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無德究竟有多危險?看了智瑤的下場就明白了

前言

無才無德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

智伯就是智家培養的一枚超級危險品,最後將晉國實力最強大的智家炸得粉身碎骨。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智伯為什麼會身死族滅的話,那就是《周易》裡面的千古名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司馬光為什麼在《資治通鑑》的開篇,說這個故事?

三家分晉的時代背景

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第一篇講的就是三家分晉,這是因為三家分晉是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水嶺。春秋五霸中的扛把子晉國被分裂成韓趙魏三家,春秋五霸演變成為戰國七雄。

三家分晉的時代背景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晉國內部異姓公卿的爭鬥與兼併,而導致晉國內部異姓公卿爭鬥與兼併的根源,則是晉國統治者對於自家公室的大肆打壓,一直到後來的“國無公族”。

在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突出的特色,就是異姓勢力一直很強。這要上溯到晉國建國之初。當年唐叔虞被封到“大夏之墟”的晉國地界之時,就帶來了“懷姓九宗,職官五正”,這些人繁衍的家族後來都成為了晉國曆史上擁有權勢的異姓政治力量,這些政治力量也促成了晉國“國無公族”的獨特政治格局。

在春秋時期,晉國經歷過一場小宗取代大宗的漫長內戰,67年的內戰,以小宗戰勝大宗,晉武公繼位告終。可以想象的到,小宗的代表晉武公繼位之後,大肆打壓大宗勢力,最後大宗公族不是被消滅,就是淪為庶人,無法對小宗形成威脅。

可是你以為從此就萬事大吉了嗎?沒有。政治鬥爭從來都是按下葫蘆起來瓢,大宗被打殘廢了,可是小宗崛起的家族勢力再次對當政者形成威脅。為了讓自己的江山千年萬年,晉獻公聽從異姓勢力的建議,與公元前699年“盡殺群公子”。經歷過長期宗族內部鬥爭,晉獻公的血緣宗族觀念已經非常淡漠,最是無情帝王家。相反的,晉獻公更願意把權力和異姓勢力分享,認為他們不威脅王位,這也進一步加劇了異姓勢力的膨脹。在“國無公族”制度化之後,異姓公卿的坐大趨勢已經勢不可擋。

到了春秋末期,晉國異姓公卿已經成為可以和國君公室相抗衡的政治力量。

公元前552年,晉國公室中,唯一可以和異姓公卿角力的欒氏被中行、範、趙、智幾家公卿消滅。整個晉國只剩下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大公卿。六家公卿聯合執政的局面沒有維持多久,很快他們內部再次發生權力的兼併,範和中行兩家被消滅,形成了韓趙魏智四家公卿執政的局面,其中,智氏的力量最強大。

這就是三家分晉之前,晉國的基本形勢。

智伯的“風評”如何?

智伯是誰?

智伯者,三家分晉之前,智家的當家人是也。

智伯的名字叫做智瑤,他的父親叫智宣子,是上一任智家的掌門人。在商定智家下一任當家人的時候,智宣子提議由自己的嫡子智瑤擔任,這個時候,家族中另外一位成員提出了反對意見。

此人名叫智果,智果果然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給智瑤打出了自己的“風評”。

智果認為智瑤這個人有五個特長一個缺點。五個特長是:美髯高大(這特麼也是特長?),騎射功夫好,才華超群、能言善辯、強硬果斷。一個缺點是什麼呢?不仁!就是說這個人損人利己,刻薄寡恩,缺少仁義。

按照今天通俗的說法,就是智瑤這個人工作能力很強,可是人品有問題。

智果認為,如果讓智瑤做家族的掌門人,將會給智家帶來災難。

智宣子沒有采納智果的意見,還是堅持讓自己的大頭兒子智瑤繼位。智瑤繼位,尊稱智伯或者智襄子。

智伯如何走向滅亡?

