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厭學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有調查表明,現在有59.3%的學生有厭學情緒,其中有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也有學習學生優秀的學生。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學生出現厭學情緒呢?這既又社會風氣和社會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學校、家庭和學生自己的原因。

一、問題分析

(一)、社會與學校原因

1、應試壓力下學校教學造成了學生也學

現在各個階段的教學質量和升學情況,只看學生成績。素質教育並沒有真正落實到教育實踐中中,小學生作業量在減負熱之中和之後都沒有實質性的減少,以增加作業量來換取成績,把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還在流行。這種無視學生的主體性,不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教學,讓學生感到厭惡。

2、 因厭其師而倦其道

  • 有時老師在急於求成,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支配下對學生說了一些過頭的話,做出了某些過激的行為,從而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因為對老師反感而討厭上課,傾力迴避與老師接觸,最終發展成對某一科目的厭學。
  • 為了追求高分數,有的老師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顧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學生進行疲勞轟炸,使學生失去學習樂趣,產生厭學情緒。



(二)、家庭原因

1、家長過於溺愛

家長的過度保護過度關注、過度指導和過度限制,都會使孩子社會能力偏低,這也是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之一。 有些家長對孩子物質上儘可能的滿足,精神上百依百順,使孩子只能接受表揚,不能聽到批評,心裡承受很低,這樣的孩子一旦遭受一點受挫,就容易厭學。

2、家長過於看重分數

許多家長過分看重孩子的分數,以分數來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現在普遍的情況是家長與孩子溝通,只談學習,不談其他;只關心物質生活,不關心精神健康;只關注分數是否提高,不關心孩子全面發展。長此以往,孩子一定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3、家長期望值過高,打擊自信

家長過高的成就期望,使學生整天生活在緊張、焦慮、不安的消極狀態中, 使學生自尊心、自信心遭受打擊。

家長把望子成龍的心願變成孩子繁重的學習任務和精神壓力,以致孩子對家長的這種做法從不能理解到產生反感,從對家長這種做法的厭煩發展到對學習的厭煩,最終產生厭學心理。

4、過分嚴厲使學生產生厭學

很多時候,父母過分批評孩子,傷害了孩子的心靈,使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導致孩子厭學。

還有一些家長追求完美,無法面對孩子的短處和缺點,一味要求孩子出色,稍有不對就訓斥辱罵,最後導致孩子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

(三)、孩子自身原因

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自身的能力發展與學習不能協調一致,懶惰畏難,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等等,都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二、教育策略

對於厭學的學生,最重要的是根據不同的厭學原因,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對同一種原因的厭學者,也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用適合的方法來解決。我們重點講一講家長該如何處理

(一)、家庭原因導致的厭學

1、切不可“批”字當頭,“罰”字當頭,要多找優點,及時鼓勵。

對厭學的孩子,家長要實事求是,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進微小步要及時的給予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自信心,由厭學到喜學。

【實際案例】我原來教過一個初一的女生,因為孩子的自身能力不足跟不上學校的教學進度,家長不能正視這一點,對孩子嚴加斥責,造成孩子越來越害怕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產生厭學情緒。

後來家長改變了方法,孩子哪怕做對了非常簡單的一道計算題,家長也及時的表揚鼓勵,孩子慢慢找到了自信,雖然學習成績不可能達到優秀的地步,但是起碼孩子不再排斥學習。


2、讓孩子跟學習好的孩子結對子

與老師商量,選擇與自己的孩子有交往基礎,且願意幫助別人的學生做小老師,與孩子結成“對子”,不僅在學習上,而且在思想上影響孩子。

【實際案例】我教過的一個男孩,因為自己的學習動力不足,而且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產生嚴學情緒。家長找到老師提出結對子辦法,因為孩子更容易受到和自己相近年齡階段人的影響,而且有了“對子”就有了具體的榜樣和目標,結成對子之後,這個孩子在同學的幫助之下,不僅在學習上有了提高,而且在思想上也變得積極主動。

尤其要提出的是,這位家長並不是讓孩子結了“對子”就不管了,而是對自己的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比如自己先看,不懂再問;自己先做,哪裡不會再問;課前要先預習,找出難點再問;課後複習,找出不足再問等等。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學習習慣,又避免孩子產生過於依賴別人的心理。

