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歲,如何做到不打不罵?

天任我行


您好,我表達一下我的觀點,孩子過了三歲以後變化會很大,肯定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乖乖聽話,尤其是到了4歲,有了自主意識,自己的想法,這時候父母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犯錯時,對孩子打罵後,我們大人也跟著傷心,那麼該如何做到不打不罵又可以教育好孩子呢?

首先我們家長要了解,沒有哪個孩子是完美的,有的孩子活潑,有的孩子害羞,有的孩子懶惰,有的孩子倔強,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同時也都有自己的問題,我們只是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規必不可少,一個家庭有了規矩誰都來遵循,才有了公平,有了喜樂。

一,家長不可發怒

脾氣不好的家長,自己的孩子脾氣性格要麼暴躁,要麼懦弱,當你對孩子發怒的時候,你也失去了對孩子管理的權利,這時候的管理是無用的,也是會傷害到孩子的。所以家長先學會自我控制,用柔和的言語,使怒氣消退,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如果你能時常控制自己的脾氣,孩子會越來越親近你,喜歡你,讓孩子喜歡你也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二,大人要耐心教導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跟孩子說一遍他就會,而且還做得很好,那是“天才”,而我們經常把孩子當天才來對待的,比如:父母總是抱怨孩子把房間弄得太亂,甚至告訴多少次了,不要把房間弄亂了,但有多少父母耐心和孩子一起收拾過房間,一遍又一遍,直到孩子能自己把房間收拾得非常漂亮。

有的孩子好打人,咬人,父母怎麼做?揍他一頓,吼他一頓,還是講道理,有的家長是這麼做,孩子一咬人他就抓住他的頭髮,一咬就抓,慢慢形成了反應,本來想咬人,一看大人的手不癢了。孩子需要訓練不可能一下子就好了,他需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三,順其自然的心態

有的孩子在小時候因為尿床而被打過,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給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學音樂,美術,舞蹈,以為學得越多,對她越有好處,那麼我們要了解一下孩子小的時候天性喜歡什麼。將選擇權還給孩子,如果他真的感興趣,你會發現他會像玩遊戲一樣快樂,如果他不感興趣會讓她失去很多想象力。

四,需要獎懲有度

鼓勵和獎勵是幫助孩子成長的良藥,也是增加孩子自信的方法,很多時候家長會過度濫用。比如:孩子起床,穿衣刷牙洗臉,晚上按時睡覺等一系列生活上的事情,都會給我們造成麻煩,更別說看電視玩電腦,這些家長不想讓孩子乾的事情,常常讓父母頭疼不已,如果有合適的獎懲制度呢,在鼓勵的同時也能起到抑制作用。

比如:孩子如果自己起床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臉,不用口頭獎勵,“你真棒啊”之類的,直接獎勵,集卡片積分,到時用卡片數量或者積分換取用電腦多長時間的機會,這樣孩子就像在玩遊戲一樣,而且到時間你去關機器,他會很自覺的,很無奈的想,“哎呀,我的積分不夠了,我得想辦法再掙點積分”,而不是想,“你想你敢關我電腦,我給你拼了之類的”,家長可以試一試這個方法。

五,訓練孩子的承擔能力

在家裡,比如,孩子經常會把玩具弄的到處都是,經常會對一些剪刀危險類的物品感到好奇,一般家長都會這麼做,對孩子吼叫,以表示事情的嚴重性,把物品藏起來讓孩子找不到或者夠不到,如果孩子有天得到了呢,後果還是很難預料。讓他去嘗試獲得的後果,讓他心裡明白自己的行為與產生的後果聯繫起來,但他要承擔這種後果是慢慢就不會去做了,不會去碰了。

家長不要小看小孩的智慧,也不要以為小孩聽不懂不明白,其實孩子心裡的智慧並不少呢,若稍加訓練和培養,你會發現原來你的孩子是這麼聰明,可愛!

所以,家長給孩子立了這些規矩,完全可以不用打不用罵,就可以輕輕鬆鬆教育好孩子,並且不會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

我是柒月媽咪,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我們互相學習,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柒月媽咪


家中有快四歲的小童,小名聽聽,最近也看了一些育兒書,結合實踐說說我的想法吧。

1.你要鬧,好,可以,這是你的權利,但是我有我的堅持

兒子小便之後說“我要外婆幫我提褲子。”

“外婆在忙,你自己提,爸爸再幫你整理一下。”

“不,就要!要外婆!要外婆!”開始耍賴,哭泣。

我靜靜看著不說話,偶爾用手給他擦擦眼淚。

過一會兒,他看我安靜且無動於衷,自己把褲子提上來,我給他整理一下,他又開心去玩了。

我們家長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的時候經常會說“哎呀,好吧,這次就答應你,別再鬧了。”

