肺癌早晚期的方法主要是依據肺癌的分期系統,這個分期是判斷肺癌預後和制定治療方案最重要的依據,目前腫瘤的分期標準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通用的TNM分期。TNM分期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實體腫瘤分期最重要的標準。

TNM分期是由國際衛生組織和國際抗癌聯盟所指定的專家委員會共同制定,並根據臨床科研的結果和對病人生存數據的分析進行不定期的更新。

肺癌的TNM分期現在已是第8版,也就是說歷史上曾經做過8次修訂。最新的版本去年才開始正式實施。

那麼肺癌的分期是如何進行的呢?

T分期就是指腫瘤的大小,根據腫瘤的大小判斷。比如說小於三公分的腫瘤就是T1分期。3~5公分的腫瘤就是T2分期。

而N分期就是淋巴結轉移狀態,N0是指沒有淋巴結轉移,N1就是指肺內有淋巴結轉移,N2就是縱隔有淋巴結轉移,N3就是遠處有淋巴結轉移。

M分期就是指有沒有遠處轉移,M0就是沒有淋巴遠處轉移,M1就是有遠處轉移。

除了這麼大的方向以外,每個分期下面又有小的分歧叫亞分期,因此把這些分期組合在一起,就是肺癌的分期,比如說T1N0M0的病人就被稱為早期肺癌,因為沒有淋巴結和遠處轉移。而一旦存在M1的狀態,就說明已經有了遠處轉移,屬於晚期肺癌病人。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我的母親就是肺癌去世的。在肺癌早期的時候呢,他會經常的出現高熱和咳嗽。而且會出現咳血。去世之前呢,也就是晚期的時候,脖子兩邊的淋巴已經腫大。頭和脖子幾乎是一樣粗。這個時候已經是癌症晚期了。


血冷狼


只要沒有轉移,能夠手術切除不復發的肺癌都算是早期癌,不能根治的都算是中晚期肺癌,關於這一點,需要了解以下關於轉移的知識。

肺癌是原發於肺部的腫瘤,是由於支氣管上皮或者肺泡上皮細胞惡變而產生,早期主要在肺部產生症狀,隨著瘤體的長大,很多類型的肺癌細胞獲得了內分泌功能,所分泌出來的激素會導致全身其他部位產生症狀,這是很多癌細胞沒有發生轉移卻全身難受的原因,而如果肺癌發生了轉移,則很快出現很多轉移症狀,肺癌轉移有三個渠道,一個是直接通過支氣管進行肺內轉移,另外就是通過淋巴管以及血管進行遠處其他臟器轉移,就會產生很多遠處轉移的症狀,但這樣講很多人還是不能理解如何去簡單的判斷是否有轉移。

其實腫瘤細胞轉移的實質就是癌細胞從主瘤體脫落下來向其他部位發展的情況,有人就特別難以理解肺癌肺內轉移,民間一直將肺癌轉移說成擴散,癌細胞還在肺內怎麼能算擴散呢?其實腫瘤細胞轉移大部分並非癌細胞循著氣管支氣管爬行形成的,是脫落下來的癌細胞隨著血管淋巴管裡面的液體漂流所致的,流出去的癌細胞找到合適的部位就會錨定在當地,並逐漸生長成瘤,理解這一點可以解釋兩個現象。

1、轉移就無法根治

有很多人很不理解為什麼轉移了就不能根治,把肺部腫瘤病灶和轉移病灶一起切除不就行了嗎?其實這是行不通的,因為肺癌只要轉移到其他部位生長出腫瘤,說明血液和淋巴液中就有癌細胞,即使把所有的瘤體全部切除,血液中的癌細胞也無法完全清除,而手術對身體的打擊會降低免疫力,使血液中的癌細胞會更加容易的在全身各個器官生長並形成新的瘤體,加速病情的發展。

2、肺部轉移也是轉移,大部分就是晚期

肺分五葉,右三左二,一個肺葉發生癌腫,轉移到其他肺葉甚至是對肺,一般不是通過支氣管流淌過去的,而是進入血液流淌至對肺的,所以即使是同肺不同葉出現病灶,也算是轉移,同肺葉內有病灶,則算是中期,雖然不是晚期,也大部分很難根治了。

