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可以改變什麼呢?

小五幫幫站


區塊鏈到底改變了什麼?我想說說自己的一點看法。

第一,區塊鏈技術讓互聯網的進化方向從“效率”轉向“公平”;

互聯網誕生於20多年前,而這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絕大多數變化都是效率上的變化:性能變得更強了,界面變得更易操作了,線上線下的連接變得更方便了。

然而與此同時,另一些問題卻沒有得到任何的解決。我們的數據,隱私被存儲在了互聯網巨頭的服務器上,可以被當做商品出售;我們在互聯網上的每一個行為都在“老大哥”的視線中;我們作為用戶,可以被推送垃圾信息,卻沒有任何的招架之力。

有人說,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平的。然而,今天的互聯網世界真的是公平的嗎?其實,並沒有。

舉一個更具體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網遊裡會有很多RMB玩家,他們也是支撐一款遊戲的主要群體。為了吸引他們多充值,遊戲公司就會自己建一些小號和他們對打,然後給這些小號送很貴的裝備,這樣土豪們就會買更貴的裝備來超過這些實際不存在的賬號,來達到內心的滿足感。

這件事情公平嗎?顯然不公平,但是這已經成為了行業的慣例,沒有什麼解決方式,也沒有人想解決這件事情。

而區塊鏈技術正在改變的就是這樣的現實。去中心化的數據網絡可以讓用戶和用戶之間、用戶和廠商之間的關係變得公平。許多用戶本不知曉的黑箱操作將會變得透明化,而我們的隱私會得到更好的保護,每個網民都會被平等地賦予其應得的權利。

第二,區塊鏈技術重塑了很多商業模式;

這裡要提到的一個名詞叫做“挖礦”,挖礦一開始指的是通過專用設備來運行復雜的計算,獲取比特幣的方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挖礦不僅只是無用的計算,也開始代表任何你貢獻了時間和資源的行為。

舉個例子,過去你做CDN,需要在全國各地建機房作為節點,成本高,效率低,而現在,通過“路由器礦機”,你可以貢獻自己的上行帶寬,同時獲得區塊鏈化的數字代幣。企業降低了成本,用戶增加了收益,兩全其美。同樣,用這樣的“挖礦思維”,很多傳統行業的供需關係將會發生不一樣的變化,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有機會創造不同的價值。

再舉個例子,企業的融資,過去在銀行融資要有資產抵押,你要承受高額的利息,銀行要面對你跑路的風險;而股權融資,意味著企業要找FA牽線,經過VC嚴格的盡職調查後才能拿到錢,然後一輪一輪的融資之後要審計,支付高昂的稅費,然後排隊申請IPO,找投行做承銷,然後才得以上市。這期間,FA、VC、PE、會計師事務所、投行、證券交易所……

每一個環節,都有一箇中心化的機構在延緩融資的進行,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尋租空間,同時也大幅降低了整體效率。

所以才會有基於Token形式的ICO,在這個過程中,Token作為一種代幣,起到了一種類似“流通債券”的作用。一個項目從發起到融資數億元,再到進入交易所自由流通,前後花費的時間甚至不過一兩週,而因此產生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當然,這個過程中免不了會有騙子項目渾水摸魚,但是隨著更多經過VC認可的優質項目入場,以及交易所的去中心化,區塊鏈的天然特性會讓投資者們用資本投票,將項目融資過程中的尋租空間降到最低,從而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的格局。

第三,區塊鏈技術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於財富的觀念;

什麼是財富?在我看來,財富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1.共同價值認可 2.流動性 3.稀缺性

在過去,財富是保險櫃裡的票子,是銀行賬戶裡的餘額,是北上廣深的房。然而,貨幣的稀缺性是逐漸變差的,地產的流動性是越來越弱的,而且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對於這些財富的認可程度是不同的,這些都不是財富最完美的呈現形式。

數字貨幣的出現同時滿足了這三個要求。無論國家,無論地域,越來越多的個人和機構正在自上而下地開始認同其作為一種財富的價值。同時,生產速度逐年衰減的設定決定了它的稀缺性,不受監管和低轉賬費率的特性決定了它的高流動性。

過去人們說美元是世界貨幣,前兩年很多人說人民幣要成為世界貨幣,但是從美國的華爾街,到火藥味瀰漫的朝鮮半島,再到政治動盪民不聊生的津巴布韋,比特幣正在成為繼美元之後第二個被人們共同認可的世界貨幣,而且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前些年整個金融業都在提一個詞,叫做“資產證券化”,而在我看來,證券化絕非資產的終極形式,資產證券化的終極形式,就是資產數字化。

第四,區塊鏈技術正在引起一場新的社會變革;

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去中心化,而我們當下的社會,政府、企業、學校……每一個組織的運行都是中心化的,這將帶來多大的衝擊可想而知。


如果說契約精神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之一,那麼區塊鏈就是用技術為契約精神賦予了跨越種族,跨越地域的最大化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