3、多與老師溝通,建立一個家校聯繫本

【實際案例】我有一個學生家長,有一個很好的辦法,讓老師和家長能夠互相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家在校的情況。她準備一個家校聯繫本,由孩子、家長、老師共同填寫聯繫內容。孩子主要寫自己的困惑、難點,老師和家長寫一些分析,表揚和建議的內容。這樣孩子的思想動態,家長和老師能及時的掌握。孩子在家或者學校的表現,通過聯繫本也能夠及時的傳達,這樣家校合作,能夠使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協調一致。

另外,和老師多聯繫,根據孩子的特點,請老師在班上給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任務,使孩子改變不利的角色地位,激發孩子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


4、家長陪伴,改變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改厭學為樂學。

孩子厭學的一大原因就是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一成不變、重複性的枯燥學習,使孩子產生厭倦心理。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可以改變孩子的學習模式。

  • 遊戲化:將所學的知識變成一種遊戲,比如家庭競賽等,使孩子在遊戲中逐漸產生學習的樂趣。
  • 故事化:將枯燥的知識變成有趣的故事講出來,更能夠有利於孩子學習。比如在學習分數的時候,編成故事把真分數和假分數看成兩個國家的隊伍,1為裁判,通過與裁判的比較完成對兩類分數特點的學習。這樣更加生動有趣。
  • 趣味化: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內動力。比如背課文,如果死記硬背,時間長了,孩子必然產生厭倦心理。家長可以把課文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具體、有畫面感,還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有關作者、文章等方面的背景資料,這樣孩子產生興趣,當然就記得容易,也願意背誦。



5、家長降低期望值,不要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

如果家長對孩子期望太高,孩子總是達不到,就會利用逃避的心態去處理問題,最終產生厭學心理。

【實際案例】我同事的兒子在小學5、6年級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放了學不回家,在外面玩到很晚。後來才知道,因為他媽媽買了一大堆練習,一回家就讓他做練習題,根本沒有玩的時間,所以乾脆不回家。後來她媽媽改變了方式方法,這孩子也能按時回家學習也比以前專心了。

所以,再美好的願望,也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制訂合理的要求,不能夠揠苗助長。

(二)學校和老師的原因造成的孩子厭學

老師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評價學生時重優點,多鼓勵,給學生熱切的期望。發揚學生的長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對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同時要改變教學方式,把課堂變成學生成長的樂園。


(三)孩子自身原因造成的厭學

家長可以教給孩子這幾種方法和技巧:

1、想自己會成功,不要想自己會失敗

告訴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滿懷信心,想自己會成功,在成功的思想指導下,想方設法認真去做,就會接近成功。如果滿腦子自卑,畏懼思想,會將自己緊緊束縛住,行動不得。

2、經常提醒自己,自己比想象中的要好

心理學家根據大量的實驗研究指出,超常兒童和弱智兒童大約各佔2%,95%以上的人在智力發展上沒有大差距。自己的智力不比別人差,不要老想著自己不如別人,低估自己高估他人,你自己不夠聰明,為藉口為失敗找理由。

學習成功的人是那些有自信心,勤奮好學,講究策略方法,肯動腦子思考的人,每個人這樣做都會成功,相信自己也具備成功者的條件,一點都不比別人差,千萬不要自我否定。

3、形象控制法

形象控制法的實質是想自己成功的事,想美好的形象,藉助以往成功的美好形象,激發自己的信心,藉助美好成功的形象,消除失敗,自卑心理。

著名教育學家魏書生就曾有這樣一個例子,他有一個學習很差的學生,對學習一點自信也沒有,魏書生就問他,“你仔細想想,你沒有學習好過的時候嗎?”他想了想說,“有,在小學二年級。”“那你就想學習好的時候自己的狀態,還有自己的心情。”依靠想象曾經的成功經歷,這個學生最終從後進生慢慢變成了好學生。

4、自我暗示法

有研究表明,積極的自我暗示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潛在動力,從而讓學生更能夠達到理想和目標。碰到困難和挫折時,更有克服的動力和信心

讓孩子給自己編一段積極的自我暗示詞,經常給自己鼓勵打氣。但是暗示詞最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最好能夠具體形象,這樣讓孩子在自我暗示的時候更有目標和方向。

