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在三國為什麼是兵家必爭之地?假設關羽如果守住荊州會怎樣?

古情濃意


引言:

荊州諸郡是魏、蜀、吳三家的共有之地,也是魏、蜀、吳之間互相牽制的地方。例如蜀、吳聯合攻擊曹魏,蜀漢由漢中出兵北伐、荊州守軍再配合北伐攻擊襄陽;聯合東吳,東吳一處攻打合肥,然後東吳的荊州守軍也北上攻擊曹魏,那麼曹魏怎麼抵擋這四路兵馬。而且這三方中任意兩家聯盟攻擊一家,都會有這樣的效果。

而關羽即使守住了荊州一次,但是還會有第二次,因為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共同的利益。孫權如果意識不到荊州有關羽在可以幫東吳減輕曹魏的壓力,那麼荊州遲早還是會丟的。


荊州對魏、蜀、吳的意義

曹魏:荊州對曹魏而言是腹地的大門,曹魏的管轄範圍基本都處於平原地帶,荊州被突破那麼中原腹地則得不到安寧。荊州失守,那麼曹魏將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考慮是否遷都,不然蜀、吳任何一家都有可能長驅直入攻擊曹魏的大本營。

蜀漢:荊州對蜀漢的意義也很重大,就像諸葛亮說的一樣。聯合東吳,兵出西川北伐曹魏,荊州再由一位上將配合北伐攻擊宛、洛,則大事可成。

東吳:荊州對東吳的意義更大,東吳能夠立足江東多年,一直依靠著長江天塹。若荊州被曹魏全部吞併,那麼曹魏就和東吳共有長江天塹了。這樣東吳的地理優勢就完全丟失了,被打敗就是遲早的事了。


關羽守住荊州

關羽即使守住荊州一次也不可能永遠確保荊州不失。蜀、吳兩家聯盟過於鬆散了,關羽目光短淺對孫權雖然有失禮的地方,但孫權也不是什麼大度的人,孫權拋棄聯盟的利益不顧,洩一己之私憤。最後雖然得了荊州,但也要獨自承受曹魏的壓力了。

關羽即使守住了荊州,荊州軍也會元氣大傷。荊州軍再想要休養生息,也不是那麼容易了。活著的關羽必然仇視東吳背後捅刀子的事,只要有機會關羽必然會討伐東吳。而且關羽活著蜀、吳聯盟就變成泡影了。


總結:三分天下魏、蜀、吳所佔據的疆土才體現了荊州的重要性,若是隻有兩家對立那麼荊州就沒那麼重要了。而關羽是否能守住荊州都會有不同的發展方向,但是荊州境內的三股勢力必然會消失一股。


青梅煮酒品三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是曹操兵鋒直指荊州時所做的著名詩篇。荊州以其境內巍峨險峻的荊山而得名。那麼到底有多重要?為何成了魏蜀吳三國的必爭之地呢?



一、雄武之處

荊州北有漢水,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形成天然屏障。《讀史方輿紀要》稱其“山川險固,自古稱雄武焉”。“虛有其表”的劉表竟獨居荊州十八年,“保江漢間,觀天下變”。

二、富庶之地

荊州的平原由長江和洞庭湖沖積而成,幅員遼闊,境內有有名的雲夢之澤,灌溉便利,盛產水稻,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魯肅曾對孫權形容荊州的富饒,沃野萬里,士民安富。

三、群雄之爭

大三國,小荊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劉表據之,坐談西伯;劉備借之,三分天下;關羽用之,威震華夏;孫權有之,抗衡曹魏。

四、交通之便

荊州相當於北方的中原,四通八達,北有南陽、南有嶺南、西有巴蜀、東有江東。諸葛亮初出茅廬時言及劉備,荊州交通之利。

五、人才之濟

劉表統治荊州幾十年,是荊州最為安定和平的時期。不少中原士族避禍於此,囊括了漢末當時劉、蔡、王、諸葛、蒯、黃、龐、習八大家族的人才圈。劉備避居荊州,得臥龍鳳雛,遂有天下。