然後創造條件滿足孩子,尤其是老人帶孩子的時候。

放心,只要你說“就這一次”,孩子心裡和明鏡似的——“其實還可以有很多次,因為耍賴、哭泣、撒嬌等等就是我的手段,這是我控制爸爸媽媽的法寶。”

哪個家長不愛看孩子的笑臉?面對隨心所欲耍脾氣的小孩,討好他,他會止住哭泣、會笑、會甜甜地叫你,這是讓我們開心的即時反饋;但是現實是殘忍的,只有拒絕他的無理請求,在長期看來才是對孩子真正有利的。

因為以後這個社會不會一味討好他,社會有自己的準則。

有的家長說:“孩子長大自然就會懂事了。”

哈,有什麼經歷能讓孩子脫胎換骨、一夜成長,是入學儀式嗎?

表達情緒是孩子的權利,在家裡想哭想撒潑都可以,我尊重。

但我有我的堅持,你的情緒表達無法改變我的處理方式。

無理取鬧的哭泣伴隨著明顯的目的性,孩子其實並沒有真正的痛苦和傷心,

如果讓他無的放矢,削弱了成功率,類似的不良情緒表達也會越來越少。

2.行動>不動>語言

三歲多的哥哥用身子壓著不到兩歲的弟弟。弟弟已經很不開心了,啊啊亂叫。

外婆喊:“不要欺負弟弟,怎麼我講你總是不聽啊!”

沒有任何效果。

我走過來,一把把哥哥抱起放到陽臺,給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啥也不說,轉身就走。

哥哥跑回來沒再理弟弟,去玩別的東西了。

“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總是......”

“哥哥要讓著弟弟的,你怎麼就是記不住!”

“你不長耳朵的啊,大人講話都和聽不見一樣。”

我有天突然發現,這樣的話除了表達家長無可奈何的憤怒以外,毫無意義。

確實我們每次都會告知、警告,但是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說明每次告知或警告確實沒有任何效果。

反過來只會讓孩子加強“我就是一個不聽話不長耳朵的孩子”這樣的自我定位。

我逐漸發現三歲左右的孩子,很多情況下是有“選擇性耳聾”的。

就像長期服用抗生素的耐藥性一樣,家長說得越多,對說教免疫性越高。

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孩子在激情做事或發生衝突的時候,是不願意傾聽和溝通的。

而且有時候孩子會表現出認真聽的樣子,因為這樣家長的怒氣就可以平息,對孩子而言是有利的。

其實,有些時候,面對孩子情緒高漲或者和家庭成員之間產生衝突,你什麼都不做,安靜沉默反而效果更好,至少能緩和當時的緊張氣氛。

如果類似我上面提到的孩子之間的衝突,你用堅定不動搖的行動,比如把他們隔離開,比如把孩子抱住等,孩子就知道什麼意思,換了一個空間環境,失去了衝突的對象,孩子就會忘記剛才衝突的原因。

如果他再犯(這極有可能),重複即可,甚至可以把衝突變成一次有來有往的親子游戲。

你的憤怒和言語暴力,反而讓孩子有種挫敗家長的成就感——我可以左右家長的情緒,真有趣~

3.把孩子不願意乾的事情變成一種遊戲

“聽聽(兒子小名),現在很晚了,你要刷牙睡覺了。”

“不要!我要玩,不要刷牙!”

“哎呀,發現找不到你刷牙的小凳子了,我們快去尋找吧!”

“好噠!”在房間裡轉一圈,很快找到凳子,搬去洗手池前踩上準備刷牙。

“我要看看你能不能把漱口水吐到水池中間的管道口”

“好滴,看我的!”

“刷牙好玩吧,我們每天都會刷的。”

“好!”

有些時候,孩子不合作是因為他們覺得無聊,我們需要把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期望、鼓勵、關愛轉化成一種他們能聽懂願意聽的語言,這種語言就是玩給他看,讓他去玩。只要你耐心、認真勤思考,生活中無聊的小事都會變成孩子所期待的一場大冒險。

教自己的小孩,特別難,誰有小孩誰知道,這裡面有愛有本能還有是非的判斷,有時候這幾項是會衝突的。

育兒理念非常多,實踐起來也不一定奏效。

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每個家庭都不一樣。

我採取的方法也是有時候靈有時候不靈,我也是個摸爬滾打中不斷總結經驗的爸爸

我的孩子依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依然在這裡或那裡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那又如何呢?