比如,找出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優點,用自己的話寫出積極的自我暗示詞。

5、遠離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

很多孩子厭學是因為受到了一些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對這種情況,要幫助孩子認識到他們的危害,在物理距離上幫助孩子隔絕與他們的聯繫。同時,利用前面所說的方法,積極引導孩子把興趣關注到學習上來,這樣孩子慢慢就會克服掉厭學心理


結束語: 總之,雖然厭學情緒在學生中存在著,但是厭學情緒不是不可以克服的,也不是不可以改變的,只要家長、學校、老師積極的尋找原因,改變策略,針對孩子的情況行之有效的進行引導,孩子就會慢慢的把厭學變為喜學、樂學、好學。


師者馥仁心


孩子厭學原因很多。

我一個朋友家孩子今年十歲,前一段時間特別厭學。本來這孩子1-2年級成績還不錯,雖不考100分,但每次也都能在90分以上。到了三年級,似乎開始厭學起來。我朋友向我諮詢如何改變孩子厭學的情緒,我便詳細的詢問了孩子的有關情況。

原來孩子升入三年級後,由於成績稍有下降,他媽媽常常責備他,並與成績較好的朋友家的小孩比較,有一次他小孩居然朝他媽媽吼:別說了,我就這麼笨。後來這小孩作業越來越拖拉,直至嚴重到不想上學。我朋友傷透了腦筋。


我聽後給朋友指出,小孩子最怕得不到父母肯定,你拿別的小孩比較,他會感覺自己在父母眼中很差,於是產生牴觸情緒。正確的做法應該對小孩多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做好。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對這世界上一切都會感到好奇,他們求知慾強,做為家長應該村立孩子求知的自信心,這樣就能逐步改善這種厭學情緒。


閒庭來信步


現在為什麼有孩子厭學?作為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的父親,我來和大家討論一下我的觀點。

先說說我和孩子的狀態,我們目前在一所區重點小學讀書,剛剛上學的時候,我和孩子都明顯感覺不適應,原因就是作業太多!學前班的時候,我每天都可以和孩子出去玩,跑步,鍛鍊身體,但上了小學之後,明顯感覺家庭作業的量開始增加。很多時候需要寫到晚上九、十點鐘!孩子經常困、累,我也覺得難以接受。甚至孩子跟我說“爸爸,我特懷念小時候(學前班)”。到後來,我把一些認為沒有必要重複完成的作業自動忽略,而開始逐漸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目前小有收穫,但我們以後的路還很長。

通過我的實際經歷,我覺得有孩子厭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學校因素

現在的學校都以升學率為主要指標,為了達到很好的升學率和成績,老師就會給家長和孩子在課後佈置很多的作業,用來鞏固上課學到的知識點。甚至有些作業是重複的,沒有實際意義。而這些繁多的、重複的作業,剝奪了孩子玩耍的時間,作為這個階段的孩子,玩是他們的天性,而學習卻剝奪了他們的時間、壓制了他們的天性,孩子內心自然會反抗,從而有厭學的情緒。

二、家長因素

我本身是一個討厭補課,不願意給孩子增加壓力的人。但孩子上學後,我給他報了書法和英語班,雖說內心不願意,但總認為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孩子需要掌握。我這還是少的,有的家長舞蹈、繪畫、音樂等等特長班都在報,為了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多少家長逼著孩子學不願意學的東西。這又剝奪了孩子另外的玩耍時間,又增加了他們的有些厭學!

三、社會因素

其實社會因素也許才是厭學的主因!因為家長擔心孩子以後成績不好會追不上社會發展,因為學校要出成績獲得社會認同,因為社會越來越多元化,種種社會因素的大環境影響了學校和家長的選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孩子是以後的未來,作為一個家長,我真的希望給孩子一個輕鬆、快樂的成長環境,一個健康的孩子才是我們需要的,不是嗎?

