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先生杂谈(255)不要把活动看得太重,真正的成就不在这里


沈巍先生杂谈(255)不要把活动看得太重,真正的成就不在这里

昨晚直播结束前,沈巍说了一番话

沈巍先生昨晚有一段话是最打动我的,对我特别有启迪,我虽然发了不少东哥作诗的搞笑段子,但也仅仅是取笑而已,逗大家一乐,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而他那番话让我坚信我过去对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不管别人怎么讥讽,我心依旧。

我现在处于很尴尬的状态,辛辛苦苦这么长时间,实际上是八方不讨好。我为沈先生说几句好话,黑黑们就对我不依不饶,说我造神,作孽,助纣为虐,骂得一个比一个难听。如果我善意的指出沈先生一些明显的缺点,白白们就满脸不高兴,有的人给我取了很多羞辱人格的外号,扣了很多屎盆子。我说不玩了,不写了,很多喜欢看我文章的网友又不依不饶,不准我提退出二字,“威胁”要到家里来找我……

我总是顾此失彼,众口难调,没有办法写一篇文章能让方方面面都满意,因为大家的观点本来就是对立的,说什么都有人高兴,有人不高兴,可以说开口就是是非,不开口也是是非,介入流浪大师事件本身就是介入是非。

既然如此,我也就顾不了这么多了,只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实话实说,说心里话,你爱听不听,爱骂不骂,我只做我自己,是非荣辱,任随评判。只有这样,我才能排除干扰,静心创作,久而久之,我的作品就会日积月累,蔚为大观。你看,这篇文章已经255篇了,就算平均2000字一篇也有50万字了,而且写出来就发表了,每篇文章至少都有几千人,多的时候几十万人,上百万人阅读,你骂我也罢,喜欢我也罢,充耳不闻,到最后,作品说了算,观众口碑说了算,时间说了算,后人说了算。

所以我特别同意沈先生那一分多钟的讲话精神,他说不要太在意这些活动,他是主动多次拒绝主办方的邀请,是自己不愿意上台讲话,包括上次在湖南参加徐悲鸿周令钊戴澤艺术成就展一样,拒绝戴泽的孙子戴孟邀请上台发言,因为真的觉得自己还差很远。他说人们记住齐白石不是记住他参加了什么活动,讲过什么话,出了什么风头,交往了什么大人物,而是他那厚厚十本画集,真正的画家就应该是这样的,绝不是热衷于参加什么活动……

我认为这就是流浪大师沈巍的务实精神和谦逊态度,不慕虚荣,那些说他沈大吹的人并不真正了解他。他口才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很容易给人吹牛不打草稿的印象,加上的确有一些口是心非,出尔反尔的把柄被人抓住,所以,很多黑粉攻击他华而不实,喜欢吹牛,述而不作。

而我并不这么看,我觉得看人看本质,不要看表象,而且人是变化的,不断进步的,吃了亏就会纠正,人是最有可塑性的。我一贯的观点就是要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变化的人和事,不要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变化的人和事,这才是真正的太极原理,万事万物皆阴阳和合而成,负阴而抱阳,而阴阳是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

大家可以反观流浪大师事件中的各种人和各种事,你们会发现,凡是对流浪大师沈巍下断言,做定论的人,判断基本都失误了,他们依据判断所做出的进退决定自然也是有问题的。比如那个西厂,她断言沈先生很快就会三进院,她的《沪上风云》也完全根据这种事先做出的定论来设计的,事实早已把她的脸打得啪啪响,现在她已经消失十多天没有更新作品了,估计一边反省去了。

我现在给自己的要求是每天尽量写一篇有思想,有点分量的文章,我希望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练笔,提高记录水平,最终弄个几百千把万字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现在各种文字记录估计也有200万字。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信息源,文章写好立马就能发表,就能看到读者的反应,过去是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到读者手里的,比如联系出版社,编辑修改,印刷发行,审核非常严格,被枪毙或者改得面目全非是常有的事,要想看到市场反应会很慢,而且可能绝大部分作品都没有机会出版,最后只有留给作者自己一个人看,白写。

过去,一个人一辈子弄个百十来万字的作品出版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而现在,写东西出版不出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写完发表就相当于出版了,只是现在互联网法律法规滞后,还不能体现劳动成果变现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两个创作的核心目标,其他的都与出版的效果一样,而且速度快得多,效果好得多,读者也方便得多,还几乎不花成本。这就是时代进步带来的新变化,纸质读物逐步被电子读物取代是历史潮流,难以阻挡。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心得,一个小段子都能让我学习很多,学海无涯苦作舟,慢慢积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