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癌症病人,一個在醫院花光所有積蓄,一個到處遊山玩水。你們支持哪一種活法?

xz雨中等人


我以前曾經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下面來說說我的看法。

人活在這世上難免會生病,仔細算起來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也不過幾十年的時光,如何把生活過得有意義不留遺憾,不枉費來世間一遭,我覺得最精彩的活法就是多出去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而不是把所有積蓄都拋進治療癌症裡,把剩餘的時光耗盡在醫院之中,你過得痛苦,家人們也非常難過,何必呢?


更何況癌症是個不治之症,完全就是用錢續命,到頭來還是要離開這個世界,與其把自己和親人們拖進泥沼裡,還不如大大方方的面對命運,用自己所剩下的積蓄去完成看世界的夢想。既然已經沒救了,就多出去走走,體驗一下全新的生活吧。



我一直覺得,只要自己過的開心快樂,不連累親人朋友們,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我曾經歷過生離死別的情況,這讓我的人生觀有了很大的轉變。

我以前很怕死,總想著能活的長久一點才是最好的,捨不得這個美麗世界,直到一場變故發生,徹底的改變了我的生活態度。

2014年10月31日,這一天發生了一件影響我未至今的事:我父親出交通事故死了。

那時我還在深圳工作,那天傍晚我母親打電話給我,哭著說我父親不在了。我當時震驚了,叫母親別開玩笑,我姐在母親旁邊哭著說是真的,叫我趕緊回來。

我馬不停蹄地連夜請假趕了回去,凌晨兩點多到了家,卻發現父親已經躺在太平間了。我當時就倒下了,這個刺激對我來說難以承受,精神奔潰了。

第二天醒來,我腦子一片混亂,跑去醫院太平間要求見我父親的遺體,醫護人員推出來的那一刻,我淚如雨下,完全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我才22歲啊,剛出來工作還沒娶媳婦呢,父親怎麼就這樣走了。。

葬了父親之後,我的三觀已經完全改變了,我對生死已經看的很淡,整個人也變得成熟起來了,因為家裡還需要我來支撐。

自此以後,我就決定了,如果以後我真的發生意外要躺在醫院度過餘生,我不會把這種痛苦傳達給親人,我會瞞著家人,把餘款分成兩份,一份給親人,一份留給我出去看看世界,把時光耗盡在旅行的路上。




既然結果都是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何不把時間留給探索世界呢?

去浪漫的土耳其看滿天熱氣球;去德國看規模宏大的古堡;去貝加爾湖看冰藍色的夢幻世界;去英國鄉村感受與世隔絕的養老生活;去意大利西西里島體驗美麗傳說。這種遊山玩水的快樂不比你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等死來的有價值有意義嗎?


因此我覺得,患了癌症的病人就坦然面對命運吧,不連累家人,把剩餘的時光用在遊山玩水之上,起碼能讓自己真正要走的時候,不留遺憾,至少我是會這樣做的。


愛好旅行的紳士


得了癌症到處遊玩,這是不可能的事,沒有得過癌症的人是不知道的,我就是一個癌症病人現在已經治好了,五年了,我用我當時的病情給大家簡單講講,我當時不知道是得了癌症,每天人軟軟的,吃東西不香,肚子經常痛,下了班就想睡覺,沒幾天就瘦了8斤,在老伴的催著下去醫院看,最好檢查的結果是胃癌,於是準備手術,在等待手術的時候我的活檢報告顯示我還有淋巴癌,(因為淋巴太多)不能手術,於是我的醫生建議我直接做化療,前後一共做了8個化療,我覺得正是我的醫生做的這個建議我才好得這麼快,如果做了手術胃就要切掉一半,那我的飲食就不會有現在這麼好,一個人如果飲食不好,身體就不差,所以你們說得了癌症到處遊玩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你想一下,每天都痛得飯也不想吃,覺也睡不好(我當時每天是吃止疼藥睡覺,開始吃了藥能管幾個小時,到我要開始做化療的那幾天,吃一次藥只能管2個小時,藥效過了我就痛得翻來覆去睡不著,於是坐起來,瞌睡又來又不敢睡,)那滋味沒有得過癌症的人是不知道的,身體又不好,吃東西也不行,整個人痛得要死,還能到處遊玩


tan城堡


得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態

說說我二姐夫吧!他前年都六七十歲了!在家吃飯的時候感覺胸口疼,剛開始沒說,後來老是疼,他就和我外甥說了!我外甥就帶他去檢查,結果查出來是癌症中期了!檢查了就直接開車去林州了!在林州做的手術,開始的時候他不願意去治療,說都六七十歲了!死了死了算了!也過一二十年的好日子了!也值了!他滿心就是這樣想的,從不把病當回事,手術後恢復很好的,就是心態好,不怕死,不擔心怎樣怎樣的事。現在身體好著呢

別人和他是同樣的病,也是同天做的手術,可心態不好,總是怕死,擔心這擔心那,結果沒幾個月就歸西去找佛祖了!