3、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檢查到轉移而行根治性手術,術後很快復發轉移呢?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明明是早期,也做了根治性手術,術後為什麼很快就復發轉移了呢,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科技手段還無法準確的判斷血液中是否有尚未形成轉移灶的“漂流”癌細胞,有些早期癌症就發生了癌細胞脫落,這些癌細胞在血液循環過程中大部分會被免疫細胞殺滅,但少量的癌細胞仍有非常小的幾率存活下來並在最終形成腫瘤轉移灶,這是有些早期腫瘤手術後也要做化療的原因,也是少數早期患者根治性手術後復發轉移的原因。

如何檢查肺癌是否有其他部位轉移,主要依靠下面這些檢查:

1.腫瘤標誌物檢測:肺癌相關腫瘤標誌物包括血清CEA(癌胚抗原)、NSE (神經元稀醇化酶)、CYFRA211、SCC等,這些指標可以動態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果短期內升高,超過正常值,需要進一步進行影像學檢查明確。

2. PET-CT PET-CT能夠從代謝的角度來觀察病灶,為病灶的定性提供補充信息。如果其他部位有病灶並且代謝比較高,那肺癌轉移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PET-CT檢查在肺癌患者治療前、治療中和治療後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由於這項檢查比較複雜且相對收費高,患者需要向臨床醫生詳細諮詢,進行綜合考慮之後再作決定。

3. 頭顱MRI 腦部是肺癌極易出現轉移的部位,尤其是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發生率很高,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後的隨訪中頭顱MRI是必須要做的常規檢查,能夠及時發現問題。

4. 骨ECT 大約有50%肺癌病人最終會出現多個部位的骨轉移。骨轉移早期一般無任何症狀,骨同位素掃描(骨ECT)可發現有病變的骨骼,病變部位可出現放射性濃聚灶。

5. 螺旋CT 在肺癌整個病程中,使用最多的仍然是螺旋CT,頸部、胸腹部增強掃描能發現絕大多數的內臟轉移和淋巴結轉移,常見轉移部位包括肺內轉移,肝轉移,腎及腎上腺轉移,淋巴結常見轉移部位為鎖骨上淋巴結,縱膈淋巴結及腹主動脈周圍淋巴結。

但並非所有的肺外表現都是轉移症狀,有一些症狀是由於肺癌細胞分泌各種激素導致的,這些症狀包括如下一些表現。

1.腦病、小腦皮質變性、外周神經病變(感覺或運動)、肌無力

腦病的主要症狀Wie痴呆、精神病或器質性病變,腦電圖往往表現緩慢改變,腦脊液中淋巴細胞增多。

小腦皮質變性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機體功能障礙,兩側上下肢行動困難,動作震顫,發音困難,眩暈,但眼球震顫不常見,有報道稱切除肺癌後上述症狀自行消退。

運動、感覺等外周神經病變時可有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感覺或感覺運動神經兼有受累主要表現為肢體感覺異常、疼痛、深部腱反射消失等。

肌無力症可出現在小細胞癌患者,此種肌無力症與胸腺病變有關的重症肌無力不同,應用新斯的明等藥物無緩解作用,但用皮質激素類可能有效。腫瘤經治療後消失或緩解時,其肌無力症狀也隨之緩解。

2.黑棘皮病

主要表現為腋窩或肢體的曲面皮膚增厚及色素沉著,手掌、足底亦可受累,有時口腔粘膜亦有上述改變。以上改變可出現於肺癌發現之前或伴隨肺癌同時出現。

3.植物神經功能亢進

表現為單側胸部或上肢出汗或潮紅,多與肺尖部或肺上溝癌伴發,後期可出現相應部位交感神經麻痺及horner綜合徵。面部潮紅等類癌症候群見於小細胞肺癌和支氣管肺癌。

4.皮肌炎

常與惡性腫瘤伴發,主要表現為肢體近端肌無力,骨盆帶肌肉較肩胛帶更嚴重,面部常有蝶形對稱性皮膚紅斑。肌電圖、肌活檢以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鹼性磷酸酶、肌酐等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5.肺源性骨關節增生(HPO)

臨床表現為杵狀指及長股骨膜炎,X線片見骨膜炎可作為診斷依據。臨床上病骨區軟組織有腫脹壓痛,以脛腓骨和橈尺骨遠端較為顯著,嚴重者可累及股骨、肱骨、掌骨和蹠骨等。此處也有累及膝、踝、腕等大關節。次症多見於腺癌患者,發生率約12%,其次為鱗癌,小細胞癌較少併發此症。肺源性骨關節增生症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生長素或神經功能有關。手術切除原發灶後,股關節病變可以緩解。有報道迷走神經切斷後也可以使症狀獲得緩解。