我是最求8287,歡迎大家關注,評論。


替你讀書郎


當下社會可不止學生厭學,老師也厭教,家長更煩躁。上學讓參與的三方都不舒服,這到底是怎麼了?作為老師讓我告訴你,我們孩子可能進行的是假的素質教育。

1受應試教育荼毒的老師不得不成為應試教育的繼承者

我是2010年上的大學,在我之前基本從應試教育走過來的,所有一切以高考為目標,一切妨害的學習的行為都是不務正業,興趣愛好靠邊站;一切不以學習為中心的思考都是胡思亂想,人生未來沒有認真想過。整天就是讀書、背書練題、糾錯,枯燥無味咬牙走了過來上了大學。師範畢業出來當老師,我的天,我們鄧州教育依然走著以前老路。老師照課本教,學生學,然後背練糾,有什麼意思?的確是很枯燥,而且沒有樂趣,學生能不厭學,老師一天到晚糊在班裡扣學生,能不煩,學生整天重複找不到樂趣,能不厭。所謂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樂學愛學也就是空的,停留在書面上。


2遊戲小說手機比學習有意思多了,相比之下學習更令人生厭

時代在發展,以前奢侈品的手機電腦🖥家家有,手機很多學生有兩臺,裡面的小說遊戲有意思多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之下學習有什麼,天天背,日日背,反覆背,天天練......學生能把心放在學習上才怪哩。本來如果素質教育真正展開讓學生可以前面發展也行啊,學生可以通過音樂體育社團活動來調節,可是這都沒有。就剩下死學習,你猜好學生喜歡學習嗎?不,他們也不喜歡,只不過更聽老師家長話而已。


3當下學生面臨更加複雜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以前各家各戶生活因為少了當下繁雜的利益糾葛,家庭氛圍更為純正,能為孩子創造良好家庭環境,現在嘛可不一樣了。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有部分家庭爭吵糾葛不斷,雖然避免孩子受影響,但是一部分學生還是因此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也很難穩定在枯燥的學習中。社會風氣中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學生很難再重視起讀書,那讀書還能引起他的興趣嗎?

學生在單調枯燥的學習中找不到的快樂可以在遊戲中找到,在家庭中收到的困擾碰到枯燥的學習更是難以靜下心,更不說社會風氣影響了。真正的素質教育什麼時候到來,讓學生不再厭學?


佩弦教育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厭學?家長功不可沒!

曾經和一群小學低年級學生聊天,建議他們多閱讀各種書籍。孩子們一起發出崩潰的聲音:啊,沒時間!



我納悶地問:怎麼會沒時間?

孩子們七嘴八舌談著自己課堂之外的安排:平時完成學校的作業之後還要寫父母買的練習冊,做完所有作業就該睡覺了;週末各種補習班,有的半天需要參加兩個!

我問他們:這些補習班不是你們自己選擇的?

孩子們異口同聲:不是,都是他們幫我們選的,不同意不行!

我聽完內心五味雜陳。難怪這些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他們長期被動補課、學習的感覺應該和我們被領導安排常年加班的感覺類似吧?

當學習變成一種被動的任務,學習的過程一直被監管,孩子的感受一直被忽視,可是每天忙碌的學習無法給自己帶來任何愉悅,結果卻永遠不能讓自己和父母滿意,孩子怎不厭學?


媽咪老師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大寶今年12歲,這段時間大寶情緒就不穩定,動不動就想讓我給他請假,聽老師反應他每天上學都是最後一名,說孩子有厭學心理。

我家孩子厭學?

孩子討厭一樣東西,理由很簡單,說明他在這件事上沒有感到開心,或者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和大人討厭一樣東西是一樣道理。

大寶三年級時,有一段時間就有不想上學的想法。他給我提過很多次,原來是班上一個調皮同學經常欺負他。後來,我找那個同學的媽媽溝通過很多次,也經常給孩子開導怎麼和同學們相處,怎樣換位包容理解別人,也慶幸那時他遇到一位好老師經常開導他。現在大寶再說起三年級這事。他告訴我,幸好媽媽和老師的開導才扛了過來。因為那時,他曾有過想自殺的想法。這就可想而知,這件帶給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現在大寶六年級,小升初衝刺重要階段。可是大寶有幾次提出想請假,主要原因是,他作業沒有寫完。那幾天,大寶在網課上補數學,所以寫作業的時間很少,而且那段時間作業量又多。孩子寫不完作業害怕被老師罵。所以他就想請假,我和孩子溝通過,說服了他繼續上學。有問題解決問題,逃避不是辦法。

大寶有向我演示過老師發火是什麼樣的?當時我都被嚇到了,原來老師發火的時候那麼嚇人。後來我和孩子繼續溝通,理解老師也不容易,學生成績和他們的工資有關,所以他們想你們考出好成績。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大寶從小沒有引導好,一直膽小,就是忽然有人大聲說話,孩子都會緊張害怕。

為什麼孩子會厭學?

