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瓷记之祭红盖碗

在西班牙语中,“红色”和“彩色”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单词“colorado”,作为三原色之一的它,其象征意义与火焰、鲜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延伸而来的抽象含义自然也令人联想到了自由、激情的字样。

如果你曾经一度因为红色的过于夺目,而将它弃之门外时,在这个冬季来临时,你或许将会意外地发现它竟然无处不在。它几乎成为了一抹最抢眼的标记,气势汹汹地切入秋末冬初的转折点,以势不可当的姿态要教你如何成为案头茶席的焦点。

如果说要用一种颜色来代表中国,能作为符号一下子联系到中国的,那么一定非红色莫属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它的钟爱不言而喻,那抹妖媚的红色风情,总是会引起社会所有阶层人群孜孜不倦的热情追逐。

在陶瓷领域,红色釉瓷器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祭红更是很多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

“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

——《景德镇陶歌》

祭红,又名霁红。江西景德镇名瓷之一。

祭红之名,源于皇室将这种红釉瓷用作祭器。祭红红而不俗,鲜而不艳,色调静穆、凝重,宛如霁云红霞,因此又被冠以更有诗意的名字“霁红”。因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价极高。


造瓷记之祭红盖碗


经明永乐、宣德的盛世后,明代后期迅速减少,近乎失传。陶书曾载:"鲜红土未详出何地,烧炼做红器,正嘉间断绝,故嘉靖26年,诏造里外鲜红瓷器,都御史徐栈请转查改矾红例。” 后到清康熙时期下令仿明永、宣红釉重新烧造。

据史籍记载,正德、嘉靖、隆庆年间,“祭红”还一度濒于失传,无法烧出。如今祭红瓷整器的存世量不足百件,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是难得的珍品。在2002年的索斯比拍卖会上,一件中国祭红碗拍出了2100万港币的天价,震惊世界。

“……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

——清项元汴 《历代名瓷图谱》

现在可以正式说说这枚红色的盖碗了。它的红色、是夺目的颜色,能让人心跳得更快。如一位红妆的妍丽美人,有她在,一切皆是无光的衬托。她就是——祭红。


造瓷记之祭红盖碗


在茶席上的霁红之美,秀毓名门,祥钟世德,极端瓷色,付与极致追求。


长物手造 霁雨如红

端庄大气,浓重深红的釉色薄薄的贴在瓷器面上,明镜一样,可照人影。


造瓷记之祭红盖碗



碗内仿古灰釉,碧幽可人,口沿浅露白色“灯草口”瓷胎,显塞北之雪的晶净。

碗身悦目的红色和内壁润玉古青色,一张扬、一内敛。茶人的茶器以色彩就可读出的性格。

红、以一个颜色就能表达出美到了极致的瓷器。


造瓷记之祭红盖碗


霁雨初晴时的朱霞明艳,瓷色如天成,“霁红”眼观的美感是这样的。

吉瑞霁红,愿 红霞漫天,好运常红。


造瓷记之祭红盖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