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被殺後,賈府為何不及時收手?

冰晶鳳翎


元春,賈政和王夫人的女兒,賈寶玉的親姐姐,從小賈母身邊長大,十多歲就被送到宮中,從女史做到了賢德妃的位置上。這在別人看來豔羨的地位,元春肯定是苦不堪言,她在省親的時候說的:不該把她嫁到那見不得人的地方。只此一句話就已經暴露了元春的疲憊和無奈之情。對家族她的內心是失望的,賈府整個家族沒人能夠有作為,給她一點支撐,這才讓她勢單力薄,如履薄冰。

元春傾盡全力維持著被蛀空的賈府,“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也不過是瞬間繁華。沒有人能夠認清問題的實質,即便秦可卿託夢說得那樣明白,鳳姐也還沒能做些準備,賈珍、賈璉、賈赦等人還在想著尋歡作樂,只能是作死。

一、賈府皆是坐吃山空之輩,沒有能力和遠見

冷子興對賈雨村是這樣談論寧榮二府:“生齒日繁,事物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一代不如一代這是根本,祖上打下來的江山到了賈赦這一輩就玩完了。他們不務正業,過得是聲色犬馬生活,整個是爛泥一堆,已經難扶上牆了。他們不是不知道江河日下,而是沒有任何抵禦能力,簡直就是巨嬰一片。

若說把賈璉、賈寶玉看作後起之秀,那同樣也是讓人失望,賈璉有些能力,偏偏也是好色;寶玉單純一些,與世俗格格不入,不求功名,同樣對家族沒有幫助。王熙鳳在賈府算是個有能力之人,眼界還是窄了點,把心思多用在斂財、吃醋問題上。女孩子裡面也就是寶釵、探春能幹些,可寶釵是個明哲保身的姑娘,探春有遠見又沒有權利。主子們坐吃山空,下人們勾心鬥角,無事生非,這樣的一幅場景失敗收場是必然的。

二、賈元春離世太突然,這讓賈府無所適從

賈府衰敗的時候,元春被封為賢德妃,這給賈府又帶來了一線生機。如果家中能夠利用這難得的好機會,重整家風,做些防備也許還能長久一些,至少不至於被抄家後連吃住的地方都沒有,可惜了,沒人能懂。這個問題賈母和賈政應該思考過,那時候已經明顯覺得賈府是岌岌可危了。

賈政過生日,宮裡傳來聖旨,讓賈政入朝,全家都惶惶不安。若是元春平時得寵的話,家人心裡應該是踏實的,元春也經常給家裡報平安。說明元春封妃來的很突然,甚至元春自己也並沒有提早得到消息。直到賈政傳回消息,大家這才歡欣鼓舞。

從後來元春突然離世才想到,元春的封妃是帶有政治色彩的,皇帝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才有了短暫的盛寵。因此,元春離世後,賈府的暴風雨才來的這麼猛。眾人大多猜測是秦可卿的葬禮過分奢華,不符合身份,而且葬禮上出現了太多的王公貴族,引起皇帝忌憚,所以才臨時起意封了元春賢德妃。想想也是,家世家族一沒重臣、二沒戰功、元春年紀也大了,封妃是不會輪到她頭上的。所以秦可卿託夢已經預示著這個結果了。


三、賈氏家族沒能足夠意思到元春的死因,還抱有幻想

【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拋。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

元春的“恨無常”把她痛苦深沉的遺憾表露無遺。已經知道自己將面臨死亡,也知道父母親人將面臨災難,可自己出不了宮門,也沒有人敢通風報信,只有在夢裡說給爹孃,早做準備。

可惜,元春的痛苦絕望父母沒能夠夢見,也不能夠斷定女兒死於非命,沒有從最壞處打算,對皇權還抱有幻想。不認為祖輩打下來的基業會說沒就沒了。

實際上,從太監常來打秋風就已經預示元春不得寵,可這些情況賈母知道嗎?每次都是鳳姐在處理這些事,她讓丫鬟去當首飾給錢太監,也沒有去問賈母要錢,說是為了不讓賈母操心。若真是這樣,鳳姐就太短視了。這也就能夠理解了賈府為什麼沒有防備。如果說是賈母知道太監常來敲詐這回事,她是具備判斷能力的,雖不能挽回敗局,但做些準備還是可以的。

