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現在價值幾何?

顧鳴1


傳國玉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所制,伴隨著秦始皇創建皇帝制度應運而生,如果皇帝也需要身份證明的話,那麼傳國玉璽無疑是最好且唯一的證明。

自從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以來,皇帝這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在華夏大地上存在了2133年,伴隨著歷朝歷代登上皇位的皇帝來說,擁立傳國玉璽無疑是最有效果的證明。



但是傳國玉璽並不是一直存在的,就算是在秦始皇時代,玉璽都有失落,相傳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年時,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突然起了很大的風浪,龍舟幾乎要傾翻,當時的秦王政急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洞庭湖中,祈求神靈鎮浪,傳國玉璽由此失蹤。

傳國玉璽失蹤後,便引出一個故事。



八年後,公元前211年,秦朝廷派往東方的使者在夜色中匆匆趕往咸陽,走到華陰平舒道(今陝西省華陰縣)時,有人攔住使者,拿出一塊玉璧對使者說:請代我送給鎬池君,今年祖龍死。

這人說完,便放下玉璧離開了。然後使者就帶著玉璧回到咸陽,並上報此事,經秦朝廷御府核查後發現,此玉璧就是八年前秦始皇遺落在洞庭湖的傳國玉璽,引起秦始皇相當大的震撼。



讓秦始皇感動震憾的並非是傳國玉璽的失而復得,而是夜色中持壁人對秦始皇的詛咒,秦始皇通過占卜,採用外出巡遊和遷徒百姓的方法,妄圖化解詛咒,然而接下來的事,眾所周知,秦始皇死在外出巡遊的路上,驗證了詛咒。

而這塊失而復得的玉璧是否真的是之前的傳國玉璽也是有疑問的,要知道現在的洞庭湖水深30米,而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洞庭湖水只會更深,這個深度要想在秦朝時期撈出來,除非現代潛水員穿越到秦朝還差不多,在當時是不可能打撈出來的。



而當時的秦朝廷之所以承認這塊玉璧是傳國玉璽,只有一個原因,沒有傳國玉璽的秦朝已失去合法性和正統性,與其說是持璧人的詛咒,不如說是秦朝失去了合法性和正統性而滅亡

傳國玉璽實際上在秦始皇手中就已經丟了,後世傳下去的已經是贗品,不過為了王朝的正統性和合法性,沒人會說自己手中會是假的,就算是私刻也要造一個出來。



如果史書記載沒錯的話,當年秦始皇遺落真正的傳國玉璽應該還在洞庭湖,要知道2000多年來,洞庭湖水從來沒有幹過,直到現在,以當時的潛水條件,根本不可能找到傳國玉璽,而到現在有了潛水條件,卻失去了任何有利的線索及文獻記載,無從尋找,那麼傳國玉璽很有可能還在洞庭湖中。

如果傳國玉璽現在被找到了,價值多少呢?



傳國玉璽是文物,是沒有流通而產生價值的,是不可以用現在的金錢來衡量傳國玉璽的,他要麼是無價之寶,要麼是全中國人民的精神寶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一章第五條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或發現,都需要上交國家,由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管,如果可能的話,會對我們開放參觀的途徑,真希望有這麼一天,能發現傳國玉璽的下落,洞庭湖,是在你那裡嗎?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的觀點:它將是國寶中的國寶,其他國寶在他面前如水滴面對大海,是碾壓一切的存在!

原因如下:

任何秦始皇的陪葬品,如兵馬俑都是國家一級文物(秦始皇:像這樣的,朕有好幾千個),銅車馬被稱為世界青銅之冠(秦始皇:都坐下,只是按真實大小縮小二分之一的玩具),而這些,只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而已,就已經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世界八大奇蹟目前僅存埃及金字塔和兵馬俑兩處,當然也有人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這裡不多討論)。

回過頭來再看看傳國玉璽,它的前身是和氏璧,和氏璧不多說,在那個年代就已經是全天下最牛逼的寶貝。為了這個寶貝,秦王甚至說願意拿15城來交換!雖說交易沒成功,但這相當於已經給和氏璧估了一個值了。細思極恐啊,條友們!換在那個年代,你說要用多少個陶傭或者銅車馬才能換15城呢?怕差了無數個量級吧(秦王:寡人腦袋又沒生鏽!拿15城換你一堆破陶爛銅?)。

和氏璧雕刻而成的最終產品,刻的人是李斯(當然很可能不是他親手刻的,只是他安排人去做),給千古一帝秦始皇用,做什麼用呢?回答:傳國玉璽!這是皇帝的寶貝啊臥槽!用來昭告或是號令天下的啊臥槽!寶貝程度已經無法形容了啊臥槽!要是拿到現在來,還不碾壓一切嗎?