1,學校經常有人欺負他,他不開心。同學關係相處不愉快。

2,老師冤枉過他,或者當眾批評過他。讓他自尊心掃地。

3,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給孩子壓力過大。產生逆反心理。

4,雖然教育局禁止體罰,還有老師依然不改,體罰學生,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傷害。

5,孩子沒有知心朋友,壞情緒得不到適當的發洩,積壓太久,學習無心,成績差,沒有正確的引導。父母和老師都不理解關心。

6,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不夠,或者愛孩子的方法有誤。

等等以上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厭學。

父母應該怎麼做?

認真傾聽孩子說明不上學的理由,安撫孩子受傷的心,對孩子說,我理解你。並告訴孩子,我們相信你能處理好這件事。這時一定要多給孩子輸入正能量。像我孩子作業沒寫完,我沒有批評他,因為他連續一週早上六點就起床寫作業了。我看見他很努力。多拿孩子的優點出來描述給孩子信心和力量。

孩子每天都在上學成長。父母一定也要學習親子課或者兒童心理課來成長。這樣才能知道孩子內心真正需要什麼?遇到問題也能更好的開導孩子。愛學習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最好榜樣和引路人。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音頻親子課程和中醫育兒方法,有需要的請關注私信。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厭學呢?

我家孩子現在上學前班,每週一晚上6點,都會上畫畫課。學前班是5:40下課,有時候我有時間也會接孩子,接到後,走路把孩子送到繪畫教室。前後一共5分鐘。

到了繪畫教室大概是5:45,一起去的同班同學會在家長的要求下會寫作業。我對孩子不做這樣的要求。孩子想利用這15分鐘寫作業就寫,不寫就玩畫室提供的玩具。

我是這樣想的,孩子早上7點起床,不到7:40就到了學校,晚上5點40接,這期間有10個小時,一個不大點的孩子,每天在學校的時間超過了10小時,10小時裡,孩子很少有自己自由玩耍的時間,孩子有可以自由支配的15分鐘,為什麼不讓孩子玩一下,適當放鬆一下呢?況且孩子回家後也會自己主動完成作業。

晚上9點,帶著孩子去樓下玩,看到鄰居老大爺只帶著小孫女玩,問怎麼沒領大孫女一起玩,答曰:“老大在家寫作業,要寫到十點多才完。”我知道鄰居家的大孫女是去年才上的一年級,沒承想,一年級孩子的作業,竟然要做到晚上10點多。

國家提倡減負,但孩子們的學習負擔真的減輕了嗎?揹負著沉重的學習負擔,孩子們能喜歡學習嗎?

一、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喜歡學習?

1.學習時間長、學習任務重。

上面我家鄰居小孩的例子,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我不知道。但我記得我們上學的時候,每位科任老師都會給我們留作業,而且作業內容多樣。每位科任老師都說留的作業不多,但殊不知這所有的作業都是由每位學生自己完成。加起來的作業量是很大的。

簡單說下我家姑娘學前班的作業任務。當天學的漢字、拼音,數學加減法。另每天要講故事,還要在老師留的作業之外,再完成由家長自己出30道數學的加減法題目。每天孩子的時間也是安排的滿滿的。不過孩子目前還有看20分鐘動畫、樓下玩耍一個小時的時間。


2.學習內容超前、學習難度高。

我家孩子現在學的內容,就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習內容了。小學一年級學生做的數學練習題,我們上學期早就做過了,現在給孩子出題都出比較難的退位減法,比如28-19=?