這樣就壞在了王熙鳳身上,包括秦可卿託夢,他要是能夠和賈母說到這一切,也許賈母就會把事情聯繫到一起,能夠分析出來厲害關係,相信她不會一點不作為的。

王熙鳳雖然能幹,但不具備眼光。再一想,賈母雖然睿智,但教子無方,過於享受,自己過完幸福一生,把嬌慣出來的寶玉也害了。至於賈珍賈赦那是咎由自取。想想我們在分析這些問題的時候,也真的是會杞人憂天。所以樹倒猢猻散,是必定的結局。


Mr卡季奇


元春賈寶玉的親姐姐,賈政和王夫人的二女兒,元春也是賈家的孩子中最為出色的一個。她十多歲的時候就被選入宮中做女史,後來更是做到了鳳藻宮尚書,加賢德妃的位置,元春是賈家在後庭中的依靠,她從進宮的那一刻開始就與賈家的命運連接在一起。

元春的風光為賈家帶來了一時的榮耀,她的死也讓賈家元氣大傷。這就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元春被殺後,賈家為何不及時收手保留實力呢?想要抽身退步也許已經來不及了。

第一,元春之死是一個迷,來的太突然太快,賈家都來不及反應

元春是賈家的第一位皇妃,她的存在讓賈府與宮廷的關係日益緊密,她的風光是賈家意料之外,她的死也來的突如其來。

賈家其實到了賈赦和賈政這一代已經大不如前,沒有什麼大的過錯也沒有什麼大的功勞,已經處在政治的邊緣。當元春封妃的皇命傳來時賈家上下無人提前知曉,都大為害怕以為犯了什麼大錯,直到確切的旨意傳來,大家才安心和高興起來。

元春的封妃確實讓賈家重新風光了一回,可是為了修建省親別墅接元春回家也讓賈家元氣大傷,眾人都在歡慶忘卻了家族危機,在曇花一現的榮耀之後,賈家的敗相日顯。

元春封妃來得很突然,元春的死也極為蹊蹺。賈家並無對國家設計有什麼功勞,元春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貢獻,元春就被莫名其妙的封妃。會發生這樣事情最大的可能就是元春在那時開始參與宮鬥,她所在的哪一方有了階段性的勝利。

根據元春的判詞,可是對此有一定證據相輔。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元春判詞意譯為:元春在紅塵俗世是非場中活了二十來歲;平生最顯貴的一件喜事就是晉封賢德妃,蒙天恩元宵省親;此等富貴榮華,可惜她這樣的榮華富貴只享受了三年,就在一場宮廷鬥爭之中,大夢歸去,含恨而逝。

從“虎兕相逢大夢歸”可以看出元春可能斃於一場關係到賈府的宮廷惡鬥。如果這樣解釋就能夠明白為什麼元春會突然封妃然後又突然離奇去世了。元春從省親時出現而後就極少再有她的消息除了逢年過節給家人送禮,看似一切都很平靜,可是從後來就出現太監都敢到賈家強行“打秋風”的事情,而那時想必元春宮中也已經式微。

宮鬥一旦參與便禍福相連,成功和失敗都是轉瞬即逝的事情,元春封妃不久她很快也就傳來她重病的消息,沒有多久也就去世了。這一切的過程來得太快也太突然,賈家或許都還來不及反應,這就是他們為什麼沒有提早抽身退步的原因之一。

第二,賈府與元春同氣連枝,不管收不收手都會被影響

其實換種思路,元春從進宮的那天起她的命運就和賈家息息相關,她的落敗註定了會讓賈家收到牽連,不管賈府收不收手都不會被元春的事情所影響。

進宮的女子第一重任務是要得到皇上的喜歡為家族帶來榮耀,另一重便是要保重自身不讓自己的過錯連累家人,後宮的女子根本無法簡單的做自己,她們身後和家族是她們一生的束縛和牽絆。

《如懿傳》富察皇后就是一生為了家族而活的人,她做的每個決定和每件事情都要為家族著想,她不敢犯錯不能任性,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合乎一個皇后的標準和禮儀,甚至因為家族的壓力她連自己的女兒都保不住,只能夠讓她遠嫁塞外和親。

