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不生孩子,是种什么体验?30年前的"丁克族"说出心里话

认清生活的真相后,再选择丁克或者生育

曾经有一位朋友是

坚定的丁克一族。当有人问他有人为什么要丁克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活着的每一秒,都是我丁克的原因。

每天早上醒来,我都是轻轻松松的。和其他催孩子起床,忙着给孩子准备早餐,送孩子上学的人相比,我可以很悠闲的给自己准备早餐,吃饱喝足了去上班。

白天忙完工作,下了班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躺在沙发上看看电影,打打游戏,或者翻翻自己喜欢的书,何其快哉。

一辈子不生孩子,是种什么体验?30年前的

别人用来照顾孩子的精力和金钱,我都可以用来享受生活。平时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去哪里旅游就去旅游,想存钱就存钱。因为没有孩子,我的全部生活都是为我自己而活。

这样的观念自然被很多人质疑:你现在是轻松快乐,可是你想过老了的情况吗?他淡然笑道:也许老了会很不幸,但是我愿意用我老年的不幸换取前面几十年的自由和快乐。

与很多身处底层,还生一大堆孩子的人群相比。受过高等教育对生活质量有追求的人,能清楚的认识到多少财富才能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也清楚认识阶级跨越的鸿沟,所以心态也更加豁达。不会因为亲友长辈的三言两语,就轻易改变自己的观念。

一辈子不生孩子,是种什么体验?30年前的

除了这一类以外,还有一类是因为经济原因不得已选择了丁克。如今有人调侃,高房价成了最好的避孕药。在北上广以及很多大城市里,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房贷。而在这之余再生一个孩子,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大学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的小熊夫妇,在父母的帮衬下,付了房子的首付。两人的工资要还房贷,要吃穿用度,所以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生孩子。所以就一起约定,先丁克。等到以后有了能力和精力,再考虑这件事情。

一辈子不生孩子,是种什么体验?30年前的

然而选择生育或者丁克,都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台湾著名导演杨德昌和歌手蔡琴的婚姻就是一个例子。结婚的时候,两人达成共识要丁克下去。然而十年之后,他们婚姻结束了。同年,杨德昌和另一个女人结婚生子。

蔡琴经历很久才走出阴霾,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的她,至今没有孩子。曾有媒体问起杨导这段婚姻,他说:十年感情,一片空白。而蔡琴的回答是: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一句话,道出了所有的伤痛。

一辈子不生孩子,是种什么体验?30年前的

这样的事例生活中也屡见不鲜。有一对事业有成的夫妇,两人年轻的时候忙着打拼,一起决定丁克。然而人到中年,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伶俐可爱,男方突然特别想当爸爸。但是老婆已经不能生育,不久两人离婚。

紧接着男方娶了年轻的妻子,生了孩子。朋友圈里,都是娇妻爱子的照片。他前半生事业成功,后半生得偿所愿。然而年华老去的前妻,就只能在忧伤和悔恨中度日了。

一辈子不生孩子,是种什么体验?30年前的

所以在丁克这件事情上,女人更要慎重。男人的生理机制决定了他即使到了五十岁甚至六十岁,也依然可以繁衍后代。但是女人一旦错过那个黄金年龄,再想成为母亲则很难了。

当然换条思路,生孩子也未必能够保证一生的幸福。如果两个人感情已经消亡,孩子也无法维系婚姻。就像一张再完整的保鲜膜,也无法保鲜已经过期的食物。

当有成为丁克族的打算时,应该考虑这些问题:

1、买全面的健康保险,不然生了重病没钱医治。

2、开始存钱,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准备。

3、培养兴趣爱好,找到人生寄托。

4、结婚的丁克族,要做好对方反悔的准备。因为每个人都只能控制自己,人心难测。有的人会突然改变,萌生出传宗接代的想法。作为丁克族,一定要经济独立,就算离婚,也要至少能分到一半财产,后续生活要有保障。

人生在世,风花雪月是乐,天伦之乐是乐,人随着年龄及阅历的增长,梦想和需求也会改变。

一辈子不生孩子,是种什么体验?30年前的

没必要吹捧丁克一族,认为他们活的潇洒不羁。男女在一起过日子,能相互认同和共同进步与否决定了未来能白头偕老还是分道扬镳。

生孩子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人生更是冷暖自知。无论是丁克的还是已经生育的,都有过的好的也有不幸福的。所以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委曲求全。

到底选择丁克好还是生育好,这是一个永久争论的话题。这个问题永远也没有答案,但不管哪一种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日子终究是自己过出来的,要尽情享受,这个没有答案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