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虧損了,“一把手”和企業的管理人員該不該降薪呢?

和為貴ythq


不應該用降薪的辦法來處理,只要讓巡視組查清每一筆進出賬清楚就可以了,算他們無能就可以了。


上葦甸


本人曾是國企工人,在勞資部門工作多年,對此很有感觸。

企業興衰與領導尤其是一把手有很大關係,尤其是行事霸道、剛愎自用的領導,制定決策就是拍拍腦門子,集體決策和監督機構形同虛設。失敗了就是班子決策失誤,簡單做做檢討,甚至連失誤、損失等字眼都不會出現,當做任何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企業興盛時,領導心安理得掙著員工幾十倍的收入;企業虧損,領導依然拿高薪,月工資足夠普通員工至少生活半年以上。不降薪,對得起誰?不降薪,攜手共進、同甘共苦的基礎在哪裡?

面對連年虧損,員工工資遲發甚至拖欠,領導還好意思把高薪揣進口袋,只能說明領導心裡,壓根就沒裝著企業和工人。

工人就是具體執行者,簡單、重複、機械地工作,出現失誤,扣獎金、罰工資在所難免。領導是企業發展路線制定者,就該承擔相應的責任損失,畢竟高收入和高風險、大責任是成正比的。

單位領導如果面對錯誤避重就輕,成績面前相互爭搶,效益瓜分一擁而上,這樣的企業發展前景必定日漸狹小,企業的發展步伐一定日益為艱,關門倒閉是遲早的事。


繁華正在遠去


國企虧損,一般不會降薪,相反還會升職加薪。不懂國企運行規律的,不要瞎說。這個要看虧損的原因,政策性、社會性、戰略性虧損,那是為社會為國家做戰略做貢獻,怎麼能打板子呢?經營虧損,往往也會調整經營班子,降職降薪的事情比較少見。

國企與外企民企私企不同性質,承擔的職責不一樣。國企要承擔三大責任:zz責任、社會責任、經濟責任。這三個責任是相輔相成的,怎麼能用一個經濟責任,涵蓋全面呢?國企盈利了,你們罵龍短(ld諧音);國企虧損了,你們罵無能。我們不能用一個角度來分析,上級為什麼不給他們降職降薪,因為這是上級安排讓他們必須虧損的。

比如,一些偏遠地區,通水通電通路通高鐵,論經濟性,傻子才去幹呢?誰去做呢?就讓國企去做呀。不虧損才怪呢?這就是用國企的虧損去補貼社會。這是政策性虧損,國家能不認賬嗎?這樣的虧損,是光榮的。

比如,重媚貿易佔(諧音)中,有些航運,私企誰敢去?還是讓國企去啊,賠本也要去啊。比如,某項產品短缺,國企要保供啊。舉一個例子,天然氣緊張,私企可以漲價,國企不但不能漲價,還必須降價保障供應,去平抑wujia啊。

這些國企的經營,不完全以掙錢為目的,平時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當國家需要的時候,就要做出貢獻。這一點,網友經常起鬨謾罵,其實是不知道國企承擔的其他責任。所以,一些國企虧損,這個賬不能算在經營者頭上,人家心裡委屈著呢,還揹著這麼多的罵名,怎麼能降職加薪呢?

但是,實事求是地講,很多國企是經營性虧損,這是由於經營班子無能、貪心、不作為造成的。這個就不展開寫了,網友都清楚。許多國企處於完全市場化的領域,不承擔或者少承擔社會責任,與其他民企私企一起PK,如果是經營層無能造成的,上級當然要考核他們。但是,降職降薪的事情很少發生,這是國企的弊病之一,能上不能下。

還有一種就是經營班子心術不正,拿國企利益換取個人私利,這一點被抓的經理層也比較多了,不是降職降薪能饒過他們的了。這一點不展開說了。

未來的國企走向,是兩個方向:一是承擔三大職能的國企、央企,更加強化,畢竟國家的安全需要他們關鍵時候做貢獻。二是完全市場化的國企、央企,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有的還是進行混改,逐步走向國際市場,成為真正市場化型的公司,經營不善的企業管理者,必然遵循市場優勝劣汰法則。


職場火鍋


我們公司國企年年虧損,領導經常讓員工提創新,提創新,找出路,你說一個一線職工天天在現場幹活,你讓他怎麼找出路?為你這麼大一個企業找出路嗎?員工要是能帶領大傢伙找到出路,他還當什麼職工啊,需要有精明的領導,帶領大傢伙一起創新,。企業虧損嚴重。天天給員工講,讓員工勒緊褲腰帶,馬上過年了,工資才發到九月份,好多年輕職工都有房貸,你還讓他怎麼勒緊褲腰帶,腰帶都嘞斷了。企業虧損最應該感到羞恥的是領導。


輕鬆減肥


他們不會降薪的,他們只會在工人身上找,什麼重新核定工時啊,歇年假沒有全勤獎。安裝攝像頭,工人上廁所時間長扣錢啊,發的勞保減質減量啊加班沒有班車自己坐車啊等等!總之倒黴的總是一線工人。甚至工廠倒閉他們賣設備都能摟一筆!再不行他們可以平級調動。換一個地方繼續賺錢。現在國家也開始實施一些政策對於那些不作為的領導幹部撤職不用這是大快人心的,也使得國家少受損失!