入後宮的女子不管是貴如皇后,還是僅為平常妃子,她們的禍福都與家族緊密相連。家族的使命不能違背,她的落敗家族也只能夠一起承擔。賈府享受著元春所帶來的榮耀,那麼也必然要承受背後的艱辛和危險,賈家此時不管怎樣做都不可避免的會遭受牽連。

第三,即便元春不死,賈家也涉世太深,早已無法抽身退步

賈家的落敗,元春的關係是一方面,其自身的因素也佔據了很重要的部分。賈家雖是鐘鳴鼎食之家,可是積聚幾代下來也有了不少的積弊,大致知道一些內情的人都曉得賈家早已今日不同往日,可是他們卻沒有任何的改變,照樣奢華靡費的生活。

冷子興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兒孫也一代不如一代了。

除了日常的花銷和講排場,賈家的內部還做了很多濫用職權等不好的事情。其中王熙鳳私下收受賄賂被人辦事,而且仗著權勢把公堂當兒戲,賈赦也曾經讓賈璉數次前往平安州辦不可告人的事情,賈家和賈雨村之流的交往,這些事情都為賈家的落敗埋下了禍患。

即便元春不死,賈家的落敗也是遲早的事情。元春只是賈家所有政治活動的一個部分,雖很重要但是並不十分關乎大局,賈家涉世太深,早已無法抽身退步。

總之,元春被殺後,賈家不是不想提前收手,而是早就已經來不及了。賈家藉著元春封妃的機會做了很多事情,這些事情恐怕早就超出了元春能夠涉及的範圍,元春不管死於不死,賈家都會受到影響,而且也涉世太深無法回頭了。



小說紅樓


賈元春是賈政和王夫人之女,賈寶玉的親姐姐,自小外貌風清玉潔、如花似玉、知書達禮、才華出眾,在十幾歲時就被選入宮做女史,由於其能力超群,在二十多歲時,就晉升為鳳藻宮尚書,後又得到皇帝的賞識,封為賢德貴妃。



賈元春在封妃沒幾年,就卒死於宮中,致於是被殺,還是病死,在《紅樓夢》中也沒有詳細記載,作者給後人留一團迷霧,有很多種猜想,對於她死後,賈府為何不收手有以下幾方面。


一、賈府中沒有能力超群的繼承人。
賈母作為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也年世已高,無能八面擋風;賈赦不務正業,整天和妻妾酒中尋樂,和其弟賈政算來算去,鬥來鬥去,把賈府弄成一團亂泥,無一點向心力和凝集力。俗語說:“家和萬事興。”,家庭內部不團結,自然想要興旺發達,那是不可能的,也只會為衰敗埋下伏筆。

賈府裡年輕一代,王熙鳳算能力強的,但其目光短淺,只會為自己私利,能貪就貪,像條濁蟲,不斷的浸濁老祖宗留下的骨頭,最後落得一敗塗地。賈寶玉為愛所困,無大將風度,自然也不行。這樣,曾經輝煌的賈府自然也就會衰敗,無掌舵者。

二、宮廷內部的明爭暗鬥是間接的禍根。

自從賈元春進宮以後,憑藉其美麗的外表和優秀的才華,一步步走到了賢德貴妃,可以說是步步堅辛,裡面隱藏著多少明爭暗鬥痕跡。首先我們看賈元春的《恨無常》

喜榮華富貴,恨無常又到;

眼睜睜,把萬事已拋。

盪悠悠,芳魂銷耗。

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尋告。

兒命已入黃泉。

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

從賈元春的這首詩中,“喜榮華富貴,恨無常又到。”此句說出了她的心聲,她作為萬人之上的貴妃,應該是要什麼有什麼,但為何還要恨無常事?說明在高牆之內的皇宮中,看似風光,實際上是爭鬥得激烈,才會恨。


首先是貴妃和貴妃之間的爭鬥,為了得到皇帝的 寵愛,她們姐妹之也就互相爭鬥。其次是貴妃和皇后之間的爭鬥更是不一般,賈元春可以說是敗在和皇后的拼搏中輸得一敗塗地,為什麼這樣說呢?在《紅樓夢》中,皇后雖然沒有親自露面,但她的大太監夏守忠幾次的出現,第一次是向賈政要賞錢,沒有皇后的支持,他絕對不敢向國舅開口;第二次是抄賈府也是他。從而,可以說賈元春是敗在皇后的手裡,自然賈府也是敗在皇后手裡。還有代表著賈府的北靜王爺和皇上爭奪皇權,也就更讓賈府走向衰敗埋下隱患。


