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一直都叫瀋陽?歷史上有過其他的名字嗎?

小蛙餐飲大學


關於瀋陽的最早記載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瀋陽被稱之為"侯城"。據《漢書·匈奴傳》載:"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這是燕昭王時期為抵禦東胡,而修建起了了一條從造陽到襄平的長城,建立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5個郡。

這時候的瀋陽稱之為"侯城"是遼東郡郡統轄下的戍邊城,在侯城的基礎上,瀋陽開始擁有了城邑。

秦漢時期,瀋陽依舊以"候城"的名稱佇立於東北,成為秦漢兩朝對抗東胡、匈奴的前沿陣地。

到了唐朝時期,瀋陽終於不再只是一個邊防城邑。工農商業的發展,讓瀋陽成為了一個邊塞貿易重鎮,唐睿宗景雲年間在瀋陽地區設瀋州,這是因為當時的瀋陽旁邊有一條瀋水的河流。遼金時期,延續了唐朝瀋州的行政設置,並大力發展。

契丹人建立遼國之後,為了發展東北地區,從河北三河、天津薊州等地擄來的漢人安置在瀋州,為瀋州的發展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金國建立後,瀋州因處於由上京會寧府到東京遼陽府和燕京這兩條交通要道的匯合點,經濟、文化得到了空前發展。

蒙古與金國最初爭霸的那幾年,曾經多次在東北地區(特別是瀋州地區)發生激烈的戰爭,在戰火當中瀋州城被毀於一旦。

元太宗六年,高麗麟州神騎都領洪福源率 40 餘城軍民歸降蒙古,蒙古授洪福源以高麗軍民萬戶之職。隨後洪福源率領降民在瀋州城廢墟上重新建起一座土城。元成宗元貞二年,遼陽、瀋州兩個安撫軍民總管府合併為瀋州等路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元成宗大德元年改瀋州路為瀋陽路。在蒙古、元朝時期,瀋州第一次更名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瀋陽。

明朝建立之後,在收復遼東之後,改"瀋陽路"為"瀋陽中衛"。雖然行政級別發生改變,但是瀋陽之名依舊不變。

後金建立之後,於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瀋陽,並在瀋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今天的瀋陽故宮)。1634年,皇太極改稱瀋陽為"盛京"。1644 年,清朝入關後隨即遷都北京,改瀋陽為留都。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瀋陽設奉天府,瀋陽又名"奉天"。

直到北洋時期,瀋陽一直都被稱之為"奉天"。到了1929 年,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後,改奉天市為瀋陽市。1931 年,日本人侵佔瀋陽後,又將瀋陽市改為奉天市。抗戰勝利之後,東北光復,"奉天市"恢復"瀋陽市"名稱。

關於瀋陽的來源一直以來都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合併說,其二是河流說。關於合併說,知名史家閆萬章先生在他的宏文 《瀋陽歷史沿革及其有關問題》 中曾經說過:"瀋陽一名始於是年";二是"瀋陽"之名是取"瀋州"之"沈"和遼陽之"陽"合併而成 。其依據源自《元史·地理志》:"元貞二年,併兩司為瀋陽等路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仍治

遼陽故城,轄總管五、千戶二十四、百戶二十五"。這裡面的"併兩司"指的是瀋州跟遼陽,兩地行政合併組成一個新的行政單位。但是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元史》只提到行政合併,並未提及名稱合併,所以說合並說只是一種推測。

事實上河流說,更符合古人的思想。根據河流說,瀋州最初是因為在瀋河河畔而得名,而古代瀋州城的主城區又在瀋河之北。根據"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所以蒙元時期才將瀋州改名為瀋陽。這在《元史·洪福源傳》裡面同樣找得到答案,據《元史·洪福源傳》記載:"蒙古汗國窩闊臺五年'福源遂盡以所召集北界之眾來歸,處於遼陽、瀋陽之間'。"

由此可以推斷出早在窩闊臺時期就早就有了瀋陽的說法,絕非是像合併說所說的那樣,元貞二年兩地合併才產生瀋陽。單從時間早晚就可以推斷出,瀋陽之名出自於河流說。


煮酒君


瀋陽城,建成之初是西漢的大將軍秦開所建的候城。這是在這裡最早的,建設城市的記錄。當然了早在7000多年以前時代,瀋陽這塊地方就有人類生活的蹤跡。這個有新樂遺址可以證明。至於說以沈為名字的城市?就元代瀋州了。到了明代,在這裡設置瀋陽中衛城。到了努爾哈赤造反期間,努爾哈赤首先拿下了瀋陽後攻打下來遼陽。在明代以前(含)明朝,都是以遼陽為遼東的首府城市的。努爾哈赤原來也準備在遼陽建都,但是,據說是努爾哈赤做了一個夢,說瀋陽城乃是龍興之地,於是停止了遼陽的皇宮建設,重新選定瀋陽作為滿清的皇城。皇太極,建國稱帝也就把瀋陽城當時更名為盛京。建立起都城。此後這裡就是有盛京和奉天府,一直到張學良東北易枳才又使用瀋陽市這個名稱了。但是,僅僅是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爆發了震驚世界的9.18事件。這裡的名字就又被日本侵略者,改名為奉天特別市。直到1945年日本鬼子戰敗投降,國民政府才把這裡的名字又更改回瀋陽市。一直到現在。瀋陽這個名字在歷史上也是一直存在著的,當初奉天府下轄縣,就有瀋陽縣這個編制。此事可見於《瀋陽縣誌》。


愛看愛思考


瀋陽這個名車最早出現是在元朝,元朝元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瀋州為“瀋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由於瀋陽地處瀋水(渾河)之北,以漢族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瀋州為瀋陽。從此,“瀋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但是後代又由於歷史原因多次更名。

瀋陽,簡稱“沈”,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 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和直屬中央軍委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駐地,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明朝崇禎七年(1634年),皇太極改稱瀋陽為“盛京”

清朝順治十四年(1657年),滿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瀋陽設奉天府,瀋陽又名“奉天”

民國十二年(1923年),正式設立奉天市政公所,瀋陽首次出現市的建制

民國十八年(1929年),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後,改“奉天市”為“瀋陽市”。

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並侵佔瀋陽後,又將“瀋陽市”改為“奉天市”。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東北光復,“奉天市”恢復“瀋陽市”名稱。

1953年,瀋陽市改為中央直轄市。

1954年,瀋陽市改為遼寧省轄市。


大遼之寧


瀋陽從漢代開始就叫瀋陽。在清軍入關建立大清後瀋陽改為奉天。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後,奉天又改回瀋陽。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扶植溥儀建立“滿洲國”後,把瀋陽又改為奉天。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東北光復。國民政府又將奉天改回瀋陽。


金山的視界


盛京,奉天,瀋州。都是曾經瀋陽的地名。另外山南水北稱為陽,古時渾河稱為瀋水。在瀋水北面所以叫瀋陽


紅紅火火呼呼哈嘿


瀋陽本來叫“瀋陽”。它因在瀋水之北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