719875231662


國企虧了,“一把手”富了!正是因為他們都富了,所以國企才虧了。如今富起來的群體是企業幹部及包工頭,這是傻子都明白的事實。


駭客563


實事求是地講,虧損有戰略性的智慧型虧損,也有完全是失控狀態下的不該有的虧損,還有投資前期的預見性虧損,所以,對於虧損不能一概而論。這些虧損,不僅會發生在民企和外企,國企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虧損的情況下,究竟“一把手”和企業的管理人員該不該降薪,完全要看這些虧損是戰略性的,還是失控狀態下的,還是新項目開啟後預見性的虧損。

一、關於戰略性的虧損。

戰略性的虧損與失控狀態下的虧損不可同日而語。企業的經營,有時候為了讓未來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或者為了讓其他的業務在未來能夠盈利,不得不在戰略上做出讓步,讓某種暫時的虧損先發生,以便拯救其他業務或者讓其他業務逐步開始盈利。這樣的虧損,是“有意”而為之,所以還談不上“一把手”和企業管理人員降薪的問題。公平、客觀一點講,每個企業都不可能自始至終都是盈利的,公司的發展本身也是成峰谷趨勢的,正如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一樣。這種狀況下,還是要等待戰略性虧損後的結果。即便是戰略性虧損沒有帶來未來的收益,也說明只是預判的問題。“一把手”和其他管理人員只要是真心未來企業的發展,沒有收到預期的收益也是情有可原的。只要用心,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盈利是一定可以成就的。

二、關於失控性質的虧損。

什麼叫失控?就是因為能力、遠見、視野、態度完全不匹配而帶來的虧損。這種虧損不僅是因為能力的問題,遠見的問題,而且還有態度的問題。這樣的一班人馬,本來也沒有什麼“本事”,最後把企業搞得亂七八糟,以至於導致了企業的虧損。這樣的“一把手”該撤職撤職,該降薪降薪,沒有什麼可商量的(我們也只能說說而已,實際上,國企發生這樣的事情,哪裡有什麼降薪一說)。至於企業的管理人員,很難講。大家都是為了一條生存之路,不得不按照“一把手”的胡亂指揮而行事,虧損大多與他們沒有什麼關係,說不定裡面還有“諍臣”呢,但胳膊拗不過大腿啊。降他們的薪毫無道理可言。但對於那些附炎趨勢、溜鬚拍馬、沒有什麼真才實幹的管理人員,當然也是一樣:撤職、降薪,甚至辭退。

三、投資前期預見性的虧損。

還有一種虧損,是投資前期預見性的虧損,或者剛剛接手一個本來就虧損的企業不久,暫時有虧損的狀況也是可以理解的。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剛剛被另外一家國企收購的虧損企業,如果要扭虧為盈,需要一定的時間(比如兩年或者三年);或者剛剛投資了一家新的企業,在投資的前期,虧損都是在預算之內的,因為要盈利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段。這種情況下的虧損,也不能一刀切,去隨意降低“一把手”和其他管理人員的薪水。否則,沒有人敢去投資,沒有人敢去接手。這種虧損的狀態,或許在後續的時間內能夠轉虧為盈,也或許是國企的母公司的領導本身就決策錯誤,選擇了一個不該收購的企業,和新接手的“一把手”沒有什麼想幹,或許還是“犧牲品”呢,怎麼好一棍子打死呢。

小結:個人認為,對於虧損,還是要區分不同情況的。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把虧損歸罪於一把手和管理人員,未免太過於武斷了。對於那些有能力、有魄力、能用心的一把手和管理人員,還是要客觀公平地對待;對於那些沒能力、沒態度、混吃喝的一把手及其管理者們,當然應該降薪、降職。只是,我們說了也不算啊。否則,哪裡還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虧損的國企。我的父輩就在國企,後來虧損,要賣給私企,被舉報沒得逞,後來,還是被一家更大的國企收購了,還在虧損。他們都活得好好的,哪裡有什麼降薪、降職。


耕然夫


我們廠裡虧投了一把手還有其他領導不但不降職減工資,還升官拿幾十萬年薪!工人卻下崗。


用戶5996313983


私企虧損,一把手和管理層,甚至員工都在降薪,還別說國企了,他們開始虧損,會有強大的g家做後盾,但是持續虧損,一把手和企業管理人員降薪是必然的。

如果作為國企虧損,不首先給一把手和管理層降薪,那就是領導者腦子的溫度肯定降到了冰點,沒有任何的思維意識去拯救企業。

一、人力成本佔比較大,通過降薪可以降低運營成本

一個企業的人力成本基本上佔據了企業總營業額的20%以上,而管理層的人力成本幾乎佔據了整個人力成本的的一半。作為國企,一把手肯定年薪都在四五十萬以上,甚至還有幾百萬的年薪的一把手。