卿夢非


所謂傳國玉璽就是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誰擁有了傳國玉璽誰就是正統。下面我們一一講解。

1、傳國玉璽的前身--------和氏璧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山裡得到一塊寶玉,呈給楚文王后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後來,和氏璧流轉到了趙國。秦惠文王聽說後,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趙國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又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這就是歷史著名的“完璧歸趙”。

秦滅趙後,和氏璧也隨即落在秦始皇手中,將和氏璧雕琢成傳國玉璽,上面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2、傳國玉璽的屢易其主

據民間傳說,秦始皇遊楚地秦始皇乘船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八年後,有人又將此傳國璽打撈奉上。傳國玉璽復歸秦。

公元前207,劉邦反秦大軍首先攻陷咸陽,秦王子嬰捧璽投降。劉邦建立漢朝後,沿用了秦朝傳國玉璽,在之後幾的歷代帝王都以傳國玉璽作為正統的信物,若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脅迫王太后交出玉璽,王太后盛怒之下,摔壞玉璽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黃金鑲嵌損壞之處。

王莽新朝滅亡後,傳國玉璽落入漢光武帝劉秀,東漢又傳二百年。

東漢末年,玉璽反覆易主,玉璽轉手經歷:孫堅(孫權他爸)—袁術—曹操—漢獻帝—曹丕,有意思的是曹丕為遮掩自己篡漢行徑,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實乃此地無銀。

後經南北朝,至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

隋朝滅亡,隋煬帝孫楊政道及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後楊政道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下大亂,後唐末帝李從珂亡國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3、真假難辨,眾說紛紜

自宋代起,真假傳國璽屢經發現。如宋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咸陽人從地下掘得一玉印,經翰林學士蔡京等“考證”,認定是“真秦制傳國璽”的玉印。然而,據後世人考證,這是蔡京等人為欺騙皇帝而玩的把戲。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戶縣毛志學在泥河裡得玉璽,相傳元末由元順帝帶入沙漠的傳國璽,曾被後金太宗皇太極訪得,皇太極因而改國號“金”為“清”。但清初故宮藏玉璽39方,其中被稱為傳國璽者,卻被乾隆皇帝看作贗品,可見傳國璽的真真假假實難確定。據說真正的傳國璽是明滅元時,被元將帶到漠北了。真正的傳國璽是否和氏璧所為?又流向哪裡?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至於,傳國玉璽的價值。以下圖片是清宮流出的一般玉印,便拍出了這等價格,可見傳國玉璽經濟價值估計無法用金錢去衡量,其文化歷史價值亦是難以估量。


君之所見


有個專家在一檔節目中說值50個億,幾年前的節目了。50億是市場價值,作為一件歷史文物,還是傳國玉璽,那肯定是無價的。

文物是古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在這上面沉積著無數的歷史、文化、社會信息,而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器物所無法取代的。

但若是非要用金錢來衡量一件文物的話,主要可以就以下幾點進行評估:

①這件文物的存世量,是不是孤品啊?物以稀為貴嘛。

②這件文物的大小。比如“後母戊大方鼎”為什麼能被成為“青銅之王”?除了它的年代,還不是因為它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③這件文物的歷史價值。一件文物是否珍貴也要看它的出土年代、所承載的歷史背景、所承載的時代信息

④這件文物的學術價值。比如,如果這件文物和歷史文獻上的某段有關聯,或是能補充歷史啦、或是能證明某件東西(技術)是起源於中國而不是外來物(技術)等等,就是比較有研究價值吧。