三、一個家族由弱――盛――衰是自然的必然性。

縱觀古今,任何一個家族的發展,不可能一直強盛,也不可能一直弱小。俗語說:“花無百日紅,家無百代昌。”從而,賈府由弱變成強大的榮國府,再到頂盛的大觀園,再到衰敗成平民,是自然的發展規律。還有一點,樹大招風,風必摧之。

總上所述,不管賈元春死還是不死,賈府都已來不及收手,只會走向衰敗。



餘生心靈


哪裡寫元春死了?哪裡有還不收手?看書了嗎?

元春判詞讖曲“二十年來辨是非”,因為其原型即是康熙的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她是太子胤礽的生母,也是孝莊皇太后親自教養在身邊的首輔大臣索尼的孫女

元春省親是在太虛幻境完成的如灰姑娘的故事一般,一夜之間太子胤礽的黃粱一夢


山石道人評紅樓


賈府上下只有王熙鳳賈母探春,這幾個人還可以用。薛寶釵是一個不管事的,它是屬於看破不說破的,所以單單憑著這些女孩子也是無法扭轉局而,即使有節省節儉的政策,對賈府也沒有任何幫助,而在外面的賈珍賈鏈,還有賈府的各大老爺他們已經生活糜爛習慣了。

生活習慣已經成為習慣之後,一些其他的官府之間的金錢利益的走動以及宮內宮外的各種銀兩的打點,這些都加上,還有各種冤情錯案的涉入所以賈府要想收手是不能夠及時收得回來的,生活方式已成定局,習慣已經養成,這是一時誰也改變不了的。

就像探春說的,從外面殺來是一時殺不死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一時想制止住全面的局勢,上上下下這麼多人是無法把自己家裡內內外外清洗乾淨的。這就比喻了當時的政府所處於的狀態內,上上下下大小,官員都是互相庇護,相互之間有利益關係的,這樣的社會是無法有很好的結局,這也預示了當時政權的一個最大的悲哀。


溢美之詞


賈府腐敗透頂,成了一堆爛泥,已經扶不上牆了。裡邊有個鐵腕人物挽狂瀾於既倒?即使有,有靠得住的核心幹部嗎?都沒有,賈赦,賈璉之輩肯定不行,賈政貌似可以,就是能力太差,除了會使性打人,啥也不會。王熙鳳中飽私囊,藉著管理之便大發橫財,是賈府的蛀蟲。探春是待嫁的姑娘,住不長久,寶釵生於末世,無力迴天。所以,賈府上上下下實在難以找出幾個可用之才,主奴個個同床異夢,心懷鬼胎,睚眥必報,勾心鬥角,根本沒有什麼向心力。它的滅亡是必然的,一百多年的歌舞昇平和榮華富貴使賈家後人陷於紙醉金迷,腐化墮落,象徵著腐朽的封建地主階級已經走向了末日。


綠葉小杏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明白詠月詩中的“犯鬥邀牛女"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雍正十一年端午節前,在平郡王的運作下,賈政原型釋放回家,恢復了俸祿,但只有調令沒有分配令。雍正十三年秋,賈家原型進京參加雍正葬禮,賈政的分配令也到了,改為在內務府當差。喪事完畢,元春原型去北靜王府拜見了賈母等家人,當面囑咐要“退步抽身",準確地說就是不要參與皇族內部的權鬥。賈家人主觀上也一直是按元春的意思辦的。

但是,官場的事很多是身不由己的。在大觀園裡,為什麼將黛玉設置在“雲區"卻將元春設置在月區呢?因為元春的丈夫和前正妃子是堅定的冷月派,元春是不能置之事外的。不僅黛玉和寶玉,探春和鄔將軍的婚姻也是政治結盟,而探春的婚事是由“帝孫"和南安郡王指婚的,賈家就是不同意也沒有辦法。所以說,賈家並不是主動的參與權鬥,而是被動地綁上戰車的。

犯是冒犯、挑戰,鬥指代乾隆,女是織造的女兒,牛是織造的女婿。這是說,賈家人是被捲進這個政治旋渦的,一個“邀"字說明了一切。


gaotzy


根不停不下來,收不了手!

