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女孩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不懂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

觀社會百態,聊人間喜樂,關注我,一起解讀人性。

那些總愛勸人大度的人,只是因為痛不在自己身上罷了。

01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奶牛,被牧人關在同一個畜欄裡。

有一天,牧人將豬從畜欄裡捉了出去,只聽豬大聲號叫,強烈地反抗。

綿羊和奶牛討厭它的號叫,於是就說:

"我們也經常被人捉出去,都沒像你這樣大呼小叫的。"

豬聽了回答道:

"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獲取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

每個人所處立場不同,對每一件事的痛感自然也不同。

不是每一條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就像列夫·托爾斯泰所說:

"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心中的苦與樂。"

想起一位女孩曾在《中國夢想秀》節目現場遭遇被逼認親的一幕,至今令我感到愴然。

26歲女孩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不懂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

女孩從小就被親生父母遺棄,由養父母撫養長大。

節目組在未經女孩允許的情況下安排了女孩的親生父母來到現場與她相認。

面對僅有一面之緣的所謂親生父母,女孩誠實地表達內心想法:

"我認定我的父母就是我的養父養母,二十幾年裡,在我最需要父母的時候,他們都沒有出現過,即使我們住在一個鎮上,他們都從來沒有來看望過我一眼。"

誰知女孩的一番話竟直接引來了現場主持人義正言辭的指責,說女孩心胸狹隘,不懂得換位思考,不體諒父母當年的難處。

女孩已經很不開心,可主持人卻依然在和稀泥,勸說女孩要寬容大度、原諒父母,試圖促成一家子和解。

26歲女孩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不懂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

這種以自我主觀為中心的和稀泥,對於旁觀者來說或許能夠凸顯善意、樹立道德標杆,可對於當事人來說,就是一次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你不知我經歷,又憑什麼勸我原諒?"

也許親生父母的確有苦衷,但女孩從小被遺棄的絕望與創傷,並不會因為一句"對不起"就能立刻被治癒。

不知道別人的人生裡經歷過什麼樣的苦痛,就一味地勸人大度,就好比沒吃過黃連卻告訴你黃連很甜,這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心態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如果你不知我的苦,就請別輕易勸我大度。

02

郭德綱說:

"我挺厭惡有一種人,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

深以為然。

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針沒有紮在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有多痛。

俗話說:寒天飲雪水,點滴在心頭。

那些一味地以上帝視角勸人要大度、寬容的人,大多都因為他並沒有處在你的位置,沒有經歷過你的遭遇,更加感知不到你切身的苦痛。

《都挺好》中有這樣一幕:

明玉因為公司的事,間接導致二嫂朱麗丟了工作,二哥明成知道後不問緣由就對明玉拳打腳踢。

被暴打至骨裂住院的明玉選擇了報警,並找了律師準備起訴。

26歲女孩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不懂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

可就在這時候,所有人都跑來和稀泥,輪番充當說客,勸明玉做人要大度,要她放過自己的親哥哥,卻始終無人關心她的傷勢如何。

新傷舊痛一併襲來,只有她一人悲慟地躺在病床上為傷口舔血。

更諷刺的是,朱麗的父母也來替女婿求情,勸說明玉別做得太絕,都是一家人,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可隨著劇情發展,明成在和朱麗吵架時情緒失控打了她一耳光,朱麗就再也無法淡定地原諒了。

而朱麗的父母,則說什麼也不再提及大度二字,憤怒到極致的他們,甚至態度強硬要求女兒馬上離婚。

26歲女孩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不懂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

同樣是性質惡劣的打人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和別人身上,心境和態度竟都有天壤之別。

正如《知否》中明蘭說過的一番話:

"扳子不打到自己身上來,是不知道疼的,也是可以慷他人之慨的,真扯到自己身上來,是寬宥也沒有了,慈悲也沒有了,是不是很好笑。"