六、劉備之足

周瑜將江陵南岸借給劉備,劉備以此為基礎,率軍攻取荊州南部四郡,佔據了除江夏以外的荊州大部分地區。然後劉備以荊州為根據地,進軍巴蜀,遂奪漢中,佔據了天下的三分之一。



建安二十年,孫權派呂蒙率軍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同年曹操進攻漢中,劉備擔心巴蜀,與孫權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孫劉雙方罷兵,暫緩言和。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與劉備的漢中之戰遙相呼應,威震華夏。曹操聽從了司馬懿和蔣濟的計策,聯合孫權攻擊關羽。關羽兵敗麥城,身首異處,遺恨荊州。

孫權遂獨霸荊州。

如果關羽守住荊州,歷史的發展會如何呢?

對東吳而言,呂蒙就無法襲擊江陵和公安,孫權面接踵而至的司、豫兩州軍事頹局,繼續維持脆弱的吳蜀聯盟,就不得不進攻他蓄謀已久的徐州和淮南之地。

對蜀國而言,一旦佔據漢中,經略雍、涼二州,不成問題。劉備會以襄陽為自己的都城,坐領司、豫、雍、涼、益五州及荊州西半部。總兵力超過十三萬,遠遠大於退守河北的曹操。



對曹操而言,遷都,退守河北。他最好的結局,就是的兵微將寡,東奔西走羈旅經歷。也可能會被劉備迅速消滅掉,或曹丕、曹植兄弟手足相殘,毀於內亂。

那麼三國統一就會提前到來。

閒將西話:“……霸業等閒休,躍馬橫戈總白頭。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廢丘。”


閒將西話


喜歡歷史的都知道這麼一句話:歷史沒有如果。不過,就當娛樂層面去“如果”一下,看看龐統未死,幫助關羽守荊州結果會如何。在這裡,就按照世人所普遍瞭解點的三國演義角度去猜想一下看。首先,分析一下關羽的性格,關羽忠義世人皆知。但是,關羽自大,剛愎自用,同樣為人所知曉。在封五虎大將的時候,關羽居然不屑於和黃忠為伍,稱黃忠為一老卒。而馬超投靠劉備,關羽遠在荊州鎮守,居然要來益州和馬超比武,直到諸葛亮一封信安慰關羽,說他比馬超要強,這才絕了關羽的念頭。關羽也看不起曹仁,守荊州時執意進軍樊城,結果攻了半年多,都沒有攻下來。關羽同樣看不起抬棺死戰的龐德,結果在戰場上,胳膊中了一箭,不得不刮骨療傷。還有就是孫權派人來提媒,關羽卻說“虎女焉能嫁犬子”,直接把孫權給駁了回去,抬高自己也就算了,還貶低孫權。這樣一來的最終結果,是直接惹惱孫權,令呂蒙白衣渡江,攻佔了荊州,關羽也敗走麥城,落得慘死下場。可見,關羽的狂妄自大,桀驁不馴。而諸葛亮給他的戰略方針是聯吳抗曹,可見關羽也根本沒有把諸葛亮的囑咐放在心上。跟多人都說,關羽重士卒而輕士大夫,張飛則是重士大夫而輕士卒,可見一斑。再看看龐統性格如何:史書上記載龐統:“性好人倫,勤於長養,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所謂“人倫”,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所謂“長養”,就是指撫幼養老。這就是說龐統這個人性格溫柔敦厚,符合儒家規範,講仁愛,樂於成人之美。但是一個大缺點是急功近利,演義中說他死於落鳳坡,三國志中說他攻城時中流矢而亡,其實都不難理解,龐統新投,必然想要建功立業一番,自然就急切了些。那麼假如讓龐統協助關羽守荊州,我覺得龐統的功利心不會變,一樣想立功。只是當時龐統名氣雖大,畢竟手無寸功,料想關羽願意聽龐統話的幾率,我覺得接近於“0”。將相不和是必然的,畢竟演義裡,馬良勸關羽回去守住荊州小心被東吳鑽空子, 關羽一樣不聽 最後被殺。何況當時地處荊州,馬良名氣同樣不低,關羽尚且不削一顧,手無寸功的龐統,更不在關羽的考慮中。

