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是要在深圳讀書好還是在老家讀書好?

一晌一晌亮晶晶


儘量創造條件把孩子帶在身邊吧。

說兩個例子。

朋友家的孩子,從出生到幼兒園都是跟父母待在一起的,一直是個很開朗的孩子。等上小學,夫妻倆覺得孩子以後還是得回去高考,早回去比晚回去好。所以從小學開始,孩子在老家上,他們夫妻倆留在城市工作。

儘管每天也通電話,週末儘量回去陪孩子,可是孩子的性格等方面變化非常大。

原來愛說愛笑,自從回去後就變的沉默,不愛說話,跟著老人很多想法也無法接通,玩也玩不到一起去,後來孩子只要回家就是玩手機,打遊戲,對老人的話也經常無暇搭理,自立能力彷彿也變差了。(當然這也不排除老人替孩子做的多了。而且老人無法做到像父母那樣在管理教育方面的張弛有度。)

第二個例子,一個孩子在2歲時被送回老家,整整一年,父母也是隻能週末抽空回去,在孩子最需要安全感和關愛的年紀,父母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採取這樣的措施。可是當3歲多,把孩子接到身邊時,孩子一方面極度沒有安全感,一刻看不到媽媽,就會像被拋棄一樣大哭;無論走到哪裡,玩什麼,一樣要跟著媽媽一起,不敢鬆手,不敢放開玩。上幼兒園後,也不太會跟同學相處,人少時還稍能玩一下,人多了就會不知所措,總是很拘謹。

孩子安全感缺失會影響孩子很長時間,甚至是長大之後的方方面面。而孩子性格方面的改變更會影響他一生。

所以,儘可能把孩子帶在身邊吧,孩子並不在乎吃什麼,住什麼樣的房子,他更在乎的是跟父母在一起。


最好的答案


做為一位在深圳連續當了10餘年班主任的老師,對你的這個問題真的深有感觸。這兩天,學生正在填中考志願,不少學生的壓力真的很大。在深圳,想要考上所謂四大名校,八大名校的難度,不亞於高中考上重本,考上知名學府的難度,考上公辦高中也不容易,競爭,真的很激烈。

今天剛好帶初三,這是我連續帶的第六屆初三學生,回想起來,真的令人感慨。身為一位班主任,我同情自己的學生,他們真的很累,而且似乎越來越累。當然,與此相對應的是,老師的壓力越來越大,減負和減壓,真的很有很必要。

現在中考科目越來越多,從初二開始,學生參加地理生物會考(與中考錄取掛鉤),之後有英語聽說中考,體育中考,理化生實驗操作中考,最後的語數外物理化學歷史等科目大考,加上體育模擬考,聽說模擬考等,初三最後一學期,幾乎都在“中考”,一箇中考被分割成了幾個中考,老師和學生的壓力,當然會不斷增加。我不知道內地的中考是什麼樣的,所以不敢妄下結論哪裡的中學生更苦更累。不過,現實就是這樣,我們可以抱怨幾句,但得告訴孩子,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現在無處不充滿競爭,今後還有高考,還有畢業找工作等等,都會面臨競爭 ,所以逃避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勇敢地面對,同時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和心態,真的非常重要。雖然我心裡也很同情學生,並且會適時地減輕一些學生的負擔,但更多的時候,我也只能鼓勵自己的學生,不要總是唉嘆埋怨,要直面競爭,當別人奔跑的時候,我們不能閒庭信步。

壓力,在哪裡都會存在。我希望中考能簡單一點,但事實上,中考科目可能還會不斷增加,老師和學生的壓力或還會加重,我們能怎麼辦?努力,才是硬道理!