6.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在各種細胞型的肺癌患者中均可出現,可能與腫瘤組織釋放促凝血因子有關。患者常發生皮下瘀斑,紫癜、血腫、血尿亦常見。

7.皮膚色素沉著

小細胞癌患者可能出現異位的ACTH或MSH分泌而引起皮膚色素沉著,主要表現為身體暴露部位、乳頭、嘴唇、頰粘膜、外陰等部位有皮膚色素沉著。

肺癌發生了轉移,我們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以下治療方法可以嘗試,有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放療

查出肺腺癌晚期,說明病情比較嚴重,幾乎沒有治癒的機會了。現在轉移到腦部,沒有說明

腦部轉移瘤的情況,是三個以內的寡病灶還是多個廣泛轉移,如果是寡病灶可以進行伽馬刀等精確放療,而廣泛轉移則需要進行全腦放療。腦轉移灶生長部位和大小也很關鍵,如果病灶較大或者長在腦幹,則預後比較差,會引起腦水腫,顱內壓不斷增高有可能引起腦疝。這時候需要緊急脫水降顱壓,再考慮其他的治療。

女性肺腺癌患者EGFR突變率是比較高的,超過50%,所以如果腦轉移灶暫時沒有任何症狀,可以進行EGFR和ALK基因檢測,EGFR突變者,可以口服一代的厄洛替尼(特羅凱)及三代的奧西替尼(泰瑞莎、9291),由於小分子藥物容易透過血腦屏障,且這兩種藥物有相關的臨床試驗證實對腦轉移灶有一定的作用。如果腦部準備進行放療,EGFR突變陽性的話,也可以口服吉非替尼靶向治療,畢竟吉非替尼費用最低,經濟壓力小很多。目前國產的吉非替尼已進入醫保,且降價至每盒五百左右。ALK基因突變率不高,5%左右,針對ALK基因的靶向藥阿來替尼(安聖莎)對肺癌腦轉移作用明顯。安聖莎的入腦能力非常好,研究顯示接受安聖莎治療的腦轉移患者緩解率高,不良反應低。

放療聯合化療

如果病人沒有敏感基因突變,那麼只能進行腦部放療,全身進行化療,首選培美曲塞或者多西他賽聯合鉑類。化療的話,需要充分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各臟器功能,包括心肺功能、肝腎功能。經濟條件較好的話,也可以使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即目前已在國內上市的PD1/PDL1抑制劑O藥和K藥。

如果病人除了腦轉移之外,其他臟器廣泛轉移,且年齡大、身體狀況較差的話,僅能予以最佳支持治療,對症處理腦水腫、疼痛、咳嗽、營養不良等各種情況。相比較治療,這時候對病人來說,更重要的是來自於親人的陪伴。


胡洋


肺癌是常見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一般早期的臨床表現不明顯,所以被發現是基本上都是中晚期了,因此肺癌一般預後不是很好。除非運氣非常好,在常規體檢時發現了腫塊較小,可能為早期。

粗淺的分辨:沒有任何症狀的,常規體檢發現的,可能為早期,

咳血,胸痛,或咳嗽明顯來診治的,多半已經是中晚期了。一般不能手術治療的都是中晚期了。


更精確的區分:

 早期(Ⅰ期)——有腫瘤,但無轉移、無浸潤;  

 中期(Ⅱ期)——出現胸膜浸潤;   

中晚期(Ⅲ期)——出現頸部淋巴、縱膈淋巴、肺門淋巴等一處或多處轉移;  

 晚期(Ⅳ期)——出現腦、骨、肝、腸等一處或多處轉移。

肺癌的分期來說,主要看三個指標,第一個指標是原發病灶的特點,主要包括大小,位置等情況,第二個指標是淋巴結轉移的情況,第三個指標是病人是否存在其它器官的遠處轉移,這三個指標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判斷病人的分期,也就是國際通用的TNM分期系統。

肺癌早期大部分都是查體發現的,腫塊較小,沒有症狀,手術效果好。

中晚期常有不明原因的咳嗽,胸疼或痰血,常規治療效果往往不佳。

以下是2017年1月份開始實施的最新版(第八版)肺癌TNM分期標準,

A 肺癌TNM分期中T、N、M的定義

1. 原發腫瘤T

2.區域淋巴結N

3.遠處轉移M

B 肺癌TNM分期


希望大家補充!


