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科尔多瓦繁荣始于8世纪摩尔人全盛时期,遍布清真寺和阿拉伯宫殿,衰败于13世纪光复战争的胜利,天主教彻底胜利,甚至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也被改建成大教堂。但是后期的涂鸦仍难掩历史的底色。科尔多瓦匆匆走过,这段旅程的主题词是“交融”。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格拉那达的阿拉罕布拉宫,是阿拉伯统治在西班牙的终结,那么科尔多瓦清真寺标志着阿拉伯文化在西班牙的顶点。《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林达的震撼。科尔瓦多的主教堂原是天主教的修道院,在拉赫曼一世的时代被拆毁改建成清真寺。到了1236年,它又变成了天主教堂。林达写道:“一千年过去了,嵌入的金片银片一尘不染,仍在那里闪闪发亮。照片永远无法替代那种现场感受—整体的气氛,光影的效果,朦胧和清晰混合的感受;还有,就是色彩,是微明微暗的光在赋予色彩活的魂灵。它们活起来,开始给你讲述一段阿拉伯神灯的故事。”

公元8世纪,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击退西哥特天主教政权,建立“安达卢西亚”成为阿拉伯倭马亚王朝一个省,随后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倭马亚王室皇子穿越北非,渡海逃到西班牙,自称“拉赫曼一世”,在安达卢西亚统一阿拉伯势力建立伊斯兰王国,史称“后倭马亚王朝”,但不敢自称哈里发,只是叫埃米尔(埃米尔在阿拉伯语中有军事统帅的意思,类似后世的总督称谓)。与当时定都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相互敌对,成为伊斯兰的两个中心,也就是我们大唐时期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和“白衣大食(后倭马亚王朝)”。直到公元929年自称哈里发。建都科尔多瓦,成为当时西方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科尔多瓦城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齐名,成为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阿拉伯帝国农业发达,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税。之前的西班牙土地荒芜,之后阿拉伯人建造灌溉工程,农田水利比当时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国家都先进,反过来,农业与手工业的发达奠定了国家富足的基础。另外通行费和关税也是重要收入来源,科尔多瓦商业繁荣,集中了全世界的精美商品,虽然随着光复战争结束走向衰败,但科尔多瓦融合着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两大文明。时间翻页,无论是非成败,当年的一切都变成了人类共有的遗产。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D07】科尔多瓦,夜探大清真寺教堂

下午从塞维利亚出发,傍晚到达科尔多瓦,抱着试一试的心思,赶去大清真寺。其实叫做大清真寺,全名应该是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教堂。划重点,是教堂,不是清真寺,摩尔人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在西哥特人教堂的基础上兴建规模宏大的清真寺,而后基督徒收复失地之后又将其改回了教堂。只不过貌似大家都习惯称作为大清真寺。

之前看一下影视资料,是这样介绍的。

开车进入大清真寺区域,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道路狭窄,周折,行人和机动车共用2米左右宽度的巷间小路,关键是:找不到停车的地方!

事后总结经验,应该是我们的导航策略不妥,建议后去的同学们将导航设置在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区域,而不要直接驶向目标景点。基本所有的景点都在交通极其不便利的区域内,反倒不如先到了周边,再步行过去更加便捷快速。

最终在河边找到停车场,当时把这个桥当作了古罗马桥(事后得知古罗马桥仅距离这个桥100米),和古罗马桥一样南北走向横亘在瓜达基维尔河上。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不出所料,大清真寺已经关闭了,我们只是在外围逛了逛,拍照打卡,详细的内容留待明天继续吧。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孩子们仍旧地毯式的逛各个纪念品商店。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发生了本次旅游最大意外,孩子居然把纪念品架子碰翻了,大概50公分高的架子上全是瓷质的冰箱贴。我们一块一块的捡起来,和店家确认损坏情况,最后竟让只有一个冰箱贴摔裂了,当即掏钱买下,庆幸,太庆幸啦!!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纪念品有很多安达卢西亚风格的弗拉门戈,或者堂吉诃德,或者中世纪武士的纪念品。精美而且昂贵,再次庆幸,庆幸呀!!

