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員工慣例心聲:被平庸,13年15級,有史以來最失敗員工的告別

前言:

職場就像圍城,我們每一個職場人總是以“牆外”的視角羨慕著“牆內”的世界,而也許你的生活也出現在別人的夢中。希望“互聯網坊間八卦”能成為一個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臺。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位已離職華為員工的“慣例”心聲。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華為基層員工最原始的生活狀態。希望這些“乾貨”能讓你認識到不一樣的華為。

華為員工慣例心聲:被平庸,13年15級,有史以來最失敗員工的告別

首先自報基本信息:男,80年出生,2006年碩士畢業校招進華為(02年本科畢業後有短暫的工作經歷,後離職考研),供應鏈體系,目前職級1%級。最近考評:16年 B, 17年 B+,18年B+,19年上半年B,合同2022年10月31日到期。

今年8月HR找我談話,主要內容是我長期以來人才鑑定的結果比較差,績效也一般,建議我儘快改進。隨後主管幾次找我談話,基本確定了是希望我離職,條件是享受提前退休待遇,保留部分股票。目前退休電子流已經走完,離職電子流今天已經發起,預計12月中旬考勤截止。

看完第一段,大家應該清楚,在華為,成功的經驗我是沒有的:(失敗的的教訓倒是有,但是乾貨不多。不過還是寫出來,能警醒大家的話最好。帖子裡可能會有些怨言,可能負能量比較多,大家就一笑而過吧:)

華為員工慣例心聲:被平庸,13年15級,有史以來最失敗員工的告別

一、關於職級及任職資格:

13年15級,我估計公司比我慢的很少,這個速度肯定是墊底的99.9%這個位置。其實我初進公司時,速度正常,06年13級,08年14級,12年15級。在職級沒有膨脹的當時,算是正常速度。但隨後,任職資格卡住了我,或者說我卡住了任職資格。按照供應鏈的任職體系,16級及以上至少需要三級任職資格支撐,但是直到我今年離開公司為止,我沒有做過哪怕一次任職資格申請,案例也沒有寫過一篇(8月份發現情況不妙後,我寫了一篇案例準備申請任職,這篇案例倒是得了個A,但是也晚了)。

我為什麼不申請任職資格,原因有二:

1、12年時,包括13~14年,作為基層員工,我的15級已經比較高,我的業務經理一般都是15級,16級的都比較少。我不認為自己申請了任職資格就可以到16級,而且我認為自己也不符合業務經理的素質模型,即便讓我當,我也無法適應工作要求,而且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更喜歡做具體的事情,而不是給人安排工作,或者與其他部門PK。

2、我對任職體系其實不太認可(雖然輪不到我認可),我們在華為的一切工作情況,公司都有記錄。對於每個崗位每個職級,公司也有確定的任職標準。那麼為什麼不能由HR定期審視來決定任職資格呢?當然,由於不認可或者說懶就不申請,這是我幼稚的一面。但是內心深處我仍然認為,如果把任職工作從員工申請改為HR審視,是不是對員工聚焦工作為公司創造價值更為有利呢?衷心希望任職資格制度能有大的變革,讓員工能把更多的時間集中到客戶界面去,而不是自己蒐集材料來證明自己做過的事情(而且這一切都在公司有明確記錄)。

在這一點上,希望大家以我為戒,至少當前來看,任職資格很重要,說最重要都不為過!你的工作職責是什麼?核心價值是什麼?不如打開任職資格來按照標準指導自己工作吧。

華為員工慣例心聲:被平庸,13年15級,有史以來最失敗員工的告別

二、關於平庸和提前退休:

公司認定我為平庸,我可以接受,但我不認可(雖然也沒啥用)。關於這個平庸,我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

1、平庸的標準是什麼?如何識別平庸,有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要看考評,我16年以來年度績效1B2B+,而且我16年年中從機關到了海外,換了崗位。在新的崗位上取得這個考評,我覺得可以說明我是勝任這個崗位的。我18年獲得了兩個項目獎,系統部平時對我的工作也很認可,為啥到了19年下半年突然就發現我平庸了?難道是我之前隱藏的太好了?而且HR在此之前根本就沒有見過我…HR和我談話時,問我是不是更低級別的員工也可以替代我。當時我沒有說出來的心裡話是,和我同崗位的員工我已經是最低職級的了。做著差異性不大的工作,我的職級最低。這個就說明我最平庸嗎?公司到底是根據員工的實際工作表現,還是根據員工的職級來認定員工的工作結果?