不焦慮不攀比,目光長遠地愛他,並不斷思考和改進教育方法,我只能做到這些。

以上的一些方法和理念,也和我看了這幾本書有關:

《孩子,挑戰》、《遊戲力》、《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正面管教魔法書》

這幾本書都特別好,沒看過、有興趣的父母可以找來看看。


牛正藍


你好,我家寶寶六歲了,哈哈,對於不打不罵,我是做到了不打,但是不罵真是沒有做到

我的育兒,受了我父母一代的影響,尤其是我爸爸,他們那一代人,深刻的認為,孩子是要挫折教育的,如果承受不了父母的一點責罵,那麼未來長大出了社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領導,老師的一些教訓恐怕都承受不住,對於他們這樣的想法,我表示是有一些贊同的

所以我的孩子犯了錯誤,我會給他適當的批評,甚至責罵,當然不會很嚴重,也儘量保證不去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對於打,就沒有了,自己的娃,心疼還來不及,怎麼能夠打呢[捂臉]


彬彬有禮一家人


不打不罵怎麼教育孩子。我們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事不過三",做一件錯事不能超過三次,否則,就要接受懲罰。當然,也可以對孩子不好的舉動進行罰款,用罰錢來懲罰他。還可以讓孩子做家務。當然,我們也應該多多瞭解孩子。另外,工作之餘多學習一些新的育兒知識。


賣尿褲的諾諾嘛


這個問題也是我現在經常思考的問題,自家孩子四歲半了,有時也是氣的牙根疼,一不留神就起高腔了,甚至上手了。事後再反思自己,想辦法控制。我現在都把一些專家的建議存在手機上,在我也“失去理智的時候”拿出來看一下,再反思一遍[捂臉][捂臉][捂臉]我也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機智]

聰明父母只需教孩子三件事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另外不僅教育孩子講究方法,早教識字的也很講究方法,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比如【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採用圖片演化成字體的軟件,讓孩子在好奇快樂中學習漢字,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是一款免費的好軟件。【貓,小帥,識漢字】中的圖片演化漢字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讓孩子感知世界同時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法 思維能力 對以後繁重學習任務有重大幫助。


拂曉的曉哥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四歲的孩子正是好動的年齡,每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說了幾遍後,孩子還是不聽,這時家長就不自覺的吼叫孩子,每當吼叫完孩子,事後家長就會有些內疚,自責。

家長怎麼樣才能夠做到對孩子不吼不叫:我認為首先家長不要把工作中的不滿情緒帶到生活中,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工作壓力更大,在工作中遇到不順心,回到家裡看到孩子不聽話,就給孩子發脾氣。所以家長一定要會疏導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工作中的不滿帶到家裡,尤其是衝孩子吼叫。

其次,就是家長不要遷怒孩子。家裡的成員較多時,可能對某一成員不滿,這時就會遷怒與孩子。家長要學會理性思考問題,學會與家人良性溝通方式。

再有就是家長就在吼叫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所以就習慣吼叫,這樣孩子一不聽話,就習慣吼叫孩子。原生家庭的痛,只要發現了問題,是可以改變過來的。

家長要保持愉悅的心情,良好的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有時睡眠不足也會吼叫孩子。

舉個例子:孩子吃早餐拖拖拉拉影響我上班,我的怒火莫名其妙地就來了,然後我一頓訓斥,孩子一頓哭。事後我又很自責,告訴自己以後注意,結果到了第二天依然如此。這樣的結果是,孩子更不聽話了,更加叛逆,而我很焦躁,把所有的問題矛頭指向孩子的爸爸,於是夫妻之間也有爭吵了。

其實我們為人父母,真的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工作壓力或者工作中受到的委屈怒火,發在孩子身上。也許你覺得無所謂的一句威脅的話,卻會給孩子終身的不安全感。

我們做為父母要不斷的學習,瞭解孩子,學習和孩子的相處模式,當想要吼叫孩子的時候,可以換一種說法,告知孩子的結果,親子關係好了,夫妻關係會更好,家庭會更和睦,身體也會更健康。

可以從錯誤中學習,從而改變我們的習慣和境況,最終減少吼叫的發生。





蝶戀花講育兒


我也是一個四歲男寶的爸爸,其實到現在為止我發現對孩子兇真的沒有用,更別說打了,如果一個孩子在你舉手要打他的時候突然間就變乖,這孩子我覺得真的是快毀了,我也總結了一下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個人的經驗

1、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每位寶爸寶媽都會有一種感覺,孩子總喜歡模仿自己的行為和言語表達,而且一學即會,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刻意去讓孩子見到好的一面,粗話髒話儘量少說,還有夫妻千萬別當著孩子面吵架,這是絕對忌諱的。