健康守護神阿波羅


北京胸科醫院胸外二科韓毅主任醫師

經常有患者在查出肺部結節等症狀時候總會問醫生,是早期還是晚期?其實如果只是影像學查出來有結節或有症狀等情況時,而沒有確診為肺癌(病理組織和細胞學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時就不要談這個話題了。

對於確診的肺癌,分期非常重要。大家經常聽周圍人說某某人是癌症的“早晚期”,實際上醫生進行治療可不是這麼分的,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TNM分期,這決定著治療方式。



TNM分期是來通過惡性腫瘤(良性腫瘤沒有分期之說)的大小,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的情況,從而描述腫瘤的嚴重程度。

在肺癌TNM中,T是Tumor的縮寫,指腫瘤原發灶。根據腫瘤最大徑的大小,以及侵犯支氣管的程度,可分為0-4級。T0一般指腫瘤切除後的狀態。有的患者看到病理報告中有Tis(叫原位癌),代表腫瘤僅僅在氣管的表層,沒有淋巴結也沒有遠處轉移。T越大則相對不易治療。

N是Node的縮寫,代表癌細胞向淋巴結轉移的情況。根據轉移程度,N分0-3級。

M是Metastasis的縮寫,指遠處轉移。在肺癌中可能是肺內轉移或轉移到其他氣管,M可分M0,M1a,M1b,M1c。只要M不為0的情況下,一般認為是第IV期,就是常說的晚期。

肺癌的早晚期和TNM分期的對應關係是根據國際抗癌聯盟發佈的分期標準來執行的,現在大多執行的是第8版,如下:


TNM其實還分為臨床分期(pTNM)和病理分期(cTNM),這個是患者非常困惑的地方。臨床分期(pTNM)是患者手術切除後的病理分期,只有手術的病人才有這個分期,醫生可以通過手術直接觀察腫瘤,明確進行TNM分級。

而臨床分期(cTNM)是有些患者在手術前或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通過穿刺活檢的病理確診,醫生通過影像學來判斷腫瘤狀態,因此可能出現不確定腫瘤大小和是否轉移,則會標記為X。

確定了TNM後,就可以將癌症分為0-IV期,I期為早期,Ib-II為中期,III是局部晚期,IV是晚期。一般I期,II期和部分III期可以進行手術的,絕大部分晚期是無法進行手術的。

TNM分的越精確,對醫生的治療策略就越有幫助。


胸科新欣家園


您好,從症狀表現來區分癌症分期是不準確的,尤其是肺癌在病症初期症狀輕微,並且極易誤診為其他病症,導致肺癌治癒率低下。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某些細節發現病情,具體可以從咳嗽、咳血、胸痛等方面入手。

肺癌早期易出現的6大症狀:

1、咳嗽:以咳嗽為始發症狀的腫瘤患者約為1/2至2/3。

2、咳痰帶血:1/3至1/2的患者會出現偶發性痰中帶血絲。

3、胸痛:1/3至3/5的肺癌患者呈現胸痛。

4、胸悶氣短:1/10至1/2有此症狀。

5、發熱:阻塞性肺炎或癌性熱引起發熱;腫瘤復發轉移轉移引起的症狀,約佔10%。

6、肺外症狀:骨關節病理變化、異位內分泌回納症。

因此,要進步對這些症狀的警覺性,一旦有類似情況應及時往醫院就診。可以通過胸部X光檢查、痰脫落癌腫瘤細胞學臨床診斷檢查、纖支鏡臨床診斷檢查、CT、磁共振、經皮肺穿、淋巴、結活檢、胸腔穿刺臨床診斷檢查、腫瘤標記物等中醫治療方法。早期的肺癌臨床診斷檢查診斷對治療綜合療效的好壞起到特大的作用。


大醫課堂


您好,我是李繼臣主任,一位中醫腫瘤科的老中醫,能有幸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癌症患者確診後,醫生就要進行病情分期,為後續治療制定方案。我們的患者也非常想要知道自己所在的病症時期,我們日常的說法就是早期中期和晚期,對於肺癌也是一樣。

對於大眾癌症分期來說,不同時期的癌症有不同時期的標準。早期癌症,腫瘤無轉移、無浸潤; 中期癌症,腫瘤局部浸潤; 中晚期癌症,腫瘤局部轉移、近處轉移;晚期癌症,腫瘤遠端轉移。


肺癌分期的特徵也是比較明顯。

1、早期(Ⅰ期)——有腫瘤,但無轉移、無浸潤;

2、中期(Ⅱ期)——出現胸膜浸潤;

