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百家論道·老子宇宙觀生命論研究


道教文化:百家論道·老子宇宙觀生命論研究

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第三十三章)

短短六個字,是老子生命論的核心思想。但是,幾千年來,無數的老子研究和詮釋,對這句話都沒有進行準確的解釋。

在先秦,“死”與“亡”的意思並不相同,“死”指的是生命活力和機能的消失,生命運動的終止,它著重指人的生命機體而言;而“亡”指消亡,不存在。生命機體的死亡並不等於生命的完全消失,因為生命存在中還包括精神的因素,生命機體可以死亡,但是精神仍然可以繼續存在。東漢中期《大戴禮記五帝德》解釋說“死之久謂亡”,可見,“死”和“亡”所指不是同一對象,“死”和“亡”的區別是在生命機體的終結和精神的消失上。

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生命機體終止了,但是精神不消失的人是長存的。

老子認為人的生命機體和精神是兩個可以互相依存又可以分離的概念。也就是說,精神是可以離開生命機體獨立存在的。也就是我們說的意識。

本文嘗試按照老子生命論思想,進一步探索生命本質現象。

一、生命的科學認知

人的生命從哪裡來?靈魂是什麼?

中國古代認為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不同人種有一位共同的女性始祖,這一女性生活在距今14.3萬年前。古代中國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它們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西方則認為“靈”是來自上天的,只有人類才擁有。於是有“人類是萬物之靈”之說。

隨著量子糾纏理論新發現,量子衛星上天,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顛覆了人類的世界觀!量子糾纏的意思是說,兩個糾纏的量子不管相距多遠,它們都不是獨立事件。兩個沒有任何關係的量子,會在不同位置出現完全相關的相同表現。未知的物質中,比如暗物質,暗能量,它能通過量子糾纏,完全徹底地影響我們的各個狀態。宇宙之所以能維持現有秩序,只能是因為還有其他物質。而這種物質,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看到並找到,所以,稱之暗物質。宇宙中未知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對已知物質進行影響,形成無形的力量。古人云:“死生有命”,人的生死都是命中註定;又云:“境隨心生”,也就是說精神可以改變人的境遇。這兩句話結合在一起,可以看成是量子糾纏現象。人的第六感官,用量子糾纏理論解釋,也是存在的。

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說:“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施一公《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如果說精神也是一種物質,那麼,按照物質不滅定律,精神是永恆的,靈魂是不會滅的。也許有人反駁:現在的人口比原始社會增加了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靈魂從哪裡來?按照物質不滅定律,現代的建築從哪裡來?建築物質本來就存在地球,只是形態結構發生變化。同理,靈魂本來就存在的,也是形態結構發生變化。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生命是永恆的,所謂生命結束了,只是精神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並不會消失。

道教文化:百家論道·老子宇宙觀生命論研究

二、生命精神運動和生命機體運動的關係

人的生命活動,由生命機體運動和生命精神運動構成。

生命機體有開始和結束,也就是說出生到死亡。人的壽命,就是生命機體運動時長。生命機體是生命精神的載體。

生命機體運動,就是生命物質的新陳代謝。生命機體運動由個體生命基因控制。

生命精神運動,就是人的思想意識活動。

生命精神運動和生命機體運動的關係是:生命精神運動速度影響和控制生命機體運動速度。比如:在身體沒有任何活動的情況下,心慌會導致心跳加快,緊張則手心出汗,恐懼能讓人發抖,興奮會使身體出現某種反應。

同理,生命精神運動速度可以影響人的壽命長短,生命精神運動速度和人的壽命長短成反比例,生命精神運動速度低,則壽命長;反之則短。生命精神運動控制生命機體運動,生命機體運動控制壽命。人的壽命,在四維空間是生命機體運動的時長,包括身體新陳代謝等。而生命機體運動受生命精神運動調整。機體運動和精神運動構成了個人的時度屬性,也就是說,是空間加時間的屬性。生命精神運動低速運行,則制約生命機體運動在四維空間低速運行,壽命便長,反之則短。