所以,我覺得哪怕讓龐統協助關羽,荊州失守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只是有龐統在,關羽未必死,城池未必會破。(個人做個猜想:關羽執意進軍樊城,龐統堅持反對,關羽對龐統置之不理,後龐統請求帶兵2000以監視東吳,這裡說兩千,是考慮到關羽兵力,號稱三萬,實際兵力個人感覺應該在兩萬左右,所以猜想兩千,關羽礙於龐統畢竟是劉備派來荊州,於是同意,最後這龐統和這兩千兵馬救了關羽一命,最終荊州丟失,關羽活了下來。此為小子狂妄所做猜想,不合理的地方歡迎指教。)


民商律師徐無極


荊州是天下之腹,交通極其便利,物產豐富人傑地靈。這是諸葛亮的戰略支點之一,四川出兵是極其困難的,哪怕到了抗日戰爭時期,都有民謠“四川四川,四面是山,汽車開不進坦克要跑翻。”可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工業文明武裝的軍隊尚且如此,何況那些靠人力畜力的部隊,哪怕有木牛流馬也強不了多少。

第二,荊州出兵是北定中原的一個箭頭,同時四川出兵便形成了鉗形的攻擊態勢,可以讓曹魏顧此失彼,步步為營北定中原把握不小。

要是關羽能守住荊州,那麼蜀漢能調動的人力物力財力那就大大增加,荊州盛產人物,難保日後不出一批文武人才。那些人才會成為北伐的中堅,那麼諸葛亮的北伐不會一次比一次人才凋零。

荊州只要還在蜀漢手中,諸葛亮就會和東吳修好,東吳也會派出部隊北伐。那麼勝利會來得更加快。原本失去荊州而發起的夷陵之戰都不復存在,那一戰對蜀漢的損失是巨大的,要是沒有這一戰,蜀漢的實力會更加強,北定中原可穩紮穩打,可惜一切都是假設。





黑衣浣熊


荊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歷史上曾發生過赤壁之戰、江陵之戰等重要戰爭,意義深遠。 荊州在當時的面積很大,所謂的荊州七郡有江陵、江夏、武陵、南陽、長沙、桂陽、零陵。

為什麼說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

1.荊州處於魏蜀吳三國的中心位置。

在三國時期,荊州處於天下的正中央,東面是吳國,西面為蜀漢,北面為魏國,而且荊州山川湖泊眾多,形成了一個天然屏障。只要佔領了荊州,退可退,進可進,是三國的咽喉,在軍事上意義重大。

2.荊州控制著長江流域,且易守難攻。

荊州處於長江的中游,是整個長江的交通樞紐,只要扼住了荊州這個咽喉通道,就控制了長江上下游。在冷兵器時代,水兵、步兵和騎兵是其主要兵種,尤其是在長江,水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好的戰略要地是戰爭勝負極其關鍵的因素。荊州除了扼制長江,陸上也是連綿的群山,溝壑眾多,易守難攻。