3、中晚期(Ⅲ期)——出現頸部淋巴、縱膈淋巴、肺門淋巴等一處或多處轉移;

4、晚期(Ⅳ期)——出現腦、骨、肝、腸等一處或多處轉移。

對於肺癌的分期,醫院醫生一般是進行CT檢查和活檢來確認的,通過判斷病發部位以及轉移情況來確診的。我們在平時也可以關注一下臨床症狀,來區分下病情時期。

對於肺癌早期和中期的患者來說,常見的症狀有咳嗽,咳痰,胸痛氣短,痰中帶血。早期和中期的患者無法從症狀上鑑別,需要別的手段,比如CT進行卻確診。

晚期的患者除了以上症狀外,常常伴有頭暈,頭痛,嘔吐,周身疼痛以及消瘦,食慾不振等症狀。

患者的病情分期最終還是需要做影像學檢查來確定,包括胸部CT,肝膽B超,頸部淋巴結綵超,頭顱核磁和骨掃描等等。

那麼早期肺癌,也就是發現的比較早,病變比較小,或者有,或者沒有局部的淋巴結轉移,那麼這部分病人,可以及時的做手術切除,如果不能手術的,可以給一個局部的治療,比如放療,射頻治療。

那麼對於中期,也就是說,病灶比較大,或者縱隔裡面,有了淋巴結的轉移,這類病人,當然我們能行的話,還是首選手術,如果不能手術的,不能馬上手術的,我們可以給予相應的化療,進行降期以後,再進行手術,還有就是,如果體質比較差,不能耐受手術的,我們就需要同步的放化療,同時配合中醫療法,療效也是很不錯的。

那麼晚期,也就是遠處有了轉移了,那麼這類病人,就不適合於局部治療了,我們就需要給他全身治療,進行綜合治療。

區分癌症分期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治療,選擇和是的治療方式就是患者最大的生存保證。

我是李繼臣主任,和癌症打了一輩子交道,大家有什麼關於癌症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會盡力為大家一一回復。


復康養生小課堂


早期癌症篩查技術方法

一、癌細胞具有融位性生長和侵淫性佔位破壞血管功能的特性。

“人與血管同壽”,癌細胞一旦聚集佔位,就會無法控制的破壞脈絡功能和血管機能。所以,癌症一旦被明確診斷,損害健康和導致生命喪失的必然結果,提醒我們必須規避癌症的發生。

癌細胞是一種轉化的緻密性血細胞,這種細胞的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

1、特異性人體。2、足夠長的時間。3、適宜的環境。

二、雖然每個人體內都有完成使命的應該得到正常代謝的血細胞存留,但,並不是每個人體內的都具有使這種細胞生成衍化及完成緻密性轉化的基礎和條件,也就是說,癌細胞不是每個人體內都具有的,即使有這些條件和環境,這些細胞也不一定進行緻密性轉化——成癌細胞。

如果,一些人體內已經有了一些轉化的癌細胞,但都遊蕩在血管內或毛細血管內,而沒有在大的深層血管聚集,對血管的損害程度較低,健康狀態尚處於亞健康狀態時期,這時是最佳的清理時機。

等到可以在體外明確診斷後,數量眾多的癌細胞已經完成大量聚集,完成了與脈絡融位性生長和對血管侵淫性的佔位,破壞了脈絡功能和血管機能。

出現癌細胞至可以在體外明確查到較大瘤體,一般要經過2——4年的衍化時間,這個時期,人體的脈絡血管功能處於可逆期或大部分處於可逆期,具備預警性篩查診斷的極其重大的意義。

此時的脈絡功能和血管機能已經發生了一些可以明確在體外檢查到的專有特徵的變化。

肖氏推拿在近二十年的保健實踐中,總結出了癌症發展進程中的脈絡功能和血管機能改變的體徵和狀態,通過專有篩查技術與特有體徵相結合,進行癌症先期的預警性篩查診斷,一般可以在醫院檢查出來的前2--4年做出準確預警。

在脈絡功能及血管機能篩查的過程中,人體的警示性血管、聚滯瘤、功能變化的脈絡、鄧肯邁瘤、血流壓力、錫紙試驗等,被篩查者可以明顯感覺到,輔助證實危險的存在,雙方認可。