小升初、初升高的學生們,快放暑假了,但大多數都要開始預習初中、高中的學習內容了。超前學習,超難度學習現在很普遍。

3.家長給孩子報考各種輔導班、興趣班佔用了孩子絕大部分課餘時間。

我家孩子有個女同學,她媽媽給她報了很多興趣班,光我知道的就有繪畫班、舞蹈班、圍棋課、小提琴課、跆拳道、游泳課、籃球課。一次碰到另外一個孩子家長,我就問怎麼不見那誰誰誰一起畫畫了,答曰,那孩子媽媽說給孩子報的課太多了,上不過來,畫畫課先停一段時間。

孩子小,幾乎沒有玩耍的時間,孩子能夠喜歡不間斷的學習嗎,連我們成年人,也時不時想娛樂一下,以緩減工作、學習的壓力,何況是孩子了。

4.最為直觀考試成績不斷的敲打著孩子的靈魂。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考試。然而每次考試得第一名的只有一個。第一名的孩子無疑時快樂的,無疑是願意學習的。

但對絕大多數孩子來書,成績比第一名差,成績差,沒有成就感,也就不那麼喜歡學習了。我想這也是很多學校,選擇不公佈學生成績的原因吧。

5.父母總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父母們對孩子沒好氣。有的父母還對孩子諷刺挖苦。父母可能是想刺激孩子,但這種方法,通常不能起到正向的作用,反而會極大的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們經常拿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比,你看人家誰誰誰,數學好,英語棒......我怎麼就生了你這樣個孩子。父母這樣總拿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比,只會讓自己孩子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不喜歡學習。

6.來自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的誘惑。

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家家不是電腦就是iPad,每天我們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打交道的時間最長,用手機、電腦來辦公、聊天、收郵件、遊戲等等。

有時候父母們為了不讓孩子哭鬧,會給孩子一個手機玩,但很多孩子卻因此而迷上了遊戲。遊戲自然是吸引人的,對於自控力弱的孩子們來說,玩遊戲成了孩子們最大的快樂,學習自然就被放到一邊了。很多學生因為痴迷遊戲,而荒廢了學業。


二、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喜歡學習呢?

我們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去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1.讀好書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作者的生活經歷,也是經驗的總結、智慧的感悟。

每本書都包含著作者的智慧。父母幫孩子選擇一些適合孩子讀的書,這些書依據孩子的年齡、愛好選擇,讓孩子喜歡上讀書,讓孩子汲取書中的精華、養分,讓學識、修養慢慢的浸潤到孩子的骨髓,讓孩子變得更加智慧、明理。

2.從實踐中獲得成就感

毛主席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其實通過實踐,也能讓我們獲得成就感。怎麼去實踐呢?打個比方,孩子上學前班,數學學的一般,我們可以來嘗試一次購物。我們拿上10元錢,給孩子買個冰激凌4元,讓孩子算下買完冰激凌,售貨員應該找還我們多少錢?孩子算對了,有小小的成就感,同時也獲得了冰激凌。這樣的小實踐,父母可以根據具體額實際情況去設置。一來二去,孩子很可能就喜歡上了數學。

孩子從實踐中獲得成就感,父母再給與孩子適當的表揚,孩子得到父母的認同,更加堅定了學習的信息,更樂意花時間去提升自我。

3.交高人

交高人,顧名思義,就是結交比孩子自己優秀的人。這裡面有兩層意思。

  • 一是讓孩子結交學習好、品德好的同學,和優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更優秀。
  • 第二層含義就是給孩子找一個孩子比較信服的高人。這個高人通常是家裡的親戚,或者是父母的好友。對於父母的話,很多孩子是不會聽的,但是對於高人的話,孩子是很願意聽,並且樂於實踐。我的外甥學習比較好,但他爸爸、媽媽的話,有時候他不會聽,而我這個舅舅的話,孩子很樂意聽。

4.父母正向引導,尋找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作為父母要做一個良好的觀察者,從孩子的行為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與正向評價。

看過一則泰國的廣告,看完這則廣告,會讓人感覺很溫暖、很勵志。這則廣告的名稱是《再努力一點點》。父母們可以通過網絡搜索一下。

或許你的正向引導,會創造一個不一樣的奇蹟。

5.應用“門檻效應”——科學學習,提高成績。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會碰到難度層次不一樣的題目。對於孩子來說,有些題目比較簡單,有的稍微有些難度,有的難度比較大。

如果孩子不太喜歡學習,那麼當孩子學習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幫孩子多選擇一些稍有難度的題目。孩子做這些題目,就如同邁過一個門檻。門檻不高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但邁過門檻,孩子就會有提高。通過門檻效應學習,孩子會獲得成就感,也就會越來越喜歡學習