那些勸人大度的人,看不到明玉從小在原生家庭裡遭遇的苦楚,無法體會她被母親嫌惡、被父親無視、被親哥欺壓下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創傷,卻帶給她"被施暴後,所有人都勸我大度"的二次傷害。

《長大》裡有一句臺詞是這樣說的:

"不是所有錯誤都能被原諒,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原諒你。"

是否選擇原諒,應是當事人的自主選擇,而不應成為旁人對其實施道德綁架的籌碼。

沒有誰一定要與過去和解,與傷害和解,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原諒的權利。

03

有人說,這世上有兩種人是非常可惡的,一種是慫恿別人的人,另一種是勸人大度的人。

第一種人,滿嘴跑火車,說話不用負責任。

第二種人則懷揣著一顆不明情況就勸人大度的"聖母心"和一個勸說不成就肆意指責的道德枷鎖,滿口仁義道德,等到事情落到自己頭上時卻又開始雙標。

這樣的人,永遠都會有一套以他自己立場為中心的說辭和辯解。他們在意的並不是你的感受,而是能否通過此事凸顯他們的高尚。

朋友曾和我講了她親戚身上發生的一件事,令人十分憤慨。

26歲女孩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不懂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

親戚夫妻倆早年時靠投資賺到了第一桶金後便在國外購置了房產,打算留著養老。

礙於工作,無暇分身打理自己的房產,於是親戚就口頭約定暫時將房產納入弟弟名下,房子也交由他去打理,並每月給付一筆佣金。

誰知弟弟竟偷偷為老婆孩子也都辦理了移民手續,一家人搬進新房一住就是十幾年。

得知哥哥打算拿回房子後,就開始微信拉黑、短信不回、電話不接,到最後直接失去了聯繫,哥哥追到國外,他也避而不見。

為此,哥哥求助家族長輩們,希望他們出面調解,勸說弟弟歸還房產。

26歲女孩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不懂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

沒想到人家不但不幫忙,反而指責哥哥不配當哥哥。

"大度一點,別計較那麼多,那是你親弟弟"、"反正你那麼有錢,房子就當是送給弟弟好了"、"弟弟也不容易,你別把他逼上絕路"……

長輩們只知一味地和稀泥來維護家族團結,卻不知道,弟弟的貪婪和旁觀者的審判,正在一步步把哥哥也逼上了絕路。

公司破產,房子被查封,還有一波又一波債主上門要錢,老婆也放出狠話:"如果拿不回國外那棟房子就離婚。"

他已經抑鬱得想跳樓,而旁觀者卻依然笑眯眯地勸他要大度、要看開點。

這無異於在你窮途末路之時,有人竟還拿個罩子擋住了前方唯一的微光。

生活中並不缺這樣的言論:做人要寬容,大度一點,不要往心裡去,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道理誰都懂,可只有事情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知道那種傷口舔血的滋味是苦還是甜。

或許對你來說痛徹心扉的事,在他人看來只是雲淡風輕不值一提。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心裡的疤痕到底有多深。

每件事都會有無數個橫截面,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那些總愛勸人大度的人,其實並不是真的有多大度,只是因為痛不在他身上罷了。

他們歌頌寬容,自己卻做不到百分百寬容;他們期待你成為完美受害者,卻做不到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魯迅曾說: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讓他們怨恨去,我一個也不寬恕。"

如果人人都勸人以德報怨,那麼何以報德?

孔子說要以直報怨,而不應以德報怨。

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不要以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姿態來和稀泥,更不要一味地呼籲普通人給予施害者'愛的供養'與寬容。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你所謂的大度與博愛,會建立在誰的痛苦之上。

如果你沒經歷過我的痛苦,無法解決我的問題,那麼就請你閉嘴,不要勸我大度。

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關子陌,多平臺原創作者,完美主義的文字愛好者,左手生活右手夢想的斜槓青年,能柔能剛能至善,有情有義有才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