預警性篩查診斷後,在通過專有技術清除的過程中,頭部、鼻咽部的腫物會通過鼻腔排出,肺部、呼吸道、上消化道的腫物會在口腔排出,消化道及腸道腫物會在腸道排出,子宮及周圍腔道腫物會在下體排出,驗證篩查診斷準確性的同時,運用專有技術進行早期清除,避免癌症發展到可以明確診斷後的不可逆轉的健康損害及對生命財產造成損失。

三、癌症的脈絡功能和血管機能的篩查技術方法:

1.患者的自身感覺和體徵。

2.癌症警示性血管檢查。

3.與癌腫對應的經絡的硬度檢查。

4.與癌腫對應的聚滯瘤檢查。

5.血流強度對應檢測。

6.與癌腫對應組織的錫紙實驗。

7.鄧肯邁瘤檢查。

8.輔助檢查。

參見《健康資本論》(癌症的預防)2017;《癌症心腦血管病的警示性體徵及血管修復技術研究》2014;《手機與鄧肯邁瘤》2017;《乳腺癌的早期自我診斷方法》2016。

遼寧葫蘆肖氏推拿店免費檢查。


用戶63338294359


主要根據三個方面,一是腫瘤的大小;二是有沒有淋巴結轉移;三是有沒有肺外的器官轉移,也就是臨床常用的TNM分期。

腫瘤科醫生在臨床分期時還要根據腫瘤是否對胸膜、氣管、心臟的構成了侵犯、有沒有惡性胸腔積液、是否存在雙肺的腫瘤結節等進一步細分。

作為非專業人員,對於腫瘤分期的早晚可以大概這樣認識:

1、檢查結果只是肺部有腫瘤(T),沒有區域淋巴結轉移(N),也沒有肺外的器官轉移(M)的,這時大多數是早期,或者說是Ⅰ期和Ⅱ期,醫學分期為T1-2N0M0。

2、檢查結果肺部有腫瘤(T),存在區域淋巴結轉移(T),但沒有肺外器官轉移(M)的,一般就是老百姓說的中期,或者說是Ⅱ期和Ⅲ期,醫學分期為Tx

N1-3M0。

3、檢查結果提示肺部有腫瘤,有或沒有淋巴結轉移,但出現了肺外的器官轉移(M),這就是老百姓給說是晚期了。或者說是Ⅳ期,醫學分期為TxNxM1

另外,存在惡性胸腔積液,或雙肺都有腫瘤結節的,直接分為Ⅳ期。

以上可以看出,腫瘤分期的早晚和是否存在轉移密切相關,尤其以肺外器官轉移最為嚴重,不管腫瘤有多大,也不管有沒有淋巴結轉移,只要出現了遠處的器官轉移,一下子就是晚期了。


深藍醫生


【 編號WD478】

肺癌早診早治明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生存時間,如何區分肺癌早晚期?雖然經常說是早期肺癌還是晚期的,但是還沒有客觀、明確的劃分依據,常常以TNM分期法對應早、中、晚期。影像學檢查、或者結合術後病理行TNM分期,T表示肺部原發腫瘤灶情況,N表示淋巴結轉移情況,M表示有沒有遠處轉移。


肺癌早期為TNM分期法Ⅰ期。沒有淋巴轉移、沒有遠處轉移的前提下,腫瘤直徑小於5cm,沒有侵犯周圍重要組織、大血管、神經、臟器,中央型肺癌腫瘤距離隆突距離大於2cm,符合以上條件者為Ⅰ期。首先考慮手術治療,術後一般不用輔助放化療,一些存在高危因素的ⅠB期可以考慮輔助治療。

肺癌中期為TNM分期法Ⅱ期、ⅢA期。這種情況是最多、最複雜的,沒有遠處臟器、或者部位轉移,淋巴結轉移在同側縱膈、和/或隆突下以內基本上屬於中期,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肺癌晚期包括局部晚期、轉移性腫瘤,TNM分期法為ⅢB、Ⅳ期。局部晚期、ⅢB是沒有遠處轉移、淋巴結轉移超過同側縱膈到對側、或者超過隆突下到鎖骨上,也就是N3。Ⅳ期判斷比較簡單,但是情況很糟糕,不論原發灶、淋巴結轉移什麼情況,只要存在對側肺臟有轉移瘤、病側胸膜出現結節、胸腔積液、遠處臟器、骨轉移等情況,都屬於Ⅳ期。以藥物為主的綜合治療,一線是基因檢測後靶向、免疫治療(指南剛剛更新),無法靶向、免疫治療採取化療。

肺癌早晚期區分在治療方案制定、預後評估有著重要參考意義。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