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過元宵節與北方人過元宵節有什麼不同?

簡十一讀文史



南方人過元宵節與北方人過元宵節有什麼不同?


元宵節,即正月十五日,自古以來一直是十分隆重的傳統節日,又和“春節”相接。又稱“花燈節”,“上元節”,又是“三元”之首。正月十五日又是“天官”的生日。正有十五元宵節民俗有玩龍燈,舞獅子,觀燈,測燈迷,吃湯圓等等的習俗。我是北方人,沒去過南方,我想這些南方和北方大概都是相同的。聽說東北有冰燈的。民俗都是根據當地的流傳,南方和北方存在差異,不足為奇。


我國有一年“三元”之說,即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道家”也有“三元”之說,即天官,地官,水官。西漢《史記一一樂書》就有“夜遊觀燈”的記載。古代的燈節雖不像我們現代的電子聲控之類,但盛況卻不亞於當今時代。唐睿宗先天二年,元宵節作的高20丈的燈輪,燃燈五萬盞,還有千餘踏歌少女,盛況空前。所以說正月十五日元宵節開始並不是因為吃元宵而得名,而是因為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順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甜甜蜜蜜!團團圓圓!





不忘初心136533244


何為元宵?元是開始即一年的正月,宵是晚上。元宵節為什麼定在正月十五呢?

在古代,人們夜晚打火把驅鬼邪,又祭祀天神以求庇佑平安。這是最早的元宵節活動動。到公元前(175一一157)漢代,漢文帝為慶祝周勃在正月十五日勘平諸呂之亂,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後來每年正月十五都出宮遊玩 他便把這天訂為元宵節。後來歷朝歷代沿襲便成為現在的元宵節。

元宵節也叫上元節,元夕,燈節等名稱,是漢民族過春節的最後一個節令。中國南北方過元宵節習俗有所差異。

北方人在這天吃浮元子,稱為是元寶,就是吃湯圓,代表日子紅火,生活圓滿。主要娛樂習俗有耍龍燈,玩獅子,猜燈謎,踩高蹺,跳秧歌,劃早船。還有送花燈,孃家給新嫁未生育的女兒送花燈,或者親友給已婚不育的少婦送花燈,以祝賀來年生子送去喜訊。這些活動可以持續到正月十八。北方少數地方在元宵節還有迎紫姑和逐鼠習俗。相傳某大戶人家小妾在正月十五被害死在廁所,為紀念冤死的這位小妾 ,人們在正月十五夜到廁所的豬欄邊燒紙祭祀,叫迎紫姑。古代農人多栽桑養蠶,但鼠多偷吃蠶。人們在正月十五晚上用米粥喂鼠,鼠就不會再來偷吃蠶。這叫逐鼠。

南方過元宵,習俗有吃香丸,湯圓,油糰子,表示圓滿平安。活動有樹元宵,就是把兔子形狀的燈挑掛在竹竿上,也叫兔子燈。做瓦子燈,就是用瓦片壘迭高起,中空點上燈,光從瓦縫問透出的燈。還有舞火龍燈,高蹺會,討紅包等活動。

過元宵節,不管南方北方都離不開吃湯圓,都離不開火如都要有燈有火龍之類,可見對火的崇拜和專承。由於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現在的元宵節各地的花燈更是千種百樣,絢麗多彩,大氣燦爛,喜氣洋溢,在歡慶的同時期許美好幸福生活的到來。

漢民族過元宵節的習俗,這些傳襲的活動無不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善良淳樸友愛的美德,更是顯示民族文化的悠久淵源和民族魂的固守。


存銘歲月1


#元宵節#

不少人就會認為元宵就是湯圓,煮出來都是白白的一個,裡面包著甜甜的餡。可是,它們真的不一樣!元宵有口感要粗糙一些,而餡料多為甜的、一般是白糖、芝麻。煮過後不會像湯圓那樣清澈,水會有點渾濁,表皮鬆軟,餡料硬實有“咬勁”。

湯圓的特點就是軟、滑,而且餡料可以是火腿、肉丁等鹹料。除此之外,湯圓的外表看起來也比元宵細膩得多。


正月十五,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看看個頭大、粉團狀的元宵,再看看個頭嬌小、光滑發亮的湯圓,你就會覺得它倆的區別著實不小。實際上,元宵和湯圓的區別也並不僅僅體現在外觀上,它們的做法和口感也都很不同。

北方元宵

北方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幹糯米粉的蘿筐裡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隨著糯米粉裹到到餡料表面,元宵就做好了。元宵餡料一般是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棗泥、白果、果仁、杏仁、山楂等甜味素餡。