所以說得什麼病不可怕,就怕沒有好的心態去面對。


潘世衛


我父親67歲查出肺癌,醫生告訴我後我整個人崩潰了,根本接受不了這個現實,他含辛茹苦把我們兄弟四人拉扯大,還沒享一天福,晚上我們兄弟四人商量好,無論如何也得給老人治療,第二天一早就帶他去了市醫院,重新檢查後醫生說病變的位置很特別,沒希望,但我們還是堅持,我父親是一個很細心的人,從我們的表情上已經看出了他病的嚴重性,然後不知他用什麼辦法打聽到了他的病情,晚上把我們叫到一塊說:我的病你們不要費心了,我得的和你姑夫一樣的病,花多少錢也治不好,最後把你們都拖累的丟盔棄甲也給我看不好病,有意思嗎?就是如果動了手術再化療,折騰的我死去活來的那活的也沒質量,最後他又下了一道死命令:如果再給他看病就提前了結生命。我們只好帶他回了家,他每天打打小牌,我們陪他說說話,因為肺沒神經也沒感覺太痛苦,一年後我爸走了。我們知道我爸是為我們好,他永遠是我心裡一座巍峨的山。


黃瑞忠


別人不說了,我早給家人交待過: 假如我有這麼一天,高昂的醫療費只能勉強延長我的無質量生命長度,請無論如何不要搶救我。

有那份心,不如過有質量的生命,哪怕時間短點。

人,早晚都得走,如果壽命有限,我也一定不想在醫院裡苟延殘喘,陪我度過最後時光的,應該是我最愛的家人,我最親的朋友們,我最關心的學生們,而不是醫院冰冷的器械,和渾身插滿的管子。

我覺得,家人對我好不好,不在於他們為我花多少錢,而在於是否尊重我的願望。如果他們這樣對我,我感激不盡。

我學了那麼多年心理學的修行,這個想得開。

你們覺得呢?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看病是屬於初期還是晚期,如果是初期我建議醫院治療,因為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很很可能痊癒,要相信醫學,不要盲目去找偏方,如果是晚期,我覺得還是好好享受生活,去遊山玩水吧,因為好的心情也是一種治療手段,因為我就是病人我深有體會,心情好,自己適當運動改掉不良習慣積極配合治療,相信你離成功不遠,已經5年多了我基本告別醫院一直好好的活著,因為我對生活充滿希望。加油[思考]


食之唱匠愛生活


這個說不上支持,一種是精神,一種淒涼,總歸人得了絕症啊,人的心情和往常是不一樣的。思想大,經濟好的人比較好點。明知走完一生,不要住在大醫院裡。到偏僻的鄉村土地走一走,多吃點很苦很辣很酸的野菜,你想想你這一生什麼難吃的菜沒有吃?你就在地裡挖出來做菜吃,或許還有希望啊!雖然我說的這些話不科學,但是他可能把癌症治好。因為我小的時候和我爺爺在一起,我爺爺是個農村醫生,他年輕的時候是個秀才,我聽到我爺爺和我說起過。那些好像有毒,野菜上面好像有針,一定要那個最苦的野菜做飯吃。,化療是一種不科學的道具啊!化療就是人了了。偏方有可能治大病。


李廣眾66866


兩個癌症病人一個在醫院花光了自己的積蓄。一個到處遊山玩水,快樂的享受生活的幸福。這是兩個瀕臨死亡的人選擇的不同方式的離去。我想既然離開這個世界的事實已經註定,既然已經明知自己的生命走到盡頭,所以有些時候明智是最重要的,悟透了才是最好的人生,我很贊成那些願意去為自己的餘生做自己感覺幸福的事情,尤其是知道自己不久的將來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要儘量的去滿足自己的願望,儘量的去欣賞不同的風景,這得對自己歸去的夙願是一種安然的享受。



如果說明知自己是癌症了,不久的將來也要離開這個人世,還花那些沒用的錢用在自己的治病的身上,讓自己渾身上下都插滿的吊瓶,讓自己的人生沒有尊嚴,讓自己離去的時候還遭受這麼多的罪,真的是沒有什麼意義。


主持人李詠在自己得了癌症的時候還工作在崗位上,主持人羅京明知自己得了癌症,只是在家裡休養。我說就是這兩個眾人知曉的名人卻都沒有看開生命的意義,如果說自己在生病已經病入膏肓的狀態下,好好的去享受生活感悟人生,那麼會有這麼多的遺憾嘛,所以我說人生歸途已註定快樂,享受應及時,我很贊成那些明知自己要死去,但是選擇的是光鮮亮麗的旅遊,讓自己快快樂樂的歸去的想法。這種方式才讓人稱讚,才讓人覺得沒有辜負生命的給予。


伊春美食美客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很明確的回答你,我支持後者。如果一名癌症患者沒有什麼醫療方法可使他的病情得到根治,或者治療效果不能讓患者達到基本的自理能力,傾家蕩產的治療就失去意義。絕大部分癌症患者晚期只需要一種支持與對症治療,以最大程度減輕痛苦與延長生命為目的。生命就是一個過程,一種感受。生命的存在的意義就是能感覺到幸福與快樂,感覺到有希望,感覺到喜怒哀樂與酸甜苦辣。而不是一味地多去活個一年半載。得了癌症,不要悲觀害怕,要勇敢面對,知道自己的時間亦不多,就應該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而沒做的事,旅遊是最佳選擇,因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該多去看看這個世界。去自己曾經想去的地方旅遊,既能開開眼界,又能放鬆心情,緩解壓力,放飛自我。


醫學常識普及與諮詢


我是醫生,人得了癌症,有些症狀醫治有效,沒有擴散,醫療還能控制住治有效,癌細胞擴散了,治療就沒有什麼效果了,還有一種人精神能抑制癌細胞,常見這種人對自己病完全不放在心上,可卻能相正常人一樣活好多年,還有居然檢查沒有癌細胞,醫學無法解釋,我跟蹤幾個在醫學上被判活不了半年的,最後活了好多年,他們的飲食生活習慣我都做記錄,不定期探訪患者,想把他們自然抗癌方法介紹給其他患者,有的效果很好,有的沒有效果,好多地方在藥理無法解釋,我本來想彙編一些自然抗癌醫學經驗,可在醫學上無法解釋通,寫了也無法通過,可能被醫學界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