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最難忘的菜是什麼菜?是什麼時候吃的?

養花種草汪汪汪大汪


你好:

你的這個問題問的好,我回想了一下,有一道菜在我小時候是我的最愛,當然了,即便現在在外面,也覺得它是我很喜歡的一道菜。

1,我說的這道菜也許很多外地人都沒有吃過,或者連聽說都沒有聽說過。它叫“雜燴”。是我們過年的時候,每天早上經常吃的一道菜,就著在爐子上烤的饅頭吃的。

2,“雜燴”是主要成分有:響皮條,肉丸子,夾板肉,木耳,黃花菜,煮熟的豬肉,香蔥,香菜。

主要做法:以夾板肉為主,配以響皮條、丸子,澆上雞湯,撒上蔥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湯盆,量足湯多,葷素搭配,邊喝邊吃,不油不膩,味道鮮美。

3,我的老家是甘肅天水的,也許這個菜只有我們天水有吧,地方特色嘛。所以儘管現在定居西安,但還是覺得老家的飯菜永遠香。每次回家,都讓母親儘量給做一個嚐嚐。其實除了“雜燴”外,我老家的其他菜或者麵食還是很美味的。例如:天水打滷麵,天水漿水面,天水豬油盒子,天水呱呱,麵皮,涼粉等等。不管外面多好,不及家鄉一碗麵,一道菜。\t

希望能幫到你!







蟲教育


五年前因工作,我出差非洲,在黑色環境裡見到很多讓人難受的事,某天禮拜,我出門去買水果,出門還豔陽高照,車開到當地自由集市時天下起大雨,我沒帶傘,趕緊兩步貓腰進入集市,但衣服仍打溼了,旁邊簇擁黑壓壓大群人,都是賣水果的,他(她)們都爭先恐後舉起各類水果,嘴裡重複土語,招架不住的我趕緊退出,冒雨去另一邊,眼角餘光掃到:破棚下一瘦弱老婦蹲著旁邊依偎四個瘦弱小孩,面前放髒兮兮一堆果子,也不知怎的鬼使神差,我沒多說什麼放下錢幣(約人民幣三十元)抱起果子轉身就走了,回到單位把果子洗淨分與同事,看門的黑人保安說果子是當地不太值錢的野果!大家哈哈一笑,轉天傍晚,我準備去食堂,出門見保安喊我,我過去一瞧:一個陌生黑小孩揹著一個包找我,我莫各其妙,黑小孩見到我後開心咧嘴笑,手忙腳亂打開包,小心捧出芭蕉葉包裹舉著給我,我打開一看:一包烤熟的肉!保安說,小孩奶奶用你給的錢買了肉烤好讓大孫子送你吃!你買果子給的錢太多…我一大爺們呆了!黑小孩直說什麼,保安解釋:小孩走了二十多里路,肉你一定要吃,不然奶奶怪他事沒做好!我……事後,回憶起那烤肉的滋味,唉!(我每個月都送去麵粉丶油丶肉丶土豆丶糖丶衣物及藥品)離開非洲時我買了一塊地請人蓋了小屋,稍微裝修了,送給她們住!老人兒女死的死,離家出走再不回,遺下四個黑娃由生病老婦一人養!


唐伊尹


最難忘的一道菜,是油炸青蛙腿兒,1987年在河北保定吃的。

那年我去保定參加業務會議,會期一週。那個地方以保定小菜遠近馳名,保定的飲食重視晚餐,晚飯的菜餚比午飯更加豐盛。記得每天晚餐都上油炸青蛙腿,我很喜歡吃。

少年時代記住辛棄疾詠歎青蛙的詞說,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對照河邊見到的青蛙🐸,從沒有把青蛙與吃相聯繫。

保定油炸青蛙,就是兩條整個的青蛙腿兒,從屁股上方用刀剁下來的吧,菜盤裡裝滿伸展開的金黃黃的青蛙腿兒。

那時我年方20出頭,有吃得衝動,用筷子夾到嘴裡,口感是酥酥的鮮美,骨頭和肉統統咀嚼掉,一氣吃下去。

32年過去,後來我再也沒有吃過油炸青蛙,那一週吃青蛙的經歷,令我至今無法忘記。


勞動創造美


水芹菜,活在記憶裡

我是商州人,出生於斯地。從小享受著哪個歲月如歌如火的難忘歲月。雖然我當時只有八九歲,可這個年代的男娃,哪個不是忍飢挨餓,吃不上細糧,商州人叫面面糧。也叫灰面。說實話,哪個時候,我記得很清楚了,街道上東鄰家的男孩子,叫文,權且這樣的叫了。這文年齡不大,仗著伳自己是貧協主席的兒子,常常為我要炒麵吃。我家當時,父母親用院裡的一顆火晶柿子和黃豆摻在一起,曬乾,在西關街道南的鋼磨子上一上,用鑼一篩,頓時,炒麵的香,溢滿了鋼磨子屋裡的角角落落。上鋼磨子的中年婦女也不由嚥了幾口口水,彎腰用指頭捏了炒麵嚐了,不由得連連說,香,甜,太好吃了。母親是善良的人,見她這樣,接茬說,娃他姨,你就用挫學勺些吧!