2015年,35歲,研究生畢業十年之後,因為需要外派,我參加了託業考試,取得了960分的成績。2016年,36歲,我人生中第一次踏出國門來到代表處,各種不適應之下,我還是活了下來。但是2019年,因為被公司認為平庸,我要離開了。可笑的是518事件之後,我還發了個朋友圈,表示要和公司一起戰鬥,然而就在我做好了準備的時候,我的槍被收走了:“我們發現你不適合做我們的員工”。“所以你做我們的股東吧。”:)

作為一個成熟的大公司,我認為其內部的規則應該是這樣的,一:規則應該公開透明;二:如果是臨時制定的規則或者規則有改變,那麼應該要有一定的緩衝期。然而華為現在的情況是怎樣?

“XX這個情況我們以後得判死刑”

“好的,XX已經推出午門了,人頭現在應該已經在菜市場旗杆上掛著了”

2、提前退休的事情,為什麼不能做個雙向選擇?或者處理的更加靈活?從我個人的角度,我是不願意離職的。39歲的我,正處在家庭最需要我的時候。我毫不諱言,我需要錢來支持我的家庭。我毫不諱言,僅有基層供應鏈工作經歷的我,離開華為收入肯定會有大幅度下降。對於我而言,如果能選擇留在公司,哪怕是獎金減少或者工資降低,都並不是不可以接受的。我相信這個情況絕不是我一個人有。而與此同時,論壇上不是有很多想主動提前離職的嗎?為什麼不讓公司和員工雙向選擇呢?想走的人走不了,想留的人留不下來。

華為是一家非常強大的公司,但我希望華為不僅是強大,更應該是偉大。站得高、足夠堅硬能證明你的強大,但低得下頭,能夠柔軟才能證明你的偉大。我只希望,公司能在以後更加重視員工的價值。我不是要求公司像日本公司一樣,年功序列終身僱傭。我也知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我希望,有一個更加公開和明確的標準,有一個雙向選擇的機會,有一個逐步過度的階段。並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希望當將軍,也並不是所有的員工都想著升職加薪,我能適應公司的崗位要求,我不奢望逐年增加我的待遇。如果公司容不下這樣的員工,我希望這個規則能提前明確,或者說不要一旦明確就不給餘地,沒有選擇。

我和另外一個同事簡短交流過,一個平時做事非常有幹勁以至於有時候我都覺得他在辦公室太吵鬧的同事。他說他今年合同到期公司不和他續約了。那是我第一次聽見他的聲音蕭索下來。我會永遠記得他當時的表情,我會永遠記得他當時的那句,“我認為我還能幹。”

我的兒子今年5歲,之前每次出去玩或者在路上看到華為logo,都會很高興的說這是爸爸公司。今年這個事情之後,我妻子告訴了他,爸爸公司不要爸爸了。小小的男子漢不假思索的揚起頭,“那我們也不要它了呀!”

我希望這些事情不要再發生在我們的同事身上。

華為員工慣例心聲:被平庸,13年15級,有史以來最失敗員工的告別

三、關於職業和人生規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覺得這句話用來說我再適當不過了。職業規劃,人生規劃,還是要早點做好。我高中時是理科,高考時由於不想學數理化選擇了經濟類。大學畢業去了國有銀行,又因為坐不住出來考研,結果研究生畢業進了供應鏈。06年畢業就來到深圳,但又一直不想在深圳定居,多次錯過上車買房機會,結果現在只有深圳一套小房,房貸還有100萬。希望年輕的同事們,能夠吸取我的教訓,多想想自己的未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華為的工作強度是比較大的,如果是比較宅的人,很容易辦公室食堂宿舍3點一線,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樣其實是非常不好的。如果說公司有哪句話是絕對正確的話,我覺得就是這句,“公司不是你的家”。自己的人生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別人,更不能靠公司。早做打算,想好後路。另外就是畢業後、工作後,也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勁頭,一定不能在畢業後就停滯不前了。

