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詩,中的“漢”字有什麼深意?

時間改變自己2


以《寒食》為題的古詩有很多,題目所說的應該是指這首很有名的唐詩了,我們先一起閱讀:

這是唐代詩人韓翃寫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建中年初,名盛一時。《本事詩》中記有相關的一段往事:

韓已遲暮,……邑邑殊不得意,多辭疾在家。唯末職韋巡官者,亦知名士,與韓獨善。一日,夜將半,韋叩門急,韓出見之,賀曰:“員外除駕部郎中,知制誥。”韓大愕然,曰:“必無此事,定誤矣。”韋就座,曰:“留邸狀報制誥闕人,中書兩進名,御筆不點出。又請之,且求聖旨所與。德宗批曰:‘與韓翃’。時有與翃同姓名者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進,御筆復批曰:‘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又批曰:‘與此韓栩’”韋又賀曰:“此非員外詩耶?”韓曰:“是也”。是知不誤也。

說到此詩的“漢”字有何深意,我們還是要結合全詩解讀,以避免斷章取義。再說此詩的創作手法,也是很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

題解

寒食,即寒食節。在唐朝時,定在清明節的前兩天。在清初曆法改革後定為清明節前一天,延用至今。

寒食的意思是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相傳此俗源於春秋時期,為紀念名臣介子推而立。

在“驪姬之亂”後,晉國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他國。介子推為當時隨行“五賢”之一。有一個成語叫“割股啖君”,說的就是此期間的一個故事,據《韓詩外傳》記載,重耳逃入衛國國境時,重耳的資糧被光須偷光。重耳飢餓難行,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重耳充飢。此事典被稱為“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

後重耳發奮圖強,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攜母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下令放火燒山,沒想到介子推寧死不從,抱著大樹被活活燒死。晉文公感念其忠,下令為其修祠立廟,並在介子推死難之日,全國禁火,只吃冷食,故稱為寒食。此俗在宋亡後式微。



釋讀

春城無處不飛花

在這裡,春城指的是春天中的長安城。飛花為飄飛的落花。開花和飛花不同,開花寫的是早春,飛花寫的是暮春。在這裡作者用了“無處”和“不”兩個否定來作肯定,一方面是強調飛花此一意象,另一方面是營造一個長安城的全境,為承句墊筆。

寒食東風御柳斜

以寒食直接點題,用東風、柳斜緊承起句的春和飛花,運筆嚴謹。御柳指的是御花園裡的柳樹,以此意象帶出轉句的漢宮。

從飛花的全境,拉到御柳的近境,一是在寒食清明時節,唐時有家家折柳插門之俗,二是關聯轉句的“傳燭”。

日暮漢宮傳蠟燭

日暮,是時間的延遷,由白天轉向晚上。漢宮是指漢代的宮殿,在詩詞中也泛指其他王朝的宮殿。由於在唐之前,以漢為最盛,故唐代詩人常以漢之盛映託唐之盛。而這裡的漢宮,表象上仍是指漢時宮。

上文提到,寒食節一律禁火。但皇帝亦常會以榆柳之火賜近臣,以示恩寵。唐代詩人竇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參照:

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
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

此詩的轉、合兩句便是藉此事展開。句中用“傳”字而不用賜字,是因為傳帶有依次之意,以此與結句的“五侯”關聯。

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裡的“五候”,一說是指漢桓帝劉志在一天之內封了五個得寵的宦官為侯,後釀成黨錮之禍的事典。另一說是指東漢大將軍梁冀擅權,其子梁胤﹑叔父梁讓及親屬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之事。在這裡可看作是泛指權貴豪門。

輕煙散入四字著得輕靈佻脫,為歷代詩評家所賞。

唐以後的詩評家,大多認為此詩轉合兩句是以“漢”寓“唐”,全因歷史有驚人相似。所以詩評家也多認為“五候”實為影射“五楊”。如吳喬在《圍爐詩話》所言:

唐之亡國,由於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於《春秋》者也。

鏈接:天寶年間,楊貴妃得寵,當時楊國忠(虢國夫人的堂兄)、楊銛(楊貴妃的堂兄)及其楊貴妃的三個姐姐虢國夫人、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豪貴榮盛,勢傾天下,時稱為“五楊”。這也成了安史之亂的根源。

轉結兩句是以漢寓唐,暗託諷意也成為今日各詩釋本的主流。

但需說明一下的是,在唐代,人們欣賞的是此詩的創作手法,多認為此詩是以輕麗之筆寫承平之象。並沒有人認為其帶有諷意,否則,唐德宗也不會御筆欽點了。



因此,在這裡我們可先放下“漢”字是否有深意,而說說此詩在創作手法上,有那些值得我們學習的。

其一、形象語言

記得在前兩篇答文中,我說過,詩是形象語言,寫詩要用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指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對事物表象進行取捨,只用直觀形象所感進行表象描述,從而達成主題的思維方式。