如果連年虧損,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能夠首先將一把手的薪水降低30%-50%,那將為國有企業省出一大筆錢,可以繼續支撐企業的運營。再加上把管理層的工資縮減30%-50%,也能節省一筆可觀的費用,來為國有企業贏得喘氣的機會。

二、組織機構臃腫,通過降薪起到“精兵簡政”作用

也許是因為國企的緣故,估計管理層裡面的關係戶,靠溜鬚拍馬上位的庸才也比較多,導致組織機構臃腫,管理決策不能很好的傳達到基層,並且在執行上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國企的內幕和黑暗也是有所耳聞,吃、拿、貪、要,各種貪汙,各種懶惰、各種瀆職,各種枉法,導致國企積惡成疾,重負不堪,長此以往,肯定是要虧損的。面對此種情況,可能有些人的背景比較硬,一把手可能還不能通過正常的行政手段去處理一些事情,那麼,正好藉此虧損的狀態,一把手應該自己帶頭,來通過大幅度的降低管理層的薪資待來逼迫有些人自行離開。

所以,面對組織結構臃腫不堪,通過大幅度的降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精兵簡政”的作用。

三、降薪可以刺激管理層再次雄起

當然,除過第二點我所說的嚴重情況之外,可能只是由於國企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讓管理層都比較安逸了,沒有剛開始的那種激情了,他們很享受現在安定的太平盛世,卻不知世界經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天都有很多的企業在無情的競爭中死去。而國企因為有國家的支持和輸血,才不至於那麼容易的倒塌。

那麼,現在通過對管理層的整體降薪,可以讓他們意識到到問題的嚴重性,以便起到刺激管理層再次雄起,為創造更多的業績,為自己將來能繼續拿到高工資努力的奮鬥。所以,降薪在一定程度上有負激勵的作用。

綜上所述,國企虧損,要想自救,必須通過對管理層大幅度的降薪來實現,一是節省成本支出,爭取緩衝的機會,二是可以刺激內部人員再次奮發圖強,讓他們知道,他們這一生將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筆記簿杏豆


根據我的社會經驗和職業經驗,也經過我好幾個在國企當領導的朋友,他們在吃飯的時間,談到:國企虧損時,一把手是要承擔一些紀律處分,但沒有達到扣薪的標準。也就是說,國企虧不虧損與一把手的薪酬沒有絲毫的關係。但是。我想在國家以後的企業發展中,一把手的業績可能會與薪酬直接掛鉤。

001:

我們很多朋友在職場上,會覺得企業虧損或者說造成企業經濟效益下滑時,領導要負很大的責任,而且是“一把手”的領導更是造成這種業績鉅虧的罪魁禍首。他們應該被處分,他們應該被警告,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我身邊的好幾位在國企裡面的朋友反應,國企出現虧損時,管理層至多被上級領導談話批評或是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變動,為了更好發展企業的潛力和未來。

但是,你說:企業出現虧損時,一把手會被降薪。他們說,在他們的身上至少沒遇到過……

所以,我們就可以猜出我國現在例如像許多國企、央企、事業型單位出現生產效益和生產經營上的不利,而導致企業陷入業績巨損時,領導會被責問,但是,國家是絕對不會扣他們的薪水福利標準的。

002:

那麼,這麼看來,我個人覺得如果國家以後在這樣的國企、央企、事業型改革中,如果國企、央企、事業型單位經營的經濟效益出現大規模的虧損時,領導不被責問的這種現象應該被問責甚至說應該與他們的薪酬福利標準相掛鉤。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國僉在經營理念和經營效益上,相比於國企而言,雖然說實行的就是996加班工作制,甚至說強迫員工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凌晨一點左右。

但是,我們會發現也正是工作時間與工作制度與員工的工作福利薪酬相掛鉤才以至於私企在現在的生產規模、經營理念、經營效益上相比國企、央企、事業型單位好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從私企的發展角度來看,國企、央企應該實行這樣的工作制度,實行996工作制,讓員工的工作薪酬福利水平與工作業績相掛鉤,而不應該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就無所事事,這樣的工作制度看似合理,其實,對國企、央企的人員來說,這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浪費自己的青春,所以,現在國企、央企需要迫切地進行改革。

我個人覺得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從領導的管理層首先入手,讓領導管理層的薪酬福利標準以及個人業績相掛鉤,這樣國企、央企人才能在以後的發展中,獻出自己的優勢與未來發展的潛力。

003:

所以,我個人覺得在2020年國家出臺的有關相關政策中,國企、央企的改革迫在眉睫。

如果國有企業、央企、事業型單位在相關經營理念,相關經營規模上,不進行重大改革就會造成一些領導懶政,只拿自己的工資,而不顧國家的經濟效益,反而耽擱了國企、央企的發展。

所以,我覺得下一步的國家改革主要針對的就是國企、央企的管理層,領導的個人能力薪酬業績能力相掛鉤,而不是讓你們每天拿著工資在國企、央企的單位裡無所事事,這樣的時光一去不復返。

所以說,完善國企人事部門的管理層能力的要求薪酬福利的標準,這樣才能讓國企走向一個更高的發展水平,才會也迎來一個更好的光明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