好!好!謝謝了!

上鋼磨子的她,顯得很激動,臉上笑開了花,顯得無比幸福的模樣了。她舀了一挫學,放在鋼磨子後面。母親說,娃他姨,不夠了,再來些?夠了,夠了。舀了美美一挫學呢。這讓我娃和掌櫃的也嚐嚐吧。她邊說,邊彎下腰,用一鐵片子使勁敲打著鋼磨子下面,不時漏出少許面面來。鋼磨子發出子,子的吼叫聲,尖尖的,硬硬的聲音,震人耳膜。

哪個時候,這種食物,幾乎家家都有,只是配料差別大,往往都是有些人家,都是稻糠皮和柿子摻和,上下的炒麵澀澀的,解手時,解不下。小娃讓大人用手在後竅掏出來,乾乾硬硬的屎殼殼,把娃子掏的喲喲媽呀大的呲牙咧嘴的嚎叫大哭一場了。

聽大說,這是三年自然災害,中國人民群眾都處都一樣。剝榆錢樹皮吃,野菜都被剜光了。有的地方還吃觀音土,人們營養嚴重不良,上下浮腫,穿著衣服也是湊合吧。尤其是大年三十早上,誰家吃上一頓餃子,這才叫美的不行,商州話,叫美咋了,囊活死了,瞭咋了。顫活不顫活。我家裡年年三十早上咥一頓豬肉餡的餃子了。把大伯家的娃娃們眼氣的直流口水。慶娃兒,讓哥嚐嚐吧,就一個餃子?行,哥你挾吧!

慶娃兒真乖。

伯屬哥水隨勢從手中接過筷子,連吃了三個,喉結鼓著,迅速的起伏著,不由得噎住的光景。我接著水遞的筷子,坐到山夥下的一塊青石上,香香的吃了。…

對了,說說水芹菜,這才是此篇章的主題了。

門的南邊,隨著附小的巷子端下,兩邊都是田野花香滿園春色撩人了。各種菜都有,最多是蘿蔔,饅菁,紅蘿蔔居多,我挎著小籠子,一手拿著一把小鏟子,在稻田,地畔畔,河邊,尋覓著水芹菜。這菜青綠,放著清香味,水芹菜,古名詩意,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一處處,一溜一溜,水芹菜和水相依相伴,相依為命了。這如魚得水一樣個理。人離不食物一個理的簡單了。往往,道理都是這樣,在生命的奇蹟中,生物進化,都是這樣的。

我往往尋一籠水芹菜,大姐洗淨,用開水一拉,也叫輕輕的一燙,調些醋,醬油鹽,就成了就糊塗飯的上佳涼菜了。我姊妹們五個吃的淨大光,連菜水都光了。

對了,除了水芹菜,還有灰條菜,榆錢葉,槐花,馬齒莧,等等野菜,在哪個年代救了不少人的命呢!這不誇張,也不吹牛,真的,哪個年頭過來的人,都經歷過,煎熬過,困難過,嘆息過!歲月如梭,現在我都六十歲了,花甲之年,我看到了什麼?看到如今的社會,不愁吃喝穿,社會的發展,令我十分吃驚,這和哪個時候天上人間,相差甚遠。人民群眾福了,但不忘初心,吃水不忘挖井人,飲水思源,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跟著習主席,奔小康,中國夢,正能量做人做事,…


秦嶺土豆


我吃過最好吃的菜是“青椒土豆絲”,那是22年前在廣東,表姐夫為我們炒的。那時我剛畢業,一心想著外出打工減去一點父母的負擔,然後就跟著村裡的老鄉一道去廣東投奔姐姐。那時我們老家出門打工的人很多,去廣東的車次也少,訂不到票,後來沒辦法,就買了南寧的無坐車票,然後又從南寧轉車到廣東。大熱天的,又無座,懷揣著一百多塊錢南下,車上的東西貴,一個鄉下孩子,哪裡捨得買來吃,好不容易到了南寧,一個人吃了一碗米粉五塊錢,心痛了半天。後來就一直餓著肚子到了廣東。到了廣東,找到表姐,她就吩咐表姐夫做飯給我們吃,由於大家都要上班,所以表姐夫就煮了一點飯,炒了一個土豆絲。那個土豆絲就是我今生覺得最好吃的一道菜,我當時就想它怎麼就可以那麼好吃呢?可能是我們鄉下人沒出過門,沒見過世面的緣故吧?也可能是姐夫廚藝好。現在想想,當時不僅僅是姐夫廚藝好,而是當時我太餓了😃😃😃但22年過去了,確實令我回味無窮啊!


沉靜


在我的記憶裡,最難忘的一道菜是我上二年級那年,母親做的羊肉燉白菜!

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是1980年,那時候還沒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在生產隊裡!我的外公是生產隊裡的保管員!生產隊裡的一隻羊不知道怎麼死了!隊長讓拉出去埋了。外公就和幾個不錯的人晚上把羊剝皮了!一個羊腿,外公用報紙裹著,給我家送來了!