南方湯圓

南方湯圓的做法與元宵完全不同,說起來倒有點兒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放置幾小時。湯糰餡的含水量比元宵多,也不需像做元宵那樣分成小球,而是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大碗裡備用。包湯圓的過程也像包餃子,不過不需要擀麵杖。用手揪一小團溼糯米粉,擠壓成圓片形,用筷子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搓成圓形。湯圓的餡料有甜有鹹,有葷有素,可以吃到用豬肉、火腿、蝦米等做餡的湯圓。


遊囈


  不同的地方過節的習俗自然也就會有不同,各有特色之處,北方和南方的元宵節過法更是迥異,你知道南北方元宵節有什麼差異嗎?小編精心收集了南北方元宵節的習俗,供大家欣賞學習 南北方元宵節的習俗

  1、南北方元宵節代表食物

  元宵和湯圓並不是一種食物。相比之下,元宵原來在北方更為盛行,而湯圓原先則盛行於南方。

 湯圓

  做法:糯米粉加入溫水攪拌均勻,澄粉加開水拌勻後加入糥米粉中,多揉幾次至麵糰柔軟光滑,靜置10分鐘備用。黑芝麻炒熟,炒熟的黑芝麻放入攪拌機磨砂碎,加入糖粉和半融化狀態的豬油拌勻(如果使用砂糖與黑芝麻一起磨碎),做好的餡料冰箱冷藏半小時後,取出團成大小一致的黑芝麻團。

  糥米麵團同樣均勻成大小均勻的小齊劑子,取一塊糥米麵團揉圓,壓成麵皮,放入餡料,包緊收口,全部做好好之後,坐鍋燒水,水開後把湯圓下鍋煮沸,湯圓浮起再煮兩三分鐘就可以享用了。


賞星ing


南方的元宵節沒過過,我只能嘮嘮東北的元宵節。先說說北方元宵節的燈。在農村的小院,過元宵節了,家家都會展示出自家最拿手,賊啦漂亮的燈。最有特色要數冰燈。用圍羅(一種口大底小圓臺形桶)元宵節的前三兩天把圍羅裝滿水,把水裡面放上紅色染料,再放上圖案,用粗柳條彎成弓形插入桶中做把,放在外面冷凍。這時候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冷凍的時間,冰壁太薄了,凍不成,太厚了,燈不亮。凍好之後在上面開個洞,把水倒出,再把圍羅在火上烘烤,把圍羅化下來,就是個完整的冰燈了。到了元宵節,在院中立一高杆,把燈掛在上面,遠望小村一片通明,近瞧,滿院紅光,那過節的氣氛嘎嘎足。之後,就是撒路燈。把草木灰拌上柴油,用鍬鏟一小堆一小堆,從屋門口直排到大街上,然後點燃,從院內到大街一片通明。這個由於不防火,又汙染環境,現在的人們環保意識增強,撒路燈的越來越少了。然後就要去墳塋地祭祖送燈了。這時候,塋地最熱鬧,人頭攢動,燈火通明。各個墓碑前都放上各式各樣的燈。鞭炮齊鳴,天空中,大禮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這時村子裡秧歌隊又出發了,地蹦子,踩高蹺。豬八背媳夫,跑旱船,秧歌頭又唱起了東北那古老的歌謠。那高吭嘹亮的歌聲,蓋過了鼓樂聲。家裡的菜,酒還是一大桌,煮一碗元宵,每人吃幾個,己經不把它當成美味,只當成一種傳統,一個記憶。


高興不高興6


沒感覺有實質差別,都是吃湯圓,鬧花燈。南方花樣更多些,東北人正月十五要包餃子吃。


手機用戶山丁子


元宵節。南北方人都認同,這是相同點。不同點是叫法不同。北方人叫元宵,南方人叫湯圓。做法不同,北方人的元霄是滾的,也適合機器來滾動製做,方便快捷。量大速度也快。也可以家庭人工滾動。也是樂趣,也是參與。南方的湯圓多是人工包的。現在是否是機器操作,不清楚,不想妄自亂猜。這是我的理解。其它的有網友說的很清楚了,不在浪費網友時間。謝謝。


陳殿江1


做為一個在南方生活的北方人,對於南北方過元宵節這個問題我來說兩句!在習俗方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處:首先講吃,‘北滾元宵南包湯圓’其實是同一個食品的不同叫法而以;其次談燈,花燈宮燈齊競豔,燈謎詩謎共同猜!南北同燈不分你我。【特別提一下哈爾濱,玩的是冰燈】。最後說一說不同之處,那就是如何鬧元宵。北方是鑼鼓喧天,龍燈翻飛,秧歌信子,雜耍高蹺,一路喧囂!南方是花團錦簇,雄獅鬥技,載歌載舞,小丑馬戲,齊聚一方!😊😊😊😊


篁品蘭馨


可能最大的區別在:南方元宵節家家戶戶吃湯元、北方吃餃子。這習慣可能與南北出產有關係。另外可能都幾乎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