在秦可卿病重的時候,就曾遊魂去找鳳姐,讓鳳姐開始著手準備一些關於宗族的產業,以便沒落的時候,後代子孫不會落各個無處居留。然而,鳳姐也處於風口浪尖,大權在握,倒也沒仔細思量這事,又或許根本不在意這事。俗話說“船大了難掉頭”,是這個道理,當整個宗族己經運轉的時候,那時候更多人會推著大船繼續往前走。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足的,無法及時收手。

賈府多數人都處於及時享樂,富貴榮華的年代,並沒有太多人有遠見,想著落寞的那天。其實,從開場冷子興就有提到,賈府現在也是入不敷出,吃的祖宗留下來的產業;所以說元春還沒被殺時,賈府己經有了衰敗的跡像。元春回家省親,更是加速了賈府的衰敗。耗費巨的人力、物力、財力,雖然得了個好名聲,但實際並沒有太好的回報,如同那強弩之末。這時候是加速衰敗,從榮府還算是看得下去,看寧國府就可以知道,也是勉強支撐。賈珍掌家時,也道出這個理,可是無能為力。

大廈將傾,豈是人力所能為之;元春沒被殺前己走下坡路,元春省親下得更快了,元春被殺到賈府被抄,可算真真正正的完蛋。當時如果有置一些產業劃在祭祖這塊,還能為後面留條後路,可惜富貴時終究沒想著後面的事。

可見衰敗根本停不下,也收不了手!


閒玩間


元春是否不知道被殺,還不得而解。但是元春被殺,跟賈府還是有關係的,宮內幾次來要錢,賈府平時對外,行事作風差,得罪外面很多人,特別是人命案,再重要的是忠順府想要整他。但話說來,賈府揮錢如土,到了後期要用錢時,卻沒錢了,沒錢無法圓事,所以危機重重。紅樓夢是人生從低谷走顛峰,到大廈倒下,很有教育作用,特別是當官的人。或大家族,所以要常常引以為戒。


傻拍大K


在《紅樓夢》裡,曹雪芹對於賈元春的判詞是: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這裡就已經預示著賈元春的歸宿了!判詞的第一句講的是預示著賈元春封妃時的各種祥和喜氣的徵兆。然而對於鼎盛中的賈府確實是錦上添花,但是對於正在衰敗中的賈府來說首先從經濟實力上已經無法與外界抗衡了!後面的一句的意思是其他的三個姐妹都無法和元春相比,同時朝廷裡皇帝和宦官的爭鬥,預示著出局的就是賈元春。

元春省親時,聲勢浩大,大觀園裡景緻特別、一片繁華,元春為了避嫌將“天仙寶境”改成了“省親別墅”!看得出來,元春心思縝密!但是,賈府最終的沒落並不是賈元春一個人能阻止的。

寧榮街上的寧國府和榮國府都是皇帝敕造的,他們賈氏一族的地位在一時之間是權傾朝野、榮華富貴,而賈家的衰落的關鍵還有幾個關鍵的人物,王熙鳳、賈珍、賈政!其中焦大已經講出了緣由,家風不正,不倫不類,“扒灰的扒灰”!這裡就不一一點評了!這才是叫做“禍起蕭牆”,即使收手,也難逃衰敗之命!

另外對於外界來講,首當其衝的就是和賈府關係一向非常好的北靖王爺,最終受到彈劾下臺,而在賈府最需要幫忙的時候沒有扯上半點關心,只能協助朝廷將三小姐探春姑娘送出去和親!

金陵城裡的四大家族也是盤根錯節,相互之間都是親戚關係,一家出問題,都會收到牽連!賈家最開始受牽連的就是賈母的孃家史家的經濟問題,史家的金銀財寶轉移到了賈家保管,最後被賈雨村所利用,順理成章的牽扯到了賈府。

元春死的時候,正是賈府各種問題凸顯的時候,即使做最快的處理、及時收手也是無濟於事,大樹欲傾,無力迴天!

這也反應了封建王朝政治制度和黨爭的惡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