。孩子不斷的提高,以前覺得難得問題,通過不斷的提高,或許也就不難了。

6.掌握記憶規律,有計劃的複習。

孩子做作業前,可以將一天的學習內容簡單的回顧一下,可以嘗試讓孩子寫下當天的學習內容,這是讓孩子回憶的過程,也是讓孩子再記憶的過程。

我們的記憶和遺忘是有規律的。根據規律去學習、記憶,更科學,也更有效果。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過程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有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兩種。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再經過進一步強化後成為長時記憶。長時記憶的保持時間有長有短,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長時記憶就會繼續保持下去。

我們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中可以看出,記住一件事,,過二十分鐘後,我們的記憶率就變成了58.2%,一天後記憶保留率是33.7%,31天后只有21.1%。

7.父母不要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讓孩子和自己比。

通常情況下,父母總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這樣做有百害而無一利。堅決不可以這樣做。那怎麼做呢?

讓孩子和孩子自己比。這次孩子考了73分,全班倒數第幾名。請父母壓抑住自己的怒火,好好分析一下孩子考試成績差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加以解決,鼓勵孩子努力學習。不要和班裡的第一名比。孩子下次考84分。考84,和上次的73比,有進步。給與孩子正向評價,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學習,或許下次孩子會考的更好。

8.給與孩子適當的獎勵。

孩子有進步,父母給予口頭上的正向評價的同時,也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

比如我家孩子,平時表現比較好,我們就會給她加分,當分數達到一定數量如100分,那麼可以用100分換一個禮物。孩子最喜歡芭比娃娃,夠100分就給孩子買了個芭比娃娃。

通過實物獎勵,孩子更加樂意去學習。

9.父母提供和睦的家庭氛圍有必要。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理環境,二是情感環境。

  • 儘可能的給孩子提供一個只屬於孩子的一方天地,讓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物理學習環境。
  • 良好的情感環境也是十分必要的。父母每天相互謾罵,甚至打架,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10.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一個“21天效應”,就是專門培養習慣的。具體是指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

孩子年紀小,自制力差,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通過21天效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可見習慣對學習有多麼重要的作用。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後,學習就成了孩子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用家長催促,孩子就能自動自發的學習,而且學習的品質也不會差。同時家長也會輕鬆許多。

【寫在最後】:孩子是父母的孩子,對於孩子的學習,父母能夠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作為父母,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去掌握一些培養孩子愛學習、會學習、能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一個考驗父母的過程。只要父母的做法得當,孩子會愛上學習。


曉曉筆記


這都是家長逼迫的結果,現在的家長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給孩子報各種的輔導班,孩子的童年快樂全部被各種補課佔據著。現在的孩子一點也沒有90後孩子小時候的童年樂趣。現在十歲的孩子都沒有什麼生活,全是父母包辦的,他們唯一知道的就是學習補課,所以孩子會越來越厭惡學習。一味的補課,只會適得其反!


佛塵緣


孩子不是天生厭學的,絕大多數孩子剛上學的時候都是興高采烈的。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會慢慢對學習不感興趣,為什麼?

有如下幾個原因:

1、孩子感覺被束縛住了,自己完全被控制,沒有一絲自由。

孩子在學校得規規矩矩的,從上課到下課,每時每刻都彷彿被監視,被限制。回到家之後,孩子又被作業束縛住了,被父母監控住。這樣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孩子就會厭惡學習。

2、孩子上學換來了低評價,影響了孩子的自信

現在的孩子,每天都會被評價。寫課堂作業如何?上課紀律如何?學校表現如何?課後作業完成如何?孩子完全暴露在別人的評價當中,而這些評價主要又是以負面評價為主。

比如考試考了98分,成人只會關注那丟掉的2分;寫了幾頁作業,大人只會關注錯掉的那幾個題目。大人似乎對打勾的地方沒有感覺,對打叉的地方特別敏感。家長對孩子的每個錯誤都如臨大敵,對孩子的學習表現如坐針氈。

孩子每天都需要面對的一個考驗是:你為什麼還在犯錯?