我們從此詩中可見,不論起、承、轉、合。其均是隻通過捕捉事物的表象進行描述,而寓意則全託於所言之物中,這就是詩家之語。

其二、意象關聯

當下讀到很多詩詞,其在句與句之間,甚至在一句之中,意象多缺關聯,這很容易給人拼湊之感。在這方面,此詩可作為典範。我直接引用《而庵說唐詩》言之:

“不飛花”,“飛”字窺作者之意,初欲用“開”字,“開”字不妙,故用“飛”字;“開”字呆,“飛”字靈,與下句“風”字有情。“東”字與“春”字有情,“柳”字與“花”字有情,“御”字與“宮”字有情,“斜”字與“飛”字有情,“蠟燭”字與“日暮”字有情,“煙”字與“風”字有情,“青”字與“柳”字有情,“五侯”字與“漢”字有情,“散”字與“傳”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裝疊得妙。其用心細密,如一匹蜀錦,無一絲跳梭,真正能手。

注:此詩結句的輕煙,有一版本為青煙,故有引文“青”字與“柳”字有情之語。

另外,此詩在句法和字法上,也是很值得我們細品的。


詩詞書院


《寒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韓翃的作品,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河南南陽人。原詩如下: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節一般在清明節前兩天,當時的人不許生火做飯,大家都吃生冷的食物,故稱寒食節。這首詩是作者採用借古喻今的寫作技巧,把唐代當時的奢靡之風說成是漢代的事情,這裡的漢宮不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漢代皇宮,而應該指向當時的唐朝皇宮。

這首詩前兩句描寫的是古長安城白天的景色,後兩句則描寫了古城夜晚的景色。而作者著重描寫的又是皇宮走馬傳燭的腐化生活畫面,其本意並非是讚揚當時的太平盛世,而是無情地諷刺了王公貴胄,帝王將相們的奢靡生活。這裡的“漢”,暗指唐朝。





鄭州梁國彥


《寒食》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嫋嫋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註釋

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官。

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受到特別的恩寵。這裡泛指天子近臣。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的節日,在清明前兩天,是從春秋時傳下來的,是晉文公為了懷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創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這儀式用意有二:一是標誌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中唐以後,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見認為此詩正是因為此。


行者於


請看唐代詩人韓翃的七絕巜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寒食"這個節令。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二天,據說是為了紀念晉公子重耳,一般從這天開始至清明禁止白天燒火,晚上點燈,人們只能吃生冷的飯食,故名"寒食"。

筆者小時候在鄉下農村,鄉人還過寒食節,一天不生火。現在寒食節已被清明節所代替,但寒食節在古代是很被注重的一個節日,高出清明節。所以歷代文人留下大量的文章、詩作。其間以韓翃的這首七絕《寒食》最為有名。

韓翃,唐代南陽人,與李益同時。為中唐"大曆十才子"之一。善寫馬,存詩不多,成就也不太高,唯這首《寒食》高華明秀,古意內含,是上等的佳作。

唐代自代宗以來,宦官權勢日重,有如東漢末年。韓翃對此十分痛悢,所以作這首詩進行諷刺。詩中以寒食節百姓不得點燈燒火,但宮中卻在"傳蠟燭",繞出的輕煙散入宦官家的情累,諷刺了當時皇帝寵信宦官的腐敗現像。

全詩託物言情,以漢未皇宮比喻唐時皇宮,以漢未五候比喻唐代宗時的宦官,諷刺巧妙且含蓄深刻,讀來讓人歎為觀止。


籃天白雲365


借漢喻唐帝王家,

豪門權貴竟奢華。

書生無奈春風裡,

只配暮春賞落花。








費玉山905


寒 食 (唐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此詩前兩句,描寫長安皇宮後苑的春光美景,不再贅述。

第三句中的“漢宮”,實際是對長安城唐皇宮的影射。

同樣,末句的“五侯家”,出處亦是漢代。典故漢成帝寵王皇后,封其五個兄弟為侯爵,十分寵信,世稱“五侯”。後人沿用,作為對權貴的代稱。

這兩句詩借用漢代的典故,暗指當代皇室權貴,實際上是一種避諱手法,為唐宋代詩人所常用。

比如,白居易有名的長詩“長恨歌”,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裡的漢皇,指的就是唐玄宗。為避諱不好直指,只有借用漢皇。

所以,用”漢”字只為避諱。僅此而已,別無深意。





施亦南


應邀簡答: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候家。

詩中“漢”字的深意是暗指皇宮。借漢喻唐。


阿祥79874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所作的七言絕句全詩如下: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詩中的漢宮是借古喻今,“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


九齡後1167259104


《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是唐代韓翃所作。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唐肅宗、代宗以來宦官擅權,把持朝政,政治上日益腐敗,有似漢末之世。詩人對此深為憂憤,借寒食節賜燭的故事,給予嘲諷。"漢宮“借指唐宮。寓意此時大有漢代末年之世。


瞭然翁523


巜寒食》中的"漢"字是"汗顏"的意思!冬天多吃點麻辣燙髮汗對身體🈶️👌處。俗話說"冬至夏至吃羊肉"漢顏洋洋🉐️意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