⑤這件文物的工藝水平、完整度、瑕疵多不多啊什麼的?就是專注於這件文物本身的一些比較細節的東西了。

根據以上標準,我們可以對“傳國玉璽”做個簡單的評估。它是孤品,而且目前出土的秦朝的玉器本就很少,它是秦始皇時期的,它是統治階級權利的象徵,同時,歷史價值、學術價值也都極高。史料上記載傳國玉璽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是由“和氏璧”刻成的、還有很多關於傳國玉璽的記載,只要找到了傳國玉璽的實物,能證明的東西就太多了。工藝水平嘛,因為誰都沒見過也沒啥好說的了。

所以,專家給出50億其實可能還是一個保守價。

簡單的列一些文物藝術品的價格給大家參考一下:

秦始皇兵馬俑的一個頭:30萬人民幣(1987年黑市價)

清乾隆御寶題詩“太上天子”白玉圓璽:9586萬港元港幣(2010年)

乾隆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5.541億人民幣(2016年)

達芬奇的《救世主》:4.5億美元(2017年)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9.135億人民幣(2018年)

關於傳國玉璽,最後想說一點。很多人都認為傳國玉璽是取材於和氏璧,這個其實可能性不大。

《羋月傳》裡的和氏璧大小

去博物館看過玉璧的都知道,玉璧的厚度完全達不到刻玉璽的那個厚度,雖然早期的玉璽相對小一點,但厚度仍然是不夠的。《羋月傳》裡的那個和氏璧的厚度真的太誇張了,很容易被誤導。

戰國時期的玉璧

漢代海昏侯的印

漢承秦制,離秦代也較近,大家可以通過上面兩張圖比較一下那個厚度。如果真能找到這枚玉璽,關於這一點那也是能真相大白了。


文物考古聊歷史


這東西,得到的人只好私自藏起來供起來。如果被公眾知道了:

1、中國人得到了,自己擁有,第一是正統政治問題,第二民眾感情上也接受不了私人擁有,他將被人人喊打,結果很慘。

2、外國人得到了,自己收藏,那就是國家矛盾民族矛盾,私人要弄死他搶國寶的人多的是,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理。

所以,跟錢沒多大關係,只能藏好供起來。


流水不息心動不止


如果是一個普通百姓找到傳國玉璽,那只有兩條路,要麼交給國家,要麼藏起來,永世不要讓第二個人看見。這種級別的寶物可不是什麼清朝的鼻菸壺明朝的花瓶,普通人不管是收藏還是賣掉,都會帶來殺身之禍,就算被滅滿門也不是沒有可能。匹夫無罪 懷璧其罪啊。


陽光車務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可以說是無價之寶,而且象徵意義更大。

傳國玉璽的來源,是源自於和氏璧,後來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得到和氏璧後,命人在上面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8個大字,從此,和氏璧就成為了每個朝代的傳國玉璽。

說起來,歷史上遺失的國寶級物品可是很多的,不過能和傳國玉璽相媲美的,根據我個人的判斷,估計只有4個。

一、大禹鑄造的九州鼎

夏朝初,大禹奉命治水成功後,把天下劃成了九個州,並且讓人鑄造了九個大鼎,每個大鼎的周身都刻了名山大川、奇珍異獸,一個大鼎象徵一個州,從此“九州”這個詞兒也成為中國的一個代稱啦。

後來,周顯王之時,九鼎丟失於泗水彭城之下,從此沒有現世過。

《史記·封禪書》記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二、《連山易》和《歸藏易》

易經這本書,估計是中國人就沒有不知道的,只是大部分可能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吧,其實不然,易經共三部:周易、連山、歸藏。

古老相傳,通曉了易經,就可以洞悉過去未來。

可惜,連山和歸藏,早已經失傳了,多麼渴望那天這兩本書能夠出現在哪一座古墓裡。

三、黃帝內經

很多人可能會說,黃帝內經不是在嗎?的確還在,不過只是一小部分。

黃帝內經,一開始共有55卷,只流傳下來18卷,有37卷失傳了。

僅僅是這18卷,就被歷代名家尊為中醫的開創鼻祖。

四、秦始皇十二金人

這個估計不太出名,可能是因為出世的時間太短了,給人們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吧。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怕天下人造反,就收聚天下兵器於咸陽,鑄造了十二個金人。

這些金人,非常的大,每個金人身上雕刻了神秘的文化符號,他們日夜守衛著大秦的國都王宮,猶如天神降臨一般。

可惜,十二金人也不見了,連怎麼不見的都不知道。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這五件國寶,隨便一件,都是驚天動地的存在,無論自身價值還是象徵意義,都是難以估量的。


歷史小迷蟲


我覺得傳國玉璽要是被找到那一定是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事,它的價值已經不能用無價之寶來形容了。除了九鼎它就是第一。

先不說“傳國玉璽”的前身是和氏璧那可是15城都換不來的國寶。

關鍵是它的象徵意——先祖正統!!這是什麼概念啊!就相當於如果你有了它的所有權,那麼你就是先祖承認的一國之主,是繼承中國上下幾千年正統的人。這是一種天人思想的傳承——承天之命,任一國之君!