那時候我們很少吃到肉,都是到了年年才能吃一點豬肉。羊肉根本吃不到。生產隊餵養的豬羊,每年都是上繳給國家的,只留一個豬殺了,在春節的時候分給村民一些!

記得那天放學,我走到家後的葦子坑,折了一棵葦子拿在手裡搖搖晃晃的走。走到家門口,忽然被一股特別香的味道迷住。慌忙放下書包,跑到廚房,母親正在爆炒羊肉,我就在那看。母親說,你先玩去,還得老大一會呢!

好不容等到羊肉燉白菜端過來!我就來不及的夾了一塊肉。那味道讓我永生難忘!


紫園主人


最難忘的一道菜是媽媽做的酸菜炒土豆絲,怎麼都吃不夠。

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學生,在外地上學,放假了回到家裡,做在燒的熱乎乎的火坑上,媽媽會給我做幾個我最喜歡吃的菜,其中就有酸菜炒土豆絲,媽媽的刀功非常好,土豆絲、酸菜絲切的細細的,土豆絲用涼水多洗幾遍,把澱粉洗淨撈出,酸菜也是在涼水中洗淨攥成團,然後用蔥薑蒜爆鍋,喜歡辣椒的還可以放些辣椒,我喜歡吃辣椒所以媽媽每次都要放,在依次放入土豆絲和酸菜絲,大火爆炒,每次我都會吃很多,非常的美味,現在我依然會經常做這道菜,卻再也吃不到那時候的味道了,那是媽媽的味道。


背後是家鄉


我今天我才記得應該是什麼時候呢應該是08年09年時候,那時候是和一個真心喜歡的一個女孩子,我們約好了一起見面然後呢見了面以後我們就一塊吃個飯,那時候是我吃過的最難忘的菜就是驢肉火鍋,我記得那時候驢肉裡邊有豆腐皮他們沒有給我放我還過去找他她說話的只是圖真實的是沒有的,我愛於面子我沒有去說她因為身邊有自己喜歡的人不好意思去說啊因為身邊有自己喜歡的人但是想一想真是可氣明明是有,就不給放,但是值得說他的火鍋的味道微辣但是很香讓我記憶猶新,記得裡面有粉絲海帶魚肉還有什麼都想不起來了太長時間了但是我總記得了她的味道,真的很香,那時候也應該是冬天了吃點辣就心裡很暖和我們兩一塊出去玩去又點了一杯奶茶那時候感覺心裡很暖呼呼的但遺憾的是我沒有表白到現在還是有點後悔這個世界上總是如此總是不能和自己心愛人在一起,到現在我看到這個驢肉火鍋我都會想起他心裡還是有點暖呼呼的


悟道高峰


老朽吃過的最難忘,記憶最深刻的一道菜——土豆燒四季豆。終身難忘。

記得是70年代初吧,剛上初中,父母均在學校工作,雖然有固定收入,但不高。每天放學回家吃飯,就一個菜,土豆燒四季豆,放點菜油,豆瓣,鹽,一小盆,一家四個人就晚餐了。季節來臨時,基本上天天吃,一週可以吃一次肉,如果哪天有豬肉燒在裡面,那怕一點點,也絕對屬於美味,香氣刺激喉嚨直吞口水,湯都必須泡在飯裡吃乾淨。

那時候家裡窮,沒多少錢,菜市場也買不起更多的菜,肉都是憑票供應,每人每月半斤。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基本上是餓大的,什麼山珍海味,龍蝦鮑魚,當時聽都沒聽過,更不用說品嚐。

為此,我們一定要珍惜目前的美好生活,知足常樂。


栓哥678


最難忘的一道菜是“烤雞背”。這道菜產自山東諸城,因為當年所在部隊駐地在諸城,第一次吃就喜歡上了它。“烤雞背”起初只是民間的一道小吃,後來陸續上了招待餐桌,各級領導來了都上幾隻品嚐,由於都說好吃,加上物美價廉,後來就上了部隊服務中心的加工間,輪流供應連隊官兵解饞。諸城古時候又稱密州,人傑地靈的好地方。“雞背”是當地的叫法,實際上就是肉食雞的骨頭架子。諸城的肉食雞從出殼到宰殺只有50多天,雞肉出口多個國家,唯獨不出口“雞背”,當地流傳說怕外國人吃上癮,只買雞背不買雞肉了,真假無從考證。由於當地外貿“雞背”產量很大,加上諸城又是燒烤之鄉,久而久之“烤雞背”也就成了當地的一道特色菜。“烤雞背”的原料是外貿的下腳料~“雞架子”,洗淨後用十幾種佐料醃製,然後下鍋煮八成熟,再進入燒烤程序。成品“烤雞背”色澤紅中透黃,油而不膩,按諸城的話說“噴香噴香地”。“烤雞背”登上大雅之堂後,還流傳出一段吃“烤雞背”要領的順口溜:即“放下架子吃雞架子,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宜粗不宜細。”怎麼樣,您是不是也想品嚐一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