如果關羽守住荊州,結果會怎樣

關於關羽的失敗,後世一直說“大意失荊州”,那咱先講講關羽是怎麼丟掉荊州的。

關羽被劉備和諸葛亮派到荊州駐防,一開始沒有大的戰事。直到魏國開始攻擊荊州,關羽打敗曹仁,生擒于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差點遷都。關羽一向高傲,在這之後,更加驕傲起來,正是因為這給了曹操和孫權可乘之機。曹操派人挑撥關羽和孫權的關係,而關羽又拒絕了孫權的聯姻,再加上孫權幾次討要荊州都被騙,於是就派當時沒有什麼名氣的陸遜接替呂蒙為都督,趁關羽與曹軍作戰之時,假裝商人白衣過江。關羽由於看不起陸遜,被其用計奪取了荊州。關羽沒有了根據地,就敗走麥城,才有了後面的結局。

那如果關羽守住了荊州,張飛也不會為了報仇而整天喝酒,鞭打士兵,也就不會丟掉性命。劉備也不會為了給二弟和三弟報仇,而傾全國之兵攻打東吳,就不會有“火燒連營”的殘局。一個完整而穩定的蜀國在劉備和諸葛亮的經營下或可兵強馬壯,國富民強,出祁山破魏國,沿江而下取吳國也不是不可能。

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天下大勢,浩浩蕩蕩,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關羽“大意失荊州”加速了蜀國的衰落。


古今博學


荊州是諸葛亮再給劉備制訂的三分天下策略裡最重要的一環,在隆重對中,諸葛亮給劉備定下額的策略就是謀取荊州益州,擇一上將鎮守荊州,待天下有變,則兵分兩路,一路從荊州出發北上,一路從益州出發出秦川,則漢室可興,霸業可成!如果假設關羽守住,則不會有後來的夷陵之戰,而諸葛亮制訂的戰略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首先第一問題,荊州為什麼是兵家必爭之地,荊州東連武漢,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林襄陽、荊門,水系發達,河流交錯,物產豐富;三國時期荊州有七郡,是九州之一,向西可以入川,向北可以圖中原腹地,所以荊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東吳一直在謀取荊州,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奪取荊州後,東吳就有了爭奪天下的基本,可以以荊州為跳板,謀取中原!

第二個問題,假如關羽守住了荊州,對於當時的天下形勢和蜀國有什麼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劉備不會發動夷陵之戰,蜀國的實力不會受到重創,張飛也不會為此而死,這樣蜀漢就擁有了兩州之地,而且是天下最富饒的兩州,以兩州為基礎,休養生息,厲兵秣馬,靜等天下變化!

實力的此消彼長,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就有可能得到實現,一但天下有變,關羽率一路從荊州出發北上。劉備親率另一路從益州出發,穿越斜谷,進攻陳倉,直指向長安,兩面夾擊曹魏,則有可能完成統一!

我們都知道,正因為關羽失荊州被殺,劉備舉兵進攻東吳,一方面是給關羽報仇,一方面是想奪取荊州,如果沒有了荊州,益州對於蜀國來說就像是一個監獄,再難有爭霸天下的機會,所謂進川容易出川難!

所以,如果關羽守住了荊州,則蜀國完全有可能統一天下!


小任談史


若蜀漢擁有荊州和益州應當如何?諸葛亮在隆中對是這樣規劃的: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諸葛亮眼裡,若擁有荊州和益州:

1、首先是採取防禦策略,和其他勢力親和,即:

“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

2、休養生息,讓人民得到休養;

3、等待有利時機出擊,奪取關中。

但諸葛亮隆中對犯了4個錯誤:

1、沒有預計曹操的行動。雖然諸葛亮明確表示不能和曹操對抗,

但卻沒有預料到曹操在擊敗袁紹後,擊敗馬超等關中勢力,奪取漢中。

擁有優勢的曹操,不可能放棄關中這個戰略要地。諸葛亮對此沒有規劃到。諸葛亮在隆中對時提出奪取關中的對手是馬超、韓遂等,而非一統北方的曹操。

2、沒有預計到孫權的行動。然諸葛亮對孫權定位是“為援而不可圖”,但卻沒有想到如何反擊孫權圖荊州意圖。你可以不圖孫權,但不能不反擊孫權對你的圖謀。

從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到劉備死後吳蜀聯盟,面對孫權奪長沙三郡、奪荊州、意圖奪取南中等咄咄逼人行為,諸葛亮始終沒有提出過反制手段。

