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土的古人類,有的身高超過2.4米,為啥後來的人個子變低了?

張聰捷


2.4米身高的古人大概傳自一些無聊的網絡文章,說是出土於賈湖遺址。賈湖遺址出土的人類遺骸身高確實高一些,男性身高在163~179.9釐米之間,並沒有2.4米巨人。

賈湖遺址出土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前期重要遺址,C14測定賈湖遺址形成於7000-9000年前,有很多重要的考古發現,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賈湖骨笛,知其已具七聲音階,能完整地吹奏一些現代音樂,將人類的音樂史向前提前了3000年。賈湖遺址保護面積達到5.5萬平方米,出土有大量的手工製品,有很多陶器,加工工具、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還有象徵權力的器物,是一個比較大的人類聚居部落,已經有了相當的社會分工和階級,此外賈湖遺址也表明那時的人類已經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最最重要的大概是一些龜殼骨頭上的契刻符號,據推測可能和祭祀有關,也有認為那是中華文字的起源階段,不過也有人質疑這個說法。

賈湖遺址中也挖掘出數百個墓葬,發現不少完整的和殘缺的古人類遺骸,男子身高多在170~179.9釐米之間,女性身高也可以達到1.7米(參見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2001年春發掘簡報》),並沒有所謂的2.4米的巨人。唯一沾邊的是墓坑的規格,墓坑的長度多在2-2.4米,不知道是哪個無良的媒體看到這個長度就說那時候的人有這麼高。體質人類學特徵上來看,賈湖遺址的古人屬於蒙古人種中的亞洲北部類型,較高的身高可能是由於適應亞洲北部較冷的氣候形成,在《中原地區古代居民的健康狀況——以賈湖遺址和西坡墓地為例》中較為祥盡地統計了我國多個古老遺址的人類骨骼特徵,分析了身高,賈湖遺址的男性163-179.9cm,女性在159-173.86cm,和現代人類身高分佈也比較類似。

其它的一些古老遺址中的古人遺骸也沒有2.4米的,不過卻顯示升高從8、9000年前呈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到了近現代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和營養的保障,我國居民們的身高又有增加的趨勢。在大約1萬年前到近代,身高降低的可能大概源於環境因素、食譜結構的變化等,1萬年前農業雖然開始形成,但是狩獵仍然是重要的食物來源,營養較為充足,當步入封建社會後,農業已經成熟,有專門的農業人口,吃的就比較素,容易營養不良。


來看世界呀


國人的身高是逐漸變高的,這個問題問的含糊不清,發現的古人類是什麼時候發現的,什麼時期的人類!據史書記載,古人身高是逐步變高的!我國北方地區人比較高,山東身高第一!新石器時代,是狩獵時期,人們大量吃肉尤其是生肉,人的營養攝入極好,可能身高高於現在!


食傷生財


這個應該是極個別的現象。當人類剛剛從猿到人的時候,那個時候人的身高不過130釐米,距今71-23萬年前的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身高達到了150-160釐米。現在來看,外國人一般比國人高一些的,但是世界上著名的尼安德特人(距今約12萬年)男性平均身高也不過在為164至168釐米,女性為152至156釐米。



人類的發展,大致是從直立人到智人,北京人與元謀人、藍田人、南京人一樣屬於直立人,體貌大概如下圖:



在這之後是智人,如山頂洞人、丁村人、柳江人、大荔人,其中山頂洞人距今約有2.7-3.4萬年,屬於晚期智人,男性身高約1.74米,女性身高約1.59米。


到了新石器時期,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人身高範圍在157-170釐米,跟現代人已經十分接近了。紅山文化我雖然沒有找到準確的提到墓主人身高的數據,但是根據墓葬的長度可以大致推測出紅山人的身高應該與河姆渡人的身高差不多,如2002-2003年發掘的M1,墓主人為女性,墓葬的長度為170釐米,那麼墓主人應該比這個長度矮的多。


然後身高比較高的也有,如山東的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500—4500年)中發現了身高在190釐米的骨架,這應該是史前最高的“山東大漢了”,但這只是個別比較高的。不是當時人的普遍身高。




不管怎麼說,就以上數據可以大致看出,早期人類身高是呈增長趨勢的。


我是阿斗,喜歡閱讀,喜歡逛博物館。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