途蟲的百味人生


我們家娃兩歲帶來深圳,在寶安上的幼兒園。之後由於工作原因來到南山。剛來時沒想過能上公立小學,因為我們沒房,沒戶口,而且當時社保也沒辦。也沒指望能上深圳的公立學校。後來看鄰居家潮州的幾個小孩都能上公立學校,各方打聽之後,趁著兒子上大大班那年把所有規定的證件都辦齊了,整整一年時間,我就提心吊膽,各種奔波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能上個公立學校。最後當時是錄取上了。

現在孩子已經上四年級了,他所上的小學是九年制的,所以不擔心初中能不能上。我現在擔心的是高中到時能不能上到公立。說是深戶和非深戶上普通公立高中分數線差很多。孩子現在低年級成績還不確定,目前是在班上前五。我們非深戶,目前為了孩子上高中準備把我的戶口遷到深圳,老公的不急,孩子可以隨遷。但是我們沒有房產,學歷也不夠,社保倒是有將近五年了。現在是準備積分入戶,分數算下來按目前政策還差十分,唉不知道怎麼辦。雖然說離孩子上高中還有好幾年,但是還是想早早做準備,不想讓孩子回老家讀,畢竟一直在深圳生活。朋友,生活圈子都在深圳,回去需要很長的時間適應,我們自己做點小生意,現在也沒打算過要回老家。

有沒有朋友有快捷方式入戶的可以私我


夜深369


我的小孩也是在深圳,從一出生就帶來了深圳,數數也有八個年頭了,帶到三歲的時候就送去了幼兒園,幼兒園是隻管中餐和午睡,早上七點送去,晚上六點去接,每天都是早上起來買早餐給她,然後就送去,學費是三千二百元,到了晚上下班才去接回來,每天就是這樣,忙忙碌碌的,一晃幼兒園畢業了,學費不是最愁的事,在深圳這裡,學位特別的緊張,而且也是要很多證件,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找學校真的很折騰人,後來再努力了很久,終於找到了一所私立的學校,肯收,現在已經上二年級了,二年級的學費也是3200,而且每天晚上還要補導她,寫作業,不管成績學習好與否,最主要的是能夠留在身邊,能陪伴她長大,不想讓她的童年,缺失父母的愛,想想這幾年的時光下來光學費也花了好幾萬,

如果留在老家,沒有人看管的話,也是不行的,因為讓爺爺奶奶帶,或者外婆外公,畢竟是隔輩的,思想和教育都不一樣,最關鍵的還是,父母他們身體也不怎麼好呢,還有一大堆的農活,要忙,他們自己本身也怕照顧不過來,所以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留在身邊





麗姐的週末VLOG


小孩的教育問題使銀多在深務工的父母。 一個頭痛的問題

我也兩個小孩在琛圳讀書從幼兒園一直到現在,一直是公立學校,大的初一,小的四年級,學習成績也只能算中上。今年想轉回老家去讀,在外面讀壓力了。雖然是公立免費的,回老家也不用多少錢 。只是回去讀的話小孩到了判逆心理時期,很容易學壞。在父母身體呢又好些,現在我也很糾結。讀書有沒有出息只 能靠他自己。我是希望讀的好的話長大了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要做對社會有危害的 人。

在深圳教育的師資資源,硬,軟件設施比內地要強些。如果回老家去讀的話,其實我老家的教育也是可以的,像去年上北大,清華的除了省會長沙暫了四大高中,湖南師大附中,長郡中學,長沙市一中,雅禮中學,以外就是,常德的石門一中,桃源一中了。桃一中錄取的人數排名第六。在省內也是不錯的啦。當然一個小縣城不能跟外面的大城市比呦。這樣只是顯示老家的教育也是不錯的。在外面呢課餘的節目豐富些。壓力也是不用說。