大人似乎忽視了一點:小孩子本來就應該是會犯錯的呀。

3、學習沒有帶來成就感

孩子無法學習獲得成就感。成就感來源於兩個方面:

一是獲得別人的認可;

二是自己真正的掌握知識。

遺憾的是,大部分同學都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因為除了前幾名之外,後面的同學幾乎都會或多或少的被催促著前進。甚至考了前十名,家長或者老師依然會要求孩子更進一步。


其次,現在有些題目太難,超出孩子的理解力。如果經常遇到這些問題,孩子就會很迷糊,因為ta沒有感受到自己掌握這些知識,這樣的感覺會讓孩子不安。

要想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需要大人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來幫助孩子。絕大多數孩子是討厭學校的學習的,這是一個現實。我們現在屬於逆勢而行。

一、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要想做到這一點,作為家長的你就不能挑剔孩子的學習過多。你需要掌握“三不”原則:

儘量不要問孩子成績

就像一個工資不高的人,你不可以經常問ta工資是多少一樣,如果一個孩子處於厭學的階段,你是絕對不要跟孩子談成績的。

儘量不要問孩子學習怎麼樣

厭學的孩子,你問他學習怎麼樣,孩子能怎麼回答你呢?這隻會勾起他內心的傷痛,不會讓他更愛學習。

少問孩子作業

如果孩子成績差,家長免不了嘮叨孩子:你作業寫完沒有?什麼時候寫作業?你怎麼寫作業這麼慢呀?

你越是嘮叨,孩子對作業的感覺就越差,他越想逃避寫作業。

要想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兩個方向考慮:

1、肯定孩子的進步

比如成績進步了,排名進步了,某個學科進步了,紀律變好了,能夠按時寫作業了,某類題學會了,計算更快了....家長每天要找出幾個孩子的進步來肯定孩子,增強孩子的成就感。


2、拋棄難題,別鑽牛角尖

有些難題超綱太多,完全沒有必要做。遇到特別繞的題目,特別是大人都覺得難受的題目,我們要學會放棄。很多家長看到有題目就一定要孩子解決,實際上這是不對的。有些題目本身設置就不科學,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力,這些題目到底適不適合孩子做,有什麼好處嗎?


二、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孩子在學校一天已經憋瘋了,回到家你再監督孩子幾個小時,孩子不厭學才怪呢,對吧?

我們希望孩子寫作業,實際上孩子也有意願要自己寫作業。但是一方面他覺得有點累了;另外一方面他想著玩一下;又或者作業讓他覺得有點難。

這些原因都可能阻礙孩子寫作業。我們要把這些干擾因素去掉。然後給孩子一個空間和時間自己安排寫作業。

只有孩子感覺自己在安排事情的時候,他才有一定的掌控感,孩子才不會那麼討厭學習。

三、允許孩子犯錯

我們的教育已經走上了一個極端:從小就以完美來要求孩子。在孩子最需要練習的階段,我們竟然不允許孩子犯錯,竟然要求孩子做得又快又對,這真的是非常荒唐的事情。

我們在濫用孩子的智力基礎,因為大人的過度索取,很多孩子很小的時候對學習就開始厭惡,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可以說,如果我們允許孩子犯少量錯誤的話,孩子在學校就不至於像現在這麼痛苦,孩子厭學的可能也會下降很多。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每天都要被限制,都要接受各種負面評價,感覺自己無法達到大人的要求,這樣的孩子能不厭學嗎?你只有反過來操作,保護好孩子內心深處好學的種子,才能有效避免孩子儘早進入厭學的陷阱。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1. 輕度厭學,指孩子對於學習提不起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走神發愣,課下不認真完成作業,抄襲,或者偷工減料的完成作業。

  2. 中度厭學,指孩子已經開始用一些過分的行動來對待學習,撒謊、逃學,一談到學校和老師就開始厭煩。

  3. 重度厭學,指孩子對於學習已經產生了心理障礙,恐懼、自卑,無法對於學習有任何交流。

從以上結論我們可以對於厭學進行以下分析:

  1. 家長、老師給與孩子過高的期望,使孩子內心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而家長不滿足於學生的每次進步,只看重更高的目標,使孩子產生永遠無法達到家長期望的挫敗感,學習動力逐漸降低。

  2. 學生自己對於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接受家長和老師“填鴨式”的灌輸,也不知道自己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學習帶有盲目性,自然就缺乏學習的動力。

  3. 社會上求學、求職壓力的不斷加大。以成績和名校為衡量標準的社會環境,導致學生無法用輕鬆的態度對待學習。

所以,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長和老師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了這種問題,應該及時的指導孩子改變心態,切不可讓厭學的程度加深就為時已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