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奇石上的梅花符合賞梅標準嗎?

幸運季節


國人從古至今崇尚賞梅,且有相應的標準: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梅以疏為美,密則無態;梅以攲為美,正則無景。這一賞梅標準至今也是詩人畫家乃至園藝師們栽種梅花製作盆景所遵循的。而今詩人畫家筆墨中,觀賞梅韻的標準以及梅花的形態也是以橫、斜、疏、瘦四字為貴: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梅花的枝幹以倉勁嶙峋為美。形若游龍,遒勁倔強的枝幹綴以數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儼然天成一幅水墨丹青。

配圖賞析:君不見青色透著微紅的石面上,尤為顯眼的墨色紋理,且曲且彎,且粗且細,亦疏亦密,亦飛亦楊。曲螭有致,富於變幻,韻味十足。縱觀石面,渾然一體,靜中見動,妙趣橫生。枝與幹是那樣的輕盈曼妙,蒼古老拙,曲柔中顯幾分靈動與飄逸,明淨裡觀幾分清爽與疏朗,且自然而又和諧。水墨之紋更令你神思,穿越時空的那份遐想與韻致,那份古雅與醉美,這是怎樣的一幅水墨大寫意,讓我知道中國水墨不輸水彩。








幸運季節


梅花石分紅梅、綠梅、米梅,以白梅黑底最為罕見,石質為安山岩杏仁狀填充瑪瑙綠簾石三氧化鐵等等,礦物質。自古以來,河南汝州便有三項享譽朝野的尖貨——汝瓷,汝貼,汝石。

汝瓷自不用說了,早已譽滿全球,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汝貼,這幾年也風生水起,逐漸引起了關注。只有這汝石,也就是梅花玉,卻如泥牛入海,不得匡扶。

據史書記載——梅花玉開採利用始於商周時代,鼎盛於東漢時期,漢光武帝封之為“國寶”。考古學家曾在商周遺址中發現許多梅花玉裝飾品,在漢墓中也發現了梅花玉珍品。後因戰亂而失傳。《水經注》載:“紫邏南十餘里,有玉床、洞雪百丈,其玉縝密,散見梅花,曰寶。”北魏酈道元著《水經注》載:“紫羅南十里有玉床,闊兩百丈,有玉縝密,散見梅花,曰寶玉”。清代《直隸汝州志》載:“汝州有三寶:汝瓷、汝玉、汝帖”。漢武帝劉秀稱汝玉為國寶。盛極一時,後因戰亂被封埋。1983年,河南地質局在河南省汝陽上店鎮重新發現了梅花玉礦體,從而使這一古老的玉種重放異彩。但由於過度開採,導致近年礦源瀕臨枯竭。
梅花玉底色墨黑,其上滿布紫羅蘭、瑪瑙紅、雪花白、檸檬黃、竹葉青、荷葉綠等色花朵,並有粉紅色細脈穿插其間,變幻神奇,酷似梅花,又似錦緞,斑駁絢麗,燦若雲霞。各色梅花,五彩花朵,或含苞,或怒放,或飄然欲落,美輪美奐,形象萬千。凝神視之,梅花叢中,隱現蟲、碟、鳥、魚,或飛舞、或嬉鬧、或遊動,活靈活現,千姿百態。幅幅畫面,風采各異,自然天成,隱含靈氣,賞心悅目,令人讚歎!如此美妙珍奇的梅花圖案,又具緻密堅硬、光澤明亮、韌性極佳、保健性強的特性。可謂工藝性能得天獨厚,獨具風彩。

由此可知,在歷史的長河中,汝州的梅花玉和梅花石是赫赫有名的。然而時至今日,該怎麼說呢?不重視還是汝州自己鏤空了汝州的傳統文化?想想,也是心寒。暫且上幾方石頭吧,以了此心。


樂在石中


梅花石應屬畫面石,既為畫面石,首發應有畫面構圖和物象畫面,以達到高雅意境為最佳。清人“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三兩枝",是畫梅要訣,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追求。如果畫面奇石天工也有畫家意,那當是絕佳天然藝術品。



用戶4109947900240


我這個也是吧




倍感孤獨


答:我奇石上的梅花和我家鄉梅花樹一樣,永遠使我難忘。我的家鄉,有座山叫:梅花山,山上種滿了各種梅花樹,每年盛開的時候,真的是一片花的海洋,各種色彩都有,美極了。此時我們都會去賞花,要是趕上梅花節,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一直喜歡梅花,不僅是因為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更主要是自古以來人們都讚美她的傲雪精神,她那孤獨的不與百花爭春的高潔之美。
王安石《梅花》詩中曾寫到: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毛澤東也在《詠梅》中寫到: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梢。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到,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有那麼多偉人,名人讚美她,而我只有奇石一塊,她那栩栩如生的畫面,不正是那盛開的花朵,不正是那位美麗高潔的堅強美女嗎?


拜石澄心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其實熬夜俺也有幾塊梅花石,只是覺得對不起大家,沒有描繪的那樣高潔,孤傲。所以還是不獻醜了




山昌正


梅花石是“中華文心"中有著特殊品味的美石。

自古以來,“歲寒三友"受到人們的喜歡盛久不衰!




美石奇緣82042234


沒有任何加工處理,




走出從前


疏影橫斜水清淺,喑香浮動月黃昏。梅紅怒放傲霜骨,望梅詩情溢紛紛。《望梅圖》






祝德壽


飛雪迎春歸,翩翩絮飄舞,

花開花落終有時,豈為贊名碌。

何言意爭春,錚錚瘦鐵骨,

待到山花插滿頭,綠隱鶯啼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