阿慶191448744


這個是我以前要考慮的問題,不過現在都解決了。我連帶我和深圳的家一起打包回我們小縣城了。

16年底回來,算算也一年半了。孩子3歲的時候在深圳沒去上學,因為沒有人給帶,自己上班老公在家做外貿,時間上比較自由。本以為這樣打算到小孩3歲半 就送去幼兒園,但是男人帶孩子的過程簡直無法想象。我一回到家孩子就抱著我的大腿不鬆手,其中的辛酸淚只有自己知道。後來嘗試把孩子放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了2個月(過年留家中),然後我們又回到深圳上班,期間日思夜想,時常忍不住莫名就哭了。再後來咬牙接回深圳,看到孩子第一刻,更是沒壓住心中歡喜的心情,毫無防備眼淚直淌。我淚的是,我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是看到了所有留守兒童那種眼神和城市孩子活潑好動的強烈對比。黑了,但胖了(家裡吃的相對天然有營養);拘謹,變的不愛說話。那時,心裡就有種無比的愧疚感。如果送去學校, 他一時半會根本無法融入,那時候剛來深圳還說著一口的家鄉話。如果真的送到深圳上學,我們的負擔也是相當的重,因為我們老家有一套月供房,深圳有月租,平常生活開支,一個月少說也得1W,深圳幼兒園1學期也至少1W。而我們,總共也才1W上下的收入。而且送小孩在深圳上學,還有個接送問題。思來想去,最終帶孩子在深圳過了半年,年底決定回了我們小縣城。

回來後,我們剛開始無法適應,因為沒有人脈,沒有資金。好在過完年,慢慢的有了好的小生意齊心合力的做著。現在想想,還是很慶幸回來了。至少,孩子在我們身邊,看他成長,看他鬧,我想這比我們掙多少錢都開心快樂!


農村玉小妹


老家要看是什麼地方,如果老家是十八線小縣城,那教育資源跟深圳不可同日而語,肯定是再難也要咬緊牙關留在深圳,如果老家是在還過得去的二三線城市,那就回老家吧!

深圳這片熱土,確實是有很多機會,但是外地人在這裡生活有多大的壓力,自己才知道!

深圳的很多學校都沒有食堂,孩子如果在學校午託一個盒飯都是15-20元,飯還是送餐機構早上九點前就做好的!

去校外午託,一個月也是幾百千把塊,老家的學校基本都有食堂,一個月交二三百塊錢,午飯就解決了!

一個學校的學生,貧富差距也是非常大的,家境一般的孩子,如果成績不好,相貌也不出眾,在學校是很難有朋友的!平時的活動什麼的也很難有選上的機會!

公立學位也緊張,很難進!

讀個書跟那啥一樣!

老家一般你是本地人,本地戶口,上公立學校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如果老家教育資源差,那就還是在深圳吧,畢竟深圳政府有錢,教育投入更多,各方面條件比老家肯定還是要好!

不是有一句玩笑話嗎?反正以後畢業也是來深圳打工,不如一直都留在深圳!


小學生陪讀家長


我有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她很早就在深圳工作,後來回家生二胎,修養了一段時間,老公繼續在深圳打拼。

今年,她的大寶正好讀小學,在此之前一直是在老家讀幼兒園的,二胎滿月之後,她就帶著婆婆和兩個孩子來到了深圳。

第一件事就是給大寶找學校,公立的進不了,就找私立,幾千塊一個學期誰說不心疼呢?但為了大寶能有個讀書的地方,只得接受。

第二件事就是給自己找工作,生二寶之前,是辭職回老家的,再次出來就得換工作,在大城市養著兩個孩子,壓力大著呢。

另外,還有幫忙帶二寶的婆婆,也要照顧好,各個方面都需要開銷,兩口子要累垮了,說要是在老家就會好很多。哎~

所以,你如果真的想把孩子接到深圳,就要做好各種準備。我們一定不要苦了孩子。


愛笑寶媽歐丹丹


當代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非常令家長頭疼,這個煩惱不僅僅是在外務工的人群。我的小孩曾經在深圳讀書,後來轉學回老家,我深有體會,現在來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及做法,僅做閒聊來和題主交流。
深圳是個移民城市,