3、沒有從劉備角度出發,規劃執行有了偏差。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對於荊州,是建議劉備直接從劉表手中強力奪取,而不是慢慢奪取。

在曹操南征劉表,劉表死後兒子劉琮投降曹操,諸葛亮在過襄陽時就建議劉備襲殺劉琮而奪取荊州對抗曹操。這和龐統在劉備入蜀見劉璋時給劉備的計策是一樣的:

“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

4、諸葛亮對荊州的定位是錯誤的。在諸葛亮隆中對規劃中,荊州的作用是奪取洛陽,益州的作用是出秦川奪長安。

益州出秦川奪長安,因為有劉邦定三秦的故事,證實其成功,無需多說。但荊州奪取洛陽的定位卻錯誤了。

理由很簡單,荊州最大的優勢是處於長江上游,順江而下是荊州最大的戰略優勢。

對於這點,周瑜、魯肅、呂蒙都非常清楚:

赤壁之戰奪取江陵後,周瑜就建議以江陵和公安為基地攻打巴蜀的劉璋和張魯,以襄陽為抗曹基地: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

魯肅在剛見孫權時就私下對孫權提供圖謀天下策略:

“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呂蒙建議孫權奪取荊州時說:

“令徵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

劉備從南中二路(黃色、綠色)攻打交州的交趾和蒼梧 紅色線為關羽攻打夏口和湘水以東荊州土地

因此,若蜀漢擁有荊州,最佳的戰略不是北伐曹魏,而是順江而下攻打東吳。這也是為什麼周瑜、魯肅、呂蒙三人都不約而同要奪取荊州、佔據巴蜀漢中的原因。

諸葛亮在沒有擁有長江以南的情況下,把荊州作為進攻洛陽的基地就是錯誤的。周瑜和呂蒙都認為荊州是北伐的基地,這點和諸葛亮相同,但周瑜和呂蒙,甚至魯肅都建立在統一長江以南的前提下。諸葛亮僅僅以擁有荊州和益州為前提。

由於諸葛亮隆中對規劃,劉備在奪取漢中後,關羽才發動樊城之戰,導致荊州被東吳奪取。

事實上,在劉備奪取漢中後,關羽最佳策略是準備奪取215年被孫權奪取的湘水以東的荊州土地,或者是南下奪取屬於東吳但由士燮管理的交州。

關羽在荊州奪取湘水以東荊州土地,劉備從南中出發,攻打併招降士燮的交州,這才是蜀漢擁有荊州的正確策略。

魏延守漢中,諸葛亮治蜀,劉備鎮守交州,關羽鎮守荊州——諸葛亮對孫權的“為援而不可圖”是錯誤的。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西通巴蜀,東連吳會,此用武之地!曹操一統北方,用求賢令,網絡絕大多數人才,難以所圖;孫權割據江東,有孫堅、孫策威望策應,其勢已固;唯有劉表,賢人不能用,蔡氏掌權,景升亡則劉琮降曹,若非孫劉聯盟一統抗曹火燒赤壁,則孟德一統天下矣!關羽是守半個荊州(南郡、武陵、桂陽:)其江夏、長沙等已割給孫權,倘若關羽守住荊州,則劉備日子好過些,不致於丟失許多地盤!


胡瑞嵐298


荊州無論是在三國還是歷史上都是戰略要塞、一方重鎮,從古至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蜀漢名將關羽守住了荊州這一要地肯定會改寫三國政治軍事格局,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假設,一代名將關羽最終還是落得兵敗身死、失了荊州,含恨而亡的悲慘結局。


小龍女5505


若關羽守住了荊州,便可實現諸葛亮隆中對中的情景,北進中原,擊敗曹操奪取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