晚饭,按照大众点评,去一个好像是米其林一星饭馆的饭馆,去打卡科尔多瓦著名的炖牛尾。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因为之前无论是西班牙海鲜饭,还是PITAPITA,或者其他传说中的美食,我们都觉得索然无味 ,远不如家乡的路边小馆。所以这次特意去排名第一的饭馆希望能一改之前的不佳印象。

但是,未遂,仍旧未觉美味。

饭馆靠近犹太人老区,整体风格仍延续着西班牙各个老城普遍的狭窄街道、白色房屋、美丽院墙,道路两边排列着摩洛哥风格的民艺店。百花巷,没有特意去,因为觉得子啊城区闲庭信步,说说笑笑,已然是一行的最大享受,刻意奔波反倒过犹不及了。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饭馆里面有浓郁的摩尔风格,整齐,明亮,而且干净,还是让我们的心情很好的。

至于菜式嘛。。。。。。呵呵,怀念家乡的味道。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情人节的前夜,喝嗨了!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大人孩子,牵着手,唱着歌,走在老旧的科尔多瓦,感觉正正好。

【D08】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教堂

上午科尔多瓦行程的主题是“大清真寺教堂”。一个非常纠结的名字,西班牙由清真寺改建而成的教堂不知凡几,但科尔多瓦这个是特殊中的特殊,既着重说明“大清真寺”,又明确是“教堂”

关于大清真寺教堂,最有名的历史桥段是皇帝查理五世质疑对摩尔人清真寺的重建工程:“我原本不知道这大清真寺的内部竟然是如此华美,要是我当时就知道的话,我绝不会让你们按传统教堂的样式去重建它。你们建起了一堆随处都能见到的东西,却毁掉了在世界范围内都独一无二的珍宝。”但对我们后世人而言,清真寺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教堂也有很多很多,唯独“大清真寺教堂”是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大教堂的内部经过多次改建工程后,成功地将天主教教堂的整个内饰镶嵌在了先前清真寺的廊柱群中,二者浑然一体却也互不遮掩,俨然成为了一件艺术作品。

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结合与碰撞,造就了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早上酒店退房,然后开车着,带着行李,居然又是大费周折到达目的地附件的停车场。

(西班牙的交通,对驾驶员可以是HARD级别的挑战了)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重逛昨晚的犹太人街区,感受科尔多瓦的多民族融合的风情,在大清真寺旁边用了简单的早餐,不是我们简单的吃早餐,而是早餐确实简单的就是面包加西红柿和煮蛋,甚至比赛百味差的多矣。

在大清真寺周边闲逛时,就已经可以通过一个一个的院门窥见大清真寺的一隅。它的外观独具特色,有着清真寺特点的四个立面,高高的城墙让整体更像是一座石头城院。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花园是免费的,售票处就在里面,人不算少,也绝对算不上多。庭院一角的钟楼,也是由清真寺的宣礼塔改造而成。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排队买票时,孩子们玩着自己的游戏。还有永远不变的喂鸽子主题。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花园围墙的背景,依稀可见大清真寺的穹顶。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因为历史上的多次整修工程将清真寺所开设的光源全都封闭了起来,打破了原先的线性结构,使得大清真寺的魂不复存在,伊斯兰特色的拱柱围廊成为徒有其表的教堂围墙。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真正的震撼,是进入大清真寺以后,整栋大清真寺教堂用了一千二百九十根柱子,大厅有十一个区域二十一个通道,阳光从顶端的彩玻璃照下来,与整体较暗的室内环境行程斑驳迷离的色彩氛围,俨然有一丝丝圣光的味道。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莫名的就会让人安静下来。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被誉为世界艺术杰作是有其道理的,内部林立的圆柱、重叠的拱券和带有交叉侧 肋的穹窿是清真寺的三大特点,白色的楔形拱石和红砖相间做出马蹄形券拱,既朴素又有装饰意味。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清真寺营造的特殊气氛。在四周几乎是无边际的空间里,它的内部如同是无数精美柱子组成的幽暗森林,柱子上面是变化的各色券拱。色彩是丰富的,还有着岁月沧桑为这协调。它被历史做旧,却一点不颓废。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在这里,摩尔文化与欧洲文化,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呈现着各自的特点,并不生硬。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虽然多次被基督文化进行重建,但仍旧可轻易发现曾经的摩尔印记。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周边是一个一个自成空间的小小祷告室(10平米之内把,大概是吧),大部分都封闭着,但灯光甚至比大厅更明亮,可以隔着栅栏清楚的看到里面。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大殿共有 19 个跨间,殿内圆柱林立,拱券上绘有彩色条纹,无论怎样填充血肉,但大清真寺与生俱来的骨架仍清晰凸显伊斯兰风格。主教台的位置位于建筑的十字正中,而不是基督十字的位置,这里明显的是文艺复兴风格,单以这里来看,基本没有太多的伊斯兰痕迹。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穹顶也是基督元素占据主流。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很多的介绍都用“被教堂吞噬的清真寺”来形容,个人觉得,非常的形神兼备。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坐在教堂座椅上,感受一下氛围,没有什么醍醐灌顶的感觉,权当休息吧。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顺带去了圣器室,金色恍惚了眼。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午餐,仍旧选择的是汉堡王。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至少孩子们喜欢,有伙伴的旅途是快乐的。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科尔多瓦的行程结束,反而觉得这段旅程的主题与其叫做“交融”,不如叫做“嫁接”更为恰当。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不同于我们华夏的融合。我们华夏的融合是一滴笔墨入水,倏忽不见;而科尔多瓦的交融,更像是一滴油画颜料滴入水中,虽不突兀,但可见边界。至于好坏优劣很难断说,但我觉得融合后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收并蓄才是文明发展的保障。嫁接换来的各自强壮,各取所需,终抵不过未来某天的反攻倒算,在西班牙历史上,驱逐摩尔人和犹太教最终还是发生了。科尔多瓦的交融已经算是欧洲少有的宽容了,格拉纳达女王未予焚毁是胜利者的包容,查理五世赞其绝美是占有者的包容,驱逐异教徒时允许驻留是人文的包容,这都是文明之光,是人性之光。同样,科尔多瓦建都的哈里发王国,允许天主教,犹太教共存的宗教宽容,相交于中世纪黑暗,何尝不是文明之光。后世的天主教学着们一样赞赏推崇。