四、關於外派:

如果沒有公司的平臺,我也許一輩子都沒有機會來到海外工作。海外三年,不管是對自己所在崗位所在公司所在行業的理解,還是對異國風土人情的瞭解,收穫都不小。有時候在想,如果更早出來,可能人生會截然不同。所以如果有外派機會的話,建議還是多嘗試一下。但是如果是年紀比較大,有了妻兒之後才外派的話,建議慎重考慮,提前準備好對策。以我的情況而言,我獨自一人來到海外,我妻子在家帶小孩,雙方父母輪流到深圳幫忙帶小孩。17年下半年,我岳母由於積勞中風,至今無法生活自理。18年,我父母由於和我老婆在生活習慣和帶小孩習慣上的差異爆發了矛盾,至今處於不互相往來的狀態。其實這些如果我提前思考好,應該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請一個保姆幫忙做家務和做飯,開銷並不會太大(深圳的行情,一月3000左右,每週6天,每天4小時左右,做晚飯)。如果我當初提前請了保姆,那麼也許我的岳母不會中風,那麼我的父母也不用太頻繁過來帶小孩,這樣矛盾也許不至於會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所以如果各位同事有外派打算的話,請一定先和家人溝通好,想好對策。能用一些錢請專業的人解決的問題,儘量用錢解決,否則可能是一輩子的遺憾。

整整十三年,我最好的青春留在了這裡,即將離開的時刻,往事依依在目:

2006年,南山區的雨夜,我給其他部門接口人打電話催審批流程,承諾不管之前別人怎樣,從我開始,以後一定及時發起流程,絕不延誤。

2007年,除夕夜,南崗工業園,我目送著最後一個貨櫃從貨臺離開,而貨物卻沒能全部提完,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提前做好裝櫃計劃,心中的悔恨伴隨整個新年。

2008年,不願意和業務一起切換到新部門,和部門主管郵件互懟,提出如果強行切換就要離職。

2009年,從失敗的相親開始的新年。在部門同事鼓勵下的重新開始。

2010年,因為在郵件中向一線透露了某個問題,被產品線總裁郵件點名,卻還要回復郵件堅持認為信息應該在內部透明。

2011年,工作地切換,部門切換;經同事介紹認識了我的妻子。

2012年9月20日,南山區婚姻登記所,我一邊開著電話會議,一邊註冊登記結婚。

2013年,妻子先兆流產,因為請假的事情我和當時的主管大吵一架,但也是這個主管後來給了我在華為期間最好的績效和認可。

2014年,中國區4G上量。當時我負責某款產品的生產安排和資源分配,幾乎整整一年都是每天晚上加班以及週末加班。每一個夜晚,看到孩子熟睡的面龐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2015年,初為人父的欣喜和彷徨;中國區4G結束後,工作內容變動帶來的績效下滑,外派傳言帶來的擔憂。

2016年5月,離開深圳奔赴海外,臨行前痛哭的妻子;初到代表處當天,窗外的夕陽;12月31日,和即將離職的本地產品經理抱頭痛哭的中方產品經理。

2017年2月,凌晨5點的雪地,我們剛剛結束彙報材料整理離開辦公室;幾個朋友相繼離開華為或者回機關,每次聚餐幾乎都成為告別宴。

2018年,和妻兒第一次在海外團聚。外面的精彩世界,孩子臉上的無邪笑容,還有幫晚歸的我開門時的那句,“是爸爸嗎?”

2019年,家庭的變故,去留的選擇(那時我以為還有選擇)。以及知道自己在華為的最終命運後,無數個無法入眠的夜晚;得知我要離開後,為我四處奔走求助希望能夠改變我命運的本地同事(這將是我一輩子永遠無法忘記的人)。

這些都是我永生難忘的記憶。

說再見的時候,其實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是再也不見。從此以後,華為會永遠成為我生命中的過去式。我對華為不會有恨,但也難以言愛。唯有和我一起有過這段經歷的同事和朋友,我永遠無法忘懷,衷心希望你們今後一切都好!

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