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的第二代在深圳出生,上學,隨著這幾年國家對於教育政策的調整,在深圳求學及深造已基本掃清了障礙,儘管沒有完全清除,相對於約十年前方便多了。我的小孩就是在深圳出生,然後在深圳上幼兒園,後面上小學,但最後小學畢業後轉學回老家繼續接受初高中教育。在這期間,我也經歷痛苦的抉擇,最終我無奈的選擇這樣做,我這樣做法基於以下考量。

首先,深圳的教育和內地還是有很大區別。深圳的各類教育機構整體硬件軟件是內地學校在很長時間內無法達到的,有些好的中學,其規模及環境甚至連一些普通的大學都比不上。在深圳,學校是比較注重學生的個人整體素質的提升,比如幼兒園小班就開始接觸英語基礎教育,這在內地絕大部分幼兒園還是沒有的,到小學了,其英語教材已經比內地高深了很多。之後的義務教育階段,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的發展,各種免費的興趣班非常得孩子們的喜歡,因此深圳的學生知識面比內地要廣很多,反觀內地同級別的學校,由於各地經濟原因,無法實現國家倡導的教育思路,除了接受課本知識外,幾乎沒有其它的興趣培養課程(不否認有些家長特意幫孩子在外面報讀興趣培訓)。這就是我很想讓小孩在深圳接受教育的原動力。


但是隨著小孩的成長,我漸漸困惑了,
首先是戶籍問題,中國的高中教育到報考大學對戶籍的限制是一直存在的,儘管出臺各種政策,也還是跟本地戶籍的學生有所區別,這種情況在相當長時間內還會存在。在當前的高考模式下,學生的總體素質和學業成績兩個方面,學業成績標準還是最最重要的,當一個學生沒有達到大學基本的錄取分數線,再優秀的孩子也無法得到正規的大學教育。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樣,培養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學業教育似乎發生了衝突,興趣培養或多或少減少了課本學習的時間和專心。因此,我痛苦之後的選擇就是果斷的把小學畢業的小孩送回老家接受初高中教育。

在老家的小孩上學後,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教材的不同,教育方式的區別,小孩面臨了非常艱難的適應過程,某些學科似乎無法跟得上內地求精求深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老家讀書又面臨了留守的問題,就算有人關照生活,作為家長始終擔心著小孩的成長。這是每個外出務工家長面對的最大的困難,於是就出現了大量家長無奈的陪讀現象。

說了這麼多的困惑,我的小孩是不是能有變化,在這就不詳談,只能說,犧牲太多,帶來小孩的學業進步,是我感到欣慰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吧,如果您不能在深圳紮根,或者說已有良好的事業,有可能,有條件的話,建議在小孩小學畢業後轉回老家繼續就讀,深圳和內地的學校的學風截然不同,當然不能說誰好誰不好,在於作為家長的觀點和看法。如果您的小孩在老家能繼續保持優秀的學習成績,當他(她)跨入了大學的門檻,相信在深圳讀過書過的小孩一定優秀過內地大部分苦學的孩子,因為他(她)的整體素質及見識等方面一定能讓他(她)在大學如魚得水,甚至能影響到將來的職業發展。


啊澤細


我家的兩個孩子在深圳出生,我們夫妻倆都是個打工的,為了不讓孩子作留守兒童所以都帶在身邊,在深圳上幼兒園,小學,大的現在上初中,因證件不起都是上的私立學校,小的上小學四年級,每次看到別的公立學校各種學校運動會,開學典禮搞的熱鬧非凡,就替我們的孩子感到遺憾,私立學校啥都不如人,而且還收費高,老師的資質也沒公立學校的好,老師的流動性比較大,班級經常換老師,孩子成績好的還好說,我就擔心孩子成績不咋好的怎麼辦,學校都很難的進,聽說我們外地戶口的中考也要比本地的高很多分,我現在天天愁愁死人,唉😔,孩子上個學咋都這麼難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