可即使如此,仍旧难脱宗教的局局之气,史书记载过基督教国家使臣来访的情形:使臣从科尔多瓦城走到王宫,3公里的路程铺满毡席,两边的士兵用军刀架起拱道,当使节们低头穿过这寒光闪闪的隧道进入宫殿,地上铺着华贵地毯,两边尽是衣衫华丽的贵族,每当使节们以为眼前这位显宦就是哈里发开始跪下行礼时,就有人喊道,“抬起你的头吧!这不过是他的奴仆的奴仆!”直到他们走到宫殿深处的一个庭院,地上是干干净净的一席黄沙,拉赫曼三世身披粗布衣垂目端坐沙地,面前一本《古兰经》,一把军刀,一个火盆。拉赫曼三世手指《古兰经》对使节们说,安拉命令我请你们顺从他的意志,如果你们拒绝,他手指军刀,我们要用这个强迫你们;要是我们把你们杀了,你们要到那里去—他又手指火盆。据说,当场的使节们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同意了这位哈里发开出的条件,魂不附体地回去了。

华夏文明之所以不同,虽然多次历劫,当仍保持了五千年的文化延续,想来是有其民族原因和文化原因的。其一,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出了一家之见,汉字的力量;其二,华夏大地多神教不会因为宗教归属而自成阵营。基督教在今天之所以和煦包容了,究其缘由,已然有了科学诸学科与天父一同列享神坛,本质上是多神的;其三,农耕民族,土地为天,一方水土即一方人,几十年下来的乡土宗族就是最亲厚最稳固的关联纽带;宗族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有效切高效,一切异数都消弥在了宗族祠堂和乡老聚会中。

总觉得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的说法不妥。封建是什么,周公旦早就给了明确定义,春秋战国早就给了最好的注解,秦皇集权天下郡制,汉祖非刘姓不得封王,都已经悄悄变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烽烟离乱后,其实自唐宋以来,或者就番不执政,或者封王不就番,再未出现类似公国,海外总督之类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而为一的存在。有一种说法,我们在前一个千年纪元已经是帝国时代了。只不过华夏名族的温和性让我们是文化输出,追求万邦来朝,而不是武力输出罢了。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我们不喜欢谈及宗教信仰,是因为华夏文明不需要一个宗教来顶礼膜拜,我们的宗教信仰是自身对于君子道德的自我约束和自动遵循,儒家思想也不过是这种内心信仰力量的外在表述罢了,作为君子的骄傲,使命感和责任心。行程了均有普适性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延续了两千多年,始终是有效的。

偏了,乱了,呵呵,胡思乱想而已。

「超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宗教故事,排斥与包容

没去科尔多瓦王宫(Alcazar),行程过半,早已没有了依次打开景点的兴奋度,反而更在意休闲舒适的感受西班牙的城市和风情。科尔多瓦作为历史都城,无论是哈里发还是基督教国王都曾在这座王宫居住,哥伦布也在这里晋见了天主教双王寻求西向航行的支持。

大概午后14:00左右,从这里有一段长长的车途赶往托莱多,途中计划绕路途径孔苏埃格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