真要是找到了,我估計每次領導人換屆宣誓就要宣誓兩遍了,一次按著憲法,一次按著玉璽。


朔十夜


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421位皇帝都想得到的傳國玉璽如果在今天出現,那將是國寶中的國寶,其他寶物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它意味著天授皇權的使命和合法正統的證憑。就算是已行天子之實的開國皇帝,也需要憑藉它來讓天下人臣服。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現在的價值是多少呢?這個問題還比較寬泛,一時之間不好回答,因為傳國玉璽身上承載著太多的故事。

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

傳國玉璽的地位相當於鼎,夏禹時期實現華夏的初步統一後,就曾經鑄造了九鼎來代表天下九州,象徵著國家和權力,九州鼎只有天子才能擁有。

到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各霸一方,楚國國王有一次竟然直言不諱地問天子的鼎有多重,公然挑戰王權,這才有了“問鼎中原”這個成語。傳國玉璽就是先秦時期的九州鼎,同樣代表著國家和王權,歷朝歷代的君主都在爭取這塊玉璽證明自己的天子身份。

傳國玉璽的前身——趙國國寶和氏璧

和氏璧完璧歸趙的故事大家在小學都學過了,趙王和秦王都視和氏璧為至寶,秦昭襄王曾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但弱小的趙國擔心有詐,就派藺相如攜帶寶玉一探究竟,最後識破秦國的計謀後,帶著完好無缺的和氏璧回到趙國。

從完璧歸趙的故事就給和氏璧的價值提供了參考,被雕琢成玉璽之前的和氏璧就已經價值連城,更何況被賦予了皇權的傳國玉璽。

歷代君王的重視程度

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後,為了彰顯始皇帝的地位,量身定做了很多制度,以朕自稱,命李斯雕琢成玉璽,在上面寫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賦予其新的使命,象徵皇權天授,從此之後,各大王朝的開國皇帝一統華夏後都在尋找傳國玉璽,沒有將玉璽握在手裡就會顯得底氣不足。

和其他國寶的對比

從古至今的寶物有很多,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稀缺材料製成、2.承載了一段歷史、3.身份地位的象徵。而傳國玉璽涵蓋了這三點,只要有了它,整個天下都是你的,所有的寶物都是你的。

本身材質的稀缺性和獨一無二的皇權象徵,在朝代更迭的過程中又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時期,使它成為兩千年封建歷史的見證者,它的意義已經不能用金錢去衡量。


正一品貴妃


這讓我想起了那副蒙娜麗莎,1911年蒙娜麗莎在法國盧浮宮被盜,之後流入到意大利,因為偷的人覺得這是意大利人畫的畫不該放在法國,但最後還是還給了法國,但是當時有人認為意大利幫法國政府找回了畫就因該收取相關的費用,也就是藝術品價值的百分之十,所以,蒙娜麗莎唯一一次被國際評估價值大概是30億美元左右,那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現在價值幾何沒有統一說法,反正他麼不低30億,那麼中國的傳國玉璽又價值幾何呢?我個人認為中國的傳國玉璽的歷史價值,工藝藝術價值,時代所承載的信息,背後的人文故事以及各種研究價值都遠遠超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不多,甩她一百條街吧,真的不是什麼貶低人家捧自己老祖宗,確實不是那麼一回事,別不說當年秦始皇願用十五城換的一塊玉~~十五城???贏政不會是個傻子,傻子不會成千古一帝,那個年代哪座城池不是用數萬將士的命換來的,他更不缺少寶物,所以若要用金錢衡量~~呵呵~我還真的想知道值多錢,萬一哪天我走了龍屎運被我撿到了呢?到時候也好要價對吧,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