2、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平等對待孩子---有些父母總喜歡帶著父母的一副架子去跟孩子說話,總覺得我是你爸媽,你就得聽我的,這是大錯特錯的,孩子是個單體,他不是父母的延伸體,更不是你去完成某個目標的工具,你只有學會跟孩子平等交流,你才能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比如孩子做錯了,你想幫孩子矯正這個錯誤,你可以心平氣和的把孩子叫的你的面前,但態度要嚴肅,然後蹲下來雙手拉著孩子的雙手跟孩子交流,這樣孩子才會真正的意識到。

3、要學會及時的誇獎孩子---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在做的一些事非常幼稚或是找不到誇獎的地方,或許真的錯在了父母,其實4歲的孩子對這個世界萬物都是非常好奇的,打個比方,我兒子總喜歡把家裡的大包小包拖出來,我也不會因為他把東西弄的亂七八糟而去責備他,我選擇當著他的面把那些放回遠處,這時他也會跟著我把東西拿過來,我就會說我們家寶寶都會幫爸爸媽媽做事了,真厲害,這時孩子聽了就會非常高興,之後重複幾次也就不會出現拿出去不放回原處這個問題,因為孩子知道放回原處爸爸媽媽會表揚他,所以他會非常樂意。

以上是我個人總結的一部分,總的來說,教育孩子不能心急,心急了你就別想教育好孩子,對孩子就像對待好朋友,那事情就沒你想的困難了!


往事意趣


如果父母習慣了暴力式教育,想要短期內改變教育方式,做到不打不罵,其實還是有點困難。不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自己有改變的決心,有學習的能力,那麼事可以做到不打不罵的。下面說說幾種方法。

第一:暫停一兩分鐘。在遇到孩子做出讓自己格外崩潰的事情,感覺自己就要把他拎起來打一頓的時候,先調整下自己的情緒。可以是讓自己暫停1分鐘再說,或自己先走開一小會,讓自己的情緒稍微冷靜了再來處理當前的事情。這樣,可以減少很多暴力處理事情的次數。我們還可以通過學習更多情緒處理方法來改善自己的行為。

第二:遇事先思考。試想下你剛拖完地,然後孩子吃餅乾吃得屋子裡都是餅乾碎。你咋一看,是不是很崩潰。很多人肯定就開始大喊大叫,甚至準備好了衣架開打。其實,我們可以思考下,為啥他會吃滿地餅乾碎?是不是我沒告訴他坐在一個地方吃不要到處跑?是不是我沒告訴他要怎麼吃才不會弄滿地?是不是他這個年紀的孩子吃餅乾都會掉餅乾碎?只要你稍微思考下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目前的事情真的就不需要上升到要打要罵的程度。

第三: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剛剛我們提到,遇事要先思考。那很多人就算知道要思考,也思考不出什麼原因,自然也就想不出好的處理方式。所以,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去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最好的途徑就是看書。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很實用的育兒書,如《兒童行為心理學》、《兒童社交心理學》之類的。大家買幾本回來有空看看,可以從各個方面瞭解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第四:學會正面管教,做到事半功倍。我們是想不打不罵, 那有什麼方法能夠代替呢?是無休止的說教和嘮叨嗎?當然不是,是要學會正面管教。有幾本書大家可以參考下,個人認為是月育兒路上的好幫手。一本是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本是《如何說孩子才肯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

其實,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當你想著不打不罵地教育年幼的孩子,就必須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還有接受這個不完美的過程。

很多人就會說了,我是不想打罵孩子,但有時候實在會忍不住呀。那也不用感到愧疚和擔心。想想自己的小時候,我們自己沒被打過罵過嗎?不是也照樣好好的。只要次數不是太頻繁,程度不是太嚴重,一般也不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希媽育兒雜談


父母穩定的情緒是不打不罵的關鍵要素,矛盾衝突都是有因有果,父母要學會感同身受,共情關注引導孩子說出她的問題,理解孩子的感受,有時候會減少很多矛盾。父母的語言可以化解矛盾,也可能是矛盾的導火線。情緒穩定,心態平和是最好的安慰劑,4歲孩子可以明白一定的道理啦,能溝通解決的就不要武力。父母改變孩子才能改變,一言一行影響孩子的成長。


芸朵媽媽小講堂


這個問題很難啊😓,如何做到,

第一,無論孩子做錯了什麼事情,都要問一下原因,讓自己冷靜下來。這樣問完了,火氣也就下了一大半了。

第二,平常對待孩子,也不要大吼大叫,要有耐心,這樣培養的孩子才會勇敢,不膽小。

第三,心裡默唸三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捂臉][捂臉]

這就是我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