智伯掌管國政之後,做事強硬霸道,得罪了其他三家公卿還不知不覺。

後來智伯以籌集軍費為名,要韓氏拿出一座城池,韓家當家人韓康子當然不願意,準備拒絕的時候,韓康子的智囊段規卻建議主公答應智伯的要求,理由是如果韓家答應了,智伯會更加膨脹,繼續向趙家和魏家兩家開刀,到時候惡人自有惡人磨,萬一碰到一個刺頭,可能就會打起來,到時候可以坐收漁利。韓康子想一想,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捨不得老婆抓不到流氓,於是咬咬牙給了智伯一座萬人城池。

智伯一看輕鬆得手城池一座,自然是有樣學樣,繼續向魏家開口。

同樣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的在魏家上演,魏桓子在智囊任章的建議下獻出城池一座,繼續刺激智伯的貪慾,同時和其他的利益相關方結成聯盟。

俗話說,做事情有再一再二的,沒有再三再四的,等到智伯向趙家也表演獅子大開口的時候,遇到了硬茬兒。

趙家人底子厚,直接把智伯給懟了回去:割地?我割你個球,老祖宗留下來的產業憑什麼給你姓智的孫子?

智伯一看趙家小弟不聽話,喊上韓魏兩位跟班上門收保護費,趙家掌門人趙簡子率兵逃到自家的晉陽城作為對抗的根據地。晉陽城的老百姓和趙家齊心協力,堅守城池兩年都沒有投降。為了逼迫趙家投降,智伯甚至迎來汾水圍攻晉陽城,晉陽城老百姓團結一致,沉灶產蛙,民無叛意。就是把自家的灶臺打爛,沉到水裡面,都長出小蝌蚪了。決心就是有這麼大。

就在趙家和老百姓團結一心的時候,智伯這邊的三家聯盟卻出現了分裂的跡象。

首先,如前面所說,智伯這個人狂妄自大,自己做馬車,居然讓韓家和魏家的掌門人做車伕和侍衛,這絕對是赤裸裸的侮辱!

其次,智伯一句話讓韓家魏家起了反叛之心。智伯在水淹晉陽城的時候,得意洋洋的說:哎呀,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一場大水足以滅國啊。

智伯說的爽,韓魏心慌慌,兩家一盤算,今天你丫的可以用水淹趙家,轉天就可能拿水淹我們韓家和魏家。智伯這貨是個貪婪又兇橫的操蛋玩意,咱們小哥幾個還是趁早另做打算吧。

就在這個時候,無巧不成書,趙簡子派人暗中聯繫韓家魏家,要求三家結盟,反攻智伯。

三家不謀而合,公元前453年,晉陽一夜,趙家出兵掘開大壩,水淹智伯軍隊,韓魏兩家陣前倒戈絞殺智家軍。

最強大的智家一夜之間潰不成軍,智伯被殺,智家被團滅。

當年智果的預言,以一種慘烈的方式應驗。

50年後,周天子答應了韓趙魏三家的請求,分韓趙魏三家為諸侯。

這一年是公元前403年,按照周朝歷史,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司馬光為什麼在《資治通鑑》的開篇,說這個故事?

如果您手頭有《資治通鑑》,打開資治通鑑第一章,第一節,第一段話,上面寫的就是:

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春秋從此終結,戰國從此開始。

總結一下:三家分晉,消滅了最強公卿智伯。原因在於智伯有才無德,狂妄自大,引發韓趙魏三家公卿一致反抗,最後身死族滅,成為歷史上的慘烈教訓。三家分晉,再一次證明,有才無德的執政者不能長久,謀求各方的利益平衡才是可行的執政之道。

剛才介紹的歷史故事和經驗教訓,都記錄在《資治通鑑》的首篇裡面。作為最具有經驗借鑑意義的中國史書,《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一直很高,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歷代商家鉅富,都從《資治通鑑》裡面吸取了豐富的經營管理智慧。鑑於《資治通鑑》古文閱讀有難度,鐵錘文史為大家推薦一本配備白話文版本的《資治通鑑》,點擊下方鏈接就可以購買。中國人的千年智慧,值得成年人反覆體會。


司馬光為什麼在《資治通鑑》的開篇,說這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