精神運動低速運行,就是精神運動處於安靜、純一的狀態下。如對事業專心致志的追求,對課題的研究,書法繪畫,都需要安靜、純一的環境。爛柯山的那個樵夫,因為專心致志觀棋,生命精神運動低速運行,以致“山中方七日,世間已千年”,這個七日,就是生命精神運動制約生命機體運動時間,千年,是宇宙四維空間的運行時間。心無雜念,心寬體胖,也是生命精神運動低速運行。睡眠,生命精神運動基本停止。這就是睡眠充足有益於長壽的原因。

精神運動高速運行,就是精神運動處於焦慮,急躁的狀態下。民間俗語,“等人易老”,“一夜急成白髮”,都是這道理。中國漢字“急”,很好解釋了生命精神運動和生命機體運動的關係。

“急”的釋義主要有:

1.焦燥,急躁,著急;

2.氣惱,發怒;

3.匆促;

4.迅速,又快又猛;急進;

5.迫切,要緊;急切;

6.嚴重,告急。

生命精神運動的焦躁、急躁、氣惱、發怒狀態和生命機體運動的匆促、快速、迅速狀態是存在關聯的。煩躁性格的人往往老得快。一旦生命精神運動超高速運行,會導致生命機體運動超負荷而驟止,所謂“嚇死了”就是這個道理。

當生命精神運動高速運行的事件發生時,比如,突如其來的變故,使身心受到極大的打擊時,要及時調整生命精神運動狀態,實行變道和減速。就如在高速公路開車,從快速道變到慢速道,排除焦慮,轉移注意力,一心搞研究,或者一心一意從事自己其他喜歡的事情,讓精神運動處於安靜、純一的狀態下,忘記自己、忘記發生的事情是最好的辦法。

道教文化:百家論道·老子宇宙觀生命論研究

三、長壽在於心靜

我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言下之意,就是鍛鍊能增強體質,從而達到長壽目的。但是“生命在於運動”似乎對長壽沒有什麼幫助。據江蘇省民政廳、江蘇省老齡辦和江蘇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的《江蘇省百歲老人調查報告》,其調查結果顛覆所有人三觀:江蘇的百歲老人,絕大多數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經常進行鍛鍊,這與當下退休人員熱火朝天的晨練或晚練似乎背道而馳。

按照生命機體運動和生命精神運動關係理論,長壽在於心靜,即精神運動低速運行。

心性淡泊就是運靜表現。有人作出統計:從漢代至清代,人的平均壽命不到50歲,但是著名書法家們的平均壽命卻很高,例如,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其後的楊維禎74歲,文徵明89歲,董其昌82歲,梁同書92歲,翁同和85歲,何紹基74歲……從清末到民國,當時人普遍年齡為40歲-62歲,著名書法家們壽命更高了;進入現代、當代,著名書畫家們平均壽命已經超過90歲,例如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均、林散之、沙孟海、啟功、高式熊等等享壽90歲以上,朱屺瞻、蘇局仙、孫墨佛、張充和、宋美齡等更上了百歲高壽。同樣,下棋,養花,垂釣,散步,也是忘我的心靜狀態,所以棋手長壽的多。

專心致志搞學術研究的人,如科學家、院士、教授,平均壽命都很長。他們都是擁有人生追求目標的人,其生命精神運動處於安靜、純一的狀態下,因而制約生命機體運動的低速運行,這就是長壽的原因。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研究表明,擁有人生目標的老年人都會長壽。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公告稱,參與研究者5年裡接受健康跟蹤研究,發現擁有重要人生目標的人死亡幾率較低。阿根廷心理學教授博伊爾通過研究證明,擁有目標的人能從人生經歷中領悟人生的意義,並將自己的意志集中在明確的目標上。分析數據揭示,擁有重要目標與顯著降低死亡率之間存在關聯。在5年的研究中,發現感到還有事可做的老年人,死亡率比其他老年人低一半。

有追求,是長壽的最好良方。追求事業的人往往覺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日子過得真快,往往長壽。而焦慮的人,無所事事的人,往往覺得度日如年,歲月難熬,往往易老。

(作者:江西省鉛山縣葛仙山道教文化研究室主任曾健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