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貼春聯,婆媳因為35塊錢鬧翻,兒媳:“我惹不起,回孃家”

二十九貼春聯,婆媳因為35塊錢鬧翻,兒媳:“我惹不起,回孃家”

文|公子逸

大年二十九,貼春聯。

我家裡的春聯都是我先生寫的。他提前買好了紅紙,給家裡的親戚每人寫一副。我婆婆說,因為我先生寫春聯,家裡每年都省了好幾百塊寫春聯的錢。

我跟我婆婆曾經算過,其實一年每家買春聯也不過花30幾塊錢。按照我的想法,一個家庭,真的沒必要為了這30幾塊錢,鬧矛盾。

可農村就是有為了這35塊錢鬧矛盾的。

我婆家的一個鄰居,有兩個兒子。她跟大兒子一起住,小兒子一家單獨住。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是老人給兩家人買春聯,前兩年,老人就給自己的小兒媳婦要買春聯的錢,老人說:“我只是幫你買,這錢,你就該自己出。”

她小兒媳婦就問她:“老大家的你出不出?你要給她買,就得給我買,都是兒子,你憑什麼這麼偏心?”

老太太說:“這不一樣,我給她買就是給自己買。我們住一個家。”

兩個人之間,因為這件事幾乎年年鬧口角。老人覺得小兒媳婦太不孝順。小兒媳婦覺得老人太偏心。

其實也不過是幾十塊錢的事,但是兩個人都要爭個自己的“理”。


二十九貼春聯,婆媳因為35塊錢鬧翻,兒媳:“我惹不起,回孃家”

為整治小兒媳婦,婆婆備好了春聯,但是要求小兒媳婦拿35塊錢買。

今年到了二十九的時候,小兒媳婦像往常一樣,到老人家裡拿春聯。可是,老人說:“拿35塊錢,你總不能年年讓我給你們買。我一個老人,掙錢多不容易。”

小兒媳婦說:“我一分錢也沒有。你有本事就給你兒子去要。”

老人這次也鐵了心,小兒媳婦不拿錢,她就是不給。她對鄰居說:“我留著明年自己貼。”

小兒媳不肯善罷甘休,在院子裡跟婆婆吵了起來,把自己剛買回來的雞蛋全砸了。女人吵架,總是愛翻舊賬。小兒媳站在院門口,一邊喊一邊哭:就沒見過這麼偏心的父母,年年貼春聯,老大家的她自己出錢買,我們家的,她就不出。老大家的孩子,她出門就能看見,天天給人家看孩子。我兩個孩子,這麼大了,她去看過一下嗎?

當父母的給自己的兒子花了35塊錢,就要給我要。我也不是那種不講理的,你讓老大出35塊錢,我就出35塊錢。老大不出,我一分都不出。一般長的地頭,你憑什麼就這麼偏心眼。”


二十九貼春聯,婆媳因為35塊錢鬧翻,兒媳:“我惹不起,回孃家”

老人也有一肚子委屈,她見兒媳婦故意不給她面子,在院門外大鬧,讓鄰居看了她的笑話。她也豁出去了,站在門口跟兒媳婦對罵:

“我就是偏心眼,怎麼了,氣死你。以後,我還就是什麼都向著老大,就是不幫你看孩子,就是不給你花一分錢。我就這樣,你看看你老公以後養不養我。”

我在農村看到這種婆媳矛盾,始終不理解的一個點是:

為什麼男人會被兩個女人完全排除在外。好像,婆媳矛盾,就是婆媳矛盾,就是她們兩個人相處不好,跟那個中間的男人沒有一點關係。

就像這個小兒媳婦的丈夫,他妻子和母親都打成這樣,他始終是不聞不問的狀態。

最可怕的是,這個小兒媳接下來說的話:“你偏心眼吧,你偏心眼偏到你兒子離婚,你就高興了。我跟你兒子離婚了,就都是你折騰散的。他有個這樣的媽,我才跟他離婚的。”

然後這個小兒媳大年二十九就回孃家了。

周圍的鄰居,包括我婆婆都勸這個老人:“大過年的,為了這35塊錢,你至於嗎?她回去了,初一拜年的時候,你小兒子自己,不讓人看笑話啊。”

然後,這個婆婆又說了這樣的一番話:“我兒子倒了八輩子的黴才娶了一個這樣的媳婦。她不回來,就讓我兒子孫子跟著我吃,我看不見她,心裡還痛快。反正孩子也上學了,她不回來就別回來,看看我們這個家,離了她能不能過。”


二十九貼春聯,婆媳因為35塊錢鬧翻,兒媳:“我惹不起,回孃家”

有多少老人跟兒媳婦成仇,卻絲毫不去想兒子在婆媳關係中的缺失。

我特別想不通的一個點是,為什麼這個婆婆不給自己的小兒子要錢呢?她為什麼一定要給兒媳婦要錢呢?我聽我婆婆說,有時候都是男人去拿春聯,老人也沒說要錢。可等到她見了兒媳婦,就會跟兒媳婦提這件事。

兒子的錢和兒媳婦的錢,難道不一樣嗎?

為什麼就一定要給兒媳婦要錢。而男人為什麼不能主動給自己母親錢,來徹底解決這件事。

他明知道,妻子和母親每年為這件事吵架,為什麼他不自己去要春聯,自己給母親買對聯的錢。

但凡這個男人出面,這種爭吵就不會發生。但凡這個老人去跟自己的兒子協商這件事,也不會出現爭吵。可老人偏偏不找自己的兒子,只是找自己的兒媳婦,讓自己的兒媳婦出這一筆錢。

她的目的是什麼?

她要的不僅僅是那35塊錢,還有小兒媳婦的服從。她要給小兒媳婦知道,她是不該給他們花一分錢的。她給他們花了錢,小兒媳婦就要還。


二十九貼春聯,婆媳因為35塊錢鬧翻,兒媳:“我惹不起,回孃家”

老人有這樣的想法也沒錯。畢竟,兒女成家立業後有自己的家,本該自己承擔自己的生活開銷。可這裡面有一個這樣的點,老人有兩個兒子。

說實話,我對這個老人有諸多的不理解。我並不覺得她的小兒媳婦有多對,畢竟她就該自己買春聯,完全不該讓老人給自己買。

但是,老人的做法是完全不合理的。她有兩個兒子,既然小兒媳婦該自己買,那麼為什麼她不讓大兒媳婦自己買呢。雖然兩個人住一個院子,但是大兒媳婦也該自己買春聯。

如果老人一碗水端平,那就是讓兩個兒媳婦自己去買春聯,這矛盾也就徹底解除了。

可老人沒有這麼做。她只是讓小兒媳出錢,卻從不讓大兒媳婦出錢。

就這個疑問,我問了我婆婆。我婆婆說了這樣的一番話:“大兒媳婦要是個好的,早就自己買了,哪裡還有這麼多事。主要是大兒媳覺得老人跟自己住,就該老人買。”

我婆婆說完這些話後,我突然覺得這三個女人很可笑。

她們竟然能為了這35塊錢,鬧到如此地步。

彼此都有錯,彼此都吝嗇,彼此都不是善茬,彼此糾纏下去,也不過是都有損傷。


二十九貼春聯,婆媳因為35塊錢鬧翻,兒媳:“我惹不起,回孃家”

我最近在重溫《知否》原著。其實,我都看了五六遍小說了,但是我依舊在看。我這這本小說裡,總結了女人過得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得有“見識”。

什麼是見識,就是很清楚明白地知道這件事該怎麼辦。

盛明蘭在盛家沒吃過虧嗎?盛明蘭嫁進了顧府沒有吃過虧嗎?她都吃過。她去吃這些虧,不是因為自己真的軟弱可欺,而是沒必要為了那麼一點子事,讓自己心裡不痛快。

盛墨蘭處處想要壓她一頭,她權當沒聽見。她進了顧府,小秦娘子給她下絆子,她說跪祠堂就自己去跪了祠堂。

因為她始終知道,這些事,怎麼做才能對自己最有利,讓自己最舒服。

如果是盛明蘭遇到這樣的婆婆,她會怎樣做呢?

她絕不會為了這麼點小事,跟婆婆打翻了天。既然她知道婆婆偏心,那就讓她偏著。她自己買春聯,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盛明蘭最聰明的一點是,那些意氣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以後的日子。這種聰明就叫有見識,不因小失大,不只看眼皮子底下,不想將來。

真心勸女人都能學學盛明蘭的這點見識,這算什麼事,根本不至於讓自己年年過年不痛快。

二十九貼春聯,婆媳因為35塊錢鬧翻,兒媳:“我惹不起,回孃家”

請所有人都對婆媳矛盾,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婆媳矛盾的關鍵,是男人。

很多農村女人有這樣的一個觀點,她們覺得,婆媳矛盾就是兩個人的相處,跟男人沒多大關係。可她們不知道的是,但凡男人能伸伸手,她們兩個女人就根本不會面對面的產生衝突。

男人其實在一成家之後,就該學著去處理婆媳矛盾,維護好兩個女人之間的關係。我婆婆曾經跟我老公說過我脾氣不好,結果我老公說:“她就是脾氣不好,您讓著她點。”

我也跟我老公抱怨過,我對我婆婆的不滿,然後他說:“咱倆一起過日子,又不是跟她過。咱們倆好就行。”

他在中間起了一個調和的作用,因為他的這種調和,我跟我婆婆很難對面吵。因為,都會顧及這個男人。我婆婆知道,他愛我。我也知道,我老公向著我。我們都會顧及他,反而不會吵架。

其實這是一個循環。男人去處理了婆媳矛盾,兩個女人沒有太多矛盾,男人在中間也不必撕扯。反之,男人不處理婆媳矛盾,婆媳矛盾嚴重,撕扯的是男人。

就像這個老人的小兒子,大過年的老婆回了孃家,他母親又堅決不讓他去叫。他在中間,自己依舊不作為,傷了妻子的心,也拖累了母親,沒有一個人過得好。


二十九貼春聯,婆媳因為35塊錢鬧翻,兒媳:“我惹不起,回孃家”

我跟我婆婆說:“這個男人該給他媽35塊錢,把對聯貼好了,然後把自己的妻子叫回來。以後過年,他自己買春聯,自己貼,就沒這麼多事了。”

我覺得很簡單,但是太難了。

因為那個男人還處在抱怨妻子的狀態。

其實婚姻的好壞,大多跟男女都有關。但凡有一個像盛明蘭一樣有見識的,也不至於到了過年還吵架的地步。

新年到了,願你們在過年的這幾天和諧美滿,然後這一年都和諧美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