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些學院,在保研名額中設置“學科建設專項”?

OneSky


這是學校一種無奈的選擇。

最早西農是教師流失,合校後一批有實力的教授科研骨幹流失,例如水利直接流失空了。後來是引進人才難引進,有幾年優秀人才不來,最後引進的長江裡都有水貨。現在可好,學生都不願意上西農的研了,這就是釜底抽薪要學校命的事。在這種情況學校能不急嗎?

西農本科學生質量本身就在985裡靠後,這是農業院校的通病,也是悲哀(中農也沒高多少)。

研究生取消內保,外保後,大家一窩蜂的往中農,浙大,中科院跑(大農類),一是學校名聲不如人家,二是學校水平也不如人家。這就造成惡性循環,優秀人才不來,來的都是些混學歷或者考試機器(不針對任何人,但搞研究必須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和發散創新的思維,有很多院校自本科就沒有這樣的思維環境),這種情況學校能發展起來才見鬼了。所以只能用此招。對於學生來講,當前可能有損失,一旦分配的老師,如果思維和知識水平不高,那麼以後學習之路可能會很痛苦。但是,這樣的老師,其實每個學校都有。只是你不瞭解而已。所以總的來說還是靠自己。

很多院校在十幾年之前,就想方設法把最優秀6的學生留在本校,而西農當時卻還保持極高的政治站位,把最優秀的學